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620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中图版必修3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发展农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

1.自然资源优势。

(1)辽阔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2)适宜的气候条件。

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而短促。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林区,是中国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点建设地区。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草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西和三江平原地区。

东北地区南临黄海、渤海,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拥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变化。

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2.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水土流失严重。

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2)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更大的就业市场。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2)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

(2)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大开发投资力度。

(3)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益,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耕地的建设和保持。

(2)搞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3)合理解决东北地区西部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提示:

(1)回忆录中描述的是我国的东北地区。

(2)20年前该地区是十分肥沃的新开垦的山坡地,四周是成片的树林。

到20年后的今天,山坡全被开垦为耕地,当年肥沃的黑土,因连年雨水冲刷流失,已变成贫瘠的砂石地。

(3)这充分反映了黑土地开发利用不当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等问题。

提示:

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解决粗放耕作、产品不适应市场等问题;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提示:

1.生态农业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二者在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和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

2.

(1)北方地区有“四位一体”温室生态农业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

在太阳能温室的一端建造地下沼气池,将人畜粪便送入沼气池,经过厌氧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料,沼渣作底肥,沼液可以直接浇菜,沼气除炊用外,还可以在温室内点灯,既能增加温室内温度和光照时间,又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温室的适宜温度又能为猪、禽的冬季育肥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沼气冬季正常运作产气。

“四位一体”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土地为基础,实现种植、养殖与沼气并举的一个较为完善的能源生态体系。

(2)南方地区有“猪沼果”模式。

其循环过程是:

畜、禽粪便入池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点灯、做饭,沼液、沼渣用来肥田种菜(菌、药、花),从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猪沼果”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把畜禽饲养和林果、粮食、食用菌种植等联系起来的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产出率,显著增加农民的收入。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

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

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

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

解析:

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南部作物可二年三熟。

2.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D)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解析:

地形的不同,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东北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黑土和黑钙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重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农业生产资料。

因此选择D项。

3.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C)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 

③自然灾害频发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目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多种问题,主要有生产粗放,耕地破坏;资源利用失调,水土流失严重;破坏湿地;农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及由此带来的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水旱灾害问题及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据《中国经济导报》报道: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近几年来,存在着农产品难卖、积压严重的现象,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良性发展,被称为“新东北现象”。

据此,完成4~5题。

4.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A)

A.春小麦、大豆B.冬小麦、玉米

C.棉花、水稻D.高粱、亚麻

5.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不包括(D)

A.人口密度较小B.雨热同期

C.土壤肥沃、耕地辽阔D.粮食复种指数高

4~5.解析:

第4题,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由南向北热量逐渐递减,因而其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农作物品种有所不同。

春小麦、大豆是位于东北中北部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所共同的、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冬小麦、棉花主要分布在辽南,高粱主要分布于中部,玉米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第5题,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处中温带,热量条件差,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4)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 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    ,北方荒地属于     。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地主要是      ,西大荒地主要是        。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

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析:

(1)题,从地理类型看,我国南方地区以丘陵为主,而东北地区以平原为主,北方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西部地区距海远,水分不足,橡胶种植范围扩大得益于科技进步。

(2)题,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及水热组合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分析农业生产条件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等因素进行综合思考。

东北地区的黑土侵蚀属于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形成,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植被破坏等方面分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针对形成的原因分析,可从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等针对性说出即可。

答案:

(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2)南大荒: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有利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4)原因:

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

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在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土壤是黑土和沼泽土,但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因此黑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1~2题。

1.关于黑土地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建设商品粮基地,以保持黑土较高的生产力

B.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C.注意土壤培肥,以避免土壤冲刷

D.秸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黑土地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很大的原因是(D)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B.③④C.①②③D.①③

1~2.解析:

秸秆还田可保持土壤肥力,三江平原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发育,不利于地下水下渗,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沼泽发育,东北地区降水较为丰富,蒸发弱,沼泽形成与荒地多无必然关联。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

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

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期叫无霜期。

下面是“甲、乙两地区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

日)。

读下图,完成3~4题。

3.乙地区比甲地区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D)

A.纬度比甲地低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D.气候的海洋性比甲地强

4.关于两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甲地区:

冬小麦,一年两熟

B.乙地区:

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区:

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区:

冬小麦,一年一熟

3~4.解析: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气候的海洋性明显,冬季气温高,故无霜期较甲地长。

第4题,甲地为我国东北中温带地区,种植春小麦,一年一熟;乙地位于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可以种植冬小麦,一年两熟,但乙地的气候更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读以下2007年我国十大粮食输入和输出省区图,完成5~6题。

5.黑龙江、吉林两省粮食输出量最大的主要原因是(C)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充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6.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C)

A.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耕地

D.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

5~6.解析:

第5题,读图粮食输出前两位的省份为黑龙江和吉林,位于东北地区,热量不足。

故①错误。

第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