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是(A
A.约翰•鲍尔比
B.弗洛伊徳
C.帕顿
D.皮亚杰
12.不属于当代西方游戏理论的是(D)。
A.觉醒理论
B.元交际理论
C.行为适应说
D.剩余精力说
13.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于(B)。
A.西方社会
B.未开化的社会
C.单亲家庭
I).阶级社会
14.下列四项中不属于评价幼儿社会性教冇活动的原则是(D)。
A.针对性
B.过程性
C.全面性
D.游戏性
15.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不包括(C)。
A.自制力
B.自我延迟满足
C.自我评价
D.自觉性
16.婴幼儿的依恋有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C)。
A.回避型依恋
B.反抗性依恋
C.自我矛盾性依恋
D.安全性依恋
17.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不包括(D)。
A.方向的双向性
B.效果的双重性
C.性别的差异性
D.时空的变换性
18.我国心理学界对品徳心理结构三分法的观点认为品徳的心理结构不包括(B)。
A.道徳认识
B.道徳意志
C.道徳情感
D.道徳行为
19.和同伴一起做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没有分工,也没有帀绕具体目标进行组织,每个儿童根据自己的愿望来做游戏,这种游戏属于(B)游戏。
A.合作游戏
B.联合游戏
C.平行游戏
D.接受游戏
20.下列属于确泄幼儿社会性教冇内容的原则是(B)。
A.缓慢性
B.活动性
C.客观性
D.科学性
21.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独有方法有移情训练法和(A)。
A.角色扮演法
B.操作法
C.比较法
D.练习法
22.适合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社会测疑法不包括(D
A.提名法
B.同伴评左法
C.配对比较法
D.问卷调查法
23.儿童的性灵是指儿童的性情与(C)。
A、心情
B、思维
C、心灵
D、情绪
24.1904年1月,(D)政府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幼儿教育法规一一《奏立蒙养老院
章程及家庭教ff法章程》。
A、唐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
25.(A)年,国家教弃委员会正式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这是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冇发展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A、1996
B、1994
C、1990
D、2001
26.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部分,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表象再现过程
D.动机过程
27.(A)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也使后来的研究者更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班杜拉
28.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A)最为常见。
A.合作
B.同情
C.分享
D.安慰
2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幼儿期年龄阶段为(B)。
A.0-2岁
B.2-4岁
C.3-5岁
B.活动名称
C.活动准备
D.活动评价
37.学前儿童社会教冇评价的原则不包括(B)原则。
A.导向性
B.可能性
C.科学性
D.客观性
38.学前儿童社会教冇活动设计的原则不包括(C)原则。
A.目标性
B.基础性
C.实质性
D.时代性
39.学前儿童生活教冇评价中信息收集方法不包括(D)。
A.观察法
B.访谈法
D.测量法
40.(A)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教弃,于1989年颁布了新的《幼稚园教冇要领》。
A.日本
B.美国
C.中国
D.英国
4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B)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A.规则
B.材料的投放
C.监督
D.评估
42.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而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而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D)开始发挥作用。
A.年龄
B.同伴
C.心理
D.集体舆论
43.(A)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A.行为训练法
B.熏陶法
C.练习法
D.榜样示范法
44.(A)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A.观察学习
B.模仿学习
C.练习
D.强化学习
45.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是(D)。
A.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
B.基本活动的渗透式组织
C.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D.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
46.毛毛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
一个周末,毛毛和爸爸妈妈去爷爷奶奶家玩。
到了爷爷奶奶家,毛毛的爸爸很自然地帮爷爷做事情,妈妈则帮奶奶剪指甲。
这一切毛毛都看在了眼里。
下午,奶奶从外面买东西回来,刚进门,毛毛就主动地帮奶奶拿拖鞋。
奶奶开心得不住地夸毛毛是个好孩子。
这一案例表明学前儿童社会学习具有(A)的特点。
A.实践性
B.随机性和无意性
C.长期性和反复性
D.情感驱动性
47.(D)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B.交流
C.模仿
D.交往
48.通常教学活动的第一个部分是(D)。
A.讲授知识
B.讨论
C.做手指游戏
D.引起幼儿注意
49.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泄量化方法是(D
A.问卷法
B.指标体系法
C.观察法
50.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A)。
A.自主性
B.目的性
C.娱乐性
D.计划性
51.(A)训练可以提髙幼儿的自控能力,但不是抑制幼儿的行为,不是消极地克制行为,而是主动的调控自我,使自己融入到集体和社会生活中。
扎游戏
B.生活
C.教学
D.基础性
52.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整个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着(A)关系。
扎正相关
B.负相关
C.没有
D.调节
53.婴儿可以用微笑、啼哭、咿呀作语以及身体动作等发起与母亲的社会交往活动,这种母婴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结被称为(C)。
A.亲子关系
B.依恋
C.母婴依恋
D.印刻
54.研究表明,母子之间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儿童(B)«
扎自尊心的形成
B.自我概念的形成
C.自信心的形成
D.自我控制的形成
55.3岁以前儿童的依恋对象主要是母亲,3岁以后随着儿童进入幼儿园,儿童把依恋对象逐渐从父母身上转移到老师和同伴身上,可以说,3-6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是苴(B)发展的重要环节。
扎社会性
B.社会化
C.情感
D.安全性
56.(D)和他的同事,在乌干达和巴尔的两国母婴关系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从而把婴幼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扎皮亚杰
B.鲍尔比
C.洛伦兹
D.安斯沃斯
57.在陌生的环境中,如果母亲在身边,儿童会有安全感,当母亲离开时,儿童的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寻求和母亲的接触,并很快平静下来,这类幼儿属于
(A)。
扎安全性依恋
B.回避性依恋
C.反抗性依恋
D.依恋障碍
58.儿童对母亲在身边或不在身边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没有特别紧张,母亲回来时,他们也往往不理会,这类幼儿属于(B)0
A.安全性依恋
59.儿童在母亲将要离开时就显得警惕,如果母亲离开,就表现出极度反抗,但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母亲的接触,这类幼儿属于(C)。
扎安全性依恋
6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依恋形成的原因(B)。
扎儿童的气质特点
B.儿童的活动
C.母亲的态度
D.母亲的行为特征
6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安全依恋儿童母亲的特点(D)。
A.对儿童信号敏感
B.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C.充满爱心
D.不稳左
6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回避性依恋儿童母亲的特点(A)。
B.与孩子身体接触少
C.感情冷淡
D.拒绝孩子
6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抗性依恋儿童的母亲的特点(D)。
扎对儿童有兴趣
B.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儿童的信号
C.对儿童行为方式不稳左
D.感情冷淡
64.目前心理学界比较普遍认为依恋关系形成的决泄因素是(C)。
扎儿童
7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C)。
扎生物因素
B.家庭的影响
C.活动方式的影响
7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视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方而的影响(A)。
扎群体影响
B.教给儿童攻击性行为方式
C.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
D.降低了儿童对址力的敏感性
72.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A)。
扎玩具数量不足
B.同伴的交往
C.幼儿认知水平搞
D.幼儿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后果
7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控制(C)。
扎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B.提髙幼儿的认知水平
C.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D.给予榜样示范
74.真正做到减少和制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应做到(A)。
扎耐心仔细的听孩子讲话,并对苴作出反应
B.对孩子进行行为控制
C.压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D.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75.矫正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点不在于训斥、批评,而在于使孩子(B)。
A.宣泄不良情绪
B.明确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
C.了解受害者的痛苦
D.自我反省
7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B)。
A.综合型人才
B.全面发展的人
C.高素质的人
D.徳智体兼备的人
77.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D)。
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78.幼儿社会性是在(A)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A
A.生物特征
B.气质特征
C.人与人交往
D.心理特征
7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C)。
A.整体一一系统性
B.社会制约性
C.统一性
D.能动性
80.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B)个子系统。
A.7
B.6
C.5
D.4
81.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A)。
A.亲子之情
B.安全感
C.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枳极情感
82.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D)。
A.涮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自我控制的产生
C.认识和了解世界
D.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83.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
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认识
D.自我控制
84.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C)。
A.阿姆斯特丹
B.丽西娜
C.普莱尔
D.米徳
85.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B)个月之后。
A.20B
B.21
C.22
D.23
86.幼儿已具有一泄的道徳性评价能力,(B)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左的道徳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
A.3
B.4
D.9
87.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徳自评影响不大(C)。
A.教师评价
B.同伴评价
C.主观选择
D.客观标准
8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A)0
A.自主活动
B.榜样示范
C.讲明行为规则
D.评价外部行为
89.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D)。
A.个别方而的评价
B.多方而的评价
C.内心品质的评价
D.外部行为的评价
90.幼儿自信心的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独立性和(B)。
A.积极性
B.主动性
C.主观体验
D.恰当性
91.幼儿自信心在(A)年龄组发展最快
A.3至4岁
B.4至5岁
C.5至6岁
D.6至7岁
92.3岁多的儿童多以成人的评价为自我评价,称之为(C)0
A.外部行为的评价
B.个别方而的评价
C.依从性评价
D.多方而评价
9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因素(D)。
A.体验的作用
B.家庭因素
B.规则意识
C.父母控制模式
D.言语指导
10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基本要素(D)。
A.外部活动情境
B.幼儿活动的动机
C.成人的指导
D.幼儿的习惯
填空题
1.儿童社会性发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影响较大的是(弗洛伊徳)、维果斯基和
米徳的理论。
2.美国康奈尔大学(布朗芬布伦纳)从生态学家所提出的假设为出发点,指出(貞•实自然)的环境是影响儿童少年发展的主要源泉,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儿童发展的环境。
3.幼儿自信心结构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独立性)和主动性四因素。
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拉徳・W•哈特普,在1974年把侵犯行为分为(敌意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两种。
5.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社会的(认知)组织,这种组织的第一步是(性別认同)。
6.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
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7.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情感驱动性),(实践性)。
8.教弃目标的提岀通常有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三个维度。
9.强化物一般可分为五类:
(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社会性强化物)。
10.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
即强烈的(负而情绪)和(恐惧成分)。
11.(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12.皮亚杰通过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
13.弗洛姆认为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是:
(关联的需要):
(超越的需要):
寻根的需要:
(同一感的需要);
泄向和献身的需要。
14.(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反社会行为)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
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
15.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
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
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儿童的行为表现。
16.(教育者)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教师等工作,他们是进行幼儿社会教冇的主导性力量。
17.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弃起着(中心)作用,为其他学科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18.幼儿园社会教冇活动包括五大领域的内容,即(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
19.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娇正法包括:
正强化法、(负强化法)、(惩罚)、示范法、认知行为娇正法、行为契约法。
20.幼儿园专门社会教学活动的形式有参观、社会实践、(游戏)、谈话、综合活动。
判断题
(X)幼儿性别角色是指在特左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
(V)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分部分: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X)针对幼儿咬枕巾的行为,在枕巾上涂上苦胆汁对他进行惩罚。
(V)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为学前儿童提供自主互动的机会.
(X)品徳与道徳根本上没什么区别。
(J)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V)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
即强烈的负而情绪和恐惧成分。
(V)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冇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V)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
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
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
(X)幼儿道徳是其社会性发展的核心。
(V)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这是贯彻好实践性原则的要求之一。
(X)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地批评。
(X)在运用角色扮演法时,教师应该经常为儿童在活动中分配角色。
(V)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陶冶法的要求。
(V)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导攻击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X)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幼儿必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J)学前儿童社会教冇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
(V)语言的内容以及运用语言的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V)学前儿童社会教冇是一种整合性教育。
(X)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X)在学前儿童中,品徳性的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髙。
(X)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徳行为。
(V)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
(X)小强与-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
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相关后果法。
(X)强化法关注的是行为的原因而不是行为的表现。
(X)使用代币疗法时,当幼儿的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继续使用代币。
(V)当指导目的是使幼儿增加某种行为时,一般可采用正强化法。
(X)婴儿自我认识的发生的趋势是:
戏物(镜子)一相倚性探究一与镜像"
伙伴"
游戏一自我认识岀现。
(V)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四。
(V)运用行为评价法时,行为反馈要及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
(V)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过度的表现。
(J)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合作绘画有效提髙儿童相互协作的能力,通过歌曲让儿童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这种活动安排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冇活动设计的整合性原则。
(V)幼儿"
说谎"
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
(X)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一大片,老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皇干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下净。
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
(V)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V)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V)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冇的正而教育原则。
(X)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J)幼儿园应当把对本班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
(V)观察法适用于活动对象较多、活动相对分散、需要收集的材料比较宽泛的活动。
简答题
1•简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答:
(1)整体一一系统
(2)社会制约性
(3)能动性、动态性
(4)关键期
(5)情绪性和行为习惯
2.幼儿自信心结构的四因素。
(1)自我评价:
主要体现为幼儿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以及对自己是否能够胜利完成某种任务所做出的推测。
(2)自我表现:
是幼儿自信心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3)独立性:
幼儿所具有的一种强烈的独立行事、表达、解决问题的心理特点。
(4)主动性:
也是幼儿自信心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
3.幼儿社会性教冇的方法。
(1)一般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2)独有方法:
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
4.怎样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
(1)增加交往活动
(2)浓化交往气氛
(3)榜样示范
(4)讲明行为规则
(5)评价外部行为
5.简述品徳与道徳的区别。
(1)道徳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徳是一种个体的心理现象
(2)道徳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品徳属于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内容不相同
(4)道徳是伦理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品徳是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
(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立指导。
7.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
(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
(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
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
(5)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8.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而?
第一,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第二,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趣。
第三,社会交往发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