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2945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体积施工方案Word下载.docx

预拌混凝土

GB/Tl4902—2003

14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2.1.1直线加速器机房

项目

内容

结构形式

主体结构形式

医疗综合楼: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础结构形式

筏板基础

板厚1000mm

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底板

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P8

墙体

C30

顶板

大体积混凝土尺寸

12400mm×

16800mm×

1000mm

墙体厚度

2500mm、2200mm、1300mm、1200mm

顶板厚度

1300mm、2500mm

直线加速器机房净高

4500mm

混凝土数量

基础底板:

236m3;

墙体:

353m3;

顶板:

360m3

2.1.2局部高低跨处基础底板

梁板筏基

板厚3800mm、4200mm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强度等级

64500mm×

5700mm×

3000mm

23300mm×

6400mm×

3200mm

1500m3

2.1.3顶板模板支撑体系

本工程直线加速器机房顶板厚度为1300mm、2500mm荷载达到32.5KN/m2属危险性较大工程,因此须编制危险性较大支撑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顶板支撑体系选用φ48系列十字盘脚手架产品作支撑架。

顶板次龙骨选用H20木工字梁,间距200mm;

主龙骨为双14槽钢,间距900mm;

18mm厚木胶合板模板。

2.2设计图

图2.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图

图2.2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剖面图

图2.3直线加速器机房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图

图2.4直线加速器机房大体积混凝土1-1剖面图

3.施工安排

3.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部位

3.1.1医疗综合楼直线加速器机房及局部基础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具体位置:

B区地下二层直线加速器机房13~15/C~H轴(直线加速器机房底板、墙体、顶板均为大体积混凝土);

A、B区与C区交接处(29/L~W轴)及C区与D区交接处(29~33/W轴)基础底板(见图2.1、2.3)。

3.1.2直线加速器机房工期

时间

部位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备注

2011年8月20日

2011月8月20日

地泵浇筑,5辆混凝土运输车

2011年8月21日

2011月8月30日

泵车浇筑,5辆混凝土运输车

2011年8月30日

2012年9月20日

泵车与地泵各一台浇筑

5辆混凝土运输车

A、B区与C区交接处

地泵浇筑

10辆混凝土运输车

C区与D区交接处

2011年9月7日

3.2混凝土供应方式

本工程均采用预拌混凝土。

3.2.1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3.2.1.1水泥:

采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后期强度高的水泥,选用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其3d的水化热不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大于270KJ/Kg,并且基础底板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大于8%,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大于25℃,使用水泥前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进行复查。

水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有关规定。

3.2.1.2骨料的选择,除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骨料选用粒径5~25mm的碎石,并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

(2)细骨料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2%。

3.2.1.3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

3.2.1.4采用低温水(水温≤5℃搅拌),拌和用水的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有关规定。

3.2.1.5掺合料

(1)掺加优质Ⅱ级粉煤灰,其细度不大于20%,烧失量不大于8%,三氧化硫含量不大于3%。

质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2)粉煤灰的掺加量不大于水泥用量的30%。

3.2.1.6外加剂:

(1)掺入适量缓凝减水剂、聚丙烯抗裂砂浆,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控制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大于2小时即可。

混凝土应掺混凝土抗裂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3.2.1.7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搅拌站根据项目部提出的技术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试配,进行审核。

混凝土配合比按照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2)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计量准确,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坍落度。

(3)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指标,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4)粉煤灰掺量不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

矿渣粉的掺量不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

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5)拌和水用量不大于175kg/m3。

(6)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

材料名称

水泥

每立方米用量Kg/m3

297

175

757

1045

3.2.1.8配合比主要参数

(1)到场坍落度120mm~140mm。

(2)水灰比:

不大于0.45。

(3)砂率:

35%~42%。

3.2.1.9在混凝土制备前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并进行试泵送。

3.3劳动力组织

施工分区

管理人员

A、B、C区

项目部

朱晓磊、赵虎、刘关张

D、E区

郑斌

施工队

毛占军、张旭恩

王立峰

混凝土工

20人

木工

2人

钢筋工

电工

普工

4人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

4.1.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交底。

4.1.4标高线等已检验合格。

4.2现场准备

4.2.1混凝土地泵在浇注之前进行全面检修和试运转,混凝土泵及泵管布置详见附图。

4.2.2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

4.2.3测温管、测温线等已提前预埋好。

4.2.4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测温人员、保温人员等昼夜值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砼连续浇注顺利进行。

4.3机具准备

为了确保混凝土能及时供应,提前与混凝土供应单位沟通,配备足够的运输车。

数量

规格

进场时间

振动棒

5台

50型

2011-8-1

2台

30型

移动式混凝土地泵

抹子

5把

4.4材料准备

麻袋片

1800m2

塑料薄膜

3000m2

镀锌钢管

50m

DN25

塑料布

2000m2

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5.1.混凝土运输

5.1.1混凝土的运输要满足坍落度损失(≤20mm)及入模坍落度不大于140mm等要求。

5.1.2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时要具有防风、防晒、防雨措施。

5.1.3运输工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的禁止入模浇注。

5.1.4混凝土浇注之前要先用同强度等级减石子混凝土润泵管。

5.1.5混凝土在装料前应将罐内积水排尽。

5.1.6混凝土从出厂时间到浇注完成时间禁止超过初凝时间2h。

5.1.7搅拌运输过程中需补充外加剂或调整拌合物质量时,要满足下列要求:

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或使用外加剂进行调整时,搅拌运输车应进行快速搅拌,搅拌时间不小于120s。

搅拌过程中禁止向拌合物中加水。

5.1.8质量控制:

检查商品砼的配合比,材料和外加剂的采用是否合理。

砼的强度、坍落度,含气量指标以施工现场取样为准,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运现场的商品砼品质检测,认真检查砼的外观和每车的数量,每三车检测一次坍落度(检测值满足设计值正负20mm)。

对砼运输时间安排、出罐前砼罐不应停转、按批量要求留置试块等进行监督。

5.2混凝土浇注

5.2.1浇注原则

混凝土浇注时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注、循序渐进、一次到顶”的斜面分层法进行连续浇注,振捣密实,不得出现施工冷缝。

5.2.2一般要求

5.2.2.1浇注混凝土前,模板、钢筋、设备洞口及预埋件等全部安装完毕,并检查合格;

在浇注混凝土前,模内垃圾等须清除干净,木模板浇水加以湿润,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5.2.2.2生产部门依据现场情况及时办理浇注申请工作并得到技术、质量人员认可。

5.2.2.3掌握天气变化情况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注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根据工程需要和雨季施工特点,准备好在浇注过程中所必须的水泵、水管等抽水设备和防雨、防暑等物资。

5.2.2.4浇注混凝土时,不得集中下料冲击模板或冲砸钢筋骨架,应按浇注顺序分层均匀下料。

5.2.2.5浇注混凝土过程中要有专人对模板进行观察,如有问题及时加固并上报。

5.2.2.6对有埋件、埋管的部位,浇筑时控制好混凝土上升速度,使其均匀上升,以保证埋件、埋管在浇筑过程中不发生位移或歪斜。

5.2.3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

5.2.3.1底板与墙体、墙体与顶板接茬均留置企口(凸型)施工缝,留置位置:

基础底板顶面及顶板底以下500mm处,1300mm厚墙留置一个凸起构造,2500mm厚留置两个凸起构造,详见图5.1。

5.2.3.2待模板拆除后,清除松散浮浆,剔出坚实石子,并用空压机吹干净。

浇筑混凝土之前要清理干净洒水润湿。

图5.1直线加速器机房水平施工缝留置附图

5.2.4直线加速器机房混凝土浇注

5.2.4.1直线加速器机房基础底板

(1)直线加速器机房底板1000mm厚,分三层浇注,第一与第二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00mm,第三层浇筑厚度为200mm(见图5.2),分层线标注在底板钢筋马凳腿上,用红色油漆做记号。

浇注采用斜面分层法连续浇注,斜面由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而成,坡度控制在1:

6,并按此坡度向前推进,底板混凝土由底层一端开始浇注,上层混凝土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注。

图5.2直线加速器机房混凝土浇筑分层图

(2)浇筑顺序:

底板采用一台地泵和一台汽车泵一起浇筑。

整体浇筑顺序由北向南,蛇形下料,底板在南北方向分为4段,如下图所示,先用地泵从一段向四段蛇形推进,浇筑完第一段后再用汽车泵从第一段开始接着浇筑。

箭头方向为推进方向,每层每段的浇筑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

整个底板的浇筑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

图5.3直线加速器机房混凝土浇筑顺序

(3)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浇捣密实后,用刮杠刮平。

第一遍收面在混凝土初凝前(人踩下无脚印)用木抹子反复打磨压实并找平,待混凝土收水后再用木抹子抹平搓毛2~3遍。

(4)浇注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护模板及钢筋。

5.2.4.2直线加速器机房墙体

(1)先将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注入泵内,经泵送充分润滑泵管后,送至作业面上的容器内,用铁锹均匀放入底部接茬处,浇注30~50mm厚,再浇注混凝土,分层见图5.4。

(2)混凝土浇筑分层施工,墙体浇筑总高度为4230mm,共分9层,最下层铺50mm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注,第一层高度为450mm,其余各层浇筑高度为400mm,如图5.4,采用木标尺控制分层厚度。

图5.4直线加速器机房墙体浇筑分层图

(3)浇筑顺序:

每层由北面墙体洞口处开始浇筑(门洞口两侧均匀下料同时振捣),如下图所示(箭头方向为浇筑方向),沿墙体逆时针方向进行浇筑,外墙浇筑完毕后,再浇筑内墙,该层浇筑完毕后立刻浇筑下一层,每层的浇筑顺序一样,如此循环,直至墙体浇筑完毕,注意控制每层墙体的浇筑时间在1小时以内,最长不得超过1.5小时。

图5.5直线加速器机房墙体浇筑顺序图

(4)布料出口距离模板的内侧面不应小于50mm,不得向模板内侧面直接冲混凝土,也不得直接冲钢筋骨架,应准备好挡板,布料时插入模内,使混凝土浇注在挡板上,流入墙内。

应特别注意下砼的速度,保证连续不断,避免出现孔洞、蜂窝等质量问题。

(5)本工程墙体浇注高度达到4230mm,采用溜管下料,出料口至浇注层自由高度不得超过1000mm。

(6)浇注完混凝土之后,对墙柱上口甩出的钢筋要加以整理。

(7)其它同底板砼浇注。

5.2.4.3直线加速器机房顶板混凝土浇筑

(1)本部分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浇筑,浇筑原则同底板浇筑。

(2)顶板混凝土厚度为1300mm,局部2500mm,采用分步分层斜面浇筑,第一步整体浇筑1300mm厚,待1300mm厚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再浇筑顶板局部剩下1200mm厚的混凝土。

(3)浇筑顶板混凝土时,在2~3m范围水平移动出料软管。

(4)顶板浇筑厚度为500mm,自然流淌放坡,坡度控制在1:

6,且上层混凝土应覆盖下层混凝土500mm,见图5.2。

(5)顶板混凝土浇筑顺序从中间向两边铺料浇筑。

(6)顶板分两步浇筑1300mm与1200mm,在施工缝处插入16@600的钢筋见图5.6,伸入上下混凝土500mm,梅花形布置,提高混凝土表面抗拉能力,降低干缩影响。

(7)其他同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浇筑。

图5.6大体积混凝土顶板分布浇筑

5.2.4.4AB区与C区交接处基础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总高度为3800mm,分8层浇筑,每层高度采用木标尺控制。

每层的浇筑顺序为由北向南推进,每层的浇筑时间不超过2小时,其余同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

分层厚度见图5.7

图5.7基础底板混凝土分层浇筑图

5.2.4.5C区与D区交接处基础混凝土浇筑

浇筑方法同AB区跟C区交接处基础混凝土浇筑方法,但是该处混凝土高度为4200m,分8层浇筑。

推进方向为自西向东,其余同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浇筑。

分层厚度见图5.8

图5.8基础底板混凝土分层浇筑图

5.2.5混凝土振捣

5.2.5.1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

振捣采用快插慢拔法,插入式振捣器垂直振捣。

5.2.5.2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漏浆。

5.2.5.3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5倍(400mm),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mm以消除上下层混凝土的缝隙,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当振动完毕需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捣棒放在拌合物内平拖。

不得用振捣棒驱赶混凝土。

底板和顶板表面要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

5.2.5.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它预埋部件。

5.2.5.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且隔20~30min后,进行二次振捣。

5.2.5.6墙柱体混凝土洞口两侧同时振捣,振捣捧使用时距洞边300mm以上,不得振动门窗口模板。

5.2.6混凝土的泌水处理

泵送砼在浇注、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砼坡面下流到坑底。

在侧模底部预留排水孔,将泌水排出。

另外,随着混凝土浇注向前推进,泌水被赶至基坑顶部,当砼大坡面接近顶端时,改变砼浇注方向,即从顶部往回浇注,与原斜坡相交成一集水坑,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水潭,用软轴泵及时抽排出泌水。

5.2.7混凝土的抹面同底板抹面。

5.2.8混凝土试块的留置

现场每浇注100m3混凝土制作4组试块,1组压7d强度标养试块预测28d混凝土强度,1组压28d标养试块,1组同条件养护试块,1组作为60℃天同条件强度试块。

抗渗混凝土抗掺试块每500m3制作一组。

5.3混凝土养护

5.3.1底板与顶板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表面外围再覆盖两层麻袋片与一层塑料布进行保温、保湿,并派专人洒水养护;

墙板混凝土浇筑完成2h后,对模板表面浇水养护,浇筑完成12h后,松开对拉螺杆及内外龙骨,但模板不能拆除,通过模板与墙板混凝土之间缝隙使水渗至墙板混凝土表面,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

将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控制在25℃以内。

洒水次数以麻袋片保持湿润为宜,养护不少于28天。

5.3.2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浇水不足,以致使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遮掩,加强养护工作,充分浇水,应延长浇水日期,加以补救。

5.3.3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之前不准踩踏。

5.3.4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不超过20℃时,可逐层拆除保温层,当混凝土内部与环境温差接近内部与表面温差控制值时,保温可全部拆除,进行正常洒水养护。

5.3.5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10℃时,可先拆除外墙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再统一拆除内墙板、顶板模板,并继续养护。

6.混凝土测温

6.1测温点的留置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时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或测温线。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埋设测温管,测温点沿高度分别设置在基础底板底部、中部和表面,平面内布置在边缘和中间。

测温管采用DN25镀锌钢管,管的下端部要堵严,测温管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损坏,测温管的上口用棉丝塞好,防止溅进水泥浆。

直线加速器机房墙体与顶板测温点埋设测温线,测温点的布置见附图6.1~6.10。

测温线与钢筋绑扎牢固。

6.2测温方式

预埋管测温工具采用酒精温度计。

测温时用细线将温度计吊至测温管底部,水平测温管,测温时用铁丝把温度计送到测温管尽头,5分钟左右取出读数。

测温线采用配套电子测温仪测温。

6.3测温

试验员何长龙负责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工作,配备专职测温人员,并对测温人员进行培训及安全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

在升温阶段和降温刚开始的2d内,每2h测一次。

确定降温速度正常后(每天降温不超过1.5℃),每4h测一次。

到确定温度控制正常,养护条件不必调整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足20℃,改为每6h测一次。

当混凝土温度接近大气温度时,可考虑撤除养护措施,测温工作随之结束。

为保证质量,实际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6.4温度异常备用措施

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达到25℃或温度异常时,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工程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混凝土局部温差有超过25℃趋势时,采用碘钨灯照在该部位,对表面进行加热。

当较大面积有超过25℃趋势时,采用热水浇在该部位进行加温,水温与加热时间由测温试验员确定。

图6.1直线加速器机房底板测温孔布置

图6.2直线加速器机房底板测温点布置1-1剖面图

图6.3直线加速器机房1300mm厚顶板测温线布置图

图6.4直线加速器机房顶板测温点布置2-2剖面图

图6.5直线加速器机房1200mm厚顶板测温线布置图

图6.6直线加速器机房顶板测温线布置3-3剖面图

图6.7直线加速器机房墙体测温线布置图

图6.8直线加速器机房墙体测温线布置4-4剖面图

图6.929/L~W轴、29~33/W轴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布置图

图6.1029/L~W轴、29~33/W轴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点剖面图

7.雨季施工要求

7.1及时掌握天气预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禁止在雨天进行。

7.2雨期施工阶段搅拌站应根据骨料含水率随时调整配合比。

7.3现场有足够的覆盖材料,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不被雨水冲刷。

7.4浇筑混凝土遇到小雨时,如对地泵进料口进行遮挡,浇筑完的混凝土要随时收面覆盖。

8.质量要求

8.2.1主控项目

8.2.1.1大体积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8.2.1.2大体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8.2.1.3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均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渗漏。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2.1.4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压力与混凝土的膨胀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制作试块进行膨胀率测试。

8.2.1.5.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碱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检查各种原材试验报告,配合比及总含碱量计算书。

8.2.2.一般项目

8.2.2.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

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观察和尺量检查。

8.2.2.2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8.2.2.3质量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误差(mm)

检查方法

国家标准

长城杯标准

轴线位置

基础

15

钢尺检查

墙、柱、梁

垂直度

层高

≤5m

经纬仪、吊线、尺量

>

5m

全高

H/1000

且≤30

标高

±

水准仪、尺量

30

截面尺寸

基础宽、高

+8、-5

尺量

柱、墙、梁宽、高

柱、墙、梁、板

-

+5,-3

角、线顺直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