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08751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盈余管理审计策略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IntheCaseofKelon'

sEarningManagement

XieJunlin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WithChina'

s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thelistedcompanyofearningsmanagementproblemisbecomingmoreandmorepopular,earningsmanagementhasbecometheenterprisemanagementthemeanstocontrolthefinancialreport,whichmisleadstheusersofreportseriously.Althoughtheformationofearningsmanagementhasitsdeep-seatedreasons,butastheimportantexternalauditoffinancialreports,the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hasunshirkableresponsibility.Thispapergivesbasictheoryofearningsmanagementoflistedcompanies,thenanalysesthecurrentChineseCPAearningmanagementaudi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andproposessomeauditstrategytoimprovetheauditingqualityfromCPA'

sownpoint.finallyinthecaseofKelon,thispaperanalyzesitsearningmanagementmotivationandmeans,pointsouttheproblemsinDeloitte'

sauditprocess,andputforwardsomebetteradviceontheauditofKelon'

searningsmanagement.

Keywords:

EarningsManagement;

TheListedCompany;

AuditStrategy;

TheCaseofKelon'

sEarningManagement

引言

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无论是在具有成熟资本市场环境的外国,还是在具有不成熟资本环境的我国,盈余管理现象都十分普遍。

就盈余管理本身来讲,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滥用,其造成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并且成为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

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等。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公司外部监督的一种关键形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琼民源、蓝田股份、银广厦、科龙等一系列会计丑闻的出现,不仅暴露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严重性,而且还暴露出注册会计师对过度盈余管理的无效审计。

注册会计师如何识别并揭示企业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并提高盈余管理审计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盈余管理审计现状并从注册会计师自身角度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此外,还用科龙电器事件案例印证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及手段。

本文旨在更加深刻地了解盈余管理及其审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注册会计师该如何应对企业的盈余管理,最终目的是让注册会计师充分发挥其“经济警察”的作用,改变目前我国盈余管理审计现状。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基础理论

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是国内外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的意见。

按照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ot)的定义,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另一美国着名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在国内,盈余管理概念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盈余管理不仅包括对损益表中盈余数字的控制,还包括对资产负债表以及财务报告中其他附注等辅助信息的控制与管理,甚至构造交易事项。

狭义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迫于相关利益集团对其达到盈利预期的压力,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报告盈余达到预期水准。

事实上,斯考特所指的盈余管理是一种狭义的概念,而凯瑟琳雪珀所指则是广义的盈余管理。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的行为。

虽然根据定义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合规的行为,但我们认为其虽然合法但并不合理,甚至会演变成财务舞弊,过度的盈余管理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和可靠性,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所以,根据审计重要性的原则本文针对的盈余管理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盈余管理行为。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1.2.1获取上市资格

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监管部门对股份制公司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上市资格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而一个企业一旦成功上市,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筹资优势,降低筹资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形象。

基于以上的原因,每个公司对上市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然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第三十三条又对发行人的财务状况作了如下要求:

(1)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

(2)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3)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4)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5)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公司尤其是那些达不到法定要求又想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为了能够得到上市资格,他们往往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方法,“包装”本公司的财务状况。

此外,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所能募集资金的数额取决于股票发行价格和股票发行数量,而当股票发行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股票发行价格又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市盈率一般由证监会确定,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筹集资金,公司就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每股收益。

例如,2007年新上市的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18%以上的占了大多数,深市新上市28家公司中有19家的净资产收益率超过了18%,其中还有达到30%以上的,如“罗平锌电”为%,“天马股份”为%,“荣信股份”为%,“露天煤业”为%等,而2006年1至11月份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

1.2.2取得配股资格

配股是上市公司向原股东发行新股,筹集更多资金的行为,但是证监会对配股有严格的要求,即“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于9%,且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

”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可能会不惜通过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配股及格线。

大量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多集中在略高于配股生命线(净资产收益率等于10%)的位置,形成了我国股票市场独特的10%现象。

1.2.3避免退市危机

根据我国证监会的相关文件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或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等情况之一,交易所对该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亦即ST制度。

对ST公司,如果第三年度继续亏损,从而达到《公司法》中连续三年亏损的限制的,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且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为了避免退市的危机,在出现亏损的年度尤其是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以后会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

有关数据统计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份,存在着显着的非正常调减盈余的会计处理;

而在首次出现亏损前一年度和扭亏为盈年度,又明显存在着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避免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处罚。

李莹(2008)的《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一文中,以2001年度深市所有24家ST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所有上市ST公司是否存在重大盈余管理行为。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结论:

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中有近三分之二(65%)的公司预计盈利,而预计盈利的公司中所有公司2001年1至9月净利润均为亏损,且亏损金额较大。

表明预计盈利公司其所预计盈利均不是正常经营活动所致,存在明显年末突击盈余管理的行为,以避免被退市。

1.2.4为避免违反债务契约

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投机氛围浓厚,一股独大等因素,上市公司常常倾向于成本较低的股权筹资,但是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困难时,他们也会通过债务来筹集资金。

然而,相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来说,债权人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企业用所获得的资金进行投资,投资成功后,股东可以得到大部分剩余,而债权人只能得到固定利息;

当投资失败后,股东在其破产时可不必偿付全部债务,而债权人要承担全部后果。

所以,债权人为了减少风险,保证可以到期收回本息,在贷款时往往要进行风险管理,他们会要求债务人提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并在债务合同中订有一系列以会计数据定义的保护性条款,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营运资本、固定资产、现金流动等方面的限制。

如果债务人不能履行合同中的条款,则视为违约,其贷款面临被收回的危险。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会通过各种盈余管理的手段以避免产生违约行为。

1.2.5合理避税

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减少税负,减少现金流出,企业管理者往往就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税收体系还不够完善,税收优惠颇多,这又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机会。

如企业所得税,尽管税务部门在计算企业应纳所得税额时,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然后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这在一定程度可以减小了企业实施盈余管理行为的空间,但仍有一些会计政策可供企业自行选择。

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现状

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信息与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了解的信息,而投资者并不知道,而且盈余管理方式、手段具有多样性,所以一般投资者由于技术的限制,在识别盈余管理上有一定的问题。

这就需要第三方中介鉴证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独立的鉴证并出具合理意见的审计报告。

较高质量的审计能揭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而审计质量的高低最终反映在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上,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审计意见来分析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能否揭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在高质量审计中,已审财务报告中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审计意见存在较大相关性,虽然就个体而言,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并不都是针对盈余管理行为的,但是在大样本统计中,从整体看,注册会计师倾向于对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企业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而在低质量审计中,审计意见不能反映盈余管理的程度。

那么,目前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能否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通过发表特定的审计意见传达给投资者呢

从2004年至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汇总表上看,在选择非标审计意见的类型时,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发表性质轻微的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而否定意见几乎甚至没有。

这种行为表明注册会计师实质上只是象征性地知会了信息使用者而逃避“专业判断”和“发表意见”的职责,审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

当再仔细分析这些非标准审计意见,我们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并没有充分考虑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

通过对2006年公布财务报告的沪市A股825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有76家,再分析这些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发表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而不是盈余管理问题,也就是说,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没有显着影响,即审计意见没有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此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程度。

会计盈余可以分为经营性应计利润和非经营性应计利润,前者由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后者通常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无关。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操纵产品收入和成本,即经营性应计利润;

另一种是通过非经营性活动来操纵利润,即非经营性应计利润。

当上市公司调控非经营性应计利润时,注册会计师较容易识别,其审计质量也相对较高,因此,这类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意见。

而当上市公司调控经营性应计利润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较低。

总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充分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将其反映到审计意见中,要么注册会计师没有查出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存在重大疏漏,要么注册会计师对已经查明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造成的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问题隐瞒未披露。

因此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并没有实现公众期望的高质量,盈余管理审计质量有待提高。

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基于注册会计师角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我们需要思考上述问题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

当然,影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制度方面的缺陷,还有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但本文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应该从注册会计师自身角度来看,据统计,在2004年至2007年在被证监会查处的审计失败案件中,注册会计师未严格保持应有的谨慎,未遵守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未谨慎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未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出具的审计报告含有重大遗漏(%),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虚假内容(%)。

显然,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低下负有重大责任。

造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就注册会计师角度来说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高

审计质量的控制,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实现,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能否有效的揭露其盈余管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素质。

不少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没有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这直接导致其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严格恪守独立原则,审计人员不惜牺牲报表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发现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置之不理,甚至是协同、帮助上市公司作假。

此外,由于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上市公司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盈余管理的手段也越来越隐蔽,然而注册会计师对新知识、新业务的关注不够,其在审计中往往会因为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限制,没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能很好地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因此,注册会计师道德水平以及专业胜任能力的问题是导致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注册会计师没有重视对审计过程的控制

诚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其精心策划并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所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且错综复杂。

但是只要注册会计师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职业敏感性,重视对审计过程的控制,这样总会找到上市公司为各种动机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蛛丝马迹。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这直接导致了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低下。

(1)对盈余管理审计风险考虑不足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

其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注册会计师无法控制,而检查风险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上市公司在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的前提下,独立审计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都会增加。

但是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盈余管理为自身所带来的审计风险的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盈余管理的审计风险点。

试想,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意识到盈余管理的高风险领域,那么又怎么能设计和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来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呢

(2)没有实施充分有效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针对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实施充分有效的审计程序,以此来保证审计质量。

如果注册会计师能执行有效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上市公司因为盈余管理动机而采用的各种操纵盈余的手段就有可能被识别。

但是不少注册会计师却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没有针对盈余管理的高风险领域实施充分有效的审计程序,这使得本来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盈余管理成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的重要手段。

如按照审计准则中质量准则控制的规定,审计实行三级复核制度,而我国目前的审计三级复核流于形式或复核不到位。

4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质量的策略

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是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外在约束机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应该在确立财务报告可靠性、防范滥用盈余管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注册会计师高质量的审计必须有能力辨析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然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盈余管理审计质量并不高,那么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该如何应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呢考虑到本文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质量不高进行原因分析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讨论的,那么本文也将针对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提出对应的审计策略。

提高注册会计师自身的执业素质

要想提高独立审计发现和披露盈余管理行为的能力,注册会计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执业素质。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两个方面,这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缺乏专业胜任能力,从业人员根本无法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如果缺乏职业道德水平,从业人员即使发现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未必会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

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

4.1.1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审计独立性的含义是“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以相应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

”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职业道德就是灵魂,是质量,是竞争力,关系到执业者个人和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没有职业道德就没有审计质量,就没有行业的信誉,也就没有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注册会计师欲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可以值得信赖的专业服务,并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就必须在拥有高超业务技能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注册会计师将社会责任作为职业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

同时,也要提高风险意识,对有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公司要持谨慎态度,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和自身的发展,要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4.1.2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注册会计师应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等,从而能够胜任所接受的审计任务。

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精心策划的结果,具有隐蔽性,其形成又有多种动机或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注册会计师要进行盈余管理的审计活动,就必须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否则审计质量就没有保证。

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执行严格的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进入门槛,报考注册会计师的人员要接受正规的会计教育,从源头上保证其专业胜任能力。

其次,注册会计师要不断加强后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注册会计师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掌握和应用新知识、新技能和新工具,才能应对企业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满足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和要求,才能满足执业的需要,保证执业质量。

重视对审计过程的控制

审计过程的控制可以说是审计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

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应该通过对审计风险的评估,设计和确定审计盈余管理的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将盈余管理对审计工作的风险和代价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4.2.1审计计划阶段

在该阶段注册会计师要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及其环境,关注企业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动机。

通过理解上述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不同阶段的盈余管理的动机,注册会计师可以建立一整套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通过对上市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的描述,可以使注册会计师预见到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行为以及所采用的手段,从而准确锁定独立审计的关键领域,并通过一系列审计程序的设计,识别上市公司的各种盈余管理手段。

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审计小组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和所属行业的特点,结合与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内审人员和企业职工的交流所获得的信息、被审计单位呈报给有关管理机构报告中的信息、以前年度和中期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来确定被审单位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动机。

(2)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管理当局相关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通过实地观察、询问相关人员、以及“穿行测试”等手段,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重点关注财务人员在多大程度上听从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的要求,以及财务人员自身的能力如何,是否具有进行高水平盈余管理的能力。

同时对相关事项予以关注,初步评价控制风险,选择适当的审计策略。

(3)如果通过上述了解,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很大,则应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

同时,正确评估检查风险,并与自身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相比较,以确定下一步审计工作。

(4)进行分析性复核。

在计划阶段,使用分析性复核的主要目的是使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有更好的了解和确认意外的变动,以便找出存在潜在错报、漏报风险的领域。

如企业管理当局进行了盈余管理,则可能导致前后期数据、指标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