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主报告撰写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主报告撰写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主报告撰写要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七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
推荐报告书(共6页)
成果名称:
申报企业(全称):
推荐单位:
报送时间:
年月日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主办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承办
成果简介和主要创新点
申报企业盖章:
企业法人代表签字:
注:
本表只对成果的来源、性质、理论依据、结构内容、使用情况、取得的效果和主要创新点作一千字以内的简明介绍,成果主报告请另附。
成果主要创造人
姓名
职务
职称
成果参与创造人
本成果何时经过何单位、何种鉴定
(注1)
本项成果是否已在本行业或本地区推广应用,推荐单位对推广应用有何建议
申报企业类型(注2)
申报企业所处行业(注3)
申报企业规模(注4)
申报企业人数(注5)
申报企业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企业网址
企业负责人
职务(部门)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联系人电子信箱
推荐单位
意见
推荐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职务:
推荐单位通讯地址
推荐单位联系人
1、如果有,应另附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证明复印件,如果没有,则不填。
2、在国有、集体、股份合作、联营、有限责任、股份有限、私营和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等类型中选填。
3、根据企业主营业务情况,在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掘业、服务业、其他中选择。
4、选择大企业或中小企业填报。
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参照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
5、申报企业人数指申报企业在2010年6月30日登记的全体员工总数。
申报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济效益测算表
成果实施时间
从年月至年月
共计:
年
成果实施范围
成果经济效益
计算方法及公式
成果效益指标测算结果
序号
指标名称
计量
单位
时间
测算
结果
备注
1
申报前一年效益额
万元
2009年
2
实施各年累计效益额
年至年共年
3
平均年度效益额
年至年共年
4
申报前一年效益贡献率
%
5
申报前一年投入产出率
本企业财务部门审核盖章
推荐单位审核盖章
“累计效益额”(序号2),指从成果实施第一年起到填报成果推荐报告书的前一年为止累计的效益;
“平均年度效益额”(序号3),指累计各年度的经济效益额除以累计年度数而得出的平均一个年度的成果效益;
“效益贡献率”(序号4),指成果年度效益额与企业同年度利润总额之比值,即成果效益额占企业利润之比重;
“投入产出率”(序号5),指成果投入的实施费用与成果产出效益额的比值,即每投入百元实施费用获取的效益。
申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申报前一年
实际
(2009年)
与2008年相比
备注
2008年
实际完成
增减数额
销售(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净资产收益率
%
总资产报酬率
销售(营业)利润率
%
6
资本保值增值率
7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年
8
流动资产周转率
9
资产负债率
10
万元产值能耗
吨标煤
“净资产收益率”(序号3)为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值;
“总资产报酬率”(序号4)为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资本保值增值率”(序号6)为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与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值。
此外,非工业企业也可按本行业通行的主要指标抄报。
附件3: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效益计算方法
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
为规范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效益(简称成果效益)的计量口径和方法,便于界定、测算、汇总和比较,并通过成果效益的计算逐步把管理创新所创造的效益,从企业的总体效益中分离并相对独立地量化出来,以展现管理也是重要生产力,进一步调动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审定和发布办法》(简称《办法》),特制定本计算方法。
一、成果效益必须是所创造的直接效益,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产生的效益计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复计算。
成果效益必须经过科学测算,能够真实反映出成果效益量。
二、经济效益是指该项成果的经济产出总值扣减实施该项成果所投入的费用而得出的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该项成果产生的生态效益、创造就业机会、支持公益事业、为推进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示范等。
三、凡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在申报时都应依据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不能计算经济效益的成果,如成果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可采用定性方法评价;
如采用本计算方法难以表达成果效益,可根据其效益性原则另用别的公式测算,但申报时必须附详细资料。
成果经济效益主要计算方法:
1.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按英语缩写为MTP)
“MTP”是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实测效益(效率)数据与该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或定额进行对比的差量,折算为价值量,再扣减成果实施所需费用后而得出的成果效益。
“MTP”只适用于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单项成果,如节约投入材料项目的工、料、管理费、资金、工程费等;
增加产出项目的产值、销售收入等;
提高市场占有率项目的新增利润数等。
“MTP”的通用计算公式为:
n
Em=(Q1-Q0)r-(∑Ca+I)-F
a=1
Em:
按“MTP”方法计算出的单项成果经济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
Q1:
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的实际完成数。
Q0:
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实际数。
Q1-Q0:
两者的差额。
Q1、Q0可以代表定额、标准、实测数等等;
可以表现为绝对数、相对数。
Q1-Q0差量可能是劳动量或实物量或价值量,但最终必须换算为以现行价格计量的价值量。
r为将非价值量Q换算成计算年度价值量所需的一系列换算用数乘积的总称。
如Q是产品某原料的消耗定额时,r就等于计算年度的产品产量乘该原料的价格。
n
∑Ca:
所花的各种实施成果费用之和。
a=1
I:
实施成果损失费用。
F:
非本成果实施所产生的效益。
2.相关因素合成计算法(PCP)
“PCP”是按综合性成果的构成因素先分别计算出单项因素效益,然后再合成为总效益,并从中减去非本成果实施所产生的效益及实施费用和实施损失费用,即得成果创造的效益。
“PCP”适用于成果本身具有相关而又可分离的构成因素,并能按本身构成因素分别计算效益的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
“PCP”的计算公式如下:
nn
EP=∑Sa-F-H-(∑Cb+I)
a=1b=1
EP:
按“PCP”计算的各相关多因素的合成效益,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价值量表示。
∑Sa:
按单项因素直接测定法计算的各种因素的经济效益之
和。
F:
非本成果实施产生的效益。
H:
各因素之间重复计算的效益。
∑Cb:
在单因素计算中未包含的各种综合性实施费用之和。
b=1
I:
在单因素计算中未包含的综合性损失费用。
3.复合因素分离计算法(CSP)
“CSP”是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以成果实施后每年企业实现利润与成果实施前一年度企业完成利润差数为基数,逐项分离并相应扣减与本成果无关因素所创造的效益,得出每年成果效益,然后把成果实施后每年成果效益相加,最终得出成果总效益。
这是一种企业总体利润按构成因素反算的计算法。
计算公式一般由企业总效益差数、非本成果因素效益、成果实施费用等部分组成。
“CSP”适用于不易看出构成因素的综合性管理创新成果效益的计算。
这种综合性成果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成果作用的范围具有全局性,涉及企业总系统和大部分分系统,或涉及企业总体管理和大部分专项管理领域;
成果的多种功能同时作用于某个管理对象;
成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交叉性,成果作用的时空界限很难在构成因素间作明确划分。
“CSP”的计算公式如下:
nnnn
Ec=(P1-P0)-(N±
∑Ta±
∑Rb±
∑Fc)-(∑Cd+I)
a=1b=1c=1d=1
Ec:
以“CSP”方法计算出的综合管理成果效益,以企业实现利润表示。
P1:
成果实施后在成果效益计算年度内的企业总效益。
P0:
成果实施前一年度的企业总效益。
N:
未实施本成果时在正常年景下自然增长的经济效益。
通常采用成果实施前三年(未实施本成果)的平均值。
∑Ta:
各项投入效益之和。
投入效益是指新投入固定资产(包
括基建、技改)而扩大生产能力或提高产品水平而取得的效益。
∑Rb:
各项外因效益之和。
外因效益是指非企业生产经营活
动带来的效益,而是因外部条件而获取的效益。
∑Fc:
各项非管理效益之和。
非管理效益是指非管理因素而
c=1
获取的效益。
∑Cd:
成果实施所花的各项费用之和。
d=1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