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4224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0篇】新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课内阅读。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撸。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彩色的小鸟”指的是________。

(2)仿照“沙啦、沙啦”写三个拟声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________的羽毛      ________的翅膀      ________的长嘴

(4)文章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细写了翠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________之情。

(5)按要求,仿写词语静悄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

(1)翠鸟

(2)轰隆、轰隆;叮咚、叮咚;咕嘟、咕嘟

(3)翠绿;蓝色;红色

(4)外形;动作;喜爱

(5)亮晶晶;红彤彤;黄灿灿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考查拟声词的积累。

拟声词指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语,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所发出的声音。

注意认真读课文来积累。

注意从给的词语来看,是AB、AB式。

(3)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①给出的词语“静悄悄”来看,是ABB式结构。

故答案为:

(1)翠鸟;

(2)①轰隆、轰隆;②叮咚、叮咚;③咕嘟、咕嘟;(3)①翠绿;②蓝色;③红色;(4)①外形;②动作;③喜爱;(5)①亮晶晶;②红彤彤;③黄灿灿。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象声词的掌握情况,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

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

增加词汇量。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笼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       得严严实实的,       住了人们的视线,     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①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②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1)选择合适的字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遮    封    挡

(2)这一段话描写的是小兴安岭________季的景色,描写的景物有树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中的“浸”字的好处是(   )。

A. 表现整个森林都泡在水里             B. 写出了被浓雾笼罩的整个森林宛如仙境一般的美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②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像利剑一样”“穿过”能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

【答案】

(1)封;挡;遮

(2)夏;雾;阳光;野花

(3)B

(4)阳光;利剑;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短文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

(1)封;挡;遮;

(2)夏、雾、阳光、野花;(3)B;(4)阳光、利剑、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二)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_____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_____起来了,红色的长嘴_____着一条小鱼。

它_____在船头,一口把小鱼_____了下去。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站   吞   冲   衔   飞

(2)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短的词。

________   ________

(3)文中描写的是翠鸟________时的情景,体现了翠鸟________的特点。

写话小练笔

【答案】

(1)冲;飞;衔;站;吞

(2)一下子;没一会儿

(3)捕鱼;动作敏捷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动词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考查对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1)冲;飞;衔;站;吞

(2)一下子、没一会儿

(3)捕鱼;动作敏捷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的掌握能力。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给下面的题目选择正确的答案。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惊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1)我们学的《司马光》这篇课文是一篇(   )

A. 古诗                                         B. 童话                                         C. 古文

(2)跟所给文段相比,我们所学课文的特点是(   )

A. 课文简短,但表达不清。

B. 虽然有些难理解,但是语言生动、内涵丰富。

C. 两篇文章一样生动有趣,易于理解。

【答案】

(1)C

(2)B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C;

(2)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diào gōu)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pú pǔ)公英的花瓣是合拢(lǒng rǎo)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读音。

钓________(diào gōu)鱼    蒲________(pú pǔ)公英

合拢________(lǒng rǎo)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的一个比喻句________。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在你看来,蒲公英的花像________。

(3)你发现草地变色的秘密了吗?

观察下面的图片,完成练习。

时间:

________

花的形态:

________

草地的颜色:

________

时间:

________

花的形态:

________

草地的颜色:

________

从中,你看到“我”是一个善于________的孩子。

A.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B.钓鱼   C.在观察中寻找乐趣

(4)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草地的色彩是会变化的。

作者先发现________,后发现________。

A.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B.草地的颜色会变

(5)选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叙述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察图片,完成练习。

大自然中像蒲公英这样有趣的植物还有很多,图中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植物,白天如图一所示它的花瓣是________,而夜间的时候如图二所示.它的花瓣是________。

因此这种会“睡觉”的莲花,我们把它称为________。

【答案】

(1)diào;pú;lǒng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人的手掌;一把小伞

(3)中午;张开;金色;早上、傍晚;合拢;绿色;A

(4)B;A

(5)时间;很早;中午;傍晚

(6)张开的;合拢的;睡莲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6)解答时,先从给出的图画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判定。

故答案为:

(1)diào、pú、lǒng

(2)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蒲公英的花;人的手掌;一把小伞

(3)中午;张开;金色;早上、傍晚;合拢;绿色;A

(4)B;A

(5)时间、很早、中午、傍晚

(6)张开的、合拢的、睡莲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