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规划与建议Word格式.docx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规划与建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规划与建议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银监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监管与改革并重、监管与发展并举、监管与开放并行的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大力推进监管理念、制度和技术创新,推动银行业改革开放,引领我国银行业实现了跨越性发展,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在推进改革的同时,我国银行业于2006年实行全面对外开放。
2006年12月11日,加入世贸组织5年过渡期结束,我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这标志着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全面兑现。
这些改革开放举措,彻底改变了我国银行业的体制机制,一步步将银行业引向市场化、多元化经营的新阶段。
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
商业银行
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帐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创造货币是其最显蓍的特征。
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其银行资产、负债进行综合、全面管理,通过谋求合理的资产与负债结构,便银行资产达到保值增值目的。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国家专业银行演变而来。
除农行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业务逐步向大中城市集中,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和大型建设项目。
股份制商业银行
1987年4月,交通银行得以重组,成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随后,又成立了深圳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
股份制商业商业银行股本以企业法人和财政入股为主,它们以商业银行机制运作,股务比较灵活,业务发展很快。
城市合作银行
在对城市信用社清产核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入股组建成。
其依照商业银行经营原则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商业银行经营特点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上影响最大,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经营一般至少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1.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盈利是其首要目的。
但是,效益以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
安全性又集中体现在流动性方面,而流动性则以效益性为物质基础。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在三者之问寻求有效的平衡。
2.依法独立自主经营的原则。
这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具体体现,也是市场经济机制运行的必然要求。
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权依法处理其一切经营管理事务,自主参与民事活动,并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保护存款人利益原则。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客户。
商业银行作为债务人,是否充分尊重存款人的利益,严格履行自己的债务,切实承担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责任,直接关系到银行自身的经营。
如果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保护,他们就选择其他银行或退出市场。
4.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
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因此,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应以平等自愿为基础,公平交易,不得强迫,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条件,双方均应善意、全面地履行各自的义务。
近年来国际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特点分析
(一)保持充足的核心资本,拓展资产规模
自身风险意识的增强和银行监管机构风险与资本监管标准的改进,促使西方商业银行改善管理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和经营效率:
按照核心资本排名,全球前10名大银行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核心资本总额中的比例接近20%。
汇丰控股和花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超过了12%,在此基础上,汇丰和花旗去年资产规模增长分别超过了30Vc和18%。
(二)兼并与收购,创造广阔的利润空间
1993年以来,世界排名在200名以内的银行之间进行过至少28次合并。
近年来国际大银行并购活动如表2。
促成国际银行业并购热潮日益高涨的原因:
一是降低银行成本,追求规模效益;
二是扩大银行规模,增强竞争能力;
三是提高银行综合效率,实现优势互补;
四是挽救危机银行,防范金融风险。
(三)拓展投资银行业务
增加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全球大商业银行的共同特征,投行业务使银行获得短期利润的同时,改善了业务和资产结构:
2002年汇丰银行的公司业务和投行业务共实现税前利润37.17亿美元,占总利润的1/3:
2003年摩根大通银行来自投资银行业务的收人为37亿美元,比上年上涨183%;
德意志银行2/3收入来自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集团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四)综合化的业务经营
在同业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下,通过金融创新,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逐渐趋于综合化。
主要表现为:
1.混业经营:
目前大多数西方商业银行除经营传统银行业务外,还可以经营诸如公司债券的承销、包销、对企业投资等投资银行的业务,“金融超市”的全能银行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大趋势。
2.银行资产证券化:
西方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其信贷风险:
利用企业银团贷款的平台可将大部分信贷风险向非银行投资机构转移,其中包括保险公司、互助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以及其他证券化工具:
近年来以美洲和欧洲的银行资产为基础的债券市场迅速扩大,特别是欧洲,此类债券市场年增长率达50%。
在美洲和欧洲的银行信贷证券化市场上,经常用来支持证券发行的银行资产有:
住房抵押贷款、消费信贷、公司信贷、贸易结算凭证等。
3.资产负债综合经营:
西方商业银行为实现资产负债综合经营管理,采取多项措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如压缩同业拆放和贷款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相应增加证券所占的比例。
商业银行按自己的经营目标来选择确定一个理想的证券组合,这个证券组合既可以达到银行贷款的收益水平,又具备灵活性和流动性,可随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五)经营全球化
西方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领域有:
商业银行业务、消费者银行业务、资本市场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资本市场业务包括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杠杆融资、项目融资、代理业务、风险管理、高收益债券和股票承销、收购兼并、财务顾问、管理咨询等。
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个人信托、证券经纪、共同基金、保险、公司信托等。
商业银行经营全球化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一些国际知名银行的海外资产及海外业务收益率远远超过本土。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统计,截至2002年底全球有15家大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重超过50%。
国内外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差距
在国外银行已经进入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战略管理阶段时,我国银行仍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虽在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显著效果,但缺乏明确的营销战略和市场定位,与外资商业银行存在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营销观念差距
目前,国外银行正以关系营销为基础,开展一系列以建立和巩固与客户的关系为目的的营销活动,通过集中关注和连续服务,与客户建立互动的长期性关系,以实现银行一段时期利润最大化。
在此理念之下,银行重视的是与客户的关系而非单纯的交易过程,通过给客户带来利益与需求的满足,提升客户的价值,赢得客户的忠诚。
而国内银行对营销理论与观念虽已有所引入,但对营销理论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运用,营销意识不强,还没有把营销管理提高到总揽全局经营的高度上来认识。
在应用实践上,不仅缺少系统的理论根据,而且局限性较强,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营销运行机制和组织体系差距
银行营销机制的良好运行,能够使其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随着CS(CustomerSatisfaction)理念逐渐兴起,银行业进入到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变革时代。
外资银行遵循这一原则,进行系统、科学的细分市场,并以此设置组织机构,调整人力资源组合,制定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推行客户经理制和产品经理制。
而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的微观营运条件不成熟,虽然历经数次机构改革,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管制时代的纵向直线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缺乏营销运行机制,组织机构的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金融营销人才匮乏,面临人才流失危机等。
(三)营销策略差距
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营销策略上的差距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金融产品创新的差距。
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是中外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外资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较强,能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的产品,尤其是技术开创型产品;
实行混业经营,使其可以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
而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到市场上捕捉商机的主动性。
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产品创新速度慢、成本高,缺少竞争优势。
2.分销渠道的差距。
外资银行已普遍使用现代化的分销渠道,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电话银行、网络银行、家庭银行等把银行产品提供给客户。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洲银行、大通银行、花旗银行和加拿大帝国银行等在华的美资、加资银行的网络银行技术最为先进、产品组合最为优化、个性化理财经验丰富。
这些外资银行成熟先进的网络银行分销技术和网上理财业务,使中资银行希望借助传统银行的众多物理网点来应对国际竞争变得被动。
同时,我国银行机构数量目前基本饱和,传统的服务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客户优质高效的服务需求,有些网点甚至出现业务量的绝对萎缩,并引发不同程度的亏损。
这使我国商业银行刚刚起步的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变得迫在眉睫。
3.促销手段的差距。
促销手段包括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将各种促销手段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促销策略。
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上述促销手段均有所尝试。
但一方面是投入太少,不能形成规模;
另一方面则是各种促销手段组合不够,分散策划,没有统一的组织,很难收到整体效果。
目前,200多家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中,绝大多数的客户对象仍是三资企业,而且主要是外资银行所在国或地区的对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大致比例为50%-60%;
我国国内的企业只占10%-20%。
另外,我国银行业60%的利润来自于10%的优质客户,这10%的优质客户是外资银行集中扩展的目标。
外资银行促销手段先进多样,经验丰富成熟,势必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工作带来挑战。
(四)营销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差距
外资银行用高薪聘用、委以重任、出国培训等优厚条件,以及科学的人才管理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并对其按个人表现和业绩不同进行收入分配、奖励和提升,形成一套市场化的用工制度。
而国有银行则由于法人授权体制、业务流程安排等的制约,中间管理层相对较多,而从事营销的人员不足;
在激励机制上,依据行政级别、部门等级进行收入分配和提升,从而压抑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着品种少、缺乏系统管理及专业人才,基层行领导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其拓展中间业务积极性等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较低。
为此,作者建议在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营销高效化、服务人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外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宣传力度,对内要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和考核,加快电子化建设,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的空间,各商业银行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强竞争力和收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点较低,范围有限,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主业的现状相比,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二是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
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行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三是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
既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又缺乏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同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创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基层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1、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
中间业务既是银行的服务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巩固和发展庞大客户群的主要手段之一。
商业银行应广泛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
要投入人力和适当物力、财力宣传中间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内部资料,通过信函等方式寄送宣传资料,通过在月结单上打印宣传文字,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户的注意,使中间业务的服务品种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2、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
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
这一机构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
农行目前成立的机构业务部门就是顺应中间业务发展趋势产生的。
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特别是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
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转帐、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4、要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
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复合性、综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
因此,应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5、要坚持中间业务创新。
加强与券商的合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等;
积极发展租赁业务,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
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
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和代理业务功能,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6、发展中间业务要把握好几个原则。
一是业务品种多样化。
商业银行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如押汇业务、信用卡、保管箱、咨询服务、租赁、保险代理、证券回购、代客资金买卖等,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二是营销高效化。
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间业务整体推进。
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三是服务人性化。
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
农行金融超市实施开放式经营和“一站式”服务,就是人性化服务的一种,可以不断推广。
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在看到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商业银行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向现代金融制度迈进和缩小与国外发展比较健全的商业银行体制之间的差距过程中,还有不少障碍要消除,还有不少瓶颈要疏通。
第一,商业银行之间发展不均衡,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比较明显的垄断特征,市场竞争还不太充分。
在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尽管有100多家中资银行,但能跻身于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只有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极少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无论是资本规模还是资产规模都普遍弱小。
显然,这种非均衡的银行体系结构不利于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就我国进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银行数量而言,不仅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无法相比,而且不能与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甚至比我国的香港和台湾还少。
商业银行之间发展不均衡,使我国银行业市场上的垄断一直难以动摇,尽管近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长使得高度垄断的格局有所改观,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资产方面仍占据国内银行业市场90%左右的份额,存款和贷款一直在70%以上。
这说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具有比较明显的垄断特征,市场竞争不够充分。
第一,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从1000家大银行排名看,我国银行业在税前利润、利润增长率、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等反映经营效益的指标排名中都属于相对较低水平。
在国内需求不足仍未明显缓解、金融开放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的国内外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的银行业亟需更深刻的变革。
第二,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目前仍处于传统金融业务阶段,未能完全实现向现代金融业务的转变。
在世界银行业综合化经营趋势不断强化的助推下,目前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从传统金融业务向融存款、贷款、投资、证券、保险业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金融业务的转移。
与之相比,基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约束,我国银行业从传统金融业务向现代金融业务的转变可能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这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我国银行业与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距离,不利于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当然,在商业银行发展前沿——网上银行发展方面,我国银行业与世界银行业的差距不太大。
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不仅在国内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某些方面即使在国际银行业也处于领先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能实现战略扩展,那么我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可能只会在低层次水平上徘徊。
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比较,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呈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而不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强不大”的发展格局,并存在着许多抑制我国银行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的问题。
面对世界银行业的巨大变革并基于我国即将加入WTO这一客观现实,迅速缩小与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差距,加快中国银行业全面融入国际金融社会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心。
鉴于美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造成的长远不利影响,多数银行家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显示,银行家们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存在较大分歧,40%的银行家认为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发展走势难以判断,29%的银行家认为全年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复苏形势逐步稳固。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银行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本约束加强,金融“脱媒化”提速和同业竞争更为激烈。
面对新的变化,“转型”成为银行家们采取的最主要应对战略。
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发展模式由原先的规模扩张型转变为以讲求财务成本,注重定价能力和资本节约三者并重为典型特点的集约式增长。
首先中国金融业与世界金融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银行业无法脱离国际金融体系而独立发展,而如何在统一监管体系下保持中国银行业稳健,健康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其次,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经济结构调整,并在适应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优化结构,实现经营转型和有效防控风险,成为当前需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最后,电子网络的发展对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电子支付的替代效应更加明显,银行的物理经营网点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发展压力。
一方面,国内外实现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虽出现复苏迹象,但仍面临失业率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
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
国内的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资产价格过高和通货膨胀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于银行信贷安全,危机后大量的信贷投放,有利支持了我国经济的稳固回升,但是信贷投放中,对项目审核不严,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和贷款高度集中等问题较为突出《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显示63%的银行家认为地方平台贷款风险比较突出,是银行经营发展中的需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如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要着力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总结
一、推动银行业经营发展的战略转型。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