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412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docx

线损管理基础知识汇总

线损异常处理知识培训

第一节线损管理基础知识

一.线损基本概念

1.1.电网的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

  电能从发电机输送到客户需经过各个输、变、配电元件,这些元件都存在一定的电阻和电抗,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就会造成一定的损耗,这种损耗通常可用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两种形式表示。

功率损失是瞬时值,电能损失是功率损失在一段时间上的累计效应。

1.2.线损电量

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的损耗与损失体现为线损电量。

对电网经营企业来说,通过线损理论计算出来的只是全部实际线损电量的一部分,即技术线损;在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从发电厂至客户电度表所产生的全部电能损耗和损失还包含管理线损,其中管理线损是无法进行理论计算的。

为此,线损电量通常是根据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即

线损电量=供电量-售电量

其中,供电量是指供电企业供电生产活动的全部投入电量;

售电量是指供电企业向所有客户(包括相邻电网等)销售的电量以及本企业电力生产以外的自用电量。

1.3.线损率与统计线损率

线损率是线损电量占供电量的百分率,其计算公式为:

线损率=100%

=100%

显然,线损率的准确性取决于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度,供、售电能表抄录的同期度和营销抄表、核算的准确度。

上式中的线损电量是根据统计范围内电能表所计量的总“供电量”和总“售电量”相减得出,所以这样计算出来的线损率是实际上的统计线损率。

我们通常所说的线损率都是统计线损率。

1.4.无损电量

供电企业通过电网从发电厂或相邻电网购买电量的同时,又通过电网把电量售给各类用户。

在电力营销和线损统计管理中,有一类电量被称为无损电量。

无损电量可分以下两种情况:

1.4.1.全无损电量:

营销管理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存在由于购电的计量点和售电的计量点是同一块计量表计或者是在同一母线上(且有购、售关系)的两块表计,如果忽略电流在母线上损耗,这类供电量和售电量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不承担电能在电网传输、以及电力营销中的任何损耗,我们可以将这部分电量称之为全无损电量。

1.4.2.本级电压无损电量:

在实际线损管理中,通常将以变电站出线关口表计费的专线电量称作无损电量。

需强调的是,这种无损电量的所谓“无损”是个相对的概念。

例如,对10kV电压等级而言,10kV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是无损电量;但对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而言,10kV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则是经历了35kV及以上电网输送的,显然存在着损耗,因此在计算35kV及以上电网线损率时,10kV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不能看作无损电量。

供电企业在进行线损统计计算时,从供、售电量中分离出无损电量的目的在于:

一方面可以查找本级电压电网线损发生的环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制定降损措施;另一方面能得到客观反映管理水平的线损率,更便于不同电网和企业之间的比较和分析。

如在进行10kV电网的线损率统计时,可以有两种统计方法:

一种是在供、售电量中包含10kV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另一种是在供、售电量中不包含10kV首端计费的专线电量。

显然按第一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线损率(综合线损率)低于按第二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线损率(公用线损率),但是后者更能反映该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管理水平,在线损分析和管理中更有意义

二.线损电量的构成

线损电量由技术线损电量(理论线损电量)和管理线损电量两部分组成。

2.1.理论线损电量(技术线损电量)

根据《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DL/T686-1999)的规定,理论线损电量是以下各项损耗电量之和:

2.1.1.变压器的损耗电能;

2.1.2.架空及电缆线路的导线损耗的电能;

2.1.3.电容器、电抗器、调相机中的有功损耗电能、调相机辅机的损耗电能;

2.1.4.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能表、电测仪表、保护及远动装置的损耗电能;

2.1.5.电晕损耗的电能;

2.1.6.绝缘子泄露损耗电能;

2.1.7.变电所的所用电能;

2.1.8.电导损耗。

2.2.管理线损

管理线损则主要是由于管理原因造成的电量损失。

其中供电方的管理原因当然是主要的,但也包括了用户的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

如:

2.2.1.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

2.2.2.营销工作中漏抄、错抄、估抄、漏计、错算及倍率搞错等;

2.2.3.用户违章用电及窃电。

还有一种原因,比如一些有效的技术降损措施(尤其是经济运行措施)应该同时也可以通过管理来实现,而我们没有去做、没有去管,这些能减少而没有减少的损失是否也可以算作是管理损失。

三.县供电企业在线损管理中常用的几种线损率

为实现对电力营销业绩的考核和对相关部门、基层站所线损管理的考核,县供电企业要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统计线损率指标,常用的线损率如下:

3.1.企业综合线损率

企业综合线损率=×100%

=×1005

3.2.高压综合线损率

高压综合线损率即10kV及以上综合线损率。

计算公式为:

高压综合线损率=×100%

3.3.各级电压综合线损率

本级电压综合线损率=×100%

3.4.10kV公用线路(综合)线损率

10kV公用线路(综合)线损率

=100%

3.5.10kV单条公用线路线损率

所谓“单条公用线路”系指本企业多个用户共用的一条供电线路。

10kV单条公用线路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

单条公用线路线损率=100%

上式中:

总购电量为以下电量之和:

本条线路10kV受电(网)侧电量,本线路购入电量(一些地方的小水电或企业自备电厂直接在10kV线路的干线或分支上并网上网)。

总售电量为以下电量之和:

本条线路各10kV专变用户售电量,10kV公用变(含农村统管公用变、农业变)总表抄见电量,以10kV电压向相邻电网输(售)出的电量。

3.6.0.4~10kV综合线损率

为了加强对供电所10kV及以下配电网线损管理考核,需核定的一个综合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0.4~10kV综合线损率=

上式中:

10kV供电量等于该供电所辖区内各条10kV线路购电量之和(与前面所述定义相同,即每一条线路的购电量为本线路10kV出口电量与10kV线路中购入电量之和。

0.4~10kV售电量为以下电量之和:

本条线路0.4~10kV各专用变用户和全部低压用户售电量,以10kV电压向相邻电网输(售)出的电量。

3.7.低压综合线损率(统计区域可以是全县、县城、农村或各供电所等)

低压综合线损率计算公式为:

低压综合线损率=×100%

上式中:

低压总供电量等于所有公用配变(含农业排灌公用变)总表抄见电量之和。

低压总售电量等于所有低压用户(含低压电力抽水机井、泵站)抄见电量之和。

3.8.公用配变台区(含农业排灌公用变)低压线损率

城乡低压线损必须实行对单个公用配变台区(含农业排灌公用变)的低压线损率考核。

公用配变台区(含农业排灌公用变)低压线损率的计算公式为:

台区低压线损率=×100%

上式中:

台区总供电量为该台区低压侧总表抄见电量。

台区总售电量为该台区所有低压用户抄见电量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在统计计算各级线损率时,均应将相应的本企业自用电量统计在售电量之内。

四.【线损分析方法举例】——10kV公用线路线损分析

4.1.线路、变压器组线损分析

如下图的一条线路、变压器组:

设导线阻抗为R+jX,变压器额定电流Ie、空载损耗为P0、短路损耗为PK;线路首端运行参数为:

负荷电流I,运行电压U,功率因数cosφ。

该线路的输入功率P以及线路有功损耗ΔPX、变压器负载损耗

ΔPKT、线路变压器组总损耗ΔP∑可分别用下列各式表示:

P=

(1)

ΔPX=3I2R

(2)

ΔPKT=(3)

线路、变压器组总损耗=固定损耗+∑可变损耗。

即有:

ΔP∑=Po+(ΔPX+ΔPKT)

=Po+3I2R+(4)

该线路、变压器组总有功损耗率ΔP%可用下式表示:

ΔP%=

=(5)

在运行负荷均衡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有功损耗率与电能损耗率即线损率相等。

因此我们可以用分析式(5)来代替对该线路、变压器组的理论线损进行以下分析:

1)导线参数R(长度、截面积)对线损率的影响;

2)变压器型号即其空载损耗P0、短路损耗PK对线损率的影响;

3)实际运行电压对线损率的影响。

这时,变压器的实际空载损耗应为;

4)运行电流I的大小及其变化对固定损耗对线损率影响和负载损耗对线损率的影响;

5)分析运行电流I的大小及其变化对总线损率的影响,正确认识经济线损率的概念。

曲线1——固定损耗率

曲线2——负载损耗率

曲线3——综合损耗率

4.2.单条10kV公用线路线损分析

4.2.1.静态因素{导线截面积、供电半径、变压器型号、负荷点分布状态、负荷构成类型及比重、计量方式等}

1)导线截面积。

导线截面积的大小决定了线路电阻R的大小,改造线路适当加大导线截面积与降低线路的负载损耗率成正比。

如何科学地选择导线截面积,其控制指标有国家颁布的经济电流密度并且要用线路电压损失进行校核。

2)供电半径。

众所周知,供电半径越长,线损率越高,线路末端电压质量越得不到保证。

“短半径、密布点”是农网规划变电站的设置原则,《农村电网节电技术规程》(DL/T738-2000)和电网规划建设改造有关《导则》、《原则》中都有具体的规定。

3)配电变压器型号。

农村10kV公用配电网线损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配电变压器数量多、负载率低、节能型配变少,变压器损耗尤其是固定损耗高。

这里有一份不同型号变压器损耗对照表

10kv配电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对照表

型号

容量

损耗(kW)

空载

电流I0%

备注

空载

负载

SJ-100/10

100

0.73

2.40

7.5

73标准

100

0.620

2.25

S7-100/10

100

0.320

2.00

86标准

S9-100/10

100

0.29

1.50

1.6

韶关

S10-100/10

100

0.23

1.70

1.2

韶关

S11-100/10

100

0.20

1.50

1.0

韶关

S11-M*R-100/10

100

0.19

1.50

0.3

宁波三星

SH11-100/10

100

0.075

1.50

1.15

非晶合金(南阳万方)

D-M*R-100/10

100

0.24

1.65

0.4

无锡、单相卷铁芯

D11-MR-100/10

100

0.141

1.03

0.54

宁波三星单相卷铁芯

从上表可以看出,更换高耗能变压器为节能型配变对于降低10kV公用线路线损率的重要作用。

4)负荷点分布状态。

一条10kV线路其沿主干线上的负荷分布状态一般可以分为五类:

线路末端有一个集中大负荷;沿主干线分布负荷逐渐增大;大负荷分布在主干线的中部;负荷沿主干线均匀分布;大负荷在线路首端,负荷点大小沿主干线呈渐减分布。

通过建立这五种分布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论线损计算的结果可以告诉我们,第一种分布理论线损率最高,其余依次递减。

5)负荷构成类型及比重。

不同的负荷其负荷率不同,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不同。

在相同的线路结构且在售电量相同的情形之下,负荷率高、最大负荷利用小时高的线损率肯定要低。

6)计量问题。

计量问题包括计量方式和计量装置。

对于10kV用户有高供高计和高供低计两种计量方式。

采用前者,则抄见线损率低,后者抄见线损率高。

计量装置的精度、功耗、启动电流等技术参数非常重要。

推广全电子表是降低线损的重要技术措施.在用电水平不高的农村,更换机械式电能表为全电子电能表降损非常显著。

4.2.2.动态因素{运行电压、无功潮流分布与无功补偿、负荷率、运行方式、电力市场、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