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501407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

《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5河中石兽七下解析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Word下载.docx

(3)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

(4)老虎之死,在于贪也,欲望烧毁一切。

如果老虎退一步,虽不能吃樵夫,但却可保全性命。

凡事应当环顾全局,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如果为了某种利益而一意孤行,其结果也许会事与愿违。

【解析】【分析】

(1)A.蛇:

像蛇一样曲折行进。

故选A。

(2)句子意思为:

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断句为: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重点词:

意,料到;

睹:

看见;

竟,竟然。

句子翻译为:

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

(4)结合文本可知,老虎的死因为,老虎之死,在于贪也,欲望烧毁一切。

道理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即可。

故答案为:

(1)A

(2)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3)没料到(他)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见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了。

(4)明确根据文中信息“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可知,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应当先看情况而定结果,不能意气用事.告诉人们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过于的强求终将后悔。

第二问根据文中信息“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可知,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应当先看情况而定结果,不能意气用事.告诉人们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过于的强求终将后悔。

【点评】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本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进行个性解读的能力。

此题虽要求学生谈道理,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

学生解答这类习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到文章中概括出相应的答案。

【参考译文】

有个打柴的人,在山里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

石洞本来就幽深而曲折,打柴人辗转向里走,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打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

打柴人十分困窘急迫,他看到旁边有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

(打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用烧柴堆(的方法来熏老虎)。

老虎被烟火熏烧,怒吼声震动山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死了。

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2.阅读文言文,阅读问题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

“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

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

鲁国,在现在的山东。

②计:

计谋,策略。

③俄:

不久,一会儿。

④老父(fǔ):

老人。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圣人:

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

⑥中截:

从中间截断。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一处)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执竿入城________

②不可入________

③但见事多矣________

④遂依而截之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竖执之。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

(不超过40字)

【答案】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握,持;

进入;

只,只是;

于是,就

(3)①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②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

(2)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但”解释为“只是”。

(3)注意第②句是反问句。

(4)阅读文本可知,执长竿者是一个遇事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人。

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是:

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或做事不能固执己见,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要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①握,持②进入③只是④于是,就

(1)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

谓宾之间要停顿;

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并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即可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拿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

“我并不是圣人,我是一个爱帮忙的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农夫与行者

道旁有甫田,农夫耕之,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曰:

“甚矣,农之惰也!

田且甫矣,数息而后一锄,将终岁无能为乎!

”农夫闻之,招行者曰:

“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

”行者于是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而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徐谓农夫曰:

“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

“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者于是解衣下田(过路的人)

B.而气竭汗雨(尽、完)

C.徐谓农夫曰(告诉)

D.行者服而退(退出)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余将老于农矣予,而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道乎?

(4)结合文章内容,你认为行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D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3)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知道怎样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4)示例:

行者是一个眼高手低、缺少实践经验的人。

(意思对即可)

(1)A.句意为: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

解释正确;

B.句意为:

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

C.句意为:

对农夫说。

D.句意为: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离开了。

“退”应是“走了、离开”解释错误。

故选D。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意思:

不是耕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

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根据意义划分停顿为:

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3)本句中,余,我;

示,示范。

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知道怎样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4)文中过路人嘲笑农夫的耕地方法,在用自己认为的耕地方法实践之后,发现自己所认为的方法是错误的。

农夫多年耕地经验告诉人们做任何事,刻意追求速度反而会达不到目的。

这则故事的寓意就是实践出真知,欲速则不达.由此可知行者是一个眼高手低,缺少实践经验的人。

(1)D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4)本题考查人物个性的把握,解答时,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个性。

道路旁边有一大块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

有个过路人看见了就说:

“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

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就是到了年终也干不完呀!

”农夫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

“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知道怎样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过路人于是就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

没有多长时间,他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

(他)慢慢地对农夫说:

“我从今以后知道耕地的困难啦!

”农夫说:

“不是耕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

”过路人心服口服地离去了。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③之溺大氓④者乎?

【注释】①永:

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

民,百姓。

③大货:

非常多的财物。

④大氓:

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________

②中济,船破,皆游________

③有顷,益怠________

④遂溺死________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4)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都;

渡,渡河;

疲惫;

(2)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3)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不能像平时那样游得远。

不肯放弃腰中钱财而被溺死;

它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

(1)本题注意“济”的正确解释,正确解释为渡河,其他的三个词语都比较简单,只需要结合文本内容简单分析即可。

(2)本句的意思是:

你愚蠢到了极点,蒙蔽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据此分析,该句可断为: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3)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

这里应注意“其”“寻常”等关键词的理解。

(4)阅读文本可知:

那个落水之人在平时是一个善游的人,可是当他落水之时,却不能向前,因为他腰缠千钱,最终溺水而死。

这就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看重钱财,要重视生命或在金钱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舍等。

(1)①都;

②渡,渡河;

③疲惫;

④于是,就。

(2)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3)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不能像平时那样游得远。

(4)示例: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虽然竭尽全力也不能像平时那样游得远。

他的同伴们说:

“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

”他说:

“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

“为什么不丢掉它!

”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惫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

“你愚蠢到了极点,蒙蔽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因为大的利益就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 

 

________

②竟不可得 

(2)翻译下面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答案】

(1)经过,经历;

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要注意“竟”的意思是“终了,最后”。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人的讲述,可知,寺僧与学者分别考虑了水流推力,沙性石性等因素,而老河兵经验丰富将影响石兽位置的水流,沙性,石性等因素都考虑到了。

(1)经过,经历;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6.(2017七下·

惠民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阅十余岁________

③求石兽于水中________ 

④棹数小舟________

⑤湮于沙上________ 

⑥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

⑦转转不已________ 

⑧但知其一________

(3)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众服为确论

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③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阅微草堂笔记》;

纪昀

(2)倒塌;

经历;

寻找;

划(船);

埋没);

颠倒、错乱;

停止;

(3)①被②认为③成为

(4)①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带走呢?

②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泥沙成为坑洞。

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深层本质的情况太多了,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5)道理:

①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②实践出真知。

③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启示:

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1)文学常识的考查。

答这种题,必须要熟悉原著的情节内容。

死记硬背作者。

(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如“已”:

停止。

“但”:

只。

(3)“为”这个词在文言中词义多变,用法也较多。

可以作动词,可以作介词,还可以作句末语气词。

因语义不同,读音也随之有变。

比如“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此“为”表被动。

(4)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尔辈”“物理”“啮”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5)要答好此题,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要把道理和启示分开来谈。

【点评】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盖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