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
《经济地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保护环境和共用基础设施而表现出的经济活动的集聚趋向特征
⏹经济活动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关系。
集聚初期可促进技术、经济、生产、生态上的联系;
到一定程度时则出现竞争、排挤。
对区域经济体系建立的指导作用:
⏹加强经济联系、寻求集聚最佳临界值,获取集聚经济效益。
7、经济活动的空间形态特征
不同经济活动在独立空间组织中,总是呈现不同的空间形态。
点、线、面---反映不同联系的紧密程度
8、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性
⏹经济活动有向最有利的区位集聚或靠近的特点。
⏹因为:
不同影响因素对各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不同!
一、按经济活动的部门分工特征分类
1、第一产业---农业
2、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3、第三产业
(1)第一层次—流通部门
(2)第二层次---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3)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服务的部门
(4)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二、按经济活动的功能特征分类
1、主导产业经济活动
⏹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的,对区域经济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经济活动。
⏹它具备两大功能---明显优势、大;
是区域经济的主体或核心
2、关联产业经济活动
协作配套部门,为主导产业而存在
3、基础经济活动
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分生产性;
生活性;
社会性基础产业经济活动
4、支柱产业经济活动
⏹区域中对经济增长总量扩张影响大、比重高的经济活动。
相对其它区域无优势
5、潜导产业经济活动
⏹发展潜力大的经济活动
三、按经济活动区位指向分类
1、资源指向型经济活动
2、劳动指向型
3、资金指向型
4、技术指向型
5、市场指向型
四、按经济活动空间形态特征分类
1、点状分布经济活动
2、线状分布经济活动
3、面状分布经济活动
一、经济活动联系的概念
⏹经济活动联系是指在经济活动之间在产品、劳务、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依赖性、参与性、互补性等关联关系。
⏹------包括互相吸引、互相排斥关系
二、经济活动联系的分类
据经济活动所需条件分
1、产品或劳务联系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A产品为B原料
2、生产技术联系
经济活动之间的生产工艺、操作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必然联系。
如通过引进技术
(3)劳动就业联系---A产业带动B产业发展---B产业就业机会增加
(4)投资联系
(5)消费市场联系
⏹经济活动之间由于共同的消费市场而发生的吸引和排斥关系
⏹初始---相互吸引----消费饱和------相互排斥
6)用地联系
⏹经济活动之间在用地选择方面存在吸引和排斥现象。
⏹有A不允许有B要A必须有B的支持
(7)公共物品联系
⏹经济活动对公共物品的共同偏好(如交通)而产生相应的经济联系。
2、按经济活动间技术工艺的联系方向和特点分类P33
(1)单向联系
(2)双向联系
(3)多向联系
(4)前向联系---经济活动过程与产品销售活动之间的联系。
(5)后向联系---经济活动过程与原料供应之间的联系。
(6)横向联系
三、经济活动空间联系的实现形式
1、人流----劳动力流动,是经济活动之间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方式。
⏹人流有方向性特点,有低位势(如工资)高位势
产生人流的原因----生产用地与人口居住地的分离。
以及位势上的不均衡
2、物流物质要素的流动
经济活动间实现经济联系的直接外在表现形式
⏹其前提条件是存在供求关系和交通联系
3、信息流
几乎发生在任何经济活动之间。
媒介是通信网络,几乎不受空间距离的影响
四、经济活动联系的发生条件
1、可转移性---受四方面因素影响
(1)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成反比
(2)被传输客体的可运输性----正相关
(3)经济活动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行政、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障碍
(4)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正相关
2、互补性
⏹存在供求关系、互补关系---------依赖关系------即有流动要求
⏹原因:
人口和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3、介入机会
⏹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来自其他区域的干扰。
⏹互补性是多向性的,有流动要求但不一定流到你这里!
⏹因此,须有介入机会!
第三章经济活动区位条件
一、区位与区位条件的概念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是指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影响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
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工业区位…农业区位…
⏹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
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区位)的要求随时间而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
二、区位条件的构成与影响
(一)自然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的含义
⏹自然环境因素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生物)及其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2、自然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表现在:
(1)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自然前提
⏹包括①提供空间场所②提供各种资源和原料
(2)是影响经济活动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由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影响经济活动地理分布。
(3)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提供自然基础
⏹劳动地域分工是指:
为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地的地区优势,满足国家或地区需要,而使经济发展在地域上实现合理的分工,以利于最小的社会支出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自然环境优势是实现劳动地域分工的主要条件之一。
(4)是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因地制宜,有什么样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就发展什么产业。
⏹单一条件-----产业结构简单;
条件复杂-----结构复杂
3、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气候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影响因子---气温;
降水;
湿度;
风;
日照……
⏹影响类型----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主要影响
A、对农业的影响
⏹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因素(农业气候资源):
热量;
光照条件;
水分条件;
光热水组合;
温度、湿度的高低;
日照长短;
降水多寡和时间分配;
⏹具体影响包括:
播种;
生长发育;
收成;
储藏;
病虫害…….
B、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因素:
大风----水、陆;
大雾(能见度)----水、陆、空;
冰冻----水、陆、空;
雷雨—航空
⏹气候对陆路运输的影响最小!
C、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风向----工业分布;
降水—水灾—工业;
大风—粉尘—精密工业;
超低温---工业……..
⏹气候对工业的影响最小!
(2)地形地貌因素
影响因子:
海拔高度;
地势起伏;
山脉走向;
坡度;
坡向;
A、对农业的影响
B、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阻隔交通,阻碍经济联系;
影响交通线分布;
影响工程施工;
C、对工业的影响
(3)矿产资源因素
⏹矿产资源与工业经济活动关系最为密切!
⏹主要影响要素:
⏹矿产资源的数量;
⏹质量—品位伴生物质;
矿石结构;
影响开采利用的价值和方法!
⏹分布状况—影响工业布局
⏹赋存条件—埋深;
矿体产状;
围岩性质;
区域构造等因子;
影响开采利用方式
(4)地质因素
地质构造;
地震;
不良地质现象(冲沟、喀斯特沼泽、滑坍);
⏹影响方式:
影响地基承载力;
加大建设成本(严重的不宜利用);
⏹影响对象:
城建;
工厂选址;
交通;
不良地质现象还影响农业
(5)水文因素
❑影响因子:
流速;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地下水状况;
等
❑影响类型:
水源提供;
水运条件;
调节
气候;
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
❑主要影响:
工业布局;
农业;
生活;
旅游…….
(二)生产技术因素
1、技术的内涵
技术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生产工具等设备、工艺流程、作业方法和技能。
⏹包括:
⏹硬件方面---生产工具、工艺流程、作业方法等
⏹软件方面---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等
⏹其中,生产工具、技术装备是技术条件的中心环节!
(1)影响对自然优势的认识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的估计和开发利用方向产生变化!
原来不能布局的地方,因为技术进步使之成为可能。
(2)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
⏹资源密集技术密集
⏹劳动力密集技术密集……
(3)使企业出现小型化、分散化趋势,影响工业布局对集聚作用的再估计
(4)引起产业布局的地区转移
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技术密集型、临空型转移到发达国家。
(三)社会经济因素
1、人口---劳动力资源
(1)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
⏹人口数量是劳动力资源的重要指标,通过劳动力影响生产布局。
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
⏹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社会物质生产的需要和资源承受力,会延缓经济发展。
降低人均消费水平
⏹劳动力过剩生产资料积累不足劳动生产率降低,延缓国民经济现代化进程。
(2)人口构成
⏹自然构成:
性别构成;
年龄构成;
⏹社会构成:
城乡;
职业;
民族;
文化构成;
⏹影响生产布局;
(3)人口分布和迁移
⏹主要影响有:
⏹促进民族文化和技术交流;
推动民族和种族的融合。
是新区开发的动力。
⏹带来社会问题,如:
改变人口构成等。
2、经济活动布局的历史基础
指原有经济基础、经济实力、经济活动格局等。
⏹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1)各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作配套状况。
(2)基础设施水平
(3)居民生活设施
(4)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熟练工人的补给条件
3、市场、政策行为及条件
(1)市场、消费条件从生产目的方面影响生产布局。
(2)政策从行为和心理因素上影响产业布局
⏹一、区位条件基本特征
1、区位条件的唯一对应性
⏹一个场所(区位,位置)对应一种区位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特征)
2、系统性
⏹区位条件组成复杂(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文化),各组成部分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动态性
区位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包括:
⏹同一区域的区位条件各组成部分随时间变化
⏹由于某区位因子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
4、开放性与层次性
⏹区位条件受自身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影响,也受更大区域条件的影响。
------与系统外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开放系统)
⏹区域有层次性,区位条件有层次性
二、区位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
⏹区位条件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指:
区位条件及其各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区域内相对一致,区际间存在显著差异)。
⏹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都可以存在区域分异!
三、区位条件的作用距离衰减规律
1、含义
⏹经济活动与区位条件及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其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加而降低
2、社会经济条件对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运费、价格、税收、政策体系等的影响。
(1)运费影响:
终点区位、中转区位有明显优势。
使区位优势分布不符合距离衰减规律。
(2)价格影响:
三种价格体系分布会打乱距离衰减规律;
同一价格体系在不同区位可体现不同的区位优势。
(3)税收影响:
是生产力布局必须考虑的因素。
使距离衰减规律被打乱(失灵)。
(4)行政体系影响:
政策影响了距离衰减规律。
二、区位条件评价内容
1、分析区位条件的组成及特征
(1)组成:
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考虑
(2)特征:
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空间特征)、发展变化特征(时间特征)
2、分析影响区位条件的主导和次要因素
3、分析区位条件的有利与不利方面
4、分析区位条件的多宜性
5、分析区位条件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6、分析区位条件的动态发展规律---未来变化趋势
7、分析区位条件的区位特色-----在更大区域中的特色
三、区位条件评价过程
1、划定评价单元
⏹要求:
单元内区位条件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
较大差异。
⏹原则:
主导因素差异原则;
相似性原则;
边界完整性原则(可具体情况增加原则)
⏹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
网格划分,单要素图斑
划分,多要素图斑划分…
2、评价因素的选择
⏹根据具体利用方式和评价目的选取。
3、单要素评价----分级评分法确定评价指数
4、权重的确定
基于专家评分的层次分析法:
⏹首先由专家根据要素的重要性,对各要素两两比较打分;
计算自己去看
5、综合评价:
多因素综合评判法;
极限条件法
6、评价结果的校验与校正
第四章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
●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是指:
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时所呈现出的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用于指导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工作。
●包括:
因地制宜原理
●集聚与分散相结合原理
●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原理
●统筹兼顾与综合平衡原理
原理针对的主要关系:
人地关系;
空间关系;
主次关系;
统一协调关系;
位置、强度、关系特征。
四个基本原理是相互兼容的、互为前提的。
一、因地制宜的内涵
包括两层含义
1、针对具体的区位条件,安排相宜的经济活动、选择相宜的开发利用方式、确定相宜的开发利用强度;
2、针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客观要求,把握区域条件的差异,为经济活动选择相宜的区位,确定相宜的活动方式和强度,优化经济活动与其它要素、其它活动的关系,促进经济联系。
●它们都表现为经济活动需求与地理环境条件供给之间的匹配过程。
●-------------------------即供求关系的匹配
二、因地制宜的匹配过程(六个方面)
怎样做到因地制宜?
1、经济活动与良好的用地条件相结合
●选择适宜的用地,使之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省开支。
2、经济活动与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相结合
●选择和靠近最优的社会经济条件,减少消耗,增加效益。
3、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既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经济活动所需资源,发展经济,排放废弃物;
又要节制对自然环境的索取,顾及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保证二者有机结合,使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变化相适应
●自然环境在自然与社会因素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要考虑地理环境的变化。
5、经济活动与技术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分析评价区位条件的作用好坏、影响大小时,在
认识自然优势和考虑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方式和强度
时要充分考虑与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6、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结合受更大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开放性/空间层次性)
●既要考虑区域内的各种影响因素,又要考虑区域外的影响因素。
一、集聚的含义
集聚是指:
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呈集中分布的状态、趋势、过程。
即把资源要素、经济活动集中配置到地理空间中的组织方式。
2、集聚的实质实质是经济活动总是趋向于集聚在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区域。
二、集聚的类型----按经济活动体系分
1、工业集聚:
根据工业生产的有关条件进行必要集中,组成联合企业或成组布局;
相互配合,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效益。
2、农业集聚、商业集聚、交通运输业集聚、城市(综合经济体系)集聚
三、集聚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作用
1、促进经济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2、促进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带的形成和发展
3、产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不平衡
●集聚---人口集中----其它产业发展----强者恒强----不平衡
四、集聚与分散的统一
●适当分散的意义:
1、避免过度集聚带来的弊端;
2、充分利用资源,密切产供销联系;
3、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
一、劳动地域分工与地区专门化
●劳动地域分工或产业地区分工也称地区专门化。
●地区专门化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有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地位特别重要,产品服务具有区际意义。
●产生劳动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是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产生劳动地域分工的经济基础是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地理位置。
二、实行劳动地域分工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区的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做到地尽其用。
2、有利于更好地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3、有利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4、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商品率
三、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专业化部门
区域经济体系协作配套部门
自给性部门
●适度综合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2、有利于提高经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灾害防御能力;
3、有利于满足各方面需求;
4、有利于综合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统筹兼顾与综合平衡
1、统筹兼顾顾及系统整体各方面(组成部分)的统一安排,侧重系统整体及全面。
●------因为往往对个别部门甚至个别地区的观点可能是有利的,也是可行的,但对全局(整体)或长远利益的观点就不一定有利,也不一定可行,因此,需要从整体上统筹考虑。
2、综合平衡指对系统各方面的各种关系的统一协调。
●在安排生产布局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活动自身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完整过程,还要考虑:
(1)经济活动体系在资源、生产技术、经济上的联系
(2)分析各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在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空间特征、动态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
(3)正确处理、统一协调(平衡)统一体的关系
●局部与整体重点与一般
●先进与落后城市与乡村
●目前与长远区内与区外
●国防前沿与腹地等联系。
●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五个统筹
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第五章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
宏观选点因子指标体系
1、宏观选点因子指标体系
(2)城市级因子指标体系
2、微观选址用地选择因子指标体系
在宏观选点时主要考虑:
●区域政策交通条件(包括通信因素)
●劳动力供给市场因素
在微观选址时主要考虑:
交通运输条件
与协作配套部门的联系
原材料供应
城市基础设施
生活环境
四、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技术经济论证方法
1、基建投资2、生产成本或经营费用3、产品运费
工业生产所需条件分析
确定特殊要求分六类
●运输量大的企业
●耗电量大的企业
●用水量大的企业
●蒸汽用量大的企业
●需要劳动力多的企业
●需要高素质人才多的企业
区位条件供给分析
●场地条件:
地形地质条件(地势、坡度、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埋深、特殊地貌);
必需的面积和余地
●交通运输条件内外交通设施;
联系方便程度
●动力供应条件
●给排水条件
●环境、卫生条件可分类说明!
●协作条件
●消费条件
●职工生活条件
3、工业用地选择的技术经济论证
●重点比较内容:
●
(1)各项工程增加的投资
●
(2)投产后的环境影响(有利、不利)
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以及运费是三个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子。
也是三个区域性因
●理论前提: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定条件基础上的:
●A、只讨论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其它因素视为相同。
●B、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包括普遍存在的原料和局部存在的原料;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
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C、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运输方式为铁路。
●③.综合等费用线。
●最小运费指向是韦伯工业区位论的骨架,可以用综合等费用线来形象地加以说明。
●综合等费用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