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9414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冲刺卷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一模试题带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17世纪末,当沙俄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组织两次反击战打败沙俄的皇帝是()

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

6.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这里的“帝国”和“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A.英国不顾时势

B.法国孤立无依

C.德国落后的技术

D.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7.下面邮票展示了中国某剧种的脸谱艺术,该剧种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它是

A.秦腔

B.汉调

C.京剧

D.昆曲

8.我国由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统一全国的政权分别是(  )

A.北宋、元B.唐、元C.元、清D.明、清

9.朱元璋在地方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

A.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

B.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C.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

D.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

10.墨墨同学假期和家人一起去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他所游览的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11.假如你生活在唐朝盛世时期,你不可能做到的是(  )

A.和朋友一起讨论《三国演义》

B.和朋友一起饮茶赋诗

C.去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

D.家中摆设唐三彩

12.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朝时期某一政策时说: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论的政策是

A.对外开放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13.下列书籍中,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是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

1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戚继光爱国情怀。

下列历史事件与“威继光抗倭”性质相同的是()

A.岳飞抗金B.郑成功收复台湾C.文天祥抗元D.李自成起义

15.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该史料应出自

A.《唐太宗实录》B.《宋太祖实录》

C.《明太祖实录》D.《清太祖实录》

16.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

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17.历经六百年岁月变迁,紫禁城历久弥新。

如今其负责人表示要“把一个壮丽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紫禁城值得传承下去的有

①气势恢弘的历史建筑②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

③明清两代的政治制度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反映出清朝前期哪个行业的发达(  )

A.农业B.纺织业C.制瓷业D.制药业

19.“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雅克萨之战

20.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

下图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21.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人中原后,提出的斗争口号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C.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D.均田免赋

22.下列明清时期出现的巨著与其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A.罗贯中---《农政全书》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2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

造成如表所反映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朝代年号

公元

人均亩数

康熙二十八年

1673年

27.92

乾隆二十八年

1753年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内

3.65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商业发达形成,形成了商业网络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24.“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25.明朝时期,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A.晋商和微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明朝”、“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四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实行的八股取士,明朝时,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的官员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加强君主专制。

B符合题意,A项是清朝设立的,CD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D

D

【分析】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宋代不可能存在《水浒传》,故D项不符合史实。

3.B

依据课本所学,明太祖即位,为了加强君权,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而皇帝要亲自处理全国的重大政务。

明太祖还授权侍卫亲军组成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后来成为特务机构。

②③正确,B项符合题意;

建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政策,明成祖即位后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①错误,AC两项不合题意;

明成祖成立特务机构东厂。

④错误,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明太祖”是解题的关键,“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已知条件。

结合所学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太祖即位,为了加强君权,改革行政机构。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六部;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明太祖成立锦衣卫的特务机构。

由此可确定答案。

4.C

C

根据材料“裁撤中书省等,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在位时,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分理朝政。

直接对皇帝负责。

故C正确。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但是由丞相管理行政,故排除A项。

三省六部制中,存在中书省,故排除B项,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排除D项。

故选C。

5.B

依据课本所学,17世纪末,当沙俄侵略中国的时候,他御驾亲征,两次打败沙俄的侵略的是康熙。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

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B项符合题意。

6.D

依据“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认为“大帝国被打垮的主要原因是愚昧自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

清朝前期,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外来商品以通有无,清朝统治者害怕外国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因而清政府实行了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这是大帝国被打垮的主要原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所以中国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故D符合题意;

英国不顾时势、法国孤立无依、德国落后的技术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7.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清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各种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百家争艳的局面。

后来,以徽剧和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C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全国性政权的认识。

根据所学知识,元朝:

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政权,也是首个征服中国的外来王朝,定都大都。

清朝:

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制国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1644年入关,逐步统一中国,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君主集权的强化

9.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由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故答案是C。

10.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1.A

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A项不可能在唐朝做到,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可以看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因此,“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评论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

13.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A符合题意。

《本草纲目》是药学巨著,B不符合题意。

《天工开物》是关于手工业等方面的,被称为“17世纪的百科全书”,C不符合题意。

《齐民要术》是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但与题干“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不符,D不符合题意。

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4.B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倭寇,并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

“戚继光抗倭”是指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的斗争。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指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郑成功经过几十年的斗争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故二者性质相同都是反抗外来侵略,B符合题意;

ACD项都是国内的内部矛盾,排除。

故选择B。

15.C

根据所学可知,朱元璋为加强集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在《明太祖实录》中有记载,故C符合题意;

《唐太宗实录》有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的记载,故A不符合题意;

《宋太祖实录》有设立参知政事的记载,故B不符合题意;

《清太祖实录》有七大恨的记载,故D不符合题意。

16.C

依据所学可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意思是回忆以前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

这反映了开元盛世的状况。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所以C项符合题意;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的是遣唐使的有关情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反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送别孟浩然,“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反映的是唐代乐舞的有关状况。

17.B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对于紫禁城,我们可以传承其气势恢宏的历史建筑、瑰丽璀璨的文物国宝等,这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体体现,①②④正确;

明清的政治制度是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不适合今天的社会主义制度,不能传承,排除③。

故排除ACD,B正确。

18.B

依据题干信息“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可知,清代纺织业发达,故B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农业、制瓷业、制药业,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9.C

依据所学可知,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

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这场分裂祖国的叛乱,所以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项符合题意。

选项ABD均是反对外族的侵略的史实,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抓住题干关键词“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是解题的关键,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都属于对外抗击外敌入侵。

20.B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都是反映的手工业的内容,插图最有可能出自《天工开物》。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产地、种类、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故B符合题意;

《农政全书》、《本草纲目》、《齐民要术》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抓住题干图片信息“陶瓷、煤炭”是解题的关键,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手工业的内容,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产地、种类、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确切数据。

21.D

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故D符合题意;

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22.A

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关键词“不正确的”,依据课本所学,明朝科学家徐光启的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生产的力量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

罗贯中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A项符合题意;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项正确,不合题意;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C项正确,不合题意;

清朝曹雪芹和高鹗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

D项正确,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3.D

依据表格中数字的变化,反映的主要是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按照全国人口来平均,从中可以看到人均耕地在逐步减少。

题干中“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

”这表明人均占有的土地数量却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

D项符合题意;

这与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A项不合题意;

因为很多农民没有土地,所以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B项是表格中现象导致的后果,不合题意;

商业发达形成,形成了商业网络与人均占有土地减少没有直接关系。

C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表格类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它规定了具体的选答的要求。

其次要读全信息,包括数据图表的名称、注解、图表中的所有数据信息的含义;

最后通过表格中数字变化,总结规律,确定材料所要表达的信息。

题干“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

”通过图表中人均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结合题干可知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导致人均占地面积不断减少。

24.A

依据题干“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体现了规模较大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

“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体现的是技术先进的特点,C项不符合题意;

“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体现的是和平交往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

“利润丰厚”题干材料不能体现,A项符合题意;

25.A

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地方商帮,时至今日晋商和徽商的影响仍然较大,晋商大院已成为一种文化,徽商已成为徽学的重要内容,而晋商、徽商的经营之道、管理制度、兴衰历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所以A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