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研课题中期汇报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
《陶研课题中期汇报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研课题中期汇报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素质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创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诵读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我们课题现在正处于第四阶段。
通过二年多的实验,我校从环境的营造、教学时间的保障、课程内容的设定,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列活动,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制度建设
为保证课题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实施组织,由校长为课题负责人,教导主任为组长。
制订了“芜湖县实验小学课题研究六项制度”、“芜湖县实验小学课题组长、副组长、执行人员职责及课题管理要求”,每个学期教导处、年级组、班级都要制定了课题实施计划。
同时我们还把课题研究纳入到教师量化考核之中,意在使活动正常开展,全面落实。
二、注重宣传、营造书香氛围
1、加强环境建设,为师生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艺术之环境”的主张,由此可见,他十分重视环境陶冶心情的作用。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这一本“活书”对学生进行阅读教育的熏陶,让校园这一本蕴藏着无穷魅力的“活书”,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学校利用校园内长廊上的宣传窗建立“诵读长廊”,设固定栏目版块,每月一期,每期校刊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版面设计清新美观,既能使人受益,又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2)校园广播台设立“我读经典”专栏,由红领巾广播台的学生主持、播音。
每天做广播操前,校园里就响起了清脆而洪亮的声音:
“芜湖县实验学校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经典诵读现在开始……《三字经》、《弟子规》……,每天二首,千人而诵,笔直的队伍,整齐划一的动作,气势磅礴,音韵铿锵,响彻校园,这成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此,红领巾广播站还利用每天午间广播时间诵读经典诗文、讲述经典成语故事、趣闻轶事等。
让孩子每天走进校园,耳之所闻,皆为书声;
目之所及,皆为书影。
让经典如春种播撒在孩子的心里,悄无声息中影响他们的习惯,深入他们的思想。
(3)教室内外的文化建设力求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每班都充分利用墙壁、黑板等空间,开辟“古诗角”“经典壁”版块,用诗文、诗画的名言名句装点教室,营造诵读经典的氛围。
为减轻学生背古诗的负担,采取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4)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
2007年10月印发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信的主题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
2007年和2008年举办了以“家长应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诵读习惯”为主题的家长学校讲座。
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开发家长的积极因素,提高我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影响面和感染力。
2、提炼诵读内容,为师生提供精神正餐
面对茫茫的书海,如何指导学生读那些对他们有帮助的书,陶行知先生在1932年写了一篇《怎样选书》的文章,给一本书的好坏拟定了三个判断标准:
(一)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干了一个又一个动作的力量;
(二)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了的力量;
(三)我们看这本书有没有追求新益求新的新价值的力量。
根据这三个标准,我们广泛查阅研究,觉得选择教材应该让学生接触最有价值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书,于是我们订购了安徽省教科所编写的《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读本,作为我们校本课程,让学生阅读。
除此以外,各年级还增加了以下篇目:
【附】:
一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前20首;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10篇;
《三字经》前半部内容。
二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
《三字经》后半部内容。
三年级:
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
《弟子规》;
神话故事、寓言故事10篇;
四年级:
优秀唐诗、宋词20首;
历史典故十则;
《论语》;
五年级:
优秀唐诗、宋词30首;
《大学》部分篇目;
六年级:
《大学》部分篇目
另外,各班还成立了图书角,学校还添置了经典方面的书籍,开放了阅览室,拓展了师生阅读的空间和阅读量。
三、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陶行知先生在《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一文中指出“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大阅读教育需要“与书为伴”的教师,教师要率先垂范,始终成为经典诵读的带头人。
一是请进来,专家引领,邀请市陶研专家和县有关专家为我们课题作指导,二是走出去,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也是课题逐步成熟的必经阶段。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多次派骨干教师去南京合肥、安庆参加《经典与语文(数学)》教学观摩和研讨交流活动,以此来夯实教学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师经典诵读的审美能力。
除此,我们还自我加压,不断充电,加强学习。
课题组成员的学习至少是每月一次,学习形式主要有:
(1)观念先导——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2)课题讲座、培训——引领成长;
(3)“经典诵读教学”专题业务学习(包括名师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专家访谈);
从实验开始到现在,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进行的培训和学习材料有:
《从新课程标准看古诗词教学》讲座、《论语七则》教学设计、施茂枝老师的《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路》案例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访谈录《语文教学要以读书为本》、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教学实录、着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在香港“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交流会上的演讲《传统阅读教学的现代启示》,等等。
每次学习,我们都强调语文教学要搬掉“问答如山”、“习题如山”两座大山,语文教师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眼睛只盯着一本教科书,要以我校开展的经典诵读实验为载体,注重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另外我们还观看经典教学录像、开展“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等,每学期我们还要求教师必读一本教育专着,必写一篇读书心得,还多次举办青年教师读书演讲和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以此引领教师读书,提高阅读品味。
四、与教学教研相结合,提高学生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而课题研究出发点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学教研质量的提高,不是孤立于教学教研之外的独行者,所以我们将“经典诵读”纳入常规教学中。
每周各班一节“经典导读”课,已经排进了课表中;
不仅要求老师上,而且要认真备课,并定时检查。
每周二、周四的晨读课定为全校性的“经典晨读”;
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了“诵读经典”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每次专题教研都要求在本组内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执教,然后进行集中研讨。
06—07学年第一学期,我校五、六年级承担了“探究古诗词教学”专题教研任务,由张玲丽、张向云、王郧军老师执教;
06-07学年第二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又组织开展了“经典古诗”教研活动,陈凤琴、、张玲丽、王郧军老师又分别执教了《渔歌子》、《示儿》、《望庐山瀑布》,湾址片区语文教研组也安排吴朝霞、张伟老师也开设了“田园诗赏析”专题研讨;
07-08第一学期湾址片区语文教研组进行了以“送别”为主题的经典诵读专题课教学教研活动,由喻爱民、叶华两位老师分别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陈凤琴和张海梅两位老师向片区语文老师展示了“经典诗文”专题教学示范观摩课,在课堂上诠释了她们对《游园不值》和《秋思》的理解。
在我校“教学能手”课堂教学比赛中,张定兰、陈凤琴两位老师执教的《游子吟》、《长相思》都取得了很优秀的成绩。
08-09年第一学期我们还将课题研究活动与素质教育开放周结合在一起,让课题深入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中,并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形成家长关心支持课题,主动参与课改的良好局面,真正达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大开放的素质教育新格局,崔佳羽、许德鸿两位老师为家长展示了《长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经典诵读课,得到一致好评。
本学期为了进一步探索古诗词教学,进一步让小学生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体会经典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小学部于4月28-30日开展了青年教师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比赛活动。
比赛中,18名青年教师演绎了不同的古诗词课堂教学风格,他们通过诵、吟、读、品、悟、唱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陶冶情操,领悟诗词的意境美,感悟古诗词的内涵。
本次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其中王宗美、王凤英获得了一等奖,陈凤琴、崔佳羽、张玲丽、胡隽获得二等奖,张梅、许德鸿、王晓庆、胡巧云、王郧军、丁子萍获得三等奖。
从我校教师的“经典导读”教学课堂上,我们看到三个特点:
(1)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词意境,感悟诗情;
(2)教学不拘泥于教材,能结合主题引经据典,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积累。
(3)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去读经典,培养了学生自主诵读经典的能力。
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教研是平台,课堂是舞台,促使教师们表现教学思想、展示教学才艺、分享教学成果,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了教学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
诗如生命,什么如诗。
希望我们的教师以一颗如诗般的心,不仅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一条古诗词教学的成功之路,而且要让我们的孩子们喜欢经典,了解经典的博大精深。
五、与家庭联系,发动、指导家庭、社区参与“诵读经典诗文”活动。
1、引导家庭制定“亲子共读”计划,设计读经记载表,每天抽出10至20分钟,每周双休日抽出一个小时集中家人在一起进行诵读活动,形成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的浓厚氛围。
2、开展周末游学,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社会调查,地方人文景观考察,当地诗文搜集活动,活学活用,加深经典诗文理解和感受。
3、每月开展一次形式多样的“家庭读书会”,比如“诵诗会”、“诗文接龙赛”等,让诵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我校2006年被评为芜湖市示范家长学校,2008年被评为省家长示范学校。
六、精彩纷呈的诵读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陶行知先生曾说:
书呆子要动动手,把那呆头呆脑的样子改过来,你们要吃一帖“手化脑”才会好。
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
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
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
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
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就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
为了让学生出学校后是能真正用当其学,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培养。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
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
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可以是诗句接龙,可以是你问我答,可以是对歌竞赛,也可以是游戏表演。
班级与班级之间还开展“诵读古诗擂台赛”活动。
3、开设诗园,提供舞台。
为给学生提供用武之地,每个班级都开设“诗园”园地。
其内容丰富多彩,不但有古诗文名篇摘录介绍,而且有关古诗文的书画作品、活用古诗文的习作等。
4、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为学生提供版面设计、选材、绘画、书法、编写等各方面能力的锻练机会。
08-09第一学期我们开展了”亲子共设计”手抄报比赛活动。
5、我们还将经典诵读于其他学科整合,结合美术、手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文图兼美的节日诗词贺卡、诗文书签。
(展示学生书签)
同时让经典诗文融入到学生的规范写字活动中,不仅重视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更重要让学生在写字感受经典语言的魅力,感受汉字独具的形体美和艺术美。
本学期我们将举行“书写经典,传承文化”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活动。
6、开展“读书日记”伴成长活动。
“写”是读的强化、读的深化,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分门别类摘录诗文名篇,做诵读笔记,一方面还指导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模仿写诗、写读经典心得体会。
学生人手一本的读书笔记——《采典集》,由“日积月累”|“我说两句”、“每周一记”、“随心所欲”、“一周阅读大盘点”等形式进行摘录或写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还把自己的摘录本起上别致的书名,画上漂亮的插图,读书日记成了学生自动吸收和创造的天地,大大激发了学生读诗的积极性,同时也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各班级还经常开展“古诗文优秀摘抄”评比,“优秀日记”评选等。
(展示学生作品)
7、各班每月一次以“诵读经典”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有快板、诵读、讲故事、成语接龙、对对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情绪盎然。
为了展示同学们的诵读成果,学校每学期都安排至少两次“经典诵读在行动”的全校主题队会,向全体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展示,创设了学生展示才艺的机会,让孩子们更多地体验到诵读的快乐。
8、每个学期结束,我们都要对实验学生进行诵读经典诗文的测试和问卷调查。
学生对本学期要求诵读的经典诗文都能流利地背诵出来;
同时,各实验班教师分析好本班学生测试的情况,对自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
9、体验诵读成果,举办大型的“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
不管是“六一”儿童节还是庆祝“元旦”活动,各班都要开展以“诵读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
除此,学校为了展示经典诵读成果,2007年举办了一次“我读经典书画展”,书画展中学生参与面较广,同学们将书法、绘画与经典精心融合,巧妙构思,很多作品创意独特,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展示了他们的才能,促使他们对“经典”的深入理解。
2007年和2008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了以“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为主题的大型的联欢会,“六一’联欢会上共展示了十来个“经典”节目,有舞蹈、吟唱、诗词朗诵等,这些节目都是由老师们精心编排、组织排演,每个节目形式不一,内容丰富,构思新颖。
同时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诗文香六一”文艺演出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其中《思乡情》推荐参加2007年芜湖市首届少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节活动,获得了三等奖。
10、组织教师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和教学“研讨,在师生中开展有关的征文比赛,积极引导全体师生为开展好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献计献策,将诵读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同读经典,共同进步。
这已成了我们校园经典诵读活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1、开展评选“读书明星”、“书香班级”活动。
为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通过班内推荐,评选出读书之星,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宣扬。
12、与“素质教育开放周”紧密结合,在这一个周,不仅将素质教育活动成果向家长展示,而且所有课堂向家长开放,在开放周内,学校安排了“经典诵读”“新型课例”等开放课、主题班会、手工制作、书画剪纸比赛、体育项目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要让各位家长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了解孩子发展的心理状况,了解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取得各位家长的支持、配合与信任,让新课改、经典诵读更进一步深入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中,并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形成家长关心支持课改,主动参与课改和课题研究的良好局面。
真正达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大开放的素质教育新格局。
13、将经典诵读与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相结合。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实验学校校园文化内涵,加快实验学校率先崛起,提升学校办学品味,本学期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将五月份定为“红五月文化艺术节”,在艺术节活动中,开展“传承文明、诵读经典、书写经典、咏唱经典”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诵、背、书、唱、画、演中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感悟人生的真谛,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此项活动正在进行)
(二)、经典诵读活动成效明显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近二年来,我校通过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使诸多亮点进行科学的融合,引领师生成长,取得了一点成效,有力地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1、学生吟诗写诗的氛围越来越浓。
通过近二年多的经典诵读活动,和活动前相比,大多数学生的诵读兴趣明显增强,很多学生以前不读经典或只读老师要求背诵的必备古诗,但现在所有学生的诵读量、背诵的篇目都比以前有了较大的突破,平均每位学生每周都能背诵一至两篇,而且已经逐步成为学生的习惯。
学生诵读经典以来,课外阅读时间多了,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扩大了,高年级学生知识储备量明显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有明显提高。
许多同学因诵读诗词,走上了喜爱诗词,创作童诗之路。
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兴趣广泛了,知识丰富了,想象力也丰富了,下笔有言、语气流畅,妙用诗文名句,随处可见。
我校黄若尧、沈寅在芜湖市2008年中小学生读书演讲比赛中分获二、三等奖。
2、陶冶了学生的品质。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学生们通过读经典,慢慢地领悟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提升为内省的能力。
在每一节课前的吟诵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自强精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中华志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品质《“吾上下而求索”的矢志不渝的探索精神……民族精神的一切一切,在孩子与诗文的对话中融入心灵深入,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
孩子们学会了尊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自律、学会了奋斗……如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和感恩节或是父亲节还是母亲节,孩子们都要为父母做事,再如,在去年四川特大地震面前,孩子学会了伸出友爱之手,纷纷为灾区小朋友捐款,达6万多元,在面对别人有困难面前,孩子学会关心,今年为横岗白血病患者捐款7万6千3百多元。
3、经典诵读活动也得到了支持,家长们也意识到了经典导读活动对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性,很多家长参与并能配合老师指导、督促学生在家的诵读,促使他们养成每天诵读经典的好习惯。
4、浓浓的书香气息,使教师们不断的成长。
2007年,我校陈凤琴老师在动漫教育人才培养计划自主创新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所执教的经典古诗词《渔歌子》一课获国家级一等奖。
张海梅老师设计的古诗词《咏柳》一课的教学设计在安徽省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
邓小莉老师辅导的学生诵读经典节目《思乡情》在2007年芜湖市首届少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节活动中获三等奖。
在小学语文优秀教育论文评选中,陈凤琴老师所撰写的《开放语文课堂,让经典与我们同行》获三等奖。
07-08第一学期,在湾址片区语文教师“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的陈凤琴、张玲丽、许德鸿等老师表现出众,在片区均获得一等奖。
被推荐参加芜湖县小学教师“诵读经典”比赛,陈凤琴、张玲丽两位老师又分别获得了第一、二名的好成绩。
在学校“诵读之星”评选和“素质教育展示周”活动中,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主题队会中,更多教师和学生表现出色,显示出浓浓的“诗情画意漫校园”的氛围。
省级教坛新星张海梅和市级教坛星星胡庆龙、张梅、崔佳羽等都是在课题研究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我们的实验还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更在反思存在的问题:
1、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影响面、感染力不够大,没有充分调动家庭的教育力量,家长的积极因素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2、教师和学生在参与实验中明显有管理层方面的强制性行为,今后应不断增强师生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力求“变外在的压力为内在的动力”,逐步使管理机制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3、学校在“经典导读”工程方面还没形成系统、全面、长远的校园文化创建计划。
以活动为载体,带动诵读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待加强。
4、课题研究中,教师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包括图书馆等方面的环境组成部分。
这些资源从哪儿来?
5、课题的经费问题
(四)改进的设想与展望
设想:
1、在本学期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个案跟踪调查,建立跟踪调查表,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效;
进一步探索诵读经典诗文有效性的策略,推动新课程的改革。
2、加大宣传的力度,发动家庭教育力量,赢得他们对我校经典诵读工作的支持、配合。
3、以活动为平台,引进竞争机制,组织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能力评选,向社会、家庭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展望:
1、目前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进入中期阶段,教师们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初步积累了一些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方面的经验。
下一步,我们课题组将探索课题研究更深层面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实施和延续诵读经典诗文活动,让师生们更广泛地使用经典诗文”。
2、我们迫切希望总课题组今后更多地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方面的专题报告讲座和学习观摩活动,提升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典导读实验是一项长远的工程,是一项不带一丝“功利”性质的实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深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提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阐明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出追求真理的人。
经典着作是我们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
不仅铸造了文明古国的民族灵魂,更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开展经典诵读,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更浓”回首和孩子们一起走过的诵读之路,看到孩子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千古美文,传经典文化”活动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还将继续深入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园,我们相信,今天读经典的稚子孩童,明天将是德才兼备的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