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临建工程建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程项目临建工程建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临建工程建设标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办公室一般设置各科室牌、部门岗位职责制度牌、岗位桌牌、员工岗位职业道德规范标语、图表布置等内容。
2.2.2员工宿舍要求坚固、美观,选用阻燃材料,地面硬化,门窗齐全。
房间净空高度应不低于2.6m,人均面积不大于12m2,保证每人单床(可上下铺),禁止通铺或钢管搭设上下床铺;
生活用品应放置整齐,条件允许可每人设有生活专用组合柜;
挂设治安、卫生、防火管理制度;
夏季设有通风、消暑、防虫等设施,冬季设有保暖和防煤气中毒设施;
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洁,室外设有标识的垃圾箱。
2.2.3食堂要求按照就餐高峰人数70%计算,面积不大于每人1m2,位置要距厕所、有害物质距离大于30m,房间净空高度不低于2.8m,地面硬化,锅台四周、面案板等部位要贴白瓷砖;
室内设有排风窗及冰柜,有防尘、蚊、蝇、鼠害设施;
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具备卫生许可证;
餐厅的卫生及岗位制度等相关要求参见《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
2.2.4公共厕所按男女分厕建设,男女厕所面积参考比例为4:
1,男女厕所标识明显。
人数在50人及以下的项目部,厕所面积不得大于25m2;
人数在50~100人的项目部,厕所面积按人均0.5m2计,且不得大于40m2;
人数在100~500人的项目部,厕所面积按人均0.4m2计,且不得超过100m2;
500人以上的项目部,厕所面积不得大于120m2。
厕所应具备水冲式条件,并设置无害化处理粪池;
大小便池内镶贴瓷砖,水泥砂浆地面,设纱窗纱门,通风采光良好,卫生专人管理。
2.2.5浴室面积的大小可参照公共厕所面积大小进行设置。
浴室必须符合安全要求,能确保员工洗浴。
浴室应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满足绿色施工要求。
如采用电热水器,则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规定;
如采用燃气热水器,则必须特别注意燃气的安全使用。
2.2.6活动室要求房间净空高度应控制在2.6m以上,选用阻燃材料,地面硬化,门窗齐全,具备开展工地文体活动条件。
当员工人数超过30人时,在场地条件许可下,可设篮球场。
第三章施工便道、便桥
3.1基本要求
3.1.1施工现场的道路应保证通畅,并与现场的存放场、仓库、施工设备等位置相协调,满足施工车辆的行车速度、密度、载重量等要求。
3.1.2便道便桥宜利用永久性道路和桥梁,新修施工便道应尽可能建在永久用地范围内。
3.1.3施工便道分为主(干)线和支线,陆上长大桥梁、隧道、取土场等重点施工区域的施工主干道应全线贯通,施工主干道应尽可能地靠近管段各主要工点,引入线以直达用料地点为原则,施工便道应与相邻道路衔接。
3.1.4应尽量避免与既有铁路、公路平面交叉。
便道干线不宜占用路基,特殊地段必要时可考虑短期占用路基,但应采取短期临时过渡性措施,尽量缓解干扰。
3.1.5施工便道便桥全程应设置必要的标识标志。
进入施工现场的路边,设置“进入施工现场,请减速慢行”警示牌,在道路施工段设置“前方施工,减速慢行”警示标语,在施工现场(站)区、办公区、生活区等拐弯处,设置拐弯指向标志,并设置防撞墩、防撞柱等防护措施,在便道的施工现场侧设置里程标和半公里标,在便桥桥头前进方向右侧设置便桥标识牌。
标志标识牌的制作及挂设要求参见公司《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并符合国家交通安全标识标准要求。
3.1.6施工便道在危险地段必须修建防护设施,防护设施须进行专项设计。
3.2设置标准
3.2.1贯通主干道为双车道,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5.5~6.5m,路基宽6.5~7.5m,路基填高不小于0.2m。
取土场、大型辅助设施(如预制场、混凝土拌合站等)便道引入线按双车道设计。
3.2.2引入线一般为单车道,泥结碎石路面,路面宽3.5m,路基宽4.5m,路基填高不小于0.2m。
单车道应每隔300m~500m左右设置一处会车道,会车道长为15~20m。
3.2.3便道泥结碎石路面厚0.1m,一般地段基底面平整压实,采用50cm厚山皮土或渣土作基底层,中间层为20cm厚山皮石或渣土,表层铺5cm厚细石。
松软地段采用片石挤淤或灰土换填处理,路基厚度满足承载、变形和稳定性要求。
3.2.4弯道根据各自工点进出场最大设备的转弯条件设置,且最小转弯半径≥20m。
3.2.5坡道的坡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大于8%~10%,特殊地段应不大于15%。
3.2.6靠近国道50m范围应采用C20混凝土20cm厚硬化。
各场(站、区)重点工程施工等大型作业区,进出场的便道100m范围应采用C20混凝土20cm厚硬化,并设置碎石或灰土垫层,基础碾压密实。
3.2.7施工便道应设单或双横向2%的排水坡度,边侧设排水沟,沟底宽和深度不小于30cm。
经过水沟地段,要埋置钢筋混凝土涵管或设过水路面,做到排水通畅。
3.2.8如便道途经较大水塘、渠道或小河沟等,则应考虑采用便桥跨越,便桥结构应根据实际情况专门设计。
第四章水、电路及通讯网络
4.1基本要求
4.1.1水、电路、通讯、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及网络应根据项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要求一次性规划就位,保证施工生产的连续性。
4.2设置标准
4.2.1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如无自来水则采用钻井取水,水井日出水量以满足生活用水的1.5倍为宜;
生产用水一般采用自来水,或就近采用湖水、河水。
生活、生产用水均应经化验合格后采用。
4.2.2生产、生活用电
4.2.2.1施工生产用电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安装配置,生活用电尽量从就近的变压器接入专线,以满足项目部生活用电为宜。
4.2.2.2场内临时电力线路布设应满足《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的相关要求。
4.2.2.3变压器站址基础稳固,靠近施工负荷中心,且不得妨碍施工和交通,周围用2.5m高铁丝网或围墙围起。
变压器旁挂“高压危险”警告牌。
4.2.2.4变电站内应设置干粉灭火器、灭火砂、铁锹、铁桶等消防器材,并设置避雷针。
门口设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配电重地,闲人免进”警告牌,标识牌的制作及挂设要求参见《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
4.2.2.5配电室内有绝缘垫、鞋、手套,配置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4.2.3通讯网络
4.2.3.1网络应符合公司要求,满足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4.2.3.2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关键工点建立视频监控系统。
第五章混凝土拌合站
5.1基本要求
5.1.1拌合站应根据工程情况集中设置,根据场建、运输和工程条件、供应强度、混凝土浇筑时间要求等,确定拌合站的设置数量,拌合站用地应根据最大月施工任务量、堆放能力等因素确定,采取封闭式管理。
5.1.2拌合站应设置在地势相对较高且平坦、交通方便的地方,并勘查水源是否满足拌合站用水需要,拌合站建设还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砂石料存储区、砂石料清洗区、供配电室、车辆停放区及办公区等。
5.1.3拌合站应选择地质状况较好的地区,以有效防止地面沉降。
5.1.4拌合楼按全封闭设置,减少或防止灰尘污染空气。
上料斗之间加设隔板,避免上料时混杂。
5.1.5水泥(或粉煤灰、矿渣等外掺料)罐必须安装接地避雷针。
日常风速达6级及以上的地区必须对称设置地锚缆风绳,有台风的地区多罐并列时还应设联结系以连成整体。
5.1.6拌合站应配备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应急备用发电机,有冬季施工要求的拌合站还应设置蒸汽养护设施。
5.1.7拌合站四周采用砖砌围墙或铁栅栏围墙,实行封闭管理。
5.2设置标准
5.2.1拌合站建设规模应根据混凝土总供应量及混凝土供应强度进行配置。
5.2.1.1混凝土总量为10~15万m3的拌合站,一般可配置2台90m3/h的混凝土搅拌机,拌合站的占地面积一般大于10000m2,其中料场的面积不大于1300m2。
5.2.1.2混凝土总量为15~30万m3的拌合站,一般可配置2台120m3/h的混凝土搅拌机,拌合站的占地面积一般大于12000m2,其中料场的面积不大于2400m2。
5.2.1.3混凝土总量大于30万m3的拌合站,一般可配置2台180m3/h的混凝土搅拌机,拌合站的占地面积一般大于15000m2,其中料场的面积不大于4000m2。
5.2.1.4拌合站的粉剂罐数量及规格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及配合比进行配置。
普通混凝土的拌合站每台搅拌机一般可配备2个水泥罐(100t)、1个粉煤灰和1个矿粉罐,共4个。
5.2.2拌合楼基础及料罐基础根据厂家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并应考虑风力的影响。
5.2.2.1搅拌主机、粉剂罐的基础安全系数可取1.5,当地基承载力fa≤150KPa时,可采用PHC桩、PC桩或钢管桩;
当地基承载力fa≥150KPa时,可采用扩大基础。
5.2.2.2拌合站所有场地必须硬化处理。
宜使用不小于25cm厚的片、碎石垫层,不小于10cm厚的C15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
拌合站内一般行车道路硬化宜使用不小于20cm厚的片、碎石垫层,不小于15cm厚的C20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
大型作业区重车行车道路硬化宜使用不小于25cm厚的片、碎石垫层,不小于20cm厚的C20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
砂、石堆放场地面应稍有抬高,以免长期堆载后下沉积水。
5.2.2.3拌合站内所有管线需进行地埋,地埋深度不得浅于50cm,冻土深度较深地区应采取管道保暖防冻措施。
5.2.2.4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废水沉淀池(三级)和洗车区,布设排水系统,设置明示标志。
5.2.3各种砂石料按规格分级配隔离堆放,每种骨料必须设置待检区和合格区。
5.2.3.1砂子、碎石料仓大小根据拌合站规模及场地大小设置,砂石料仓储备量以满足连续3~5日生产的需求量为宜。
5.2.3.2堆放场地设置隔墙,隔墙采用混凝土墙或砖墙,墙体应结实牢固,墙体厚度一般为30~50㎝,墙高不小于2m。
砖砌墙体应先用M10砂浆抹面,外墙可用涂料均匀粉刷。
5.2.3.3需要加设顶棚时,包括储料斗在内的所有骨料存放场地加设轻型钢结构顶棚,钢结构顶棚设计应考虑风、雪荷载。
5.2.3.4各种存料区和各种材料均挂设标识牌,标识牌的制作及挂设要求参见《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
第六章试验室
6.1基本要求
6.1.1中心试验室由项目经理部直接管理,对有分部的项目部设置的工地试验室进行统一管理。
6.1.2试验室安装完成,需经地方计量认证部门对各类检测设备进行标定;
完成自检、开始运作前,需经过监理单位组织的专业验收后报送建设单位验收,所有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
6.1.3中心试验室承担工程所用原材料的常规检验项目的试验检验及普通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选定与试验、常规力学试验和路堤填料的试验。
检验项目不得超过验收时提报的检验范围。
对不能试验的原材料及时取样送检,需委托试验的,应选择项目管理机构认可的、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6.1.4工点距离中心试验室较远的,应在现场设置工地试验室,负责试验检测取样和常规的检测试验。
工地试验室的验收同中心试验室,并由中心实验室负责其日常管理。
6.1.5为便于管理,各项目部工地试验室一般设在拌合站内,采用夹心彩钢板活动板房结构,试验室面积及房间布置按照局项目部中心试验室制定的标准和要求执行;
不设拌合站的项目部工地试验室设在项目部驻地。
6.2设置标准
6.2.1试验室一般设置有:
胶材室、集料室、混凝土室、混凝土耐久性能室、力学室、土工室、化学室、标准养护室、样品室、办公室和资料室等,以及专门的材料堆放场所。
6.2.2水泥检验室和标准养护室应分别配备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
6.2.3混凝土检测室面积应控制在40~50m2,标准养护室面积应控制在35~50m2,其它检测室面积应控制在21~25m2,办公用房面积不得大于40m2。
综合面积应根据项目规模和相关规定进行设置。
6.2.4试验室占地面积应控制在800~1000m2之内。
第七章钢筋及钢结构加工厂棚
7.1基本要求
7.1.1厂棚应合理选择地点,减少场内材料的二次搬运量,同时做到加工与施工互不干扰。
7.1.2厂棚大小设置应满足储备三个月用料的能力,并满足钢筋笼或钢结构件组拼和吊运空间。
7.1.3厂棚内必须设有原材存放区、加工区、半成品存放区,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标牌。
7.1.4厂棚周边必须设置排水沟,棚内地面硬化后应比棚外地面略高。
7.2设置标准
7.2.1厂棚采用单层钢结构,占地面积不超过1500m2。
7.2.2厂棚立柱宜采用直径100mm或150mm钢管,屋架及檩条采用型钢结构、屋面材料视情况采用彩钢瓦。
一般固定棚高7m,并应具备抗风和防雨雪能力。
7.2.3厂棚内钢筋、钢板、型钢等存放必须放置在支墩上。
7.2.4厂棚内各种设备旁边均必须设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牌,放置在棚外的电气设备、配电箱、开关箱加锁,应有防雨措施。
7.2.5厂棚两侧应配置干粉灭火器、灭火砂(砂箱)、铁锹、铁桶等消防器材。
7.2.6切割机操作间设置隔音墙。
第八章材料(机具)库
8.1基本要求
8.1.1库房应做到防火、防潮、防盗,运输便利,根据日常存料数量确定库房空间大小,并留有一定的空余。
8.2设置标准
8.2.1库房采用彩钢板或砖砌围墙,占地面积一般不大于300m2。
8.2.2材料堆放设置专用场地、专用库房,专人看管,台帐齐全。
8.2.3材料、机具等应分类分区存放,并根据需要配置必要的起吊设备。
8.2.4预应力锚具、高强螺栓、水泥、油漆等要有专门库房,妥善存放。
8.2.5库区应配置干粉灭火器,灭火砂箱,铁锹,铁桶等必要的消防器材。
8.2.6库房内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周围有排水沟且畅通。
第九章炸药库及油库
9.1基本要求
9.1.1炸药库及石油库必须远离生产、生活区,并不得设置在易受山洪、滑坡、台风和潮水侵害的地方,宜设置在偏僻地带,与非危险区必须严格分开,不应混杂布置,不应使本库区的生活区和附近居民点的人流通过危险区。
不宜使运送火药、炸药的道路通过生活区。
9.1.2炸药库及油库应设置专门的围墙进行隔离,值班室应远离库房。
9.1.3炸药库库房及油罐基础应牢固,炸药库内不得接入强弱电,库区均应设置可靠的避雷装置。
9.2设置标准
9.2.1炸药库的设置应满足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公安部的相关规定,并取得《爆炸物品储存许可证》。
9.2.1.1炸药库和雷管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有防护土堤时,炸药库和雷管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9.2.1.2炸药库四周设置围墙,围墙高度不低于2米的24#墙;
围墙与危险性建筑物距离不小于15米。
9.2.1.3火工仓库占地面积不宜小于500m2,其中炸药库房面积为20~30m2,雷管库房面积为15~20m2,发放室面积不大于10m2。
库区外值班室面积不大于15m2。
9.2.1.4炸药库区消防水池的储水量不得小于15m3。
值班室与雷管库或炸药库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0m。
9.2.2油库的设置应满足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9.2.2.1油库设专门储藏地点,专人看管,用2m高铁丝网或围墙围起,占地面积一般不大于100m2,库区悬挂油库安全规定、禁烟防火警示牌。
9.2.2.2油库内应配置干粉灭火器,灭火砂箱,铁锹,铁桶等必要的消防器材。
必须安装避雷装置。
9.2.2.3油罐距离生活、生产区不小于50m,并埋入地下或搭设防晒棚,库内灯具及开关为防爆型。
第十章混凝土构件预制场
10.1基本要求
10.1.1预制场应选择在项目线路附近、便于预制构件运输、地基条件较好、水电有保障的区段,同时还应满足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工期安排、多点同步安装等要求。
10.1.2预制场的规模及选择应本着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并减少拆迁的原则。
10.1.3预制梁场应选择水文地质条件好,土石方工程、基础加固及临建工程较少的平坦区段。
10.1.4预制梁场应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水源充足、电源可靠、通信良好。
10.1.5预制梁场的供梁范围不宜大于20km,梁场应设于供梁范围的中部。
宜选择在桥梁集中地段,或桥梁分布的中心里程附近。
10.1.6施工里程较长时,梁场布点应满足拟供应范围内控制工程的限界及工期要求。
10.1.7混凝土浇筑量较少的一般小型预制场不设专门的混凝土拌合站,混凝土供应由标段内其它混凝土工厂提供。
10.1.8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的预制梁场根据需要设置混凝土拌合站,并在预制场地规划中考虑拌合站的用地需要。
10.2大型梁体预制场的设置标准
10.2.1预制梁场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区:
制梁区、存梁区、出梁区、保障区。
其中保障区主要由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场、实验室等组成,对小型预制梁(件)场,可共用标段内设在预制场最近的混凝土拌合站及试验室
10.2.2制梁区
10.2.2.1制梁区主要包含钢筋绑扎台座、模板整备台座、制梁台座、门吊轨道基础、移梁通道等组成。
10.2.2.2预制梁的底模、侧模与台座应相对固定,并根据预制台座数量和布置合理配置底模、内模、外模及端模等模板数量。
箱梁的内模应优先采用整体液压技术,采用专用台座整备后整体吊装或专用台车滑移就位。
梁体外模可采用整体滑移方法就位。
10.2.2.3梁体的钢筋应采取整体绑扎、整体吊装技术。
10.2.2.4预制梁可以采用门式吊机或移梁台车搬运,吊机或台车必须设置专用轨道。
采用轮胎式龙门吊机时,预制区必须预留合理的吊机走行通道,走行通道必须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10.2.2.5需要考虑箱梁蒸汽养护的梁场,在制梁区布置锅炉房,配置燃气锅炉。
10.2.3存梁区
10.2.3.1存梁区一般由存梁台座、静载试验台座、移梁通道等组成。
10.2.3.2梁场存梁台座的数量主要由制架梁的速度和箱梁在梁场内的最小必要存放时间以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10.2.3.3存梁台座的基础处理根据预制梁的体量及地质条件进行设计:
T型梁、小箱梁等小型梁体的存梁台座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台座,台座基础采用钻孔桩、水泥搅拌桩等;
铁路32m箱梁存梁台座基础可采用PHC桩或钻孔桩;
大型整孔预制箱梁台座基础采用钻孔桩基础。
10.2.3.4存梁临时支垫材质必须采用承载力足够的非刚性材料,且不污染梁底。
10.2.3.5移梁用的吊机轨道或通道加固与制梁区一致。
10.2.4出梁区
10.2.4.1出梁区内设梁体存放台座、提梁机等。
铁路简支箱梁则设有静载试验的台座和支座安装台座,箱梁架设之前在支座安装台座上准确安装支座并根据需要在静载试验台座上进行静载试验。
支座安装台座可用作单层存梁台座。
10.2.4.2铁路32m箱梁出梁方式有提升站提升上桥架设、提梁机提升装车后沿路基或运梁通道上桥架设。
10.2.4.3公路大型整孔预制箱梁通常采用纵向移梁通道串连所有存梁区,预制梁通过横移至纵移通道后通过重型构件下河码头装船。
移梁方式有轮轨式台车、滑板式台车等,移梁轨道梁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及钻孔桩基础,并与重型构件下河码头联接。
10.2.5保障区主要由砂石料场、钢筋存放加工区、钢结构与波纹管加工存放区、混凝土拌合站、变电所、锅炉房、工地实验室、仓库、水站等组成,主要实现预制场各种材料、物资、电力、水、蒸汽等的保障和供给功能。
10.3小型梁体(构件)预制场的设置标准
10.3.1小型梁体(构件)预制场一般生产T梁、板梁及小箱梁,主要分为制梁区、存梁区及钢筋加工区、材料堆放区、模板整修区等。
10.3.2制梁台座数量根据模板的周转次数、制梁数量、梁型及工期确定,制梁台座数量=每天预制数量(片/d)×
每片梁占用单个制梁台座时间。
10.3.3存梁台座数量根据最大存梁数量及存梁系数确定,存梁高度不宜高于2层,存梁台座数量=存梁系数(双层取0.6)×
每片梁占用单个存梁台座时间(个×
d/片)×
每天预制数量(片/d)。
10.3.4制梁台座及存梁台座基础均满足承载力及工艺设计要求,保证台座不沉陷,四周排水良好。
台座之间空地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厚度处理。
10.3.5涵洞盖板及小型预制件施工场地集中在拌合站内预制,以减少运输量和便于管理。
盖板预制台座在平整场地上现浇8~10cm厚C20~C30级混凝土收光抹面即可,台座单排或双排设置,两侧预留吊车起吊位置,小型预制件场地硬化厚度为5cm左右。
第十一章钢梁预拼存放场
11.1基本要求
11.1.1钢梁预拼场应根据钢梁制造、运输及安装方案,选择在交通便利、二次倒运距离短、地势平坦开阔之地,并结合总体施工场地布置进行合理安排。
也可在桥头路基上进行。
11.1.2散拼架设的桁架式钢梁杆件预拼场应就近设在桥中线附近。
11.1.3整节段或多节段架设方案的钢梁预拼场地宜设在桥位附近具备整节段下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