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545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docx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1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

5

优质高效减负

——宜昌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情况综述

20XX年11月,宜昌市教育局正式启动“创建高效课堂”活动。

该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以“高效、优质、轻负”为目标,积极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宜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该活动得到了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在全市中小学如火如荼的开展。

一、活动背景

当前宜昌教育事业和全国一样,基础教育基本普及,基础教育整体进入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呈现出“三个转变”的新特征:

即由数量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内涵发展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均衡教育转变;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在这个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不均衡现象严重,素质教育难以有效推进。

如何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促进我市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1、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宜昌市教育局党组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走重视质量与效益的内涵发展之路,必须把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将“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

创建以“优质、高效、轻负”为目标的高效课堂,能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2、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同志明确提出“中国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

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地接受教育提供保证。

各地区各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创建高效课堂,就是要面向全体学校、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带动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实现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从而弥补发展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3、开展“创建高效课堂”活动是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杠杆。

我省今年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各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教师对新教材的使用不适应,普遍感觉课时不足,课时计划无法按时完成,有些学校出现了教学任务“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加重了学生负担,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并进入常态,有的干部教师的改革热情逐渐减弱,并因改革带来的挑战而滋生困惑和倦怠,课程改革已经进入高原期。

不少教师“穿新鞋,走老路”,部分教师教学方法简单,一味地拼时间、拼消耗,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以课堂教学为抓手,能有效解决制约我市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工作思路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高效课堂关注两个度:

精力流失度和目标达成度,即尽量减少精力流失度,提高课堂效率,尽量提高目标达成度,提高课堂效度。

为了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的目标,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强化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目的,探求“优质、高效、轻负”的新型课堂,在全市形成“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生命价值”的氛围,切实提高我市的教育教学质量。

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

1、抓集体备课,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都能高效备课,必须抓好集体备课。

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提高集体备课的高效性,改变过去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走过场的现象。

要充分研究集体备课的内容、形式、原则、方法等。

把集体备课的过程当做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教师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要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每位教师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

2、抓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准备的高效性。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就是课前学习,是指在教师教学之前,先由学生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要研究学生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对于预习的内容,学生首先要看哪些是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哪些内容是看不懂的,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等。

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管从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的方面来讲,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要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就必须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

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减少讲解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发挥,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精讲,以“学”定“教”,讲在点子上,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使“课时”不要成为“教时”,而是“学时”。

4、抓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练习的高效性。

练习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手段。

练习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所以必须有当堂练习的时间保证,练习的内容应具有针对必性、量力性和典型性。

即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作业内容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要适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5、抓评价研究,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的评价主体,应从“重教”转向“重学”。

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

即使是对课堂上教师的“教”,也要通过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

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真正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懒”起来的目标。

三、具体做法

我们把“创建高效课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学教研和校本研究的重中之重。

从20XX年11月,我们大张旗鼓地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

具体做法包括:

1、深入调研,形成方案。

20XX年上半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阶段,市教育局党组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查找问题时,就将课堂教学这一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作为重点,广泛开展调研,深入分析原因,积极寻求提高课堂效率的应对措施,并形成了明确的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方向,10月下旬,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开美同志亲自带队,组织部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中学校长一行13人组成教育考察组,赴安徽、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学习。

考察组深入全国知名的江苏东庐中学、洋思中学等学校,采取听课、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各校教育教学情况,对其高效的课堂教学感受颇深。

从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到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无不体现着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外地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更加坚定了我们狠抓课堂教学的决心。

回宜昌后,我们组织调研专班,由翟秀刚副局长亲自带队,深入到宜都长阳等10多所高中、初中、小学进行调研,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倾听一线教师的呼声要求,并听取大家对提高课堂效率的建议。

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使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0XX年11月初,市教育局党组做出决定,将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着力创建优质轻负的“高效课堂”,并将它作为全市教育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由此,我市声势浩大的“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孕育完成。

2、周密部署,广泛动员。

20XX年11月28日,我们举办江苏洋思中学经验报告会暨全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启动会,聘请江苏洋思中学校长秦培元来到宜昌作专题报告,洋思中学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公开课,展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市教育局苏开美局长亲自参加此次会议,会议代表有来自宜昌市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人、教研部门工作人员、各中小学校校长及骨干教师1200余人。

副局长翟秀刚在启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并宣布我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并把它作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市教研中心同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的方案》,对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实施步骤进行了明确规定。

由此,我市拉开了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的序幕。

3、媒体造势,形成氛围。

课堂教学改革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教育革命,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我们借助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宣传,使创建高效课堂的理念深入人心。

市教育局统筹全市创建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强与市内各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引导宣传部门做好宣传与推广。

《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等媒体都对创建活动投入了极大热情,进行了全面、及时、充分的报道。

《三峡日报》还开辟“关注高效课堂”专栏,对我市创建高效课堂活动进行追踪报道。

我们还充分发挥自有媒体在教育系统内的独特优势,通过宜昌教育信息网、宜昌教研网、《宜昌教育》杂志等媒体大力开展宣传和报道,市教研中心及时编辑下发《教研简报》和《课改通讯》,专题宣讲高效课堂相关理论,报道活动前沿信息,刊发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体会、经验、反思、困惑,起到较好的宣传发动和引领作用。

各地和各学校也通过教育网站、校园网、校报等媒介,开展宣传报道,并组织教师提出问题,发表看法,交流意见,澄清模糊认识。

媒体的大力宣传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注课堂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为创建活动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4、加强示范,以点带面。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学科带头人,是学科教学的研究管理者,是同学科的指导引领者,是课程改革的服务推广者。

我们重视发挥学科教研员在打造高效课堂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为了强化全市教研员的观念,提高其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我们组织全市教研员开展“创建高效课堂”论坛活动,教研员们围绕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构成要素、实施的具体措施和评价标准等问题开展讨论,并撰写和发表,较好的发挥了教研员的带头作用。

市教研中心还创造性开展“三联系”活动(即教研员联系学校、联系教师、联系学生),各学科教研员共联系学校26所,联系教师29名,联系贫困学生27名。

联系点使教研员能针对薄弱学校、薄弱年级、薄弱学科、薄弱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剖析和会诊,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方法。

市教研中心积极组织学科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活动,各学科开展创建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和展示交流活动,通过榜样示范作用帮助教师完善课堂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