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机械零部件检验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
《通用机械零部件检验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机械零部件检验规范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赛钢:
白POM、Dtrlin黑赛钢:
黑POM铁弗龙:
PT
铁(热轧板):
SPHC铁(冷轧板):
SPCC
铬钢:
SKD、NAK55、NAK8045#钢:
SS400、SGD400-D
外观检视
1)外观检视条件
——视力:
校正视力以上
——目视距离:
检查物距眼睛A级面40㎝,B、C距眼睛一臂远。
——目视角度:
45度~90度〔检查时产品应转动〕
——目视时间:
A级面15秒/面,B、C面10秒/面
——灯光:
大于500LUX的照明度
2)术语和定义
A级外表:
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局部〔如:
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外表等〕。
B级外表:
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局部〔如:
面壳的左右侧面,
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面及反面等〕。
这些外表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
引起挑剔客户不购置产品。
C级外表:
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外表局部〔如:
面壳的底面,
底壳或后壳的底面,内部零件外表〕。
此外表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
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D级外表:
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被客户看到局部〔如:
产品的内部件外表〕。
此外表的缺陷合理,不能影响零件使用性能。
金属外表:
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外表,非喷涂外表。
拉丝:
是一种砂带磨削加工,通过砂带对金属外表进行磨削加工,去除外表缺陷,并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纹路均匀的装饰外表。
基材花斑:
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外表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抛光区:
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镀前划痕:
指材料划痕、电镀或氧化之前因操作不当,或对明显缺陷进行粗打磨等人为造成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或局部磨擦痕迹,一般呈细线型。
浅划痕:
膜层外表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
对其它无膜层外表那么为:
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深划痕:
膜层外表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
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凹坑:
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外表
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凹凸痕:
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烧伤:
拉丝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外表过热留下的烧蚀痕迹。
水印:
电镀或氧化后因清洗水未及时枯燥或枯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露白:
镀锌彩色钝化膜因磨擦而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彩色的白色。
雾状:
镀铬、镀镍外表上的模糊、不清晰、不光亮的现象。
颗粒:
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外表形成的,颜色与正常外表一致的凸起现象。
挂具印:
指电镀、氧化、喷涂等外表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膜层的现象。
图文损伤:
印刷图文因局部脱落或擦伤、附着不良、污染等所造成的图形、字迹不完整不清晰的现象。
气孔:
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焊液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形成的空穴。
夹渣:
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焊渣。
焊瘤:
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流淌焊缝外未熔化的母材上形成的金属瘤。
3)外观检验方法
使用材料应符合有效版本图纸的要求,材料本身应无变形、划伤、氧化
变色
外表光滑、平整、无毛刺、变形、锈蚀、裂纹、压折、夹渣、气孔等;
预埋件、铆件应牢靠、无松动,螺纹无缺损、无腐蚀等;
不允许有加工
遗留物;
零件的喷塑、喷漆层应均匀、连续,无缩孔、起泡、开裂、剥落、粉化、
流挂、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指印等缺陷;
热处理方法应符合有效版本图纸要求,热处理后不应有过烧、氧化、脱
碳、热裂、变形、斑点、翘曲、及外表晶粒不均不良现象;
外表处理方法应符合有效版本图纸要求,处理后外表光滑平整、无斑点、烧焦、起泡、水纹、镀层脱落、镀层不全以及电镀酸性渗渣物等
外表处理后,零件外表允许有不可防止的轻微夹具印痕和轻微的水印;
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边、棱角处允许有轻微的粗糙;
非重要外表允许有轻微的水纹或个别的斑点;
去毛刺要求:
用手沿零件加工边角的任何位置及方向触摸均无刮卡现象。
对工件的非喷漆外表可允许以下缺陷:
外观缺
缺陷所处
允许范围
陷类型
外表类型
A级外表
B级外表
C级外表
基材花班
金属外表
不允许
S总≤被测面积的5%
浅划痕
所有外表
L≤50×
P≤2
P≤5
深划痕
凹坑
非拉丝和喷
直径≤,P≤2
不限制
砂面
凹凸
直径≤,P≤5
抛光区
烧伤
拉丝面
水印
电镀、氧化
S≤,P≤1
露白
镀彩锌
S≤,P≤3
修补
喷塑、电泳
S≤,P≤2
漆
颗粒
直径≤,P≤5
挂具印
图文损伤
印刷图文
色点
S≤,P≤2
S≤,P≤3
S总≤被测面积的2%
L≤50
露底
电镀
注
2
为缺陷数量〔个〕,L为缺陷长度或间距〔mm〕
S为单个缺陷面积〔mm〕,P
尺寸检验
1.标注公差尺寸检验方法及标准:
用游标卡尺,高度尺,角度尺,百分表,平台,投影仪,高度测量仪
或检测夹具等进行检验:
标准:
实测尺寸偏差应符合图纸公差要求。
2.未标注公差尺寸检验方法及标准:
实测尺寸偏差应符合以下公差要求。
3.螺纹检验方法及标准:
使用符合6g〔外螺纹〕或6H〔内螺纹〕公差要求的螺纹规。
符合通止规要求。
线性尺寸要求
1)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外尺寸按负差;
槽、孔按正差〕单位
mm
GB/T1804-92
尺寸范围~3
﹥3~
﹥6~
﹥30~
﹥120~
﹥400~
﹥1000~
﹥2000~
6
30
120
400
1000
2000
4000
公差
±
2)
未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
长度单位:
mmGB11335-89
长度
0~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1°
30′
20′
10′
5′
3)
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未注公差儿
单位:
mmGB1184-96
≦10
﹥10~30
﹥30
~﹥100
~﹥300~
100
300
3000
4)
垂直度未注公差值
mmGB/T1184-96
≦100
﹥100~300
﹥300~1000﹥1000~3000
0.2
0.2
0.4
0.5
对称度未注公差值
铝件、钢件外表处理后的尺寸变化
:
序号
外表处理
面单边增厚范围
孔单边小范围
1
铝发白
~
铝发黑
3
镀镍
一般要根据客户要求,可
大于φ10的~,小于φ10
以控制~
的忽略不计
4
镀铬
5
镀锌
铝硬白
常用形位公差工程及符号:
分类
工程
符号
说明
直线度
直线度是用来限制母线、棱线、轴线及平面上某一
直线加工后的形状误差。
形
平面度
平面度是用来限制零件上一平面,加工后不平程度
的形状误差。
状
圆度
圆度是用来限制回转外表上某一垂轴截面的圆形
误差。
公
圆柱度
圆柱度是用来限制所给整个圆柱外表,加工后的实
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偏离。
差
线轮廓度
线轮廓用来限制零件上任一曲或曲面任一正截曲
线,加工后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的变动量。
面轮廓度
面轮廓度是用来限制零件上任一曲面,加工后的实
际形状误差。
位
平行度
平行度用来限制零件上一直线或平面对基准直线
或平面,加工后所产生的不垂直程度的误差。
定
垂直度用来限制零件上一直线或平面对基准直线
置
垂直度
向
倾斜度
倾斜度用来限制零件上一斜面或斜直线,对基准平
面倾斜角度的误差。
同轴度
对称度
位置度
跳圆跳动
动全跳动
同轴度用来限制共轴外表中被测外表轴线对基准轴线歪斜程度。
对称度用来限制加工外表的对称平面对基准平面或轴线歪斜的程度。
位置度用来限制零件加工后的一些实际点、线、面、对其理想位置的最大偏离量。
圆跳动用来限制零件上圆柱面、圆锥〔任意回转曲面〕及端面上,某一横截面〔或直径位置上〕上,回转一周测得对基准轴线〔或平面〕的最大偏离量。
全跳动用来限制零件上回转面或端面,整个外表对基准轴线〔或平面〕的最大偏离量。
形位公差代号标注例如及其文字说明:
项
图解
例如
目
圆柱外表上
任一素线必
须位于轴向
平面内,距
离为公差的
两平行直线
之间。
直
Φ30圆柱体
的轴线必须
线
位于直径为
度
公差值的圆
柱面内。
整个零件的
轴线必须位
于直径为公
差值的圆柱
面内。
上外表必须
平
位于距离为
面
公差值的两
平行平面
内。
在垂直于轴
线的任一正
圆
截面上,该
圆必须位于
半径差为公
差值的两同
心之间。
柱
圆柱面必须
位于半径差
为公差值的
两同轴圆柱
面之间。
实际曲线必
须位于包络
以理想曲线
轮
为中心的一
廓
系列直径为
圆的两包络
线之间。
实际曲面线
必须位于包
络以理想曲
面线为中心
的一系列直
径为圆的两
包络之间。
实际平面必
须位于距离
为公差值,
行
且平行垂直
于基准平面
的两平行平
左侧端面必
且垂直于基
准轴线的两
垂
平行平面之
间。
Φ30的轴线
必须位于直
径的公差
值,且垂直
A的圆柱面
实际斜面必
倾
公差值为
㎜,且与基
斜
准面A呈45
度的两个平
行平面之
Φ20的轴线
同
径为公差
轴
值,且与Φ
30基准轴线
同轴的圆柱
键槽的实际
中心平面必
公差为㎜的
对
两个平行平
称
该
两平面对称
的位于通过
基准轴线A
的辅助中心
平面两侧。
三个Φ10的
孔实际轴线
径㎜且以30
理想位置为
轴线的诸圆
Φ50圆柱面
绕Φ30基准
轴线作无轴
向移动回转
进,在任一
测量平面内
的径向跳动
量均不得大
于公差值
当零件绕Φ
20基准轴线
跳
动
全
作无轴向移
动回转时,
在左端面上
任一测量直
径处的轴向
跳动量均不
得大于公差
值
圆锥外表绕
基准轴线作
无轴向移动
回转时,在
任一测量圆
锥面上的跳
动量均不得
大于公差值
Φ35外表绕
Φ20基准轴
线作无轴向
移动地连续
回转,同时,
指示器作平
行于基准轴
线的直线移
动;
在Φ35
外表上任一
点跳动量不
端面绕Φ20
地连续回
转,同时,
指示器作垂
直于基准轴
在端面
上任意一点
的轴向跳动
量不得大于
形位公差测量
1.平面度的简单测量:
①把工件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用目测法观察工件与平板之间缝隙的大小进
行测量;
②把工件被测面放在平板上用厚薄规(塞尺)进行测量;
③用三个千斤顶(可调支撑顶尖)把被测面朝上支撑好,用高度尺装上杠杆百分表(千分表)校正好三个基准点后进行测量。
2.平行度的简单测量:
把工件基准面朝下放在平板上,用百分表(千分表)对到被测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紧贴平板轻轻推开工件,从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把工件基准面朝下放在平板上,用高度尺装上杠杆百分表(千分
表)对到被测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紧贴平板轻轻推动高度尺,从杠杆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3.跳动或同轴度的简单测量:
把轴类零件相同尺寸的部位〔基准圆〕放在一个或两个V型槽内,与
带百分表或千分表的高度规一起放在平板上,把表头对准被测部位,慢慢转动零件,读出表上的指针变动量就可得到圆跳动或同轴度。
4.对称度的简单测量
轴上的键槽的对称度,一般是放在平台上,使用V型铁和百分表(带座),先测一边的槽面,固定表头,然后旋转180度再测另外的一边,差值既是.
5.垂直度的简单测量
把工件基准面朝下压住紧贴在平板上,用高度计的百分表(千分表)对到被测垂面并使指针偏摆过半圈左右,摇动高度计上手柄,使百分表头在工件被测垂面上下移动,从百分表(千分表)上读出指针变动量;
6.螺纹位置度的简单测量
螺纹孔相对于外径的位置度。
因为是螺纹孔,所以很难测量,可在螺
纹加工前--即测量加工光孔的位置度
除此外,各形位公差测量可利用投影仪,高度仪,检测工装等进行准确测量。
附:
质检人员检验误差的特点及防止措施
一、检验误差的概念
1.真值〔Y〕:
被测量〔可以是几何量,也可以是其他物理量〕的真实值。
2.检验误差:
被测量的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即定义为△Y=y-Y△Y为检验误差:
y为检验测得值
*任何检验都不能检验出真值,因为检验误差不可防止。
*几何量的测量准确度常用绝对误差表示,电子量用相对误差。
3.产生检验误差的因素〔l〕测量器具的固有误差〔2〕测量标准带来的误差于〔3〕被测对象本身造成的误差〔4〕环境因素影响的误差〔5〕测量方法引入的误差
〔6〕操作者的人为过失误差
二、检验人员产生检验误差的特点以及防止措施
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主要是错检和漏检。
其产生的种类有:
1.技术性误差2.粗心大意误差3.程序性误差4.明知故犯误差
技术性误差
首先检验人员的技术性误差可用四种方法来发现
1.复核检验:
由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员来复检其他检验人员已检过的合格品。
2.循环检验:
对同一件产品先后有几个检验员各自进行检验,看谁发现的缺陷多。
3.重复检验:
由检验人员对本人已检过的产品再检验一次,〔不告诉他先前检验的结果〕、二次检验结果是否一致。
4.建立标准样品:
把标准样品排列在被检的产品一起作比拟。
〔-〕什么叫做技术性误差
所谓技术性误差,是指检验人员缺乏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能力、技能和技术知识而造成的误差。
〔二〕技术性误差的特点是:
1.非有意的。
2.一贯性、不可防止的。
这是由于检验人员缺乏技术能力造成的,如检验技术不熟练;
不会正确使用量、器具;
或看不懂图纸;
或没有工作经验和技巧〔通常所称的诀窍〕。
3.特殊性。
检验人员有生理缺陷,如色盲、视力过低等。
〔三〕防止技术性误差的措施。
技术性误差是可以防止的,其主要措施有:
1.进行技术培训。
内容可包括根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方面,同时应注意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与新的标准相适应的新的检测技术,实现知识与技能
的不断更新。
2.总结、推广误差较少的检验人员的经验和技巧,对所出现的错检,漏检及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3.对有生理缺陷等不宜做检验工作的人,应另行分配做其他适当工作。
4.对检验人员、竞争上岗。
进行应知、应会考核,以及错、漏检率的考核,或持证上岗。
粗心大意误差
〔一〕什么叫做粗心大意误差
所谓粗心大意误差,顾名思义是一种由于检验人员粗心大意而造成的过失。
〔二〕粗心大意造成误差的特点是:
检验人员不希望产生误差。
2.不知不觉的。
检验人员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或已经造成误差。
3.不可预测的。
误差的类型、时间、人员、原因都表现出随机性。
〔三〕防止粗心大意误差的措施
1.进行工作调整。
特别是对于需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复杂检验工程,检验人员工作时间一长,因疲劳容易发生误差。
因此,要定时休息或者轮换去检验较简单的工作等。
2.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检测仪器,以弥补检验人员感觉器官、鉴别能力的缺陷,提高鉴别能力。
3.建立标准样品。
采用比拟法。
即提供一个实物标准品,作为判断产品质量的依据。
如:
有的厂把国内外的先进产品或零部件作样品,进行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