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5133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

《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doc

不同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医师下达护理级别的准确性,防范护理安全纠纷。

方法:

随机抽查某院住院病历,统计不同护理级别所占的百分比和符合率。

结果:

一级护理占53.3%,符合率35.7%;二级护理占41.6%,符合率39.5%。

结论:

护理级别整体向上一级护理偏移,准确性不高,存在安全隐患。

【关键词】护理医嘱;护理级别;等级护理;准确性

在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不一及生活自理情况,需要下达不同级别的护理医嘱,但在临床上护理级别的准确性受到护士普遍质疑,分级护理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纠纷长期困扰着护理人员。

因此,本文通过对我院护理级别的调查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一内科、一外科、妇产科,感染科住院患者及住院时间大于5天的出院病历进行等级护理情况调查。

1.2方法

1.2.1现况调查:

在每季度末由专人对病区当日的各级护理人数进行统计共600例,并随机抽查200例患者,根据护理级别指征对其重新进行评定,列表登记;并随机抽查150例出院病历,对护理级别进行统计并分析

1.2.2护理级别评定标准:

一级护理:

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者;特大手术7日内,各种中、大手术l~3日内患者,昏迷、休克、肾衰、惊厥等患者及生活不能自理者;二级护理:

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但生活尚不能自理者,年老体弱或慢性病患者,不宜过多活动者;普通手术后或轻型子痫患者;三级护理:

—般慢性病轻症,术前准备阶段患者及正常孕妇;各种疾病及术后恢复期患者,能下床活动生活自理者[1]。

2结果分析

2.1对科室住院患者各级护理人数调查统计,共计600例,其中一级护理320例,二级护理250例,三级护理30例,由表l可以看出科室各级护理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与科室收治病种及特点有关,但一、二级护理所占比例分别最高达75.2%、67.0%,平均达53.3%、41.6%,其原因与医生的习惯,医嘱的动机有关

表l:

各级病人人数及百分比。

级别 一内科(%) 一外科(%) 妇产科(%) 感染科(%) 平均%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136(67.0)

63(31.0)

4(2.0) 64(40.0)

85(53.1)

11(6.9) 38(30.0)

81(63.2)

9(7.0) 82(75.2)

21(19.2)

6(5.6) 53.3%

41.6%

5.1%

2.2对200例住院患者护理级别重新评定结果显示:

一级护理98例,符合35例,符合率35.7%;二级护理86例,符合34例,符合率39.5%;三级护理16例,符合16例(见表2),调查发现:

一级护理不符合者,实际评定为二级或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不符合者,实际评定为三级,无一例下达的医嘱低于评定的级别。

由此可以看出,医生下达的护理级别整体向一级护理偏移,准确性不高。

表2:

对住院患者护理级别重新评定

级别实际例数符合例数 符合率(%)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98

86

1635

34

1635.7

39.5

100.0

2.3对150份存档病历进行各级护理统计,从入院到出院一级护理一直未变动者45例,占30.0%,二级护理一直未变动者76例,占50.7%,护理级别动态变化者29例,占19.3%。

作为基层医院收治患者多为常见病、多发病,90.6%的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而护理级别大多未能客观反映出病情的动态变化。

3讨论

分级护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分级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

但基层医院未按要求准确确定护理级别,将轻重不一的患者列为一个层次,缩小或消除差别,使医嘱缺乏准确性、严肃性,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致使护士淡化分级护理并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执行分级护理制度。

本调查结果显示:

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在本次研究对象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53.3%、41.6%、5.1%,该结果高于有关资料调查结果[2],同时对护理级别实际评定符合率低及护理级别的动态变化率低说明等级护理医嘱准确性存在问题,其原因:

①医生对护理级别从思想上未引起重视,对其指征及内容掌握不够,概念不清,下达的医嘱存在随意性,习惯性。

②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性,认为把患者病情说重一些,护理级别医嘱下高一些,护士重视一些,自己放心一些,出了问题责任就小一些。

③从经济考虑把护理级别开高1~2个等级可增加科室的收入。

因此,为避免护理安全纠纷的发生,建议建立护嘱制度,对诸如护理级别等护理专业范畴内的事情,应由有一定资格的上级护士下达等级护嘱,既可避免跨专业指挥带来的问题,又可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各级主观能动性,体现责权利和专业价值。

当然,一项制度的建立和推行,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

当然我们更加应该加强对护理等级医嘱的管理,对护理级别的界定作出明确的规定。

对医生进行相关培训与教育,使其严格执行护理级别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戴宝珍,陶祥龄。

护理常规。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

2.郑雪梅,郑水利,车文芳,等。

医院护理活动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

9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