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沙龙论坛特色教研组修改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研沙龙论坛特色教研组修改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沙龙论坛特色教研组修改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对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得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并将结论告知全体教师,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验证,去运用。
5.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改进方法。
然后再实践,再深化。
教研活动要求:
1.“沙龙教研”,不求严谨古板,但求随和亲近,充分尊重教师意见,注意教研活动的人文性。
所有组内成员,均可敞开心扉,尽其所能地听、评、说、思、议、辩,主张言论自由“放胆”,无所顾忌,无拘无束。
2.为了确保论坛质量,所有组内成员,一定要有主人翁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钻研问题,选准切入点,提出自己对问题独到的见解,多方涉猎,全面收集、整理各种论证材料,以达到对问题“论”有广度,“论”有高度,“论”有深度的实效目的。
3.所有成员在教研论坛中,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通过对话,进行广泛的交流,形成思维的碰撞,要有不惟书不惟人的勇气,敢于评论别人的观点、做法,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与不足,形成真正的研究氛围,追求学术自由、平等。
4.注意“教”与“研”的紧密结合,切实将“论坛”所产生的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教研沙龙”组成员,既是一线教师,又是教学研究者,双重身份,二者决不可偏废。
五、本期“教研沙龙论坛”活动安排
本期着重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学科渗透”这一问题。
整个研讨活动分两次完成:
第一次:
主要探讨学科渗透的概念、学科渗透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次:
主要解决如何有效进行学科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渝北区双湖小学“教研沙龙论坛”特色教研组
2005年9月
第二篇:
教研沙龙
让开场白不再苍白——浅谈课堂创设情境法导入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
一堂课又恰似一直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
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语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
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复习旧知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直观导入、名人名言导入、释题导入、背景简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等。
下面我们组就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导入方法中的创设情境法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一、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法
金孟加:
小孩子和大人一样喜欢音乐,喜欢歌曲。
所以我经常善于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灵活多变,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他们紧张和疲劳的心理,活跃课堂气氛。
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学们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我曾经在教学《开国大典》时,课前先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
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
你知道我们国家刚成立时的情景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这样精心营造的教学氛围,以情激情,使学生学起来入情入境。
请问在座的各位老师谁也用过这种“用音乐、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
谁愿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周瑞霞:
陈晓兰:
王秀琳:
歌曲就是流淌的艺术,不仅可以增长见闻,开拓眼界,抒发情怀,还可以和谐净化人的心灵,启迪心智。
美好的音乐,让人心情舒畅,如沐春风,恰似一股清泉,流进我们的心田。
在导入新课时,如果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亲耳聆听相应的歌曲,可以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
如我在教《草原》这一课时,让学生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歌唱家那圆润的歌喉,那动听的歌声,那优美的歌词;
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
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马宁:
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掌声》时,可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到掌声想起来的心情怎样?
再导入新课。
杨晓霞:
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用简笔画创设情境法
用简笔画导入,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图像导入新课,新颖、直观、醒目,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如教《鹅》这首古诗时,教师画出红掌弄波、曲颈高歌的白鹅。
无疑能吸引的孩子,使情绪兴奋,精神专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用简笔画导入,新颖、直观、醒目,很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也是用简笔画导入的:
我先在黑板上画了几座光秃秃的荒山,然后又用简单的几笔在山上画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
紧接着我问:
你们知道是谁把这一片荒山变成绿洲的吗?
他就是81岁的一位老人——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他,走进这片绿洲。
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胡瑛:
我在教学低年级的课文时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记得我是这样导入《惊弓之鸟》的:
师:
小朋友,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画的是什么?
(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
生:
于老师画的是一张弓。
这叫什么呢?
(师指弦。
)
这叫弦。
(师又画了一支箭,学生作了回答)
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
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十七课《惊弓之鸟》,学了这一课就明白了。
老师从画画入手,画弓画箭,既理解了什么是弓,什么是箭,什么是弦,又制造了悬念,引人入胜。
上课伊始,在黑板上画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下课的自由状态转入到上课的专注状态。
老师的绘画水平不一定要很高,只有大致像就可。
三、用情感渲染创设情境法
人是一种有血有肉的感情的动物,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一些感情强烈的文章时,可采用情感渲染法,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深的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用活动创设情境法
活动导入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活动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老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入小石子,让同学们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学生会发现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老师说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乌鸦喝水》这篇课文。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我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贴鼻子游戏导入新课的:
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缺少鼻子的大头娃娃,然后用红领巾蒙住两个同学的眼睛,分别让他们来“贴鼻子”。
结果一个学生把鼻子贴到了娃娃的嘴巴上,另一个则贴到了眉梢上。
其他同学都笑得前俯后仰,课堂上乐成一团。
我接着问: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俩都贴错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因为他们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呗!
”我又说:
“那么,蝙蝠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自由地飞行呢?
飞机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能安全地飞行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这样借助游戏,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效果非同寻常。
记得英国一位大教育家说:
“只管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玩”可以说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导入新课时,要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发挥他们好嬉戏、善表现的天性,使他(她)们学得开心愉快,自然而然地走进新课,达到寓教寓乐的效果。
五、用故事创设情境法
教师运用一些与课文有紧密联系的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甚至自己编写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既可引起学生注意,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尊严》这一课时,我讲述汉苏武牧羊的故事来导入。
《鲸》是一篇说明文,相对比较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海底世界的动物们要举行舞蹈大赛。
小鲸知道后非常高兴,它也想参加。
于是,它就来到了赛场,只见赛场门口写着‘鱼类舞蹈大赛’,门口还有两条小鲤鱼在值日。
当小鲸正要进的时候,却被小鲤鱼拦住了:
‘对不起,你不能参加这个比赛。
’小鲸奇怪地问:
‘为什么?
’小鲤鱼说:
‘因为你不是鱼类。
’小鲸觉得十分委屈,一边哭一边往回游,它决定回去向妈妈问个究竟。
同学们,你们能代小鲸的妈妈给小鲸一个满意的答案吗?
”这时,学生急切地打开书本寻找鲸到底是不是鱼类的答案。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只要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能紧扣课堂主题,亲切自然、不露痕迹,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弦,就是精彩的开头,就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一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第三篇:
语文教研组特色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特色教研活动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根据教导处的教学计划,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本学期组织初中部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学通讯》、《教学参考》上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每周安排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谈学习教学论文的收获。
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
例如:
“中考传经送宝会”上,上届初三教师献计献策。
“课堂教学观摩”,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初语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通过学习听课,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大家深深体会到:
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
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2、重视初三迎考工作,凸现合作精神。
初三语文备课组两位老师,都是中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都已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都有一种积极上进,大胆探索的精神,更有一种不服输的竞争意识,他们都把中考考好作为工作的压力和动力,但又不缺团结合作的品质,所以我们是一个团结竞争的小集体,工作中合作得很愉快。
为了今年能取得好成绩。
老师狠抓基础、下苦功夫。
针对学生情况,落实备考工作。
抓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我们是一课一课,慢雕细啄,篇篇出击,首首落实,以期收到好一点的效果。
抓文言文,要学生反复复习,强化练习,最后再经过筛选,整理出一些重点篇目的知识点让他们强记。
名著等知识有些学生根本就没读过,了解很少,我们也整理出一些名著导读的资料和练习,让他们去积累。
至于阅读和作文,我们分文体专项练习,进行文体考点归类复习整理,坚持每天至少做一篇文段阅读。
每周练习一篇作文,还专门针对学生的弱点讲应试作文的技巧,另一方面满分作文亮点:
如抓住感人情节、说真话诉真情等就推而广之,力求让学生能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毕业以后,初三的老师们一起总结了复习工作中的得失,希望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今年能取得较好成绩。
3、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发扬集体精神,共享彼此资源。
集体备课活动,重点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
课堂上不仅有漂亮的板书、精彩的教案、完美的课堂设计、精心制作的精美课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动、多思,展开联想,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形成了有“生命”的课堂。
教师教学行为的显著变化,由“灌输”转变为“探究”,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果。
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互相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期中(末)考试备考工作中,彼此出谋献策,资源共享,力求提高我们的语文整体成绩。
比如,我们语文组老师大家经常把上网下载的课件教案加以修改后进行利用,或自制课件,把精心制作的课件教案、学生的作文范文无私地奉献出来,在组内实行资源共享。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时发现了一份不错的练习或试卷,都要拿来互相鉴别,决定是否利用,彼此都没偏私。
在复习备考时,更是愉快地分工合作。
先集体备课,确定复习的计划和方案,然后彼此分工充分准备,整个备课组人人出谋献策,提前准备相关资料,使复习备考的过程能讲练结合,有序进行。
4、加强教改与教学科研,积极承担课题,努力出成果。
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在教学反思和论文撰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论文、案例。
以此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5、继续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
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
(1)说课:
以往我们忽略了说课的作用,即便是说,也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缺乏说服力。
今年我们致力于改变旧面貌,加强说课的质量。
教者也不需要全面说课,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你的教学意图,例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你的什么教改思路,你是如何贯彻的。
(2)评课:
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在评课中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各位教师都要积极发言,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
本学期每位语文教师都讲了公开课。
继续开展“老带新”活动,指定专人进行培养,帮助他们修改教案,要多听课,还要求新教师也要多听课,向老教师虚心学习。
6、语文教研组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与政教处、团委会一起继续开展并搞好二课堂活动。
本学期几次重大活动的专栏比赛,如“感恩”、“和谐”和“法制”等宣传。
语文教师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
初一年级配合团委举行主题爱国诗词集体朗诵比赛,初二年级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关爱”征文比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组的工作还存在不少不足:
如听课、评课到会人员没有完全落实,没有严肃教研时间。
教科研究与积累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少一点创意。
这虽有客观因素存在,但主观因素却更重要。
如何把每项工作都做好,其实有一定艺术。
今后,语文教研组将迎难而上,不断完善,加倍努力、勤奋工作,真正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第四篇:
教研沙龙主持词
教研沙龙:
青蓝教师共议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研讨人:
园外3人—主持人:
记录人:
一、沙龙准备
1.场景准备:
八把藤椅、一个吧凳。
主持人、研讨人和记录人围坐成半圆,由北向南依次是:
2.记录人要求:
记录标题、关键词、发言人及发言内容;
开始前播放PPT首页;
参与发言;
手中有主持人提纲。
3.研讨人:
记录课堂观察记录表,每个活动一张表,园内老师上场前换下园服。
4.电教员:
负责话筒的台上台下传递。
二、沙龙主持词:
接下来是今天活动的沙龙环节。
听课最受我们一线教师欢迎,大家每次听完课都会有许多感受,想必今天也是。
下面我们就进行沙龙的第一个环节——有话要说。
我们首先把机会给台下的老师,谁有话要说?
请台上的老师每人用一句话说说你听课后最大的感受或启发。
请四位执教老师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简单的热身之后,我们进行沙龙的第二个环节——聚焦话题。
好的课堂教学就像一部影片,由许多元素构成和精彩片段呈现,作为观摩者如何进行有效课堂观察呢?
聚焦一点观察能有效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今天我们聚焦的话题是教学中的回应策略。
(插播PPT2-3:
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表现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教师能抓住孩子抛过来的“球”,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孩子。
这里的“球”就是幼儿的应答、问题,教师的这种“接球”、“抛球”行为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响应、回答,即回应。
活动中,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怎样的回应才是有效的、高质量的?
)
首先我们请结对师徒中的两位师傅简单说说自己课堂上是如何进行有效回应的?
(打开两人自备的PPT,每个2分钟左右,以现场为例)接下来,我们请台上的其他老师根据课堂观察记录表从回应的有效性、回应的层次性、回应的切入点三个方面发表看法。
(插播PPT4-5)
第一个方面,回应的有效性。
谁先发表看法?
……
第二个方面,回应的层次性。
谁先来说?
第三个方面,回应的切入点。
我先说说我的看法。
……(记录人记录发言人、发言关键词,并随时保存)
(小结)刚才我们聚焦教学的回应策略,围绕回应的有效性、回应的层次性、回应的切入点三个方面就上午的四个活动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插播记录)我们发现——
(插播PPT6-8:
回应的有效性:
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抓住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人、适时、适宜、适度的回应,并使问题得以保持、展开、深入、解决,我们就会说这个回应是有效的。
回应的层次性:
教学中,高水平的教师在接到幼儿的问题后会将幼儿的问题经由保持、展开、深入、解决四个层次递进,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反回应水平较低的教师通常将幼儿的问题停留于“保持”层面,或“展开”层面,较少能将问题推向“深入”,甚至“解决”。
回应的切入点:
教学中,较高水平教师的有效回应选择的切入点不同,有的立足幼儿已有经验做出拓展回应,有的根据幼儿的回答的完整度做出补充回应,有的着眼纠正幼儿答案一致或偏离答案进行纠偏回应。
台下的老师您有话要说吗?
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就这个话题或者其它话题进一步深入探讨。
让我们手拉手、共成长(插播PPT9)。
上午的沙龙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台上参与研讨的老师,谢谢记录的徐老师,谢谢大家的分享。
第五篇:
论坛沙龙嘉宾发言(摘录)
根据论坛录音整理)
主题:
1、深圳社会工作的模式
2、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
3、金融风暴后的社会问题和社工的介入
主持人: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叶富强(以下简称叶)
发言嘉宾:
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以下简称刘)
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社工处处长甄炳亮(以下简称甄)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徐永祥教授(以下简称徐)
美国休斯顿大学教授Irac.Colby(以下简称C)
台湾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冯燕(以下简称冯)
香港基督教服务处行政总裁吴水丽(以下简称吴)
香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周敏姬(以下简称周)
叶:
各位好!
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让大家能够在一起交流。
首先有请刘润华局长发言。
刘:
谢谢,主持人。
坐在这里我感到诚惶诚恐,民政局应该是具体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部门,而我这个局长对社会工作是“一窍不通”,不要说和外国同行相比,就是和国内同行相比,我们也是落后的。
我座位旁边的徐教授,就是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先行者,而我们只是学徒。
此次论坛在深圳举行,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
在昨天的演讲中我说:
深圳的社会工作与国外相比特点在哪里?
西方各国的社会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近百年的时间里,社会工作由民间发起,在民间萌芽、生长、发展、成熟,就象一颗树自然的生长;
而相关的地方政府是在社会工作形成一定的气候后才关注、介入、规范,成为一种制度。
从这个角度讲,我非常羡慕西方政府在推动社会工作中有这么好的民间基础。
相比之下,今天在大陆研究、推动社会工作中时,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个问题,民间力量严重“发育不良”,在此情形下我们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我们等待民间力量的发展、成长,到达某个阶段后我们再介入、规范,显然这种选择会让我们等待相当长的时间;
另一个是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工作发展,政府在民间力量未成熟的情形下走向前台,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制订制度、培育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建设社工人才队伍,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政府的意志和作用。
我们希望这种以行政力量推动的东西,还是要坚持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
?
“民间化”。
所以我们从制度设计到试点都非常关注民间化的问题。
我们希望在行政推动之后,最后还给社会的1
是一个民间化的社会工作制度。
感谢刘局长的发言,现在有请甄炳亮处长发言。
甄:
谢谢。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