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50895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猝死讲座分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

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为1小时。

部分病人在猝死前可有精神刺激或情绪波动,有些出现心前区闷痛,并可伴有呼吸困难、心悸、极度疲乏感。

但大部分猝死发生前可无任何先兆,所以说防不胜防。

这才需要我们学会处置这种突发情况的方法,尤其是掌握心肺复苏这种操作。

方主任,这位晨练的男子非常幸运的是,刚好现场有位医生在场,为他赢得救命的6分钟时间。

通过这个视频,你给我们说说,遇到这种突发事件,我们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什么?

身边有人猝死,我们应该按如下操作:

首先:

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如果环境不安全,应该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地方或者由专人在旁边设置警示标志。

目的是确保施救者和患者的安全,避免再次发生意外。

然后判断患者的意识、动脉搏动及呼吸情况。

一旦确认患者猝死。

立即呼救,让周围人拨打120.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就是要迅速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建立一个人工的循环和呼吸,以维持患者的生命需求。

为专业的急救人员到现场赢取宝贵的时间。

(插广告)

****第二节

方主任,刚才我们聊到导致猝死的意外,那么什么样的人群会容易发生这种意外呢?

容易导致猝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心血管疾病:

约占病因的40-50%。

猝死的原因很多,临床上以心血管疾病所引起的猝死最为常见而重要,称为心源性猝死。

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

急性心肌梗死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

第二类是呼吸系统疾病:

约占病因的16-22%。

主要病种有:

1、肺栓塞 

因为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2、哮喘 

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猝死。

3、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 

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第三类是神经系统疾病,约占病因的15-18%。

较常见的如脑出血,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量大,压迫脑组织形成脑疝或者脑干出血容易导致猝死。

第四类是消化系统疾病,约占病因的8-10%。

以消化道出血等为主要病因,另外一个重要病因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常常以暴饮暴食、酗酒为发病原因,病死率非常高。

 

第五类是泌尿、生殖疾病,约占病因的5-10%。

典型的原发疾病如异位妊娠等,常由于孕卵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失血过多可引起猝死。

  

第六类是其他病因,约占病因的5- 

8%。

如:

1、过敏:

青霉素、普鲁卡因等易引起药物过敏。

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2、猝死症候群 

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

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3、毒品、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方主任,我们先来看看几幅照片(图片展示)

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小品演员高秀敏、还有我们前面说的罗阳,他们都是猝死的。

我发现一个问题,李小龙是在是在和女人寻欢作乐的时候猝死的,高秀敏是在打麻将后猝死的,罗阳是过度劳累后猝死的,还有前面我们讲到的那个男子是在晨练的时候突发意外的,是不是说猝死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所谓诱因分为两种。

有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

而在临床中,无论是哪种原因引发的猝死,都与身体素质关系密切。

关于外因2013年6月28日的《南国健报》曾刊发这样一篇报道《致猝死十大恶习排名新出炉》。

该报道发布了国际权威学术杂志《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首次对导致心脏病发作的“最后一根稻草”做了排名。

具体的十大诱因为:

第一位:

在闹市骑车:

比利时哈塞尔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无论开车、骑车或步行上班,只要经过车辆密集的路段,都会增加心脏病的发作危险,主要原因是空气污染。

其中骑车上班者的危险最大,因为这些人吸入的尾气最多、“受污染”最严重,他们同时还要耗费一定体力踩踏自行车,容易引发供血不足。

这两方面都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拥堵的交通很容易让人紧张、焦虑,引发血压升高。

因此,不建议心血管高危人群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期骑车上下班。

虽然骑车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穿行在污染严重的马路上,弊大于利。

老年人,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最好能避开交通高峰出行。

第二位:

用力解大便:

解干大便、搬桶装水这些突发动作,让人从静态中突然发力,血压迅速升高,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剧增。

此外,血压不稳时,血管斑块的活动性会增加,容易脱落。

老年人、习惯久坐者、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心脏病史的人,都应避免突然发力。

如果必须要进行,应提前做热身运动。

平时多吃蔬菜,避免大便干结,必要时用点开塞露等辅助药物。

第三位:

大量喝酒或咖啡:

过量饮酒以及喝咖啡,弊大于利,会让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

如果是长期酗酒的人,会破坏心肌,久而久之导致心脏衰竭。

因此不论是喝咖啡还是饮酒,都要有节有度。

心脏不好的人尽量少饮酒和咖啡,以不引起心脏不舒服为宜。

第四位:

心情抑郁:

坏情绪是心脏大敌,而抑郁首当其冲。

因为抑郁通常和焦虑相伴,夜晚的睡眠质量会很差,而心脏得不到休息,血压和心率都会升高,对心脏健康非常不好。

建议有困难时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避免发怒、大悲大喜,控制好情绪。

第五位:

暴饮暴食:

人在过量进餐后,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来消化食物,而流入心脑血管的血液大大减少,对于血管本来就有供血不足的人,一顿饱餐很容易就诱发心梗、脑梗。

因此,不要轻易放纵自己的食欲,一顿饱餐就可能会夺走一条生命。

平时吃饭最好吃七八成饱,或是少食多餐,而且要营养均衡。

第六位:

性生活纵欲过度:

适度、愉悦的性生活会让人心情舒畅,但放纵的性欲会让心脏衰竭。

过度兴奋时,心脏血管会突然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心脏病。

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病的人而言,在急性期、急性恢复期之后也可以有性生活,但要避免过度兴奋。

第七位:

吸食毒品:

吸食毒品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是常人的23倍。

第八位:

吸烟或被动吸烟:

虽然很少有人因为抽一根烟突然心脏猝死,但吸烟对于心脏的损害是长期且顽固的。

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

从现在就开始戒烟吧,8小时内,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就会减少到正常水平;

24小时内,心脏病发作几率减少;

戒烟1年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将会减少一半;

戒烟15年后,各种风险和不抽烟的人一样。

第九位:

吃得太咸、太甜:

吃盐多不仅可以升高血压,同时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饮食中含大量甜饮料或爱吃甜食的孩子,成年后心脏病危险会大大增加。

第十位:

久坐不动:

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和办公室“久坐族”,在享受“坐”得舒坦的同时,还要防止“坐”以待病、甚至“坐”以待毙。

因为久坐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减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至于内因。

有猝死家族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肯定是高危人群。

特别指出的是心肌梗死也不再只是“老年病”,相对于10年前来说,年轻人心肌梗死的几率已经明显增加。

特别是有相关家族病史或者长期保持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一旦发现胸部不适,如胸闷、胸痛、憋气、心慌等,就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方主任,前面那个短片,众人给晨练男子做心脏复苏是在医生指导下做的。

做这个心脏复苏有什么要求吗?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

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缺氧所致)依次为:

大脑-→心肺系统-→肾脏及内分泌。

大脑只能有氧代谢,没有氧储备。

5分钟是大脑的葡萄糖和三磷酸腺苷储存耗竭的时限。

常温下大脑耐受缺氧时限为4~6分钟,所以时间就是生命!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分秒来计算:

●3~5秒:

黑蒙

●5~10秒:

昏厥

●15秒左右:

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

●10~20秒:

意识丧失

●30~60秒:

瞳孔散大

●60秒:

呼吸渐停止

●1~2分钟:

瞳孔固定、二便失禁

●3分钟:

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

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

“脑死亡”

因此得出了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

心脏骤停后因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

我们所说的心肺复苏,是指基础生命支持,他的精髓就是:

急、准、稳、快、全。

心肺复苏(CPR)主要分为三大内容,分别是:

胸部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一)胸部按压:

部位:

胸骨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定位:

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

按压方法: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重力进行按压。

频率:

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

胸骨下陷至少5cm,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弹;

特别注意:

1)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2)患者应该以仰卧位躺在硬质平面

3)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按压

的方向与胸骨垂直。

4)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至少5cm

5)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

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保持双手位置固定。

6)在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

(二)开放气道

首先去除气道内异物:

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

开放气道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

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

然后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

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

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

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

(三)人工呼吸(因为这次主要讲的是院前基础急救,这里介绍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胸廓回落。

避免过度通气。

(四)按压-通气比值:

30:

2。

每2min更换按压者(因为胸外按压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同一施救者按压时间过长,必然影响按压质量),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

****第三节

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上网查了一下,看到这么几个新闻报道,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放视频了,给大家看看截图。

1、警察心肺复苏救活跳湖轻生女子

2、心肺复苏一小时,触电男子起死回生

方主任,这两个人也都是通过心肺复苏捡回一条命,如果,他们不是幸运的遇上学过心脏复苏知识的人,也许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可见你竭力提倡大家都要掌握这种操作技能,是多么的必要。

确实是这样,除了一些心脑以及肺部疾病可能引起猝死的意外发生,还有些生活中的意外,也需要我们掌握心肺复苏的技巧。

比如:

溺水、触电、喉咙异物堵塞、窒息、中暑、创伤等等。

(交流)这种意外事故导致的呼吸停止、心脏骤停的,在心肺复苏操作上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猝死,其心肺复苏的标准流程是一致的。

但是对于不同的急救现场,可能有些特别注意的地方:

比如溺水患者:

首先是要帮助溺水者脱离险境,急救人员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减少自身及患者危险。

上岸后立刻评估若已经出现尸斑、腐烂、尸僵等明显的死亡征象,则应放弃抢救。

否则要立即清除患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保持呼吸道通畅。

呕吐者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手帕或吸引的方式去除呕吐物。

对呼吸停止和(或)心脏停搏者立即行心肺复苏。

对于电击伤患者:

首要任务是迅速切断电源。

按当时的具体环境和条件采用最快、最安全的办法切断电源或使患者脱离电源。

常用方法有:

关闭电掣、斩断电线、挑开电线、拉开触电者。

如论使用那些方法都要注意1)必须严格保持自已与触电者的绝缘。

2)在下雨天气野外抢救触电者时,一切原先有绝缘性能的材料都因淋湿而失去绝缘性能,因此更需注意。

3)高压电线触电,注意跨步电压的可能性并予以防止,最好是选择20米以外切断电源。

确实需要进出危险地带时,需保持单脚着地的跨跳步进出,绝对不允许双脚同时着地。

另外,因为电击后存在假死状态,心肺复苏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直至患者清醒或出现尸僵、尸斑为止。

不可轻易放弃。

对于坠楼、车祸等外伤患者:

不要摇晃患者,要尽快将其放置在地上或硬板床上,使病人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躯干两侧。

若病人摔倒时面部朝下,应小心转动病人,并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轴位)。

转动时尤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着肩部,使病人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现的颈椎损伤。

下面我再着重讲一下对于气管异物的抢救:

  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幼儿.当小孩边吃边玩时,突然停止活动,出现哭闹、阵发性高声呛咳、阵发性喘鸣、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继而窒息、神志不清和昏迷等时,应怀疑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是导致小孩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l一5岁的儿童,由于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家长了解这些知识很有必要。

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下面介绍几种易于掌握的救治方法:

  1.立即塞一个牙垫或类似牙垫的代用品,把口张开,以便从口腔中排出异物。

  2.向病者口腔内伸进食指或一个大棉扦,或牙刷柄,直达咽部,刺激其作防御性深呼吸。

  3.设法使病者增加上腹部的腹压以排除气管异物。

  (l)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搂住病人腰部,用右手拇指的根背部顶在病人上腹部,左手叠于右手之上,间断向被救人的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挤压,借助膈肌压缩肺脏,产生气冲将气管内异物排出。

  

(2)当病人昏倒时,可将其仰卧,抢救者可双膝跪于地,面对病人,张开双腿于其两测,上身前倾,握紧右拳,置右拳于剑突直下方,左掌紧压右拳,突然迅速地向下朝前内方向垂按其中上腹。

此时患者可能于受重压之后呕出胃内容物,同时,也可见喷咳出梗于气管的异物。

为了避免再度吸人胃内容物,当咳出异物时应令其侧卧。

  4.如果病人为小儿时,还可施行下列三种现场急救法:

  

(1)急救时救护者:

取坐位,让小儿面向前坐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小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重复进行。

  

(2)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儿,可让其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捶其背部。

  (3)两名救者时,可1人将小儿倒提离地,1人用手拍背,掏咽部,可使异物迅速排出。

    此外,如果到医院非常方便,一旦怀疑气管异物时可立即送医院救护.如为少年儿童时,可马上将病人面向抱他的人侧身抱起,使头部枕在抱他的人的左臂上。

这样抱时可以让异物较为顺利地进入较为粗短的右侧支气管内,避免异物在气管内上下或长住,而让右侧支气管堵塞,使左侧可移动而进行呼吸,为去医院抢救赢得时间。

总之,气管异物是危急症之一,要抓紧时机,尽快急救方可成功。

否则,便会危急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

方主任,我看视频当中做心肺复苏都是众人接力来做,才达到救人的目的,看起来这个这个心肺复苏光靠一个人体力还是有些够呛的。

是这样吗?

你说的很对。

国外研究发现,即使专业的医务人员在24%-49%的CPR时间内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在CPR时有40%的胸外心脏按压幅度过浅,疲劳是引起按压过浅的主要原因。

我们的研究也观察到,随着胸外心脏按压循环周期的增多,医务人员CPR质量明显下降。

所以2005年开始国际CPR指南对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性更加重视,强调为了避免按压者疲劳,应每2min或每5个CPR周期更换按压者。

方主任,你有什么建议,能够预防这种猝死和意外的发生呢?

之前我已经介绍了国外学者归纳的引发猝死的十大诱因。

如果让医生去提醒注意,那么首先就是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之前论述的恶习只是一方面,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吃得过多或过少、挑食(饮食单一),这些坏习惯也应该被列在前位。

另外还有在排行榜中没有提到的睡眠问题。

实际上,长期熬夜、失眠也都会加大心律不齐、心脑供血不足等症状出现的风险。

 所谓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坏行为养成了坏习惯会造成身体不适,那么好行为变成习惯,也会对身体有好处。

每个人的体质各有不同,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尽量保证睡眠,不熬夜。

在饮食方面,低脂饮食,不暴饮暴食,让身体的微量元素均衡。

调整情绪,不暴躁、不生气、不着急,学会开导自己,保持阳光心态。

戒酒、戒烟,提早把猝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还要增加体育锻炼。

比如有的人不适宜慢跑,那可以慢走,也有的人平日里并不太擅长体育运动,那就可以多干家务活,或是尽量采取步行的方式,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运动和锻炼。

最后强调有病早治,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定期体检是非常关键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3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

重视健康教育,减少诱发因素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一旦身体出现某些异常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诊治,是减少猝死事件发生的关键。

谢谢大家。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关于心肺方复苏方面的知识我们就先了解到这儿,希望观众能借今天的节目,借助方主任的细心讲解,使自己拥有自救互救的能力,意外发生时可以帮助自己和别人远离猝死。

好的,再次感谢方主任,观众朋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猝死常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