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851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

《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docx

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

2010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

古典诗文

2010-02-021314

2010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5)

【10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分)

(2)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4分)

  【参考答案】

(1)“隐”“依”。

(1分,只答出一个不给分)“隐”“依”二粽子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生物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景象,富有情趣。

(2分)

(2)“度鸟”两句空中景物;山间时有飞鸟掠过,匆匆地不知投向何处;奔腾的云雾舒卷自如,姿态悠闲。

(2分)同时融情于景;那横空而过的飞鸟,岂不是人生匆遽的象征?

(或答“飞鸟茫然地知飞象征着人生没有目标的奔忙”)(1分)而自由自在的白云,因无心

【10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释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1)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

请你简要描述诗人“望”到的景象。

 

(2)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这种看似冷静的描写中,蕴藏着的一种什么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分)1、一二句描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

三四句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诗歌蕴藏着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

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

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

(感情2分,分析2分)

【10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4分)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4分)

  【参考答案】

(1)写“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1分)“送”“动”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1分)

(2)(4分)衬托或对比。

(1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1分)

【10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4分)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2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

(2分)

(2)(4分)深闺思妇早晨听到喜鹊的欢叫,满怀希望,以为丈夫回来了,可开门一看,不见归人,便把不满撒向喜鹊;(2分)把思妇由希望落空而恼怒的行为以及由惊喜而失落而更加忧伤的心理变化表现得耐人寻味。

(2分)

【10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

请作具体说明。

(3分)

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分)

3、词的下阕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等来表现“早”。

(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3分)  

2、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

(2分)

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的。

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

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3分)

【10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候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④封候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⑴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前所写。

诗人见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

(6分)

⑵通过写所见所想,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⑴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2分)想到的是

  一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担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1分)

  二是颔联追思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1分)

  三是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1分)

  四是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1分)

⑵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4分)

【10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金陵绝望   高蟾                金陵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数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怀古伤今,借景抒情,为唐朝的衰败而感伤。

(3分)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1分)高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

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是世上画家画不出来的。

(2分)韦诗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

(2分)

【109】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

③都来算来。

(1)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

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3分)

(2)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

(4分)

  【参考答案】

(1)黄叶飘落香阶上发出的细碎的声响,主人公独坐楼阁,抬头望月,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这个场景呈现出孤寒寂寞的气氛.(1分)

(2)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

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

②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斜”,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的愁态。

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

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

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

(手法1分,分析1分;答到一点一分,两点满分)

【1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同答问题(7分)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3分)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

(1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手法和内容各1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伤春之情。

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

(2分) 一是忧国之情。

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

(2分)

【1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

(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每点1分,共3分)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分)

【11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1)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3分)

(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2)言之成理即可。

如同意,因为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1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举南侵,陈与义避寇逃难,辗流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