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755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docx

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

向。

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组织细胞,则各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若③为肝脏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3.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

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②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

③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④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4名受试者分别口吸100g葡萄糖后,在

180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图分析正确的是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4条曲线在前30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

收有关

C.b在120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

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

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5.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

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

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A.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6.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

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A.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7.抗原和抗体不仅在生物体内发生反应,在体外也能进行反应,研究这种反应的方法之

一是用琼脂双重扩散法,如图所示,在琼脂片上开孔,在其中加入抗原和抗体,使其

在琼脂中扩散,扩散了的抗原和抗体在一定的位置发生反应。

在琼脂中出现可以用肉

眼观察到的线,把这种线叫沉降线。

X和Y表示两种抗原,x和y为相应的抗体,图

中正确表示沉降线的是 

8.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因,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上升。

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9.如图表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病

毒和T细胞的浓度变化曲线。

对该图的分析,正确

的是

A.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B.HIV的增殖速率与T细胞增殖速率相同

C. 人体一旦被HIV侵入就丧失了细胞免疫功能

D.HIV对人体T细胞有攻击作用

10.病人注射青霉素前要做“皮试”,即将少量的药液注射于前臂掌侧皮肤中,观察是否

出现过敏反应。

通常情况一个疗程内不会更换青霉素的批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第一次做青霉素“皮试”无反应,则终身可以使用青霉素

B.若有青霉素过敏史,一般不使用青霉素治疗

C.对青霉素“皮试”有反应的患者,体内存在相应的抗体

D.首次“皮试”无反应的患者,再次“皮试”可能出现反应

 

11.通过下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C.生长素能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12.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

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

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

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

食者水螈。

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3.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

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

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

群数  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14.某地春季低温潮湿、夏季高温干旱,该地区生长着一种春、夏叶型不同的植物,其叶

型数据如下表。

试推断:

项  目 甲型叶 乙型叶

表面积(mm2) 292 244

体积(m3) 64 63

表皮厚度(μm) 14 24

A.乙型叶生长在夏季,增强蒸腾作用     B.乙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C.甲型叶生长在夏季,降低蒸腾作用 D.甲型叶生长在春季,利于光合作用

15.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

数量分布。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

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

16.右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

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

长速率

17.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

 GP NP R

① 15.91 2.81 13.23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0.88 0.34 0.54

④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2.59

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

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右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表示不同的营

养级,⑤为分解者。

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

所固定的能量。

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

(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

②→④→①→③

 B.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C.若本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

 D.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

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19.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

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与体温变

化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正常情况下C、W曲

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热敏神经

元的放电频率一定高于冷敏神经元的放

电频率

B.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通过神经—体液

调节,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使体温恢复

至正常

C.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温持续偏高,点S将右移

 D.正常人体处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寒冷环境的中散热量

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1题-第2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

生都必须做答。

第25题和第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40分)

21.(10分,每空1分)下图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部分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的体温冷觉中枢在         ;在寒冷环境中,②的分泌量_______(填“增

加,减少,或不变”),产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

(2)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c减少,激素c是           。

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时,激素c的分泌量          (增加、减少、不变)。

(3)当人紧张时,内脏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形式向前传导,引起神经末梢

释放_______作用于肾上腺细胞,使体内b的分泌量增加,引起呼吸、心跳加快。

 

(4)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由图可知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

胰岛

素与__________结合后,一方面使_____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另一方面促进                               合成。

 

22.(10分,每空1分)兴奋往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

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体现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________。

当兴奋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发

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

(2)左坐标图a段表示________电位,b点时膜外侧的电位是________。

(3)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

子的通道。

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

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A处的兴奋

____________(能或不能)传至B处。

(4)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与

Gly吸收有关的膜上的_________。

整题所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

23.(10分,每空2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

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

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A所示。

组2:

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

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

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