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 散文能力提高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 散文能力提高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二第1单元 散文能力提高题及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
D.“小散文”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
解析:
以偏概全,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
答案:
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20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像“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
B.“明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
C.“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
D.因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和读者中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
说“大散文”“不像‘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于文无据。
A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之所以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是因为它们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
能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
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等都对文化散文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C.以往的散文创作追求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受到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扭曲,而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
D.对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的探索,使散文能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
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逐步呈现出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意味着散文还没能完全摆脱外在影响,达到彻底的自觉,所以说“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过于绝对。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
祖父遂,字长子,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
及
宣帝即位,用遂,稍迁至太原太守。
遵少孤,与张竦俱为京兆史。
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哀帝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
并入公府,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西曹以故事适之,侍曹辄诣寺舍白遵曰:
“陈卿今日以某事适。
”遵曰:
“满百乃相闻。
”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
大司徒马宫大儒优士,又重遵,谓西曹:
“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责之?
”乃举遵能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
久之,与扶风相失,自免去。
槐里大贼赵朋、霍鸿等起,遵为校尉,击朋、鸿有功,封嘉威侯。
居长安中,列侯近臣贵戚皆贵重之。
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
尝有部刺史奏事,过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候遵
醉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
遵常醉,然事亦不废。
长八尺余,长头大鼻,容貌甚伟。
略涉传记,赡于文辞。
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
请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怀之,唯恐在后。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称誉者,起为河南太守。
(选自《汉书·
游侠传》,有删改)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宣帝微时与有故 微:
低贱,卑下
B.相随博弈,数负进数:
屡次
C.值其方饮值:
遇到
D.奈何以小文责之责:
责备
责:
要求。
D
5.下列各项中,直接表现陈遵“放纵不拘”的一组是(3分)( )
①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 ②日出醉归,曹事数废 ③西曹以故事适之 ④取客车辖投井中 ⑤满百乃相闻 ⑥奈何以小文责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③⑥不是直接表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遵、张竦都担任过京兆史。
张竦博学通达,廉洁节俭;
陈遵豪放,不拘小节。
B.西曹请求罢免陈遵,大司徒马宫却认为陈遵能治理三辅地区政务繁杂的县,并向皇帝推荐他。
C.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加以贵戚的推重,被朝廷封为嘉威侯。
D.陈遵富于文辞,擅长书法,给人写的书信,收信人把它收藏起来以为荣耀。
陈遵被封侯并没有贵戚的推重。
7.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故事,有百适者斥,满百,西曹白请斥。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牧守当之官,及郡国豪桀至京师者,莫不相因到遵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先例,记过处分满百次的官员将被免职,到满百次的时候,西曹报告请求罢免他。
(2)州牧、郡守将要上任,以及地方豪杰来到京城,无不相互引荐到陈遵府上拜访。
参考译文:
陈遵,字孟公,是杜陵人。
祖父陈遂,字长子。
宣帝地位微贱的时候,曾与陈遂相识,两人下棋赌博,陈遂输了多次。
到宣帝即位的时候,任用陈遂,逐渐让他担任太原太守。
陈遵早年死了父亲,和张竦都担任京兆史。
张竦博学通达,用廉洁节俭来修养自己的操守,而陈遵豪放纵恣,不拘小节。
他们的操守品德虽然
不同,然而相互亲近友好,在哀帝末年都很有名,是后进中的佼佼者。
一同进入公府任职,公府的掾史们都乘坐破车小马,不讲究车服的鲜丽明亮,而唯独陈遵极尽车马衣服的美丽,门外车马纵横交错。
另外,每天一定外出饮酒,喝醉了回家,该办的公事多次耽误。
西曹因此用先例处罚他。
侍曹便到官舍告诉陈遵说:
“今天陈君你因为某事而受惩罚。
”陈遵说:
“等满了百次处分再告诉我。
”按先例,记过处分满百次的官员将被免职,到满百次的时候,西曹报告请求罢免他。
大司徒马宫是儒家大学者,优游之士,又器重陈遵,他对西曹说:
“这个人是旷达大度之士,怎么能以琐碎的法令来要求他呢?
”于是把陈遵推荐给朝廷,说他能治理三辅地区的政务繁杂的县,陈遵于是担任了郁夷县令。
过了许久,因与扶风关系不融洽,自请免职。
槐里大盗赵朋、霍鸿等人兴起。
陈遵担任校尉,打击赵朋、霍鸿有功,被封为嘉威侯。
他居住在长安城中,列侯、皇帝近臣、显贵的外戚都很敬重他,州牧、郡守将要上任,以及地方豪杰来到京城,无不相互引荐到陈遵府上拜访。
陈遵喜欢喝酒,每次大饮,宾客满堂,就把门锁上,把客人车轴外端的辖取下来丢到井里去,即使有急事,他们也无法离开。
曾经有一个部门刺史上京向朝廷汇报公务,顺便来拜访陈遵,遇到他在大饮,刺史十分困窘,趁陈遵大醉时,突然进里屋拜见陈遵的母亲,叩头说将要在尚书相期约会时汇报公事的事情。
陈遵的母亲便叫他从后门出去。
陈遵常常醉酒。
但公事也没有耽误。
陈遵身
高八尺多,长头大鼻,容貌十分轩昂,略涉猎经书传记,富于文辞。
生性善于书法,给人写信,收信的人都把它们收藏起来以为荣耀。
他请人办事,别人不敢拒绝;
所到之处,官绅一定都来依附,唯恐在他人之后。
王莽一向认为陈遵才能奇异,在位时多次称赞陈遵,起用陈遵任河南太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醉歌(其九)
汪元量①
注:
①汪元量:
南宋诗人。
②万年枝:
冬青树。
③北人:
这里指元朝士兵。
8.前两句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景象
?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南宋宫廷园林一派萧条没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9.诗人在第四句集中写一个细节,有何深意?
请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表现元兵的无知和可笑;
二是告诉人们宫苑易主,山河巨变,南宋政权已经沦亡;
三是写这场人世巨变颠倒了世间的一切美丑、善恶。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更待菊黄家酿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2)以小明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淮南子·
说山》)
(3)二十四桥明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____________________,恰似十五女儿腰。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5)____________________,便被春风长倩猜。
(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
(6)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忆江南》)
答案
:
(1)共君一醉一陶然
(2)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3)玉人何处教吹箫 (4)隔户杨柳弱袅袅 (5)只缘袅娜多情思 (6)春来江水绿如蓝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南疆:
一枚金色的书签
肖复兴
①南疆是金色的。
②横亘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南疆,一望无垠,连接着天与地、神与人那遥远渺茫而神秘的界限,在西北格外高远的蓝天的映衬下,在紫外线格外强烈的阳光的照射下,沙漠浸透着无边无际的金色。
那种纯正的金色,似乎从每一粒沙砾中都可以提取出金子来。
③这种金色,可以说是涂抹在整个南疆的底色,在中国,这是任何一地旅游中都无法看到的风光。
在江南的春天,可以看到绿色的山水;
在北国的冬天,可以看到银色的冰雪;
在中原的秋天,可以看到火红的枫叶……但是,你要想看到这样壮丽恢弘的金色的沙漠,必要到南疆,舍此其谁,别无选择。
④不过,如果你以为南疆只是沙漠一片地表的荒凉、一种色彩的单调、一幅“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枯寂画面,那你就错了。
南疆的魅力,在于这样壮阔的沙漠背景中所蕴藏着的庙宇、千佛洞和古城遗址。
它们相得益彰,构成了南疆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奇迹。
⑤庙宇在各地都能够见到,但如果你不乘飞机而是坐汽车横穿塔克拉玛干之后来到喀什,见到那金碧辉煌的清真寺的时候,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因有了漫长旅途的期待,更因有和天一样宽广的沙漠的依托与对比,那彩色的清真寺才会在你的眼前立刻为之一亮,仿佛在茫茫的黑夜里看到了灿烂的星星,和在星星闪烁下出现的童话般的辉煌的宫殿一样。
风景,如同戏剧中的人物出场一样,南疆独有的沙漠无疑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金色和彩色的色彩相比,才会显得如此炫目。
这让我想起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见到的蓝色清真寺,在蔚蓝色的博斯特鲁斯海峡涌动的海水的映衬下,才显得那样的壮观。
南疆的沙漠,与伊斯坦布尔的海水,作用是一样的,化学反应似的,衬托得清真寺那样的不同凡响,金色的沙漠和蔚蓝色的海水,是清真寺的背景,如果没有了这样的背景,怎么可以迸射出它们如此的辉煌?
⑥千佛洞,无论是库车的克孜尔尕哈的千佛洞,还是新和的托呼拉克埃肯木千佛洞,本身无疑就因有佛光聚集而辉映着灿烂的金色。
这种佛光与沙漠的金色相互辉映,彼此增添着金色的浓度和纯度,千佛洞,诞生在这样的沙漠之中,才显示着它的神秘与古老。
沙漠的苍老和沧桑,如老人一样保护着它们,让它们在沙漠的腹地,在历史的深处,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的保鲜存真。
也让它们历史的厚重如树的年轮一样层层叠加那样的醒目,不用任何标签,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
那是在真正岁月雕刻下的皱纹,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
同样,沙漠因有了这样的一座座千佛洞的存在而有佛光的普照,才让沙漠中的每一粒沙砾格外金光灿灿,让在自然中在俗世中的沙砾有神圣的光芒,让你膜拜,禁不住跪拜在沙漠之中,双手捧起沙砾,让沙砾从指缝间沙漏一般流溢而出,让你感到温度,感到力度,感到茫茫天地之间的渺小和自然与神的伟大。
⑦那些散落在南疆沙漠中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也好,唐兰遗址也罢,或是楼兰古城、苏巴什古城、乌什喀特古城、唐奥依古城、库尔勒古城……都是南疆的奇迹。
它们是南疆闪烁在今天的眼睛,它们是活在历史中的灵魂。
记得那一年,我去库车的苏巴什古城,是一个落日洒满天地之间的黄昏。
山是金色的,沙漠是金色的,古城的断壁残垣也都是金色的。
粗犷、空旷而荒凉的景色,天和地,风和日都加入了景色之中,成为了景色独一无二的元素,更容易让人荡涤心胸,感受到与大自然的相通,和历史的接近。
那样的景色,是都市的人造景观无法相比的,是那种油饰一新的仿古景观更无法相比的。
在这样的景色中徜徉,古龟兹国的威风凛凛,出征西域
的班超的金戈铁马,似乎都显得那样的近,仿佛就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在那座古城堡的黄色山丘后面藏着,只要我们一声招呼,他们,还有那万千将士和战马都可能呼啸着奔涌而出。
四围山色,一鞭残阳,万里戈壁,迎风怀想,那样的旅程,是和小桥流水,和桃红柳绿,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上。
⑧南疆的魅力,还在于在这样壮丽的沙漠中所蕴藏有一条壮丽的河流——莽莽苍苍的塔里木河,和河两岸各自延伸40公里的莽莽苍苍的胡杨林。
⑨金色的南疆,如果说是一座用金子打造而成的宫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人文与自然风光的参与,才使得南疆这一份炫目的金色丰富起来。
如果说庙宇、千佛洞、古城遗址,是南疆雄性的体现,那么,塔里木河和胡杨林则是它女性的象征。
⑩只要你一踏进南疆,你就被这样丰富多彩的金色所包围,所淹没,便把你自己也锻造成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夹在你回忆的纪念册里了。
(选自《感悟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的感情融注在景物中。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南疆自然、历史文化景观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B.文中说:
“免受伤害而能够长久保鲜”,又说“而不是现代化妆术后的形象”,表明作者对于现代化对历史文化戕害的忧心忡忡。
C.本文运用了对比、排比、对偶和夸张等手法,使情感得到很好的抒发,生动而有情韵。
D.文章句式参差错落,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灵活运用;
作者驰骋思维的空间很大,但形散而神不散。
E.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明快而深沉;
在生动的叙写中历史人文呼之欲出,说理更透彻。
B.并没有表达现代化的戕害和忧思。
C.并无夸张。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虽有夸张,但不是用来描写南疆景观的。
BC
(2)结合全文,谈谈“南疆:
一枚金色的书签”中“书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义:
①既指壮丽恢弘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如同标有书名的南疆风景。
②又喻指自己被金色包围,融入金色的环境中,记录自己的人生经历,沉浸在记忆中。
(3)本文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特点?
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先写南疆总体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再分写游览清真寺、千佛洞、古城遗址、胡杨林的感受,最后总结全文,以自己被金色感染作结。
②同时全文以“金色”为线索,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4)本文多处运用第二、第三人称,请探究这两种叙述人称的好处。
(8分)
第二人称:
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仿佛带领读者领略千佛洞,进入金色的沙漠,显得更亲切。
第三人称:
更理性深刻。
让读者带有历史距离感,产生对人文和历史景观的敬畏之情。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郁达夫在南洋
1938年12月,郁达夫失望地离开了他曾为之倾注满腔热情的祖国。
丰庆轮在台湾海峡航行一夜之后,于19日抵达厦门,在离厦门市半里许的海面停泊一天。
当时的厦门,已被日军侵占。
此时此刻,更使郁达夫忧虑的,“是敌人政治手腕的运用,和我们中国的一般悲观主义者的得势”。
他以为“日人的所以敢欺凌杀戮我的最大原因,就在各高官大吏的自私心太厉害,只顾着自己敲诈老百姓,不顾到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之故。
”这些都是他对抗战以来国内政情的感触,也可说是临别祖国的忠言。
南洋的惊涛骇浪,激起了郁达夫的滚滚思潮。
他急于向海外侨胞报告自己在国内各战场和浙闽前线奔走的见闻,曾不顾风浪的颠簸,于二十三日在船上写出《岁朝新语》。
他坚信说:
“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
”这是一篇振奋人心的报告文学。
郁达夫到达新加坡之后,曾写出大批激励抗战和坚定抗战必胜信念的政论。
他在新加坡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便是政论《估敌》,刊于1939年元旦《星洲日报》。
文中不仅揭露了日军强暴行径和侵略野心,更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分析抗战形势,表达自己对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成必胜的信念”,要求广大侨胞支持抗日救亡的决策。
以后,在他所编的各种副刊上,又不断发表政评,痛斥汪精卫“上伪京去组成了出卖党国、出卖民族子孙的伪府”,号召同胞“要踏着先烈的血迹,加强抗战的决心”。
他指出:
“楚虽三户,足以亡秦,
众只一旅,卒难兴夏。
我们只教万众一心,坚持到底,最后胜利,自然指日可待”。
从1939年到1941年的三年时间内,他在新加坡所发表的有关抗战的政论时评,共达一百多篇,是研究他后期思想和写作特点的重要材料。
郁达夫还经常利用他的副刊园地,沟通国内和新马的文化联系,通过“五四”新文学和抗争文艺的介绍来开拓马华(马来西亚华人)文艺。
如在他所编的《晨星》副刊上,不时介绍国内文化界的来函来稿和活动情况,遇有国内较好的抗战文艺作品立即转载,对一些宣传抗日和筹赈经费的演出、画展等,都竭力推荐与鼓励。
1939年10月,当鲁迅逝世三周年时,他在《晨星》副刊上组织了《纪念鲁迅专刊》,亲自撰写纪念和回忆鲁迅的文章,发表演讲,介绍对恶势力“死不妥协”和“韧性战斗”的精神。
为了繁荣和活跃马华文艺创作,郁达夫于1941年7月,和《总汇新报》联合发起《马来西亚的一日》的创作活动,要求马来西亚各地的文艺爱好者,不分阶层与职业,不分性别,把他们在8月15日这一天各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思想、行动,以及环境、观察等,写出来投寄两报。
接着又进一步倡议全马来西亚各报馆和文化机关,都来集稿和刊登。
这一活动的开展,受到各方人士的热烈欢迎与大力支持,投稿者非常踊跃,其中较好的作品,都在《晨星》副刊和《文汇》副刊中陆续刊出。
原有编和印单行本的计划,后因太平洋战争发生而没有实现。
郁达夫对马华文学青年,十分关怀,常指导他们读书、写作,勉励他们大胆创作,甚至对他们的工作、生活都给予热情帮助,使这些青年受到极大的鼓舞。
如他发现擅长写新诗和散文的冯蕉衣后,就不厌其烦地多次当面指导和为他改稿;
大力推荐青年作者温梓川的短篇小说集《美丽的慌》,称赞温梓川“可以成为马来西亚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有希望的一位南岛的作者”。
郁达夫在新加坡的三年期间,除了促使马华文艺呈现出一派蓬勃景象外,对推动马华文艺的发展,也作出了不少贡献。
(1)下列对本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写郁达夫在南洋从事文学和抗日活动中多方面的大大小小的事,使我们从中看出了他的伟大之处。
B.郁达夫痛斥汪精卫“上伪京去组成了出卖党国、出卖民族子孙的伪府”,是对敌人运用政治手腕的回应。
C.“楚虽三户,足以亡秦,众只一旅,卒难兴夏”,这里暗含对中国懦弱无能的统治者不抱太大希望的意思。
D.《岁朝新语》这样的报告文学,于那些对抗战胜利抱有悲观主义情绪的人应该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
E.郁达夫针对文学青年的思想状态,亲自撰写文章,介绍鲁迅对恶势力“死不妥协”和“韧性战斗”的精神。
B“是对敌人运用政治手腕的回应”错。
C并未韵含那个意思。
E原文中看不出是“针对文学青年的思想状态”。
AD
(2)郁达夫在南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写出大批激励抗日和坚定抗战必胜信念的政论。
②沟通国内和新马的文化联系、开拓马华文艺。
③利用副刊物来介绍抗战文艺,转载国内抗战文艺作品,推荐宣传抗日和筹备经费的演出、画展等。
(3)在培育马来西亚文化青年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有什么作用?
采取的措施有:
①指导文学青年读书、写作。
②鼓励他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