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Word下载.docx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Word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
1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
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
13.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
1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D.海广方言馆
1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
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
1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法定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1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
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
18.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
1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A,浙江大学B.复旦大学C.天津大学D南开大学
20.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
A.平民教育思潮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C.科学教育思潮D.职业教育思潮
2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22.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教会教育
23.贯穿在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指导性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教育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24.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A.道尔顿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
25.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A.儿童对母亲的爱B.儿童对父亲的爱C.儿童对全人类的爱D.儿童对上帝的爱
26.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知识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A.活动B.自然C.社会D.劳动
27.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
A.哈勒大学B.柏林大学C.哥延根大学D.慕尼黑大学
28.在法国教育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的法案是
A.《阿斯蒂埃法案》B.《费里法案》C.《富尔法案》D.《教育改革法》
29.在美国公立学校发展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被誉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的教育家是
A.约翰.杜威B.本杰明•富兰克林C.贺拉斯•曼D.亨利•巴纳德
30.现代欧美教育史上,主张古典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
A.永恒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C.存在主义教育D.结构主义教育
3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A.1877年卡普杰列大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
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32.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33.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4.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A.教学跟随发展B.教学与发展并行C.教学促进发展D.教学等同于发展
35.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学习是
A.连锁学习B.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学习
36.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
37.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A.社会学习理论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C.认知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A.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接受理论C.认知目的理论D.认知建构理论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自我提高动机
40.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
41.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做出进—步的推理和预期,从而“超越给定的信息”,生成更丰富的理解.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A.同化B.顺应C.平衡D.重组
42.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
A,运动技能B.动作技能C.策略技能D.心智技能
43.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44.学生用“—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编码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45.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二、辨析题:
46~48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46.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47.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48.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简答题:
49~54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49.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
50.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5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
52.简述美国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53.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54.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四、分析论述题:
55~57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
55.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同
5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其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种思想论述教育应如何主动回应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需求的挑战.
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业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I.试述维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Ⅱ.如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
(1)称书包;
(2)课堂观察;
(3)问卷调查.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共90分。
1.A2.B3.C4.A5.B6.D7.A8.D9.B10.D
11.B12.B13.C14.A15.C16.A17.C18.C19.D20.A
21.D22.B23.D24.A25.A26.D27.B28.A29.C30.A
31.D32.C33.C34.C35.B36.B37.A38.B39.A40.C
41.A42.D43.B44.D45.D
二、辨析题:
每小题10分。
共30分。
46.答案要点:
正确。
(2分)
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规定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3分)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3分)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7.答案要点:
错误。
(2分)
教学模式是指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一种范型。
(3分,若有其他合理的界定,亦可给分)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
(3分)
教学模式具有概括化、理论化的特点,教学方法则具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特点。
教学模式包含了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属于较高层次。
48.答案要点: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
(4分)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
三、简答题:
每小题15分。
49.答案要点:
(1)学校内部因素,如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师与学生、教育评价等。
(7分)
(2)学校外部因素,如家庭和社会因素等。
(5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
其他合理回答可酌情给分。
50.答案要点:
(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学生因素。
(3)学科发展。
(4)社会要求。
【评分说明】考生能从上述四个方面的任何三个方面略作阐述的,每个方面给5分,满分15分;
若从其他方面阐述,合理的可酌情给1~5分。
51.答案要点:
(1)学而不厌,(3分)诲人不倦。
(2)以身作则。
(3)爱护学生。
【评分说明】上述诸要点若能略作阐述,另酌情给1~3分。
52.答案要点:
历史背景:
1957年苏联卫星升空引发美国朝野震惊,为适应与苏联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改革呼声高涨(国际背景);
(2分)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质量差招致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国内背景)。
主要内容:
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新三艺”)的教学;
(3分)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2分)强凋天才教育;
(3分)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第2页(共5页)
【评分说明】若从其他方面闸述,其内容与各要点相关者可酌情给分,但所给分数不超过各要点的满分值。
53.答案要点:
(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
54.答案要点:
(I)历史(或偶然事件)。
.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统计回归。
(5)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6)施测者偏好。
(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
(8)被试缺失。
(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
【评分说明】考生若回答上述要点以外的答案,合理的也可给分。
每答对l点给3分,答对5点及以上者给满分15分。
四、分析论述题:
每小题30分.共90分。
55.答案要点: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
(I)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
(3分)
(2)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
(3分)(3)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3分)
(2)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
(3分)(3)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两者比较:
(1)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3分)
(2)不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
(3分)对“生活”的理解不l司,陶行知强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足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
(3分)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足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戚强调的是学校教育。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言之有理也可酣情给分。
56.答案要点:
(1)这段文字所蕴涵的是终身教育思想。
(5分)终身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拓展到全社会。
(2)现代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对教育的挑战,如:
社会变革的加速、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社会信息化、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等对教育的挑战;
人口增长及人的寿命的延长、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个人需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等对教育的挑战。
(3)应对挑战的教育变革
①教育观念的改变:
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②教育体系的改变: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
③教育目标的改变:
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化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
④教育方式的改变:
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以上4个要点,每论及1点给5分,论及3点即可给满分1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三个方面不尽相同,但思路清晰、视角独到且能展开论述的,可酌情给分。
57.I.答案要点:
(1)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
(2)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等因素。
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
(3)成败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Ⅱ向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
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
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
(只回答要点,给6分;
能结合成功和失败两种情境,分别从归因的三个维度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另酌情给l~4分)
(4)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往往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从而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
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
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
(10分。
考生的回答与要点不尽相同,但只要符合归因理论,可酌情给1~6分)
Ⅱ.答案要点:
(I)三种研究思路优劣(18分)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
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评分说明】每点6分(其中优、缺点各3分)。
(2)研究设想(12分)
【评分说明】①能提出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结合的研究设想,给6分;
能展开说明理由,且言之有理者另酌情给l~6分。
②若仅综合题目中给出的三种思路,给3分,进一步说明理由者另酌情给1~3分。
③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者酌情给1~6分。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反映了人们在教育学建构中的()。
A.科学取向B.实践取向C.规范取向D.人文取向
2.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
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
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
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
A.改革正规教育B.发展成人教育
C.实施终身教育D.推行回归教育
4.涂尔干说:
“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5.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
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环境影响B.教育作用C.内在因素D.实践活动
7.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
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进行教育的义务
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用学龄儿童
8.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教育管理制度B.国民教育制度
C.义务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9.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C.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
10.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
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
这种学习属于()。
A.亲历学习B.观察学习C.迁移学习D.试误学习
1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
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
12.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A.“达其辞”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开其意”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13.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
A.墨翟B.孟轲C.王充D.韩愈
14.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
A.帖经B.策论C.诗赋D.经义
15.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A.《蒙求》B.《名物蒙求》C.《童蒙须知》D.《三字经》
16.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A.去除人欲B.获取天理C.博通百家D.求得功名
17.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
A.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B.福建船政学堂
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D.福州电报学堂
18.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设立学部D.创设京师大学堂
19.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
A.废止读经课B.废止修身课
C.开设公民课D.开设法制课
20.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
A.陕北公学B.延安大学
C.华北联合大学D.抗日军政大学
21.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西塞罗
2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具有较强群众性和普及性特点的教育是()。
A.人文主义教育B.新教教育
C.天主教教育D.耶稣会教育
23.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赫尔巴特D.第斯多惠
24.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A.泛爱学校B.文科学校C.实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