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207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通过情境教学,理解乘法的意义,激发孩子的动脑能力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园去玩,好吗?

出示教材46页情景图)动画。

师:

其实呀,游乐园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你发现了吗?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游乐园的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

谁来说一说?

生:

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数的、算的。

2+2+2+2+2+2=12。

那么,过山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

(生答)

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

请坐!

大家的发现可真多!

 

“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

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2、教师出示

教师: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有什么?

数-----请同学们一架一架地数,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人?

圈-----请同学们把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说-----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3、制造冲突。

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大家先在心中把这个算式默默地说一遍。

都想好了吗?

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

注意:

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

了解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

在“你说我写”的活动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的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

(写乱了)

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呢?

(这是5个3相加)

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是不是5个3相加。

板书如下。

3+3+3+3+3=15

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你发现了它有什么特点了吗?

(加数相同,都是3.)

你那个说出一共有几个3相加吗?

过渡语:

同学们在小飞机上玩的多开心,你看,小火车里的同学们玩的也很高兴呢!

小组合作完成题单一。

数一数------每节车厢里有多少人?

圈一圈------请同学们把每节车厢里的小朋友圈起来。

说一说------请同学们在小组说一说每节车厢里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

()个6

加法算式:

()

相同加数是(),有()个()。

小组汇报。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去板书算式。

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加数都相同)(几个6)

表扬语:

你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学生,老师喜欢你。

请坐下。

掌声。

最刺激的要数过山车了!

小组合作完成题单二

数一数------每个座位上有多少人?

圈一圈------请同学们把每个座位上的小朋友圈起来。

说一说------请同学们在小组说一说每个座位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

()个()

(),相同加数是(),有()个()。

如果过山车再长些,有20个2相加,100个2相加,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汇报:

让生板书。

(加数都相同)(几个2)表扬语: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同学们写7个2连加就感觉到麻烦了,你想嘛,如果过山车再长些,有20个2相加,100个2相加,那不更麻烦吗?

可能作业本都写不行下,所以,在数学上有一种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听听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教师播放课件小精灵的话。

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

黑板上的算式,3+3+3+3+3=15用乘法表示就是3×

5=15,或5×

3=15,

因为有5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5和3中间用这样的符号“×

”连起来。

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5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

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5。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

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

乘。

写作X(跟读一遍)

像加号.你知道乘号是怎么来的吗?

(生:

不知道)乘号是l7世纪英国的一位叫欧德莱的数学家最早发明使用的。

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

(生:

像叉号、像拼音X、斜着看就是加号了。

)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欧德莱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

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

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

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

谁愿意试一试?

用手语表示一下。

4=24 

读作:

6乘4等于24

6=24 

4乘6等于24

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再看:

2+2+2+2+2+2+2=14.7个2,和2个7,都可以列成乘法算式7×

2=14或2×

7=14.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

为协商自主建构乘法的一样提供空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交流,认识到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到儿童乐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

(学生回答略)

我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

我们二(3)班真会学数学。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

我们还可以用手语来表示加号,相同加数相加,“转”就变成乘号。

小朋友们,数学王国的奥妙很多很多,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认真思考,肯定能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48页做一做1.2.3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创设参观动物学校的情境,以参观校园游乐园,商店将教学内容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探索知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多次提供给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相同数连加起步,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乘法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

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

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

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

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

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

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

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

而在练习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

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

“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

”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

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

”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

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

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

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板书设计

乘法

连加算式加法算式的特点加法算式的意义乘法算式

3+3+3+3+3=15加数相同,都是35个3相加3×

5=15或者5×

3=15

6+6+6+6=24加数相同,都是64个6相加6×

4=24或者4×

6=24

2+2+2+2+2+2+2=14加数相同,都是27个2相加2×

7=24或者7×

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