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605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

《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0138化工安全工程19Word格式.docx

3万吨,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加快了发展的步伐,2000年,我国化学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农药、纯碱、硫酸、染料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烧碱产量居世界第三,原油加工居世界第三。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八类:

第一类:

爆炸品;

第二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三类:

xx液体;

第四类:

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及遇湿易燃物品;

第五类: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

有害物品和有毒感染性物品;

第七类:

放射性物品;

第八类:

腐蚀品。

3、1.厂址与城市的相关位置。

要从国民经济建设计划和城市布局的角度考虑。

避免重复建厂,造成以后销售困难,在一个城市中,要选在工业区建厂,以利城市的总体发展。

2.厂址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要注意外界环境对新建厂或扩建装置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本厂或本装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主要注意环境污染。

3.与邻近企业的关系。

要趋利避害,既要利用已有的设施进行最大程度协作,又要避开可能招致的危害。

4.厂址的地理条件。

(1)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不要将厂址选在有滑坡、断层、泥石流、严重流砂、淤泥、

溶洞、地下水位过高以及地基土承载能力低于1kg/m2的地区。

在工业区要特别注意地下埋设物的情况。

(2)厂址选在沿河、海岸的位置,要使其位于江河、城镇和重要桥梁、港区、船厂、水源等重要建筑物的下游,避免对居民区造成污染。

(3)避开爆破危险区、采矿崩落区以及可能会受到洪水威胁的地区。

(4)有良好的气象卫生条件。

产生有毒气体及烟尘的企业要特别注意避开窝风的地带。

同时要考虑季风风向、台风强度、雷击等灾害。

(5)不要将厂址选在自然疫源区、高放射本底区和传染病疫区。

(6)凡是产生有毒气体、烟尘等有害因素的企业,应将厂址选在工业区的下风侧并与居民区保持一定的防护距离。

4、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可燃物:

不论固体,液体和气体,凡能与空气中氧或其它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是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等。

(2)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叫助燃物。

一般指氧和氧化剂,主要是指空气中的氧。

这种氧称为空气氧,在空气中约占21%。

可燃物质没有氧参加化合是不会燃烧的。

当空气供应不足时,燃烧会逐渐减弱,直至熄灭。

当空气的含氧量低于14-18%时,就不会发生燃烧。

(3)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都叫火源,如明火,摩擦,冲击,电火花等等。

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物质才能燃烧。

例如生火炉,只有具备了木材(可燃物),空气(助燃物),火柴(火源)三个条件,才能使火炉点燃。

5、

(1)绝大多数爆炸性物质推荐采用焚烧销毁。

焚烧地点与建筑物、交通要到以及任何可能会有人员暴露的地方,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间隔。

各类爆炸物销毁时,都应该严禁烟火,防止爆炸物提前引燃。

要仔细查看,严禁起爆剂混进待焚毁的爆炸物中,一次只能焚毁一种爆炸物。

高爆炸性物质不得成箱或成垛焚毁。

(2)起爆器材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爆炸销毁。

对于有引信的普通雷管,仍在原贮存装箱内,去掉箱盖引爆是可行的,这些雷管也可以放在一个小箱或小袋中,在地上(最好是干沙土地),挖掘一个深度不小于0.3m的坑,把废雷管容器置于坑底,在其上放置一个黄色炸药包(硝化甘油)和一个完好的雷管,并用纸张仔细盖好,再用干沙或细土覆盖,而后在安全处引火起爆。

每次销毁的雷管数量不得超过100只,每次爆炸后都要仔细检查在爆炸范围内还有没有未爆炸的雷管。

对于电雷管或延迟电雷管的销毁,必须首先在距雷管顶部2.5m处剪断导线,而后按普通雷管的销毁程序进行。

(3)有些爆炸性物质能溶于水而失去爆炸性能,销毁这些爆炸性物质的方法是把它们置于水中,使其永远失去爆炸性能。

还有些爆炸性物质,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反应而分解,失去原有的爆炸性能。

如起爆剂硝基重氮二酚(DDNP)有遇碱分解的特性,常用10%一15%的碱溶

液冲洗和处理。

硝化甘油可以用酒精或碱液进行破坏处理。

6、毒性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按存在的物理状态分:

粉尘、烟尘、烟雾、蒸汽、气体等。

按生物作用分:

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胎性等。

按损害的系统分:

神经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全身毒性等。

目前常用的分类:

(1)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2)卤素及其无机化合物

(3)强酸和碱性物质

(4)氧、氮、碳的无机化合物

(5)窒息性惰性气体

(6)有机毒物

(7)农药毒物

(8)染料及中间体、合成树脂、橡胶、纤维等。

7、对于化工装置的紧急状态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①运转失灵,是指运转发生紊乱,只要更换备用设施,就可在尚未发生故障或事故之前恢复正常运转;

②故障,是指设备需要停车检修,但又未发生其他损坏的状态;

③异常,是指对工艺过程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否则就有可能发生事故;

④事故,是指设备损坏、生产中止或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人员伤亡。

对此必须采取紧急措施。

事故状态没有扩展;

⑤灾害,指不但发生了事故,而且事故状态扩展,对外界造成威胁。

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并求得外部支援。

8、xx物质的主要性质:

1.闪点

闪点定义为易挥发可燃物质表面形成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遇火燃烧的最低温度。

液体的闪点一般采用闭杯测试仪根据闪点测定的标准方法测定。

另一种常用的闪点测定方法是开杯法。

闭杯法测定的是饱和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而开杯法蒸气与空气自由接触,所以闭杯法闪点测定值一般要比开杯法低几度。

基于以上原因,开杯法测定值比闭杯法更接近实际情况。

2.着火点

着火点是指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一般高于闪点。

当缺少闪点数据时,着火点至少可以像闪点一样标示出物质的火险。

3.自燃温度

自燃温度是指物质无火源自动起火并持续燃烧的温度。

这个量值受加热表面的大小、形状、加热速率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4.蒸气相对密度

蒸气相对密度代表的是蒸气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

绝大多数易燃液体的蒸气比空气重,它们极易积聚在低位区域、下水道和类似场所。

因此,厂房的排气口应设在近地平面处。

对于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排气口应设在厂房内最高处或近顶板处。

5.熔点

熔点定义为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

熔点指示出了室温下为固体的易燃物质成为易燃液体的温度。

6.沸点

沸点一般是指常压沸点,定义为一个大气压下气液平衡共存的温度。

沸点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所包含的火险的直接量度。

7.爆炸范围

爆炸范围也称为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用可燃蒸气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是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引爆即能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浓度范围。

8.蒸发潜热

蒸发潜热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

9.燃烧热

文献中给出的大多是物质的标准燃烧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25℃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燃烧产物,包括水,都假定为气态。

9、一套装置是由许多个单元工艺过程经过高度的有机集合构成的。

每个工艺过程又有各种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对于其他阶段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整个工艺过程的安全运转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潜在危险的过程:

(1)爆炸、爆燃或强放热过程;

(2)有粉尘或烟雾生成的过程;

(3)在物料的爆炸范围或近区操作的过程;

(4)在高温、高压或冷冻条件下操作的过程;

(5)含有易燃物料的过程;

(6)含有不稳定化合物的过程;

(7)含有高毒性物料的过程;

(8)有大量贮存压力负荷能的过程

有潜在危险的操作:

(1)易燃或毒性液体或气体的蒸发和扩散;

(2)可燃或毒性固体的粉碎和分散;

(3)xx物质或强氧化剂的雾化;

(4)xx物质和强氧化剂的混合;

(5)危险化学品与惰性组分或稀释剂的分离;

(6)不稳定液体的温度或压力的升高

10、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随着可燃物质的状态不同,其燃烧过程也不同。

气体最容易燃烧,只要达到其氧化分解所需的热量便能迅速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并不是液相与空气直接反应而燃烧,而是先蒸发为蒸气,蒸气再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对于可燃固体,若是简单物质,如硫、磷及石蜡等,受热时经过熔化、蒸发、与空气混合而燃烧;

若是复杂物质,如煤、沥青、木材等,则是先受热分解出可燃气体和蒸气,然后与空气混合而燃烧,并留下若干固体残渣。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气态下进行的,并产生火焰。

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成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呈炽热状态,而不呈现火焰。

11、1.装置不适当

(1)高压装置中高温、低温部分材料不适当;

(2)接头结构和材料不适当;

(3)有易使可燃物着火的电力装置;

(4)防静电措施不够;

(5)装置开始运转时无法预料的影响。

2.操作失误

(1)阀门的误开或误关;

(2)燃烧装置点火不当;

(3)违规使用明火。

3.装置故障

(1)贮罐、容器、配管的破损;

(2)泵和机械的故障;

(3)测量和控制仪表的故障。

4.不停车检修,

(1)切断配管连接部位时发生无法控制的泄漏;

(2)破损配管没有修复,在压力下降的条件下恢复运转;

(3)在加压条件下,某一物体掉到装置的脆弱部分而发生破裂;

(4)不知装置中有压力而误将配管从装置上断开。

5.异常化学反应

(1)反应物质匹配不当;

(2)不正常的聚合、分解等;

(3)安全装置不合理。

12、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

硫化氢为易燃危化品,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硫化氢理化特性和毒理作用:

1.物理与化学特性硫化氢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鸡蛋味,相对分子质量

34.08,对空气的相对密度1.19,熔点-82.9℃,沸点-60.3℃,易溶于水,20℃时,9体积气体溶于1体积水中,亦溶于醇类、二硫化碳、石油溶剂和原油中。

20℃时蒸气压为

1874.5kPa,空气中爆炸极限为4.3%~45.5%(体积比),自燃温度260℃,它在空气中的最终氧化产物为硫酸和(或)硫酸根阴离子。

2.毒理作用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亦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1急性毒性:

较低浓度,即可引起呼吸道及眼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

浓度愈高,全身性作用愈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见慢性毒性:

长期低浓度接触硫化氢会引起结膜炎和角膜损害。

3.中毒机理:

硫化氢在水溶液中可离解成HS-、S

2-和H+。

在生理pH作用下,体内硫化氢总量的离解成HS-离子,约为未离解的氢硫酸(H

2S),仅很少量离解成S

2-,它们都具有局部刺激作用。

13、化工企业安全工程评价的常用方法如下:

1.安全榆查表:

用于检查化工生产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一种定性方法,可辨识危险性并使系统与标准一致。

2.危险性预先分析:

用于开发时早期辨识出设备失控的危险性定性,可得出供设计考虑的危险性。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用于辨识单个故障类型造成的事故后果,是一种定性方法也可定量,可找出故障类型对系统的影响。

4.事故树分析:

用于找出化工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和基本原因组合,是一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可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及预防事故的措施。

5.事件树分析:

用于辨识化工初始事件发展成为事故的各种过程及后果,是一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可找出初始事件,分析严重性。

6.因果分析:

用于辨识化工事故的结果及其原因,定性定量方法,可求出事故经济损失。

7.可操作性研究:

用于对新化工装置无经验时辨识危险性定性,并能发现新的危险性。

8.道化或蒙德法:

用于对化工系统进行危险度分级,定性定量方法,可定出单元危险度等级。

9.层次灰色分析法:

用于化工现状评价安全性的等级划分,定量分析方法,可算出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值。

10.模糊层次综合法:

用于化工现状评价安全等级划分,定量评价法,可算出系统安全的总得分。

14、毒性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15、1.单元装置和设施的安全设计

包括备用或紧急贮存器的提供,排水系统的恰当设计。

压缩空气的过程污染可以应用物理隔离的方法避免。

地面水和污水也必须隔离排放。

对于加工易燃液体或气体的区域,应该尽可能采用敞开结构。

粉尘捕集装置和过滤器也应该设置于没有其他过程的敞开区域。

2.单元区域的管线配置

(1)管线配置的防泄漏设计:

考虑管线的长度、排放口的数量、管线的复杂性。

(2)软管系统的配置:

应考虑软管的适用性,设置紧急状态下迅速隔离的设施。

(3)管线配置的安全考虑:

在设备管线上应该安装止逆阀,以防止管线中流体的回流。

3.设备配置的直线排列

单元中大多数塔器、筒体、换热器、泵和主要管线成直线狭长排列。

(1)设备配置直线的两边都与厂区道路连接。

(2)钢制框架与道路邻接。

(3)设备配置直线上的精馏塔、热交换器、馏出液接受器、回流筒等装置,一般采用框架结构平坡式布局方式。

(4)管架也设置在设备配置直线上

(5)泵排设置在设备配置直线的旁边,与道路邻接。

4.非直线排列设施的配置

5.室内装置的配置

对于需要精确的温度控制或需要操作者经常观察的情形,必须把加工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置于室内。

对可能释放出毒性或易燃蒸气的情形,设置物理屏障等方法。

火源和易燃物源隔离墙的门或开口,保持在最小数量。

16、如果按照燃烧起因,燃烧可分为闪燃、点燃和自燃三种类型。

闪点、着火点和自燃点分别是上述三种燃烧类型的特征参数。

(1)闪燃和闪点

液体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气存在,由于蒸气压的大小取决于液体所处的温度,因此,蒸气的浓度也由液体的温度所决定。

可燃液体表面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

这种现象称为闪燃。

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2)点燃和着火点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烧达5min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

点燃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3)自燃和自燃点

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

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

17、化工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主要是指温度、压力、流量、液化及物料配比等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限度以内,是实现化工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实现这些参数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1.温度

温度是化工生产中主要控制参数之一,不同的化学反应都有其自己最适宜的反应温度,正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对保证质量,降低消耗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须的,如果超温,反应物有可能着火,造成压力升高,导致爆炸,也可能因温度过高产生副反应,生成新的危险物。

升温过快,过高或冷却降温设施发生故障,还可能引起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温度过低有时会造成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而且反应温度恢复正常时,则往往会因为未反应的物料过多而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爆炸,控制温度在化工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

2.压力

压力是化工生产的基本参数之一。

在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反应需要在一定压力下才能进行,或者需要用加压的方法来加快反应速度,提高效率。

因此,加压操作在化工生产中普遍采用,所使用的塔、釜、器、罐等大部分是压力容器。

但是超压也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之,压力过低会使设备变形。

在负压操作系统,空气容易从外部渗入,与设备、系统内的可燃物料形成混合物而导致燃烧、爆炸。

因此,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控制

压力。

3.投料速度和配比

对于反应,投料速度不能超过设备的传热能力,否则物料温度将会急剧升高,引起物料的分解突沸,产生事故,投入物料配比在反应中也十分重要,物料配比适宜,反应既安全又经济,否则,既不安全又增加消耗。

18、工业毒物的毒性大小或作用特点常因其本身的理化特性、毒性间的联合作用、环境条件及个体差异等许多因素而异。

1.物质的化学结构对毒性影响。

各种毒物的毒性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基于其分子化学结构的不同。

2.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对毒性的影响。

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人体的毒性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1)可溶性。

毒物的可溶性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大。

(2)挥发性。

毒物的挥发性越大,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进入人体的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毒作用越大。

有些物质的毒性本不大,但因为挥发性大,也会具有较大危害性。

(3)分散度。

毒物的颗粒越小,即分散度越大,则其化学活性越强,更易于随人的呼吸进入人体,因而毒作用越大。

3.毒物的联合作用。

在生产环境中,现场人员接触到的毒物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毒物共存。

所以我们必须了解多种毒物对人体的联合作用。

毒物联合作用的综合毒性有三种情况:

(1)相加作用。

当两种以上的毒物同时存在于作业场所环境中时,它们的综合毒性为各个毒物毒性作用的总和。

(2)相乘作用。

即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毒性大大超过各个毒物毒性的总和,又称为增毒作用。

(3)拮抗作用。

即多种毒物联合作用的毒性低于各个毒物毒性的总和。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毒性关系。

不同的生产方法影响毒物产生的数量和存在状态,不同的操作方法影响人与毒物的接触机会;

生产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等的不同也能影响毒物作用。

劳动强度对毒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均有明显的影响。

劳动强度大,则呼吸量也大,能促进皮肤充血,排汗量增多,吸收毒物的速度加快;

耗氧量增加,使工人对某些毒物所致的缺氧更加敏感。

5.个体因素与毒性关系。

在同样条件下接触同样的毒物,往往有些人长期不中毒,而有些人却发生中毒,这是由于人体对毒物的耐受性不同所致。

19、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包括以下九个类型:

1.工厂选址

(1)易遭受地震、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

(2)水源不充足;

(3)缺少公共消防设施的支援;

(4)有高湿度、温度变化显著等气候问题;

(5)受邻近危险性大的工业装置影响;

(6)邻近公路、铁路、机场等运输设施;

(7)在紧急状态下难以把人和车辆疏散至安全地。

2.工厂布局

(1)工艺设备和贮存设备过于密集;

(2)有显著危险性和无危险性的工艺装置间的安全距离不够;

(3)昂贵设备过于集中;

(4)对不能替换的装置没有有效的防护;

(5)锅炉、加热器等火源与可燃物工艺装置之间距离太小;

(6)有地形障碍。

3.结构

(1)支撑物、门、墙等不是防火结构;

(2)电气设备无防护措施;

(3)防爆通风换气能力不足;

(4)控制和管理的指示装置无防护措施;

(5)装置基础薄弱。

4.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1)在装置中原料混合,在催化剂作用下自然分解;

(2)对处理的气体、粉尘等在其工艺条件下的爆炸范围不明确;

(3)没有充分掌握因误操作、控制不良而使工艺过程处于不正常状态时的物料和产品的详细情况。

5.化工工艺

(1)没有足够的有关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数据;

(2)对有危险的副反应认识不足;

(3)没有根据热力学研究确定爆炸能量;

(4)对工艺异常情况检测不够。

6.物料输送

(1)各种单元操作时对物料流动不能进行良好控制;

(2)产品的标示不完全;

(3)风送装置内的粉尘爆炸;

(4)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处理;

(5)装置内的装卸设施。

7.误操作

(1)忽略关于运转和维修的操作教育;

(2)没有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

(3)开车、停车计划不适当;

(4)缺乏紧急停车的操作训练;

(5)没有建立操作人员和安全人员之间的协作体制。

8.设备缺陷

(1)因选材不当而引起装置腐蚀、损坏;

(2)设备不完善,如缺少可靠的控制仪表等;

(3)材料的疲劳;

(4)对金属材料没有进行充分的无损探伤检查或没有经过专家验收;

(5)结构上有缺陷,如不能停车而无法定期检查或进行预防维修;

(6)设备在超过设计极限的工艺条件下运行;

(7)对运转中存在的问题或不完善的防灾措施没有及时改进;

(8)没有连续记录温度、压力、开停车情况及中间罐和受压罐内的压力变动。

9.防灾计划不充分

(1)没有得到管理部门的xx;

(2)责任分工不明确;

(3)装置运行异常或故障仅由安全部门负责,只是单线起作用;

(4)没有预防事故的计划,或即使有也很差;

(5)遇有紧急情况未采取得力措施;

(6)没有实行由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进行的定期安全检查;

(7)没有对生产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继续教育和必要的防灾培训。

20、化工物料输送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公路运输

汽车装运化学危险物品时,应悬挂运送危险货物的标志。

在行驶、停车时要与其他车辆、高压线、人口稠密区、高大建筑物和重点文物保护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按当地公安机关指定的路线和规定时间行驶。

严禁超车、超速、超重,防止摩擦、冲击,车上应设置相应的

安全防护设施。

2、铁路运输

铁路是运输化工原料和产品的主要丁具。

通常对易燃、可燃液体采用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