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2449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境内岩浆分布面积较大,约为540平方公里,主要是印支期侵入体和燕山期侵入体。

所见岩体呈岩基、岩珠、岩枝、岩脉产出。

2、气候条件

汝城县地处南岭山脉北麓,境内地形起伏,高山深谷彼此相间,组成300米以下、300—500米、500—800米、800—1000米和1200米以上五级夷平面。

丘陵和山地是汝城县主要的地形地貌,它对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起阻挡抬升作用,对西南暖湿气流起屏障作用,使汝城县的气候除了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明显的地方性小气候特征。

即有光、热、水同季而且配合良好的四季清楚的大气候特征,也有因地形地貌影响,使光、热、水等气候要素重新分配,形成气温北高南低、降水南多西少,局地存在暖区和降水集中区的小气候。

汝城县降水充分,年平均雨量为1546.3mm,比全市平均多56mm,比全省平均多116mm,是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2.34倍,是个暴雨多发区。

一年中,4、5、6、8月是我县降水顶峰期,7月是汛期降水量的低谷,也是夏旱容易发生时期。

3、森林资源状况

全县林业用地19060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40%。

现有活立木总蓄积8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44%.

境内现有木本植物有83科677种,以壳斗科、杉科、松科、樟科、木兰科分布最广。

珍稀树种主要有银杏、福建柏、三尖杉、华南五针松、凹叶厚朴、华南栲、百日青、红豆杉、金叶白兰、檫木、大果马蹄荷、小叶黄杞、窄叶竹柏、香樟、楠木等。

用材树种主要有:

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梓木、栓皮栎、樟树、冬青、油桐、水青岗、苦槠、甜槠、酸枣、柏木、楠竹等。

灌木林主要有桎木、柃木、杜鹃、胡枝子、白栎、盐肤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五节芒、铁芒箕、沙草、蕨类等。

此外,境内现有野生动物100余种,以兽类、蛙蛇为最多。

珍稀野生动物主要有:

华南虎、猕猴、羚羊、穿山甲、水獭、水鹿、花面狸、竹鼠、白鹇、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雉、白腹锦雉、山鹰、红嘴相思鸟、绿嘴相思鸟、猴面鹰、红角鸟、虎纹蛙、娃娃鱼、银环蛇、眼镜王蛇等。

〔二〕经济开展现状、主要特征

汝城县2005年GDP26.78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22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378亿元;

2021年GDP26.28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2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32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29亿元;

汝城县辖23个乡镇,其中建制镇有城关、土桥、三星、大坪、暖水、小垣、热水等7个,2005年、2021年末城镇人口分别为10.08万人、10.58万人。

汝城县经济开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

一是开展根底薄弱,开展后劲不强。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55%略强。

以上指标也远低于全省、全市及大多数县市人均水平。

人均水平低,开展的根底较弱。

二是资源依赖性强,工业结构不尽合理。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021年矿产经济所占比重为71.6%,矿业占主导。

由于对矿产依存过高,导致工业乃至整个县域经济随市场的风云变幻大幅波动。

科技含量低,产品创新缺乏,加工增值能力弱,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不强,导致资源枯竭加快,生态形势趋紧,环保压力加重。

三是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由于长期对城乡实行的差异管理形成难以逾越的障碍,城乡居民收入由2005年的3.8:

1扩大到2021年的5:

1。

农村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文化效劳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功能还不够完善。

〔二〕资源型城市的开展历程和奉献评述

1.形成背景

汝城县矿产开发历史悠久,解放前汝城钨矿就已经开采,全县矿业已根本形成了“采矿—选矿—加工〞的生产格局,矿业经济在2004年以后得到快速的开展,特别是大坪铁矿得到了较好地开发利用,矿业已成为汝城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全县现有各类矿山企业106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个,股份17个,集体企业3个,外资企业1个,私人企业82个;

按矿产分类,铁矿13个,钨矿4个,煤矿1个,地热1个,铅锌2个,萤石2个,钾长石6个,石灰岩52个,砖瓦粘土20个,河砂3个,辉绿岩1个,大理岩1个;

按开采规模分类,中型矿山5个,小型矿山及小矿山101个。

2、开展情况及主要奉献

2006-2021年期间,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开展期,市场对矿产品需求很大,大局部矿产品价格不断走高,全县矿山开采规模一直处理较高水平,矿业收入在汝城县国民经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矿产税收在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9.89%、60.4%、50.44%。

2007年矿业生产总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72.4%,矿产企业上交税金15649万元,占全县工业企业税金的79.9%。

2005年采掘业增加值7.3911亿元,2021年采掘业增加值4.8193亿元,2005年末采掘业从业人数1.21万人,2021年末采掘业从业人数1.85万人。

目前进行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钨、钼、铋、铅、锌、锡、铁、煤、铜、钾长石、石灰岩、萤石、地热、粘土等14种。

全县矿业以采选业为主,采选业生产结构又以采掘为主、选矿次之,主要产品为初级矿产品。

矿产品深加工及尾矿砂回收利用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力度有所加强,“三率〞水平有所提高,矿业秩序有明显好转、矿业权的市场运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虽然,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县矿业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大局部矿山处理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但汝城县作为矿产资源大县,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过程中,仍将依托资源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大型矿业集团,大力开展矿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矿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矿业经济在全县的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资源型城市开展条件评价

1.未来开展的优势

〔1〕资源

汝城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中段与湘赣边境“多〞字形构造带南段交接部位,构造运动强烈,岩体出露面积大,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地质勘查单位除了大量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物化探工作外,对县域内的矿产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已发现各类矿种并探明储量的有17种,占郴州市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6.95%。

主要包括煤、铁、钨、锡、钼、铋、铅、锌、铜、银、铀、稀土、萤石、钾长石、石灰岩、地热、矿泉水等,按勘探矿石储量划分,有大型铁矿床一个,大型铀矿床一个,大型稀土矿床一个,中型有色金属矿床一个。

小型矿床79个,其中煤矿1个,钨矿7个,铅锌2个,钾长石6个,石灰岩38个,地热1个,萤石2个,砖瓦用粘土矿18个,河道砂石4个。

〔2〕区位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隶属湖南省郴州市行政管辖。

本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县,西邻宜章县,南边广东省仁化、乐昌二县,北抵桂东县、资兴市。

〔3〕根底设施

围绕“建设湘粤赣三省边际交通枢纽〞的目标,按照“突出高速公路建设,狠抓主干公路改造,强推农村公路开展,全面提升路网水平〞的总体思路,抢抓县乡道改省道的开展机遇,投资106.41亿元〔含高速公路〕,实施23个交通运输建设工程,加快建成以高速公路及国省道为主,农村公路为辅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外畅通的城乡公路网络和设施完善、快速高效、平安舒适的运输效劳网络。

力争桂林—郴州—赣州铁路取道汝城,配合省市做好前期根底工作,构筑铁路交通大动脉。

以国家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为契机,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优化电网结构,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提高城乡居民的用电质量,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

“十二五〞期间,方案投资4.66亿元,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续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座;

新建10千伏线路611Km,改造10千伏线路930Km;

新建35千伏输配电线路117Km,改造35千伏输配电线路40Km;

新建110千伏输配电线路97Km。

建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装备精良、管理科学、保障有力〞的城乡电网体系。

“十二五〞期末,全部解决无电人口,乡村通电率为100%,户通电率为100%。

〔4〕政策

汝城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中部地区崛起政策享受县、少数民族散居县、财政困难县、湘南大开发重点县、南岭山脉山地森林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县以及省政府赋予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政策等优惠扶持政策,对我县照应郴州“两城〞建设,加快“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经济开展方式转变带来了空前机遇。

2.面临的压力、挑战和机遇

宏观开展环境总体对汝城开展比拟有利,与此同时,汝城的开展也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

一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带来的不利影响仍然较大。

国外需求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对我县的出口经济形成阻滞,影响矿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开展。

二是受“三大瓶颈〞的严重制约。

“十二五〞规划了一大批产业工程、根底设施工程和科技攻关工程,用地、资金、人才将成为我县实施工程带动、实现科学跨越的主要障碍。

三是竞争压力加大。

区域经济竞争剧烈,与周边的宜章、乐昌、仁化、崇义相比,在经济开展的根底条件、机制体制和综合竞争力上仍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我们不发力提速、超常规开展,那么有可能在赶超中被人赶超,无法实现崛起。

从县内环境看,根底设施不断完善,开展环境逐步优化,县域经济的开展根底不断夯实,特别是厦蓉、湘深高速公路的建设,汝城将成为湘粤赣边际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开放引进的条件更加成熟,有利于我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优势资源的开发,将进一步拓宽我县开展的空间和领域。

二、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储量勘察

⑴能源矿产

①煤

本县煤矿赋存于下石炭统测水组、下侏罗统、上二叠统斗岭组地层中。

如文明乡良田下石炭统测水组、土桥乡黄家村上二叠统斗岭组、延寿乡下洞的下侏罗统地层中均有煤层赋存。

汝城县的煤矿资源比拟缺乏,主要分布在文明乡的良田煤矿,原省煤炭局129地质队只对本县良田煤炭资源情况进行过勘探。

现保有资源储量28.1万吨,为无烟煤,可分十层,第四、五、七层为可采煤层,煤层厚度最厚可达7.5米,一般为1.5米,固定炭含量高、发热量高,灰分11.55-35.24%,硫分0.95-2.1%,属中-高灰分,特低磷无烟煤,适于做生活用煤。

另外,在土桥镇东沙、马桥荷塘坳等地有煤矿点。

②铀矿

本县铀矿资源丰富,原已查明大型矿床一处,分布在集龙与江西崇义县交界处,矿跨两省。

小型矿床2处,分布在热水、大坪,另外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多处铀矿点,从2004年起中央投资对九曲岭、九龙径——秀才洞、独松、黄勒、三江口等六个地区的铀矿点进行勘查。

③地热

本县热水镇的地下热水的形成与逐川——热水大断裂有关。

1978至1980年水文地质一队对该地下热水进行过勘探,求出此地下热水5540吨/日,流量水温为90-91℃的可采水量为3396吨/日,天然流量3000吨/日。

天然热流量为3587大卡/秒。

90℃以上的远景水流量为14740吨/日,热水的流量和温度都很稳定。

该地下热水无色透明,有硫化氢气味。

PH值8.1-8.8,呈弱碱性,矿化度0.13-0.17δ/L,总硬度为5.3-44.6δ/L,阳离子含量以钠为主,次为SO42-、CO2,Cl和NO3含量近于零。

还含硅、钙、锂、硼、硫,特别是还含氟和氡。

其含量符合医疗矿泉标准,适合矿泉医疗保健。

原开发为温泉旅游度假,医疗保健、温水种植和养殖,但很不理想,甚须努力再度开发。

⑵黑色金属

①铁矿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省里为解决湘潭钢铁公司的铁矿资源基地问题,省冶金局勘探公司二○六地质队受命勘查本县大坪铁矿。

一九七四-一九七五年该队又追加大坪铁矿风光寨露采矿段勘探,前后共获得B+C级储量12334.8万吨,保有储量4505.968万吨。

大坪铁矿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宽均约为7公里,矿体露头断续长度3000~5000米。

矿体分布在大坪乡东、南、西三面山头上,呈一不连续的弧形或半椭圆形,矿体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矿体的厚度变化无论沿走向或倾向变化均不大。

东区为3.38~4.57米,西区为3.4~5.06米,平均厚度为4.0米。

大坪铁矿矿石的铁含量比拟稳定,其变化规律是沿矿体走向变化很小,沿倾向却变化较大,地表含铁高,深部含铁低,即地表多富矿深部多贫矿,平均品位地表为47.192%,深部那么为35.93%。

矿石杂质含量较低,平均含硫量为0.15%,磷为0.2896%。

②锰矿

根据汝城县第一轮矿规所载,永丰东沙泥盆地层砂岩,板岩中产锰,平均品位20~25%。

⑶有色金属

本县地处南岭东西构造带,此带是一条多金属成矿带,自清代以来就受到地质工作者,采矿业者的青睐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后,冶金二○六地质队,地质系统区调队,四○八队、湘南地质队对汝城县的有色金属做过勘查工作。

最近几年省国土资源厅又安排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和省冶金一总队及湖南省地质勘察院等单位在本县对十个矿区开展钨、钼、铋、铜、铝、锌、银等有色金属矿的勘查。

①以钨为主的有色金属矿

本县以钨矿为主的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除钨以外还有与钨共生或伴生的锡、钼、铋、铅、锌、铜、锑,另有少量的金、银等十余种有色金属和贵重金属。

主要分布在本县南面砖头坳,小垣、井坡一带,其次分布在县东面和东北面。

以钨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床有砖头坳钨矿床、塘丘钨锡矿床、头天门钨矿床、大山钨矿床、大围山钨矿床、高坳钨矿床、将军寨钨矿床、大蒲钨矿床等。

保有资源储量情况,见表1。

 

表1汝城县有色金属保有资源储量表

矿种

储量单位

储量

根底储量

资源量

资源储量

WO3吨

12213.6

14363.1

8433.4

22796.5

锡吨

2963

银吨

0.12

0.15

0.09

0.24

铅吨

666

747

2212

2959

锌吨

333

379

1002

1381

钼吨

707.1

829.5

1362.3

2191.8

铋吨

228

268

488

756

②铜矿

本县铜矿规模小,矿点多,有盈洞乡的新田辽铜矿、集龙乡对面排铜矿、土桥乡铜坑铜矿、三江口竹里背铜矿,还有三星镇华园铜矿、南洞乡仙背铜矿、文明乡黄家塘铜矿、附城乡的罗家铜矿、九龙江香火塘铜矿、三江口九曲岭铜矿等铜矿点,铜探明资源储量达581吨,盈洞铜矿平均品位为2.52%,并伴生有银、金。

乌青山铜矿平均品位为0.29-0.8%,伴生有铅、锌矿。

已在普查的盈洞乡的新田辽铜银多金属矿和集龙乡对面排高坳段铜钼多金属矿,铜的初步普查成果较好,具体见表4。

③铅锌矿

本县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小垣清江、茶山脚、暖水沧前、永丰银口,南木垅、盈洞乌青山等地。

清江铅锌矿铅的品位一般为0.47-5.02%,最高可达19.85%。

锌的品位一般为0.243-0.586%,最高到达20.05%,茶山脚铅锌矿分布在新桥头和竹山排地段,铅平均品位为1.32%。

锌平均品位为0.47%。

④锑

本县锑矿只有永丰乡胡家锑矿点1处,矿脉长30米,厚3厘米,含Sb11.77%。

⑷稀有稀土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

稀有金属包括锂、铷、铯、铍、铌、钽、锆、铪、锶等九种元素,稀土金属包括镧、铈、镨、钕、钜、钫、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钪等17个元素,稀散元素包括锗、镓、铟、铊、铼、镉、硒、碲等八种元素。

汝城县的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资源丰富,其矿床类型主要是蚀变花岗岩型,花岗岩风化壳型和与热液有色金属矿床的伴生矿,与有色金属一样,主要分布在本县南面和东面,赋存于诸广山岩体中。

一九八八年在汝城县益将发现稀土钪矿,已探明氧化稀土C级储量781.5吨,平均品位10.102%。

氧化钪C级储量212吨,品位0.1-0.26%,可采厚度2-5米,远景储量1041.622吨,是我国第一个找到的大型钪矿床,填补了该种矿床的空白。

⑸非金属矿产

汝城县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钾长石、萤石、石灰岩、石英岩、花岗岩、大理岩、板岩、砖瓦用粘土。

2.利用效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三率〞包括开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

近几年,由于矿山开采、选矿技术的进步,矿山“三率〞水平有所提高,汝城县主要矿山开采回采率为82.5—92.5%,平均开采回采率为87.57%,其中煤矿为92.5%,铁矿83%,钨矿88.5%,萤石90%,钾长石86%;

选矿回收率为65-90%,平均选矿回收率为79.82%,其中铁矿为75.75%,钨矿80%,萤石80%;

大局部矿山对其伴生有用矿物进行了一定程序的综合回收,如钨矿开采企业采用浮选、磁选、重选综合选矿技术回收钼、铋、银、铜等多种伴生有色金属矿物,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由于没有详细具体的综合利用率数据提供,根据矿山实地调查询问的情况,全县矿山综合利用率粗略估计为30%-35%。

〔二〕经济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汝城县作为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对矿产资源进行粗放式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重视不够,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普遍较低。

经济结构单一,增长缺乏后劲,在经济开展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加工,资源产业一业独大,产业链条短,可持续开展能力弱。

1、资源过度开采,矿产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

一是大批矿山相继闭坑。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资源逐步枯竭,汝城县矿产资源面临枯竭,已经进入衰老期。

2、矿山环境治理落后,生态破坏较严重。

矿产采选业在带动城市经济开展的同时,也给矿区生态环境施加了超负荷压力,矿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缺乏,严重影响生态平衡、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群众生产生活。

一是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大量的尾矿、尾砂堆积造成了严重的平安隐患。

二是地质灾害严重。

泥石流、地裂等地质灾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长期以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大气、水等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与此同时,矿山平安生产的压力也非常大。

〔三〕社会民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再就业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解决民生问题任务繁重。

一是汝城缺少规模大、效益好的劳务密集型企业,县域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还不够强。

二是劳动者文化素质及就业技能与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就业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国家积极就业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作为国家级扶贫县的汝城,由于财力紧张有限,使得有些工作如公共就业效劳平台建设,一时还难以跟进。

四是局部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社保意识不够强,参加社保不够积极,社保扩面及资金征缴压力较大。

2.棚户区改造

汝城县棚户区改造包括小垣矿区棚户区改造、中大街棚户区改造、林区苗圃系统棚户区改造,总面积为294929平方米,2021年改造30000平方米,尚有264926平方米有待改造,任务艰巨。

〔四〕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汝城在开展经济的同时,大力注意了保护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不可无视的是,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展的过程还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隐患:

一是汝城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和矿产品粗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受科技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矿山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突出问题是采矿选矿对河流的污染问题、二次矿产资源的处理和再利用问题、尾矿和地面塌陷的处理等问题,这类问题在小垣、大坪、井坡、集龙等地区表现突出。

二是水土流失方面,我县以中轻度流失为主。

水土流失的特点突出表现在:

坡耕地面积较大,侵蚀模数大,每逢暴雨,大量泥沙下泄河道,淤积农田,甚至产生滑坡,危害极大;

由于工矿区缺乏水土保持措施,因而水土流失相比照拟严重。

汝城县小垣矿区是中央省属企业破产倒闭后留下的重点矿区,位于东江湖上游,有110年开采历史。

开采范围涉及47平方公里。

目前,生态破坏和水质恶化的现象比拟严重:

一是地表水水质重金属经常出现超标现象,下大雨时尤为严重;

二是河底中的底泥重金属严重超标,河床以0.1米/年的速度递升;

三是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造成矿区内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尾砂、固废无序堆放。

矿区内大小固废堆放达110处,其中砷废渣1处,尾砂1700万吨、废渣1580万吨和废矿石2000万吨。

汝城县井坡钨矿是县属倒闭矿山。

采矿历史悠久,主要以钨、钼和铅锌矿为主。

全年选矿废水达150万吨,整个矿区范围为18平方千米,矿区井口有78个,堆积尾砂约1020万吨,废渣1000万吨和废矿石1130万吨,生态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废水、尾砂和废矿石大量流入水库。

采矿企业废水全部流入供给县城及井坡、三星、大坪、附城、土桥、城郊等6个乡镇14万人集中饮用水的龙虎洞水库,对我县县城集中饮用水平安构成严重威胁。

汝城县大板坑钨矿位于大坪境内,地处东江湖上游,主要以采选钨钼矿为主,采矿历史55年,由于长期的乱采乱挖,致使废水和废渣无序堆放,矿区内尾砂2320万吨,废渣1430万吨,废矿石1320万吨。

矿区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群众反响强烈,不稳定因素不断加剧,进一步对矿区内的污染进行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汝城县小垣、集龙砷制品厂建于1995年,分别位于汝城县小垣镇和集龙乡,由于工艺落后,环保设施不完善,重金属污染达800亩。

汝城县人民政府于1999年分别关闭取缔了上述两个砷制品厂,遗留了近20万吨砷废渣,其中小垣15吨,集龙5吨。

虽然当时已责成业主对其进行填埋处理,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及人为的偷挖,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了一大环境隐患,经汝城县环境监测站监测,原汝城县延寿砷制品厂外排渗漏废水中镉0.224mg/L,铅0.124mg/L,PH值2.83,砷2.633mg/L,镉、PH和砷超标;

下风向土壤镉0.235mg/kg,铅67.8mg/kg,PH值4.08,砷19.52mg/kg,镉和PH超标。

下游1500米受纳水体镉0.05L,铅为0.236mg/L,PH值7.67,砷0.067mg/L,其中砷超标;

原汝城县集龙砷制品厂外排渗漏废水中镉1.436mg/L,铅0.115mg/L,PH值2.49,砷0.389mg/L,镉、PH和砷超标;

下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