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461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

《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方案Word格式.docx

业务功能

监控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可视化管理系统

远程监控

视频会议

指挥调度

调度与监控

语音调度

多点监控

动态双流

级别权限控制

前端高清拍照

第三方接口

★为全部能实现,▲为局部能实现。

第2章系统组成

可视化管理系统由效劳交换平台、语音交换控制模块、视频对讲模块、视频录播模块、图像传输模块、可视化管理APP及可视化前端APP等组成。

整个系统以可视化管理、图像轮询为核心,同时可集成多方视频会议、视频录播、图像传输、语音调度等多项业务,可提供一体化的可视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通过对各类视频通信应用的整合,系统可对指挥中心、现场的视频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方便应急指挥中的视频调度、图像跟踪、全程记录、远程指挥。

这种整合系统突破了传统的简单视频会议模式及图像传输模式,不仅实现了日常管理、日常巡检、图像传输等根本需求,更提供了极为贴合日常业务模型的专业可视化管理应用。

第3章平台设计

为了节省管理维护本钱以及防止不同网络间的访问瓶颈问题,可视化管理系统核心平台采用集中式部署。

建设可分为数据中心、指挥中心、两个局部。

数据中心建设效劳交换平台,其中效劳交换平台主要负责音视频实时传输、播送、云自动归档项图片、视频。

指挥中心可融合视频会议系统、通过高清指挥调度终端实现音视频会商、日常巡查、抽查以及多方调度等。

在前端现场接入视频监控系统,指挥中心可事实浏览监控区域图像。

工作人员安装可视化前端APP,实现音视频实时对讲、视频实时回传、本地图片上传、本地视频上传等功能。

领导或管理部门人员的安装可视化管理APP,实现音视频实时对讲、前端摄像机图像实时浏览,点播可视化管理系统录像,浏览可视化管理系统内图片,并具有远程抓拍功能。

3.1网络状况及建议

数据中心机房在初期采用千兆双线接入。

指挥中心与数据中心机房互通,。

移动设备根据本地3G/4G网络建设选择网速优良的移动网络。

3.2设计依据

⏹YD5032-2004?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YD5033-2004?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标准?

⏹GB/T16858-1997?

采用数据链路协议的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

⏹。

3.3设计原那么

⏹先进性原那么

遵循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关的标准要求;

采用当今最新和尖端的IT、通信、多媒体处理和视频会议等的成熟技术。

⏹标准化原那么

⏹平安性原那么

⏹可靠性原那么

系统结构集成度高,能够保证7*24小时不间断地稳定可靠运行,适应工作环境能力强,故障率低。

⏹灵活和可扩展性原那么

系统设计要考虑今后网络和业务的开展,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能够方便地实现视频系统的扩展与升级。

⏹易操作性原那么

图形化操作界面,全中文人机对话模式,易于操作、维护和管理。

⏹经济实用性原那么

在满足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较小的投入本钱,追求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3.4组网方案

根据前述的工程设计依据、设计原那么的根本思想,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可提供完全满足本工程需求的全系列产品和全方位的可视化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具体描述如下:

3.4.1组网拓扑图

3.4.2组网说明

3.4.2.1各指挥中心和现场组网说明

如上图所示,本次可视化管理系统所需网络依托internet、3G网络、无线网络等。

3.4.2.2无线组网说明

如上图所示,本次工程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单兵均采用的是3G/4G无线传输方式。

现在的无线编码根本采用移动或联通的无线网,因此在本次工程中,单兵的无线传输方式采用当地适用的编码传输,根据本地3G/4G网络建设情况选择。

指挥中心设计:

在指挥中心设立可视化管理中心平台,配置可视化管理中心效劳集群,负责对视频码流进行处理、转发、画面分割等,通过控制台对这些码流进行分发、交换、控制,由视频录像点播系统负责对视频调度过程进行录像和点播。

本次配置的可视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多组会议同时召开,可以提供双电源模块、码流适配、多方混音、GK网守和多画面分割等功能。

配置指挥席1套,支持触摸屏调度台和一键呼叫功能,能实现快速调度;

配置1台高清指挥调度终端,与可视化管理工程可视化管理中心平台进行转发、控制等处理。

单兵视频接入:

单兵视频通过数据中心平台传输到指挥中心。

前端APP视频接入:

前端APP视频视频通过数据中心平台传输到指挥中心。

管理APP接入:

管理APP通过管理平台实现视频和图像的调取,并可与指挥中心和前端进行音视频通话。

3.5可视化管理系统应用场景

3.5.1预测与预警

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图像综合管理功能,实现各种图像资源的接入,包括各相关单位监控图像,并通过电视墙大屏实时显示分析,有效帮助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

3.5.2事故

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相关单位。

而可视化管理系统具备快速呼叫、一键呼叫功能,可以实现信息的的快速、高效的聚集,保障信息的时效性,利于上级部门作出决策。

3.5.3指挥调度应用

系统整合各类监控资源到统一平台,并可与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对接,能快速方便的调度各类所需的音视频资源,统一呈现

3.5.4视频录播应用

3.6可视化管理系统优势

3.6.1专业可视调度系统

⏹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可实现应急指挥、实时图像传送、抢险救灾指挥等各类应用;

⏹传统的视频会议管理控制台的操作模式,功能较为复杂,不适合于快速调度指挥;

⏹专业可视调度系统简单快捷的操作模式,提供最快速的响应机制;

⏹将可视通信全面融入调度业务,不仅实现传统调度系统的语音通信,更可实现最直观的双向可视通信;

⏹实现指挥中心对所有分管节点的双向工程可视化管理;

⏹可临时召集会议,满足突发的调度指挥业务。

3.6.2超大系统容量

⏹可任意扩展下级指挥中心及可视接入节点的数量,不会受到类似传统视频会议接入容量的限制,这种扩展能力可全面满足应急指挥系统的横向及纵向部署开展。

⏹采用非固定连接式管理架构,可任意扩展前端接入数量,可轻松部署几千至上万节点的超大型系统。

⏹支持分组管理、模糊查询等功能,让您的可视化管理游刃有余。

3.6.3部署方式

⏹可同时部署多个级别的指挥中心,分权管理;

⏹多级别架构,指挥中心可与所有前端设备直接进行视频通话调度。

3.6.4灵活的部署组网方式

⏹系统支持大型或中小型调度指挥中心部署,也支持在领导办公室部署小型指挥点;

各个前端点可通过专线或以太网接入中心平台,也可通过卫星、无线等方式支持移动终端的接入。

3.6.5强大的级联调度功能

⏹可配合公司架构的分级特点进行级联化部署,如以级联方式分别部署工程公司、工程部级指挥调度中心,并可实现多个指挥调度中心之间的协同指挥。

第4章

主要功能

4.1指挥中心平台

⏹后台管理功能

Ø

设备ID注册管理:

每个工程有一个唯一ID,每个ID对应一个手持单兵或APP,宜于对单兵设备管理。

组织机构建立:

创立组织机构建立对应视频、图片存储路径

权限管理:

根据业务体系建立相应权限、角色,对每个设备ID进行管理

⏹监控浏览功能

摄像机画面轮询:

前端单兵、固定摄像机画面轮询,同时支持144路画面进行轮询浏览。

视频及图片回放:

开启前端在线设备进行实时在线浏览

与电视墙的联动显示:

前端单兵和固定摄像机画面与大屏联动显示

流媒体功能:

支持PC、APP、工程部在线调用浏览功能

⏹可视对讲功能

可视对讲:

指挥中心可实现1对1或者1对多与前端手持单兵或APP系统进行可视对讲

视频会议:

指挥中心可与各工程部进行视频会议

4.2手持单兵功能

⏹可视对讲功能:

指挥中心可与在线手持单兵系统进行实时在线可视对讲

实时监控:

指挥中心可开启在线手持单兵进行实时监控,并且自动进行本地存储

⏹录像拍照功能:

4.3监管APP功能:

⏹音视频通话

APP可以与指挥中心,单兵,以及前端APP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视频通话。

⏹搜索查询:

⏹实时浏览:

实时浏览:

APP端可以根据相应权限开启手持单兵以及固定摄像机进行实时在线浏览;

⏹对接接口:

其他业务系统对接:

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或与企业其他相应系统对接。

4.4前端APK功能

⏹视频传输

APP可将本地录制的视频图像上传到管理平台,并自动归档。

⏹图片传输

APP可将本地拍摄的图片上传到管理平台,并自动归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