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二物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女=800mt女=3min20s=200s
求:
v男,v女
解:
答:
这两名同学一样快。
三、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
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
3.平均速度公式:
四、比例问题
1.
2.
3.
五、火车过桥
六、运动的图像
t/s
s/m
t
s
v
v/(m/s)
s-t
v-t
匀速直线运动
V=0m/s
静止
非匀速直线运动
t
注:
看图像时首先要看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分清图像是v-t图还是s-t图。
2.比较速度大小
A
B
t相同:
SA>
SB
VA>
VB
S相同:
tA<
tB
s-t图像中,谁与时间轴的夹角大,谁的速度就大。
1-4学生实验:
测量速度
一、实验目的: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器材:
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
三、
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用木块支起木板做成斜面
2.用刻度尺测出斜面长s,用秒表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t。
将s值和t值填入表格
3.将刻度尺挡于斜面的中点位置,斜面顶端到中点位置长s1,用秒表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运动到中点所用时间t1。
将s1值和t1值填入表格
4.根据公式
以及测出的s和t、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前半段斜面、后半段斜面的平均速度并填入表格
五、记录表格:
距离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cm/s)
s=
t=
v=
s1=
t1=
v1=
s2=s-s1=
t2=t-t1
v2=
六、实验分析与结论:
1.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v2>
v>
v1
1-5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空气中(15℃)V声=340m/sV固>
V液>
V气
四、回升产生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才能听到回声。
1-6乐音和噪声
一、乐音及其三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声音的高低
1)
单位:
赫兹(Hz),简称赫。
2)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
声音的强弱
1)振幅: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音色:
由发声物体的材料、形状等因素决定的不同音色的波形成的
二、噪声
发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减小噪声的措施: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1-7超声波及其应用
一、超声波:
频率高于2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二、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第二章质量和密度
2-1质量及其测量
一、质量(m)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
千克(kg)
吨(t)、克(g)、毫克(mg)、微克(μg)
3.单位换算:
1t=103kg1kg=103g1g=103mg1mg=103μg
二、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说明:
质量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三、测量工具:
托盘天平
四、天平使用:
P47
口诀:
先将游码拨到零,再调螺旋找平衡
左盘物、右盘码,取用砝码用镊夹
先放大、后方小,最后平衡游码找
2-2学生实验:
测量质量
1.学习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托盘天平和砝码、铝块、铁块、小水杯、水
三、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使天平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2.测量固体质量
1)用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m铝,铁块的质量m铁
2)分别重复3次,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m铝、m铁的平均值
3.测量液体质量
1)用天平测量小水杯的质量m1
2)向小水杯中倒入半杯左右的水,测量水和小水杯的总质量m2
3)测量m1、m2时,分别测量3次,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分别计算m1、m2的平均值m1’、m2’,并根据公式m水=m2’-m1’计算出水的质量
四、记录表格
铝块质量m铝
铁块质量m铁
水杯质量m1
水+水杯质量m2
水的质量m水
1
2
3
平均值
五、实验结论:
m铝=g;
m铁=g;
m水=g
2-3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
一、密度(ρ):
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
二、公式:
(
)
三、单位:
1、国际单位:
千克/米3(kg/m3)
2、常用单位:
克/厘米3(g/cm3)
3、单位换算:
1g/cm3=103kg/m3
四、水的密度是1g/cm3的物理意义是:
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
五、
六、密度的性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
七、比例问题:
八、空心球:
V球=V实+V空
2-4学生实验:
测量密度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托盘天平和砝码、铝块、铁块、石块、烧杯、量筒、量杯、刻度尺、棉线、食盐水
三、实验原理:
1.调节托盘天平,使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2.用托盘天平分别测量金属块、石块、食盐水、水的质量,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在测量石块、食盐水、水的质量时,换用不同的石块和不等量的食盐水、水进行第二次测量
3.用刻度尺测量出金属块的长、宽、高,计算其体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用量筒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用量筒分别测量出已测过质量的食盐水和水的体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6.根据公式
计算出各种物质的密度并填在表格中
五、实验表格
1.测金属块的密度
质量m(g)
长a(cm)
宽b(cm)
高c(cm)
体积V(cm3)
密度ρ(g/cm3)
铝块
铁块
2.测石块的密度
V水(cm3)
V总(cm3)
V石(cm3)
第一块
第二块
3.测液体的密度
m杯(g)
m总(g)
m液(g)
V液(cm3)
Ρ(g/cm3)
水
食盐水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力
一、力(F)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
2.产生条件:
1)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2)必须有两个物体(或两个以上)
二、单位:
牛顿(N)
三、力的相互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异物、等大、反向、共线)
四、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速度方向)
2.改变物体的形状
五、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3-2力的测量
一、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使用前: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调节测力计的零刻线(调零)
2.测量时:
1)要使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轴线方向
2)不要倒着使用弹簧秤
3.读数时
1)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2)靠近哪条刻度就读哪条刻度的值
3-3重力(G)
一、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二、重力三要素:
1.大小:
2.方向:
竖直向下
3.作用点:
重心
三、g=kg
四、例题:
G=mg=5kg×
kg=49N
3-4二力平衡
一、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二、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就说处于二力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5滑动摩擦力(f)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产生阻碍相对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二、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三、影响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物体间的压力大下
四、改变大小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
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2.减小有害摩擦
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3)变滑动为滚动
3-6运动和力的关系
一、惯性:
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1.本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的性质
2.原来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二、对惯性的解释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
2.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受力情况无关
3.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三、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使他改变这种状态。
1.“或”与“和”的区别
2.定律指出了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第四章压强与浮力
4-1压力、压强
一、压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二、压强(P):
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
帕斯卡(帕)符号:
Pa1Pa=1N/m2
4-2探究液体压强
一、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个位置都有压强
3.在同一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4.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5.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4-3连通器
一、连通器:
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二、特点:
连通器中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体总保持相平。
4-4大气压强
空气和液体一样,在其内部的各个位置也都有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二、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三、托里拆利实验:
测出大气压强数值
(1标准大气压)
四、标准大气压:
相当于760mm水银柱高的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
五、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
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4-5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一、流体:
气体和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而且都很容易流动,统称为流体
二、流体压强特点: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4-6浮力
一、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竖直向上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下表面压力差
四、影响因素:
浮力大小只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ρ液V排
五、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数值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六、公式推导:
h上
h下
s
4-7物体的浮沉条件
一、浮沉条件:
1.当F浮=G时,物体悬浮在水中或漂浮在水面
2.当F浮>
G时,物体上浮
3.当F浮<
G时,物体下沉
二、增大浮力的方法:
把物体做成空心可以增大V排,增大F浮
三、潜水艇:
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潜
第五章简单机械
5-1杠杆
一、杠杆:
绕固定点转动的棒、杆或硬件等叫做杠杆。
二、
F2
F1
L1
L2
O
杠杆五要素:
1.支点(O):
杠杆绕着运动的点
2.动力(F1):
驱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L2):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5-2杠杆平衡
一、杠杆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转动
二、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三、杠杆分类:
1.省力杠杆:
;
2.费力杠杆:
3.等臂杠杆:
5-3滑轮
一、滑轮:
由可绕中心轴转动的,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绳(或钢索、链条)等组成
二、滑轮的分类:
1.定滑轮:
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
2.动滑轮:
在使用时,轴与物体一起运动
三、滑轮的特点
1.定滑轮(等臂杠杆)
1)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F=G
2)绳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移动的距离S=h
2.动滑轮(省力杠杆)
1)使用一个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2)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S=2h
四、滑轮组:
第六章功和能
6-1功
一、功(W):
1.定义: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条件: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功=力×
距离(
三、国际单位:
焦耳,简称焦,符号J
6-2功率(P)
物体做的功与做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功率
二、物理意义:
功率是用来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三、公式:
四、单位:
瓦特,简称瓦,符号w1w=1J/s
6-3功的原理
一、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分类:
1.有用功(W有):
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
2.额外功(W额):
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
3.总功(W总):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W总=W有+W额)
三、机械效率(η):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6-4机械能
一、能量: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二、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
1.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2.物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三、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1.物体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2.物体质量一定时,高度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四、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第七章热现象
7-1温度、温度计
一、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
热胀冷缩
2.摄氏温度的规定:
1)0℃——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三、温度计的使用: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2.液泡要全部浸入
3.不碰到底和壁
4.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不能取出读数(体温计除外)
6.读数时视线要与页面相平
7.读数前要先确认“零上”、“零下”
7-2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二、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三、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晶体:
有固定熔点。
例:
食盐、常见金属、冰、水晶等
2.非晶体:
无固定熔点。
玻璃、松香、石蜡、沥青、橡胶等
五、图像
t/min
T/℃
C
D
AB:
固态
BC:
固液混合
CD:
液态
熔化
凝固
晶体
图像
温度
熔点
凝固点
条件
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特点
温度不变
非晶体
吸热
放热
温度不断升高
温度不断下降
7-3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二、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三、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蒸发
液体表面
任何温度
缓慢
温度降低
汽化、吸热
沸腾
内部及表面
沸点
剧烈
四、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五、影响沸点的因素:
液面上的气压大小。
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六、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放热)
七、液化的方式: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7-4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二、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三角形:
7-5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一、扩散现象:
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这种现象称为扩散现象。
二、热运动:
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热运动。
三、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1.一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7-6内能、能量转化
一、内能:
1.分子动能:
分子由于做热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动能
2.分子势能:
分子内间由于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分子势能
3.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二、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2.做功:
1)克服摩擦力做功,能能增加
2)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
3)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
四、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7-7比热容
一、比热容(c):
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和温度变化乘积的比。
1.Q: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m:
物体质量
3.Δt:
变化的温度
1.国际单位:
,读作“焦每千克开”
2.常用单位: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四、J/(kg℃)的物理意义:
质量为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五、注意: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Q、m、Δt无关
2.物质的比热容与状态无关
7-8热机
一、热机:
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二、汽油机构造: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汽缸、活塞、连杆、曲轴
三、汽油机四冲程:
进气门
排气门
活塞运动方向
吸入汽缸物质
能量转化
吸气冲程
开
关
向下
汽油和空气
压缩冲程
向上
机—内
做功冲程
内—机
排气冲程
四、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
汽油机
柴油机
构造
火花塞
喷油嘴
吸入气体
汽油+空气
空气
点火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第八章光现象
8-1光的传播
一、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光的传播
1、特点: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
带箭头的直线。
三、直线传播的例证:
1.小孔成像:
1)成倒立实像
2)保持光屏与孔的距离不变,增大蜡烛与小孔的距离,像变小
3)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影子的形成
四、光速:
真空中V光=3×
108m/s
8-2学生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一、光的反射:
光从空气照射到另一种介质的分界面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空气中的现象,我们称为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光的可逆: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一束平行光射向光滑的平面,反射光也是平行的
2.漫反射:
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
8-3学生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白纸、刻度尺、蜡烛、写有“b”的纸板、火柴等
1.把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中间画一条直线
2.把平面镜沿直线垂直纸面放置
3.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任意位置,通过平面镜观察蜡烛的像
4.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5.分别测量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它们的大小
6.观察比较像与物的左右是否一致
四、实验表格
物距u/cm
像距v/cm
v与u的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像和物左右相反
六、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8-4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