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己,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五、课时安排:
感受课3课时
认识课7课时
熟悉课1课时
整理课1课时
评研课1课时
合计14课时
9、自然之道(认识课)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2.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课题,谁知道题目中“自然”是什么意思?
(本身,不靠人的)“道”是什么意思?
(道理,规律)那么题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朗读全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全文
1.“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一会儿我请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幼龟和嘲鸫。
2.指名表演,表演后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欲出而止、踌躇不前”来评价幼龟,并理解这两个词语;
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来评价。
3.当我们看到这种情景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自己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指名读,指导学生应抓住哪些词来读,比赛读,指名分角色朗读,齐读。
4.师:
我想问问刚才读导游的同学,你说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再自由读全文,想想:
我们到底做了一件怎样愚蠢的事?
6.比较句子,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的事,好心办成坏事,说是愚不可及。
重点句子的理解: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
7.我们来观察一下插图,图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说。
8.课文的第6、7自然段就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自己读一读吧。
9.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再默读课文,想象一下,指名说一说。
如果当时你看到食肉鸟吃幼龟的那种情景,你有何感受。
写几句话吧。
四、学习第8段
1.谁来读一读导游的话。
2.同学们,如果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训受到了启示,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得到的启示。
3.学生说完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请找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五、总结全文
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教给学生方法,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写作方法的指导:
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文中的前后照应的写法,例如:
颓丧——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六、综合性学习
1.读课后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说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与好友商议,如何开展这次活动。
全班交流,教师提出注意事项。
板书:
9、自然之道
(反而)
救龟——————害龟
课后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认识课)
教学时间:
认识8个生字。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情感态度于与价值观: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
1.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2.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
接着讲什么?
然后讲什么?
最后讲什么?
3.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
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4.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
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
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
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
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
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
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
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
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1、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
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
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
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
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讨论交流。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
(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
警醒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
2.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适宜生存
现在忧患河人类对资源的破坏
11、蝙蝠和雷达(认识课)
教学时间:
学习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之间的联系。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蝙蝠探路,飞机上雷达导航的原理。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示图,认识蝙蝠,介绍蝙蝠。
2.示图,认识雷达,简介雷达。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
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
(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清楚。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
(正音)
2.自由读课后作业题
(1)中的词语,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
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3.处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三、按小组分自然段齐读课文。
要求读得比较流畅。
四、默读课文并思考:
1.初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
读后边讨论,边板书。
五、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分段:
1.课文该怎样分段?
说说你的根据。
2.概括段意,拟出小标题。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
七、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一段。
了解课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解答。
(二)阅读第二段。
思考:
1.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
试验说明了什么?
给学生出示一表格,在自渎的基础上试着填: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第二段哪句话是主要的句子。
3.简介常识性课文的一般叙述方式。
(三)阅读第三段。
1.找出这段的中心句。
2.围绕这句话,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
再读课文。
要求:
(1)读懂有关词语。
(2)说出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
3.学生口述蝙蝠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过程。
4.启发学生说出蝙蝠的嘴所具的特殊本领“发出超声”,耳朵的特殊本领是“接收超声”。
5.科学家揭开的秘密回答了课文前面提出的这个问题?
6.练习朗读。
(四)自由轻声读课文第四段。
(要求学生根据上段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夜航的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探路的?
(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填写)
3.这段的叙述回答了前面课文提出的哪个问题?
4.练习朗读。
5.总结。
同学们学得真好,这个板书是我们师生共同完成的,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已经完满地解决了(边讲边擦掉“?
”号)。
(五)看课题,引导学生说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六)启发学生联系课外阅读中了解的有关仿生科学的知识进行交流。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荧光屏
12、大自然的启示(认识课)
教学时间:
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
仿生学小资料,动物特性。
一、导入:
本组的前三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你从这三篇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二、熟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同位互读,教师适当检查。
2.说说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3.自主学习:
按照阅读提示来自学。
(1)每篇短文主要讲什么?
(2)从中受到的启示。
(3)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简单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交流感受
1.交流感受深的句子,交谈受到的启示。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可请学生画生物链的图来帮助理解。
枯枝败叶(增强)土壤肥力(增多)森林、灌木、野草(增多)昆虫、兽类、鸟类(捕食)害虫(吃)森林、灌木、野草
2.交流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性能的优良飞机”交流相关资料。
四、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回顾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收获和学习方法。
推荐仿生学读物,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语文园地三(认识课)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展示事例,激发兴趣
教师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1.2000多年前埃及人迈克雷在尼罗河边散步时,踢到了干乌龟壳,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木制四弦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2.教师讲述
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只有袋鼠、驼鸟等少数动物种类。
1859年英国移民带去20多只家兔到达澳大利亚。
那里没有虎、豹、豺、狼、狐等食肉动物,兔子没有天敌,只生不死,不到三年时间,就多得挤满了牧场草地。
到了19世纪末,兔子经过的地方,牧草、麦苗荡然无存,仿佛刮了一场龙卷风,或像洪水刚刚冲过一样,丰美的草场变成了荒漠,确确实实发生了一场“兔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兔子的逞凶束手无策。
后来,科学家找到一种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它通过蚊子传播给兔子,大批兔子接连死去,这样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告诉我们:
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都是协调统一的关系,哪个环节上发生失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二、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
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
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自己的发明设想;
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自主选择交流的伙伴──交流内容相同的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
自主推荐在全班汇报的代表──教师适当引导激励上台少的同学,善于发现突出典型并积极向组员推荐。
三、全班汇报,互动交流
①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语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
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②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
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四、同桌互说,强化提高
请向获奖的同学或你认为最出色的同学学习,重新组织自己的语言,再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讲,对方听一听、问一问、夸一夸。
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习作及评讲
一、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①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②小结:
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
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
二、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四、个性展示台
①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②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
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
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
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五、教师做小结
①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②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六、个人再修改
各人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用修改符号再次修改明显错误或有毛病的地方,错别字词订正写在习作“眉批”空处,每个写三遍。
对习作不合格的同学,教师指导重新写作或当面指导修改完善。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①读一读,自己悟一悟。
②说一说,读一读,分组感悟。
第一组:
“终于”说明了科学家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是很不容易的,是反复试验的结果。
第二组:
“根本”强调了“如果不是我们”自作聪明,这些海龟是完全不会受到伤害的。
第三组:
“居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的确是“令人难以相信”。
在朗读时,注意这三个词语语气稍重一点儿。
③小结:
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基本意思是相同的,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文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④举一举例子: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一组例句来吗?
二、日积月累
①自由读,想一想意思。
②自主说,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理解的气象谚语,教师适当点拨。
③多种形式积累:
自主背、相互背、齐背、指名背。
④拓展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
注意引导学生背一背当地常说的气象谚语。
三、展示台
1.讨论,确定展示形式。
在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各人或分组确定一种或两、三种展示方式,如:
a.主办“认识大自然”手抄报或黑板报。
b.“仿生学课外读物介绍会”或建立“仿生学图书借阅角”。
c.“仿生学发明创意赛”。
(可结合“口语交际、习作”进行)
d.“大自然的启示图片展”。
(在年级、校园内或社区内展出)
e.布置“小发明、小制作实物展台”。
f.“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收获”优秀习作专栏。
2.展示评比
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展示筹备的成果,评比“小小发明家”“课外资料搜集能手”“办报大王”“采访能手”等,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激励。
第三单元整理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加强字词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2.体会本组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体会重点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从中受到启发,能在习作中适当运用。
3.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词语,能灵活运用,并积累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积累语句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字词句及有关内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梳理知识,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体会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回顾、总结、梳理读写知识和体会感悟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一个单元的学习愉快地结束了,回忆一下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围绕这一主题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吧,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交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回顾梳理:
1.再次翻开本组课文,回忆一下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自己浏览课文,回顾本组课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四篇文章的体裁及表达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二、复习单元基础知识。
1.听写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小组检查汇报。
2.听写本单元的重点句段,然后指名背诵。
3.背诵本单元的重点段落及优美句子。
4.背诵“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中的解释气象规律的谚语,并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农谚。
三、交流学习后的收获。
师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大自然的启示”进行交流。
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