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188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Word格式.docx

教学重点:

在了解寓言故事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及“窟窿”、“街坊”、“结结实实”等字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则寓言故事讲下来。

懂得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即时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过程:

一、关注单元导读,引入新知。

1、由单元导读引入:

自读单元导语,说说这组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寓言两则》。

板书:

寓言两则

3、二年级时我们就学过两则寓言,谁还记得是哪两则?

我们通过短小的故事得到一个道理,这就是学习寓言带给我们的收获。

4、出示《战国策》图,作简要介绍并引出学习内容。

板书:

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解解“亡”和“牢”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黄泡泡”,我们先来看看学习小伙伴是怎么学懂的。

读读。

2、课前,我们都做过预习,已经对“亡”和“牢”查过字典了,谁说说?

你们选择的字义对不对呢?

请你再好好读读课文,像学习小伙伴那样联系课文内容,再来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3、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

丢失羊圈

4、处理“圈”这个多音字。

5、小结:

我们关注了“黄泡泡”的提示,又掌握了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再联系课文内容,就能找到词语更准确的意思了。

6、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7、检查读书情况,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1、了解故事起因,指读起因部分。

窟窿叼走

2、随文识字“窟、窿、叼”。

3、了解句式,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结构。

养羊人养了好几只羊,一天早上发现少了一只,为什么少了一只呢?

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这一次书中没有用这个句式说明原因和结果,而是用了“原来”一词引出了原因,读的时候要把原因清清楚楚告诉大家。

自己读读,再指名读。

(二)为什么要读好“赶快”?

能否去掉?

(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讨论交流:

1、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2、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3、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要是……就……如果…就……)

(二)揣摩人物内心,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1、看到窟窿,发现羊少了一只,街坊是怎么说的?

养羊人又是怎么回答的?

自读人物对话。

2、板书:

街坊换个意思相同的词?

3、透过街坊和养羊人说的话,想想:

他们是怎么想的?

师生接读人物对话。

4、分别指两到三组读,在读中老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确:

街坊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羊圈里还没有丢的那些羊,所以是着急的。

而养羊人只看到、想到的是已经丢了的那只羊,所以不着急也无所谓。

5、街坊在用事实教育养羊人,想说服他修补羊圈,这就叫什么?

劝用“劝”组词。

6、小结:

在修羊圈这件事上,街坊看到的是羊圈里没丢的那些羊,所以心里很着急,想的是要赶快修羊圈、堵窟窿。

(齐读街坊说的话)而养羊人看到的是那只丢了的羊,想的是已经丢了,所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板书:

不接受)不补羊圈。

(齐读养羊人说的话)看来,面对同样的事情,看问题、想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事情的态度、想法、做法也就不同了。

(三)再次关注句式,读懂养羊人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1、谁来通过读书告诉我们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

关注两个“又”强调的是不修羊圈的后果,狼再次把羊给叼走了。

丢羊人损失又大了一次。

2、出示: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课文再次用“原来”一词引出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做错事

(四)学习事情结果部分,感知寓意。

1、面对这样的结果,养羊人的表现呢?

(板书:

后悔)读书上的句子。

2、理解“后悔”一词,读懂养羊人“悔”的是什么。

不该不接受

3、理解“不该不接受”的意思,读懂这样表达情感更强烈。

4、深入理解“不晚”,养羊人想现在修羊圈还不晚。

还不晚)请大家想想:

除了修羊圈不晚,还有什么是不晚的?

听意见改错误

5、读读养羊人悔改的表现。

结结实实)换个词说说?

6、结果呢?

再也没丢

四、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深入理解寓意。

1、课文插图画的正是养羊人修补羊圈改正错误的过程。

请你仔细观察养羊人的神态、动作,想想:

他心里会想什么?

街坊看到养羊人的做法,会是什么表现?

会说些什么?

2、谈学过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出示: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3、自己再读一遍课文,感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

五、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练讲故事。

1、说说什么是“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提示:

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句,用自己的语言,通顺地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2、借助板书上的词语,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3、提示:

主要情节要展开想象讲。

本文可以在人物对话及养羊人修补羊圈处加以想象来讲。

4、提示:

如果能在讲故事时加上动作、表情,会更加吸引人。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抄写本则故事的生字、字词。

3、背诵这则寓言,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地感想,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窟窿叼走

做错事街坊劝不接受

丢失羊圈听意见后悔不该不接受

亡羊补牢改正错误结结实实

再也没丢还不算晚

第二课时南辕北辙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一个同学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

学生立即会发现老师所指的方向有错误,追问:

为什么取不到?

  1、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究竟是何许人也!

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示文图)板书课题

  2、生齐读三遍。

  3、质疑:

读了题目,你想问什么?

  4、释题:

辕: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

辙:

车轮压出的痕迹。

(学生观察指出后点击出现)

  5、那么“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

(师巡视检查读书情况)

  2、刚才听大家读书很投入,检查是否完成读书任务。

学生再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

在书本上做记号。

(小黑板出示读书要求)

  3、教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

4、出示词语:

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

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

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

非常真诚。

(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

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分角色朗读。

每个小组里要有两个旁白、一个坐马车的人、一个是他的朋友。

  6、分享、交流自己刚才读懂的东西,找出疑问。

  7、现在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朗读,行吗?

按刚才的角色扮演来读。

8、评价。

 9、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

他们之间共进行了几次对话?

每次对话告诉我们什么?

(1)那个人要到什么地方去?

楚国)

(2)那个人往北走的理由是什么?

10、找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学习,出示小黑板。

1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将一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用一个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

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成语。

三、体会寓意:

一则故事虽小,但它却有自己无穷的内容,它就想一棵数,有无穷生命力。

交流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方向错了,是达不到目的的。

四、小结: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但实际上,有许多人做着这样的蠢事。

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都是达不到目的的。

你身边有这样的事发生过吗?

五、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最难记?

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1、读一读,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地问()地说()跳

()地笑()地看()走

2、照样子,写一写。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虽然——————,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南辕北辙

马跑得快

 行走(理由){车夫是个好把式}永远达不到目的

盘缠多

  ↑

 南辕北辙

  ↓

  目的地

  认准正确的方向才会成功!

10、惊弓之鸟 

1、会认五个生字,会些2个生字。

正确读写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典故,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并通过文中的语句体会人物心理。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3、学习1-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第1-4自然段。

一、激趣导入:

课前准备:

请学生自行搜集成语故事,并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讲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要求学生从题目上试着解释字面上的意思。

由此展开课文。

解大意。

二、读题解题,了

1、读题解题惊:

惊吓。

弓:

弓箭。

之:

的。

鸟:

大雁。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了解大意这只大雁为什么会被弓箭吓怕呢?

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发现大雁是只惊弓之鸟呢?

三、自读课文、解开谜团。

1、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

(魏、弦、悲、惨、愈)提示:

xiá

n、yù

、cá

n的读音。

(2)把句子读通顺。

(3)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射箭能手更羸观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

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

2、按上面的步骤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细读课文:

1、默读第一段,完成课后习题:

(小黑板)

根据下面的问题,在课文中用“﹏﹏”划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更羸看到什么而对魏王说只拉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结果怎样?

2、读一读。

理解“有名”“射箭能手”(更羸善箭已是家喻户晓,射箭的技艺不同一般。

3、师以射箭能手为话题,适当整合学生的知识面。

点出我国汉朝的射箭能手李广射虎的故事,引出古诗的《塞下曲》和《出塞》。

再告诉学生在外国也有一位射箭能手叫罗宾汉。

以二位射箭能手作铺奠,突出更羸更厉害,因为他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了。

4、小结。

这样介绍人物有什么好处?

(引起下文、先概括后具体,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学习第二段,找到根据。

1、看更羸的言行

(1):

(1)“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只要……就……”,提示:

更羸仔细地看了看看到了什么?

(大雁慢慢地飞、边飞边鸣。

)他会想些什么问题呢?

为什么飞得慢?

为什么边飞边鸣?

想出答案来没有呢?

用“因为……所以。

”说一说。

读一读更羸的话。

用“只要……就。

说话。

(表达出更羸胸有成竹,语气要肯定)

概括更羸的本领:

经验丰富、喜欢观察、善于思考、分析问题,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你不相信,魏王也不信,他说了什么?

2、师:

从更羸的话语“请、试”可以看出他态度怎么样?

六、练习写字,训练习惯

1、讨论提示:

(1)“弓”与“弦”比较注意“弓”字有三画,独体的“弓”与“弦”的“弓”占格不一样。

(2)“猎’字反犬旁要写好。

“魏”字的14、16、17笔要注意写好。

(3)“雁”字的“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

2、学生练习写字。

七、作业设计。

1、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2、抄写生字词。

  

3、读课文,说说你学习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理解更赢说的那段话的意思。

懂得只有善于分析和观察,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2、总结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拓展阅读,鼓励学生收集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说说从第二段更羸的言行中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五段,寻找根据。

1、更羸的言行

(2)“并不取箭”“左手拿弓,右手拉弦。

”提示“并”字的作用。

(起到了转折和强调的作用)(说到做到,技能熟练)

2、大雁的反应。

“崩的一生响”“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直掉下来”(分析两个“直”字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一个“直’字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出飞,飞得急;

后一个’“直”字是写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请看更羸的分析判断: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出飞。

(直往上飞)他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

(直掉下来)

3、小结:

更羸的本事真大!

在打猎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不满足,喜欢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思考,正确判断,做出了这次惊人之举。

让魏王一次又一次惊讶。

三、通读全文,看魏王表现。

1、划出魏王惊讶的句子读一读,说说魏王为什么这样惊讶?

2讨论:

作为一位国王,见多识广,在更羸面前惊讶到这种程度。

反衬出更羸的确了不起。

四、总结写法,学习写作

1、按顺序写:

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

2、抓住人物的特点写:

有名的射箭能手。

3、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生动形象。

五、作业设计

1、变式练习。

(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  )。

因为(  ),所以(  )。

(2)大雁叫得悲惨,因为(  )。

2、填空练习。

(1)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就判断出这只鸟(  )。

(2)这只鸟所以一听到弓弦响就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  )。

(3)这只鸟所以掉下来是因为(  )。

(4)更羸知道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会害怕,用劲儿往上飞,会使旧伤裂开。

所以判断只要( ),这只大雁就会( )。

3、抄写喜欢的词语。

4、写出惊弓之鸟的意思: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动静就异常恐惧。

10、惊弓之鸟

有名的射箭能手:

仔细看:

慢慢地飞,边飞边鸣;

分析判断:

因为受过箭伤……;

因为离开同伴……

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一听弦响就拼命往高飞;

一使劲就掉下来。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认识六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图片、生字卡、杨桃实物。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

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

怎么理解的?

(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

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并熟记。

2、比一比,再组词。

悔()晌()审()

诲()响()神()

2、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刚开始学画画时,爸爸是怎样要求“我”的?

2、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样子?

为什么?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图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

(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