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5746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docx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教育文档

 

中考阅读专题之小人物篇

  他是茂密森林里的一片叶,他是茫茫人海里的一滴水,他是辽阔天空里的一朵云。

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然而,他活得很真实,以朴实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映射出一道爱的光辉。

小人物也有大智慧,小人物也有大作为,他被拍成了电影,写进了文章,甚至引入中考试题,成为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考点讲解】

  以小人物为内容的选文,大都是写人记事类的,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来揭示一个深刻的主题,或温暖人心,或启人心智,或警示后人,或给人以力量……从体裁上,一般是散文和小说,而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概括故事情节或主要内容。

这类题型比较常见,主要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

有时也考查情节的作用,比如:

“文中的XX情节起到什么作用?

”先要明确,情节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一般结合情节的作用来作答。

情节的作用有:

一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烘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主旨;五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2.人物形象分析。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上文,请分析一下他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解答步骤是:

先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比如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再答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从外在特点来揭示内心世界。

比如:

“他是一个……的形象,表现了他……的思想品质。

  3.关于写法的问题。

写法包括两种:

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

比如:

“本文使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以倒叙和插叙为例,来谈它们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而插叙的作用是,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结构更紧凑。

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衬托、照应、细节描写等。

比如:

“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其有何作用?

”考生要先答出使用的方法,再结合这种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比如,通过对比,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很好地突出了主题。

  4.关于启示、体验、感悟、评价的问题。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涵的把握和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或自身经历来谈感受。

“启示”一般答从中领悟的道理,要结合人物和主题来答。

“体验”一般是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事物的认识。

“感悟”就是因为有感触而有所领悟,主要是个人的主观认识。

“评价”就是对人或事的看法,持有怎样的态度。

  【真题回放】

  (2013辽宁沈阳卷)

  门铃

  ①帕皮是个样子讨人喜欢的老头。

一双蓝色的眼睛,虽然因年老而显得暗淡,却从中透出一股温暖之情。

他经常喜欢吹着口哨清理打扫店铺。

不过,他私下里有时也悲伤。

  ②有一天,他一边干活,一边吹起了优美的旋律。

外面,阳光温暖而明亮,天空也变得越发清澈。

一阵微风吹来,店门上的铃铛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这只铃铛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有魅力的回响,在这个家里已上百处了。

老人非常珍惜这只铃铛,每天都要擦拭它。

  ③听到铃声,帕皮起身招呼客人。

“你需要点什么,小姑娘?

”帕皮的声音天性快活。

“您好,先生。

”小女孩说话几乎是低声耳语了。

女孩样子天真可爱,说话羞羞答答。

她用棕色的双眼看着帕皮,然后慢慢地扫了一眼整个房间,似乎在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

  ④女孩腼腆地告诉老人:

“我想买一件礼物,先生。

”“好吗,咱们看看,”帕皮说,“想给谁买呀?

”“是给我外公买,但是不知道买什么。

  ⑤帕皮开始提一些建议。

“袖珍手表怎么样?

这表完好无损,是我自己修理的。

”他自豪地说。

  ⑥小女孩没有回答,然后走到门口,把门轻轻扭开,按了按门铃。

看到女孩兴奋的微笑,帕皮似乎也容光焕发。

“就是这个。

”小女孩发出咯咯的笑声,“妈妈说外公喜欢听音乐。

  ⑦就在这时,帕皮的表情变了。

但害怕伤了女孩的心,老人告诉女孩说:

“对不起,小姑娘,那东西不卖。

也许你外公会喜欢这个小收音的。

”为了让女孩能理解,帕皮告诉小女孩这个门铃如何在自己家里这些年以及不想卖的原因。

小女孩抬头看了看老人,眼里含着一大滴泪珠,甜甜地说:

“我想我懂了,谢谢您。

  ⑧突然,帕皮想到自己除了未住在一起的女儿,其余的家人都没了,即使女儿也有十年未见面了。

他想,为什么不把门铃传给一个能和亲人分享的人呢?

  ⑨“等等,小姑娘。

”就在女孩向门外走的时候,也就是正当老人将要最后一次听到铃响的时候,老人喊住了她,“我决定卖铃铛了。

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⑩小女孩拍起手来,说:

“哦,谢谢您,先生,外公会非常高兴的。

”“好啦,小姑娘,好啦。

”帕皮帮了这个孩子,感觉很不错,然而,他知道自己会想那个门铃的。

“你一定要替你外公保管好那个铃铛,也替我保管好那个铃铛,好吗?

”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哦,我保证。

”小女孩说。

她抬起头看了看帕皮,再一次小声问:

“多少钱啊?

”“哦,我看一下,你想花多少钱?

”帕皮笑着问道。

  女孩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零钱袋,然后举起来2元47分硬币,放在柜台上。

对自己的大脑是否健全稍稍质疑后,帕皮说:

“小姑娘,今天是你的幸运日,那个铃铛正好2元47分。

  那天傍晚,帕皮准备关门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想那个门铃。

他想到那个孩子,不知道她的外公是否喜欢她的礼物。

当然,这样可爱的孩子买的任何东西他都会珍惜的。

  就在这时,帕皮觉得自己听到了铃声。

他又一次质疑自己的大脑是否正常,然后朝门口走去。

小女孩就站在门口,正在一边按门铃,一边甜甜地笑。

  帕皮慢步走向孩子时,有些困惑不解。

“这是什么,小姑娘?

你改变主意了吗?

”“没有。

”女孩咧嘴笑了,“妈妈说这是给您的。

  帕皮还没来得及再说一句,孩子的母亲走了进来,忍住眼泪小声说:

“你好,爸爸。

  这一声“爸爸”让帕皮的眼中顿时噙满泪水。

小女孩在一旁轻轻地说:

“给你,外公。

给你手绢,擤擤鼻涕。

”  (张希永翻译,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

  老人一丝不苟地又一次擦拭了铃铛,然后把它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4.分析和段中帕皮两次“质疑”的具体原因。

  5.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6.“门铃”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7.帕皮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请找出其中两点并加以分析。

  【解析】1.这是一道内容概括题。

本文主要写小女孩从帕皮手里买门铃的故事,她想把门铃作为礼物送给外公;可到头来,帕皮竟然就是他的外公。

参考答案:

帕皮把心爱的门铃卖给小女孩,最后又得到了门铃并与亲人团聚。

  2.此题要求考生分析句子的作用,先找到句子,再结合上下文来谈它的作用。

很显然,这个句子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其作用有:

一是渲染故事气氛;二是烘托人物形象;三是推动情节发展;四是深化作品主题;五是起暗示的作用。

参考答案: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天气的晴朗,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

  3.此题的考查点是品析句子,理解加字词的含义。

“一丝不苟”是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毫不马虎;用在这里,来形容老人擦拭铃铛时的认真态度。

参考答案:

一丝不苟是十分认真的意思,表现了帕皮对铃铛的珍爱和不舍。

  4.这也是一道词语理解题,既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又考查对内容的掌握。

“质疑”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其原因各不相同。

参考答案:

段中“质疑”的原因:

自己要这么便宜地把门铃卖给小女孩。

段中“质疑”的原因:

门铃已经卖出去了,可是现在又听到了铃声。

  5.这道题要求考生品析句子。

这是语言描写,小女孩称帕皮为“外公”,不仅出人意料,也把情节推向高潮。

参考答案:

语言描写;表现了小女孩的可爱和对外公的关心;与前文帕皮的话相照应。

  6.此题考查对文章线索和主题的整体把握,作者是以“门铃”为线索,讲述小女孩和帕皮的故事,使人收获感动。

参考答案:

一是全文的线索。

二是连接帕皮和亲人情感的纽带。

  7.此题要求考生找出帕皮的特点,并加以分析。

从头至尾,我们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宁可自己做出牺牲,也要满足小女孩的愿望。

而且,他比较乐观,喜欢帮助别人,是一个有爱心的老者。

参考答案:

示例:

帕皮是个善良的人。

虽然他很珍惜铃铛,但为了成全小女孩美好的愿望,宁愿贱卖给小女孩。

帕皮是个乐观的人。

他经常喜欢边吹着口哨边干活。

  (2013辽宁丹东卷)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

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

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③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

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

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

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

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

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

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

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

“怎么办?

这可怎么办?

”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

“怎么回事?

”女人叹了口气,说:

“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

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

”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

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

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

“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

”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

他说:

“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

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

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

“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

”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

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

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

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

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妻子笑吟吟地说:

“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

”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

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

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原文有改动)

  1.请将选文题目正确、工整地抄写一遍。

  2.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请在选文第①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分析它的作用。

  4.②③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5.请赏析选文第段“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

”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

  6.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的作用。

  7.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解析】1.这道题比较简单,要求考生将标题正确、工整地抄写下来,只要做到“正确、工整”即可。

  2.“他”是文章的主人公,此题要求概括“他”的性格特征,只要读懂全文便能发现他的勤劳、善良等特点。

参考案答:

勤劳、有责任心、善良。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中的“风中夹杂着雪花”就交待了时间,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为下文做铺垫;而美丽的雪景也衬托出主人公的高尚品格。

参考案答:

“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

作用:

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

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

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质。

  4.此题考查的是插叙的作用。

插叙是中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近年来的考题中时有出现。

它的作用有:

一、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三、使文章脉络清晰;四、突出主题。

就本题而言,作者使用插叙交待了他打工的原因,为突出“善良”的主题做铺垫。

参考案答:

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交代他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表现他的善良做铺垫,突出本文的主旨。

  5.这是一道语言品析题,要求考生结合句子理解“凝固”的含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凝固”有两层意思:

一是犹稳重,稳健;二是由液体变成固体,引申为固定不变,使固定。

这里用“凝固”形容笑容,表现了内心的惊讶。

参考案答:

“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

形象地表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内心的震惊。

  6.这是一道句子赏析题。

从位置上看,这是一个结尾句,一般起到收束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

参考案答:

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再次强调善良的重要性,点明文章的中心。

  7.这是一道开放类试题,要求考生结合上文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要紧扣“善良”二字,凸显人性的光辉;其实要结合社会热点或自身经历来谈;还有,要注意语言的简练。

  (2013福建福州卷)

  快递

  ◇梅子涵

  ①现在都喜欢快递。

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

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的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

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

“你在家吗?

”声音很恼怒。

“我在啊。

”“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

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

”很恼火的声音在喊。

“你是谁啊?

”“快递!

”他都是喊的。

“对不起,对不起!

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

”“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

”“上海人都不接电话?

刚才是没有听见。

”“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

”他大喊着。

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被送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

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

我飞快地下楼。

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

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

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

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

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

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

“你好,”我说。

“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

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

”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

可是他的气不消。

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地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

“我不会签的!

”我大叫。

“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

”我大叫。

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

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

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

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

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

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歉。

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

可笑极了。

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

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

我幸灾乐祸地说:

“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

”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

他也许也在懊悔:

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才看见,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

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

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

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

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

“你热吗?

”“怎么会不热?

”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

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

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

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

我有些难受起来。

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

“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

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

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

”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

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

他离开的时候说:

“我走了。

”我说:

“你骑得慢一点。

”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

后来,他又来过一次。

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

“是你啊,你好吗?

”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

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

我会说:

“是你啊,你好吗?

  1.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

  

(1)第①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第④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

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

(从词语角度)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

(从修辞角度)

  3.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

(60字左右)

  4.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章线索和主题的整体把握,全文是以“我”对“快递”情感变化贯穿全文。

“我”因为快递员恼怒的声音,虽极力克制自己不发火,但“我”终于忍不住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

这是一种被激怒而难以自控的愤怒。

另外,当“我”看着被晒黑的快递员,想到自己青年时吃过的苦,尤其想到与他年龄相仿的女儿,“我”不禁心生怜悯。

“我”用手给他擦汗,他不禁泪流,在爱与理解情感之下,“我”消除了愤怒,心平气和。

参考答案:

(1)怒不可遏(愤怒)声嘶力竭面红耳赤气急败坏(意思对即可)

(2)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和声细语包容理解(意思对即可)

  2.此题考查语句赏析。

(1)句从词语角度进行赏析。

这里有两个形象化的词语,一个是“腾”,另一个是“蹿”。

这两个词,将人怒火中烧的情状,写得可感可观。

(2)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此处使用了比喻,将快递员怒气离开的样子,比作“一团烈火”,化无形为有形。

参考答案:

(1)这句话运用了“腾”这个拟声词(这句话运用了“蹿”这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听到快递员粗暴喊叫时心中怒火升腾的情状。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快递员怒气冲冲、心急火燎离开时的样子,体现了他此时的急躁和粗暴。

  3.此题要求考生进行情境描写,即揣摩快递员在“我”为他擦汗时的心理。

快递员先前对“我”的态度过于焦躁与无礼,此时却被“我”关怀的动作而感染,并感动得流下眼泪。

此时,应该是对快递员“懊悔”之情的描写。

参考答案:

我怎么老是和别人吵架呢?

这位长辈对我这么关心,我刚才却对他那么无礼,往后我可不能再把自己焦躁和烦恼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

  4.这是一道拓展式的能力考查题,可从“感悟+联系实际”两个方面作答。

人与人相处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发怒时会举止失常,加深矛盾与纠纷;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以爱心换爱心,这样会使心情更好,社会更和谐。

参考答案:

联系原文,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扩展训练】

  手心朝下

  ◇周海亮

  老女人穿了红色的旧款毛衣,她把毛衣当成外套来穿。

她伸手拦住我,轻声说:

“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她的目光混浊,诚恳中带着几分凄惶,一道道竖起的皱纹挤满嘴唇。

她该是迷路了吧?

或者丢了钱包。

我问她能找到女儿吗?

她点头说能。

  找出十块钱给她,她却不接。

她袖起手,为难地说:

“我只要一块钱。

”我告诉她,自己身上没带一块的零钱。

她马上提醒我说:

“你可以买包烟。

”她接钱的样子很怪异。

一只手本来向上摊着,可是在接钱的瞬间突然翻转,手心朝下,两指如钳。

来不及多想,我等候的班车已经驶过来。

  几天后,我在街上再一次遇见她。

那时已是初夏,花草葳蕤,天气闷热,可是她仍然穿着厚厚的红色毛衣,见了我,凑上前来,试探着说:

“给我一块钱,我要坐车去看女儿。

”原来,她是一个骗子。

这毫无疑问。

她看我的目光是陌生和拘谨的,她已经不认识我了。

那天我没有理她,可是她还是从旁边一位姑娘那里要到一块钱。

  一个月以后,在街心花园,我又一次见到她。

她凑上来,盯着我的脚,说:

“给我一块钱……”

  “您是要坐车去看女儿吧?

”我的话中带着讥诮。

  她讷讷地笑着,说:

“给我一块钱……”她的红毛衣已经很脏很旧,胸口和两肘的位置磨得发亮,光可鉴人。

  “那么,您女儿在哪里,我送你去。

”我向她发起挑衅。

  “不用,不用麻烦。

”她紧张起来,“她在白石岭,很远呢……”

  的确很远,从这里去白石岭,需要大半天时间和十二块钱。

我厌恶地转过头去,不理她。

她在我面前站了很久,终于极不情愿地离开。

她转身的动作很慢,先是脚,再是腿,再是腰,再是肩膀,再是脖子,再是头,最后才是目光。

她让我心生怜悯。

尽管她是骗子,可她毕竟是一位老人。

  与朋友谈起此事,朋友大声说:

“她啊!

  “你知道她?

”我好奇地问。

  “只要在小城住一段时间,不想知道她都不行。

  “她很有名吗?

  “是的,很有名……你注意到她接钱的时候永远手心朝下吗?

这表示那一块钱不是乞讨来的,更不是你施舍的……她的确是去看她的女儿。

那时她女儿还小,每天拽着她的衣角,在大街上转……不过她女儿会唱歌,一副好嗓子,唱一曲后,再收钱。

别看那女娃小,机灵呢,懂得也多。

她告诉母亲,接钱时,一定要手心朝下……可是,那女人哪里记得住?

这么多年的习惯,不好改的……后来她女儿长大了些,就死活不让母亲去乞讨。

可是,不去乞讨干什么呢?

她们养不活自己的。

后来,她女儿终于有了份工作,是在白石岭的采石场上班。

砸乱石,也放炮。

本以为上了班,母女俩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

  “她女儿还在那里工作吗?

  “死了,上班没几天就死了。

”朋友慢慢喝着水,“哑炮,隔一个晚上没响。

早晨她去看,竟轰的一声,地动山摇。

本来她头天要去看女儿的,可是为了省一块钱。

那时一块钱能打个来回。

剩下她一个人了,脑子又受了刺激……想女儿想得受不了,就去白石岭。

每隔几天,上街跟路人要一块钱。

她只要一块钱,她脑子里只装着一块钱……可是很奇怪,她竟记住了女儿的话,手心永远朝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