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42055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中考化学二模分类汇编 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25.某同学欲测定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ag样品溶液,按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A.加入过量稀盐酸,称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m1g

B.加入过量浓盐酸,产生的气体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2g

C.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将滤渣洗涤烘干,称量其质量为m3g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将滤液蒸干,称量固体质量为m4g

西城

21.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广口瓶内盛放的药品

用途

A

浓硫酸

干燥氧气

B

收集氧气

C

氢氧化钠溶液

除去H2中混有的CO2气体

D

石灰水

检验CO2气体

22.适当提高蔬菜大棚内CO2的浓度,可增大农作物中葡萄糖(C6H12O6)的含量。

这一过程可表示为:

6CO2

+12H2OC6H12O6+6H2O+6O2。

下列关于该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涉及到三种氧化物B.葡萄糖属于糖类

C.适当提高CO2浓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无机物和有机物可以相互转化

2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5g甲、乙,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的质量

分数相等

C.40℃时,将10%的甲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40℃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24.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锌中加入稀盐酸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将水通电

一段时间

25.欲测量久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取a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

B.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的溶液,质量为m1g

C.与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g

东城

21.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物质形成溶液的pHB.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苛性钠食盐硫酸大N2NONO2高

溶液的pH氮元素的化合价

C.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D.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AlSiO高FeCuAg弱

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金属活动性

22.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pH试纸

如果pH<

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硫酸铜溶液

如果有蓝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紫色石蕊溶液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2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

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图2中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

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24.关于下列坐标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甲表示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乙表示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丙表示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丁表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25.“碳捕捉技术”是用足量的NaOH溶液“捕捉”CO2,并将CO2分离、储存,其过程的示意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C.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D.“反应并分离”的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昌平

21.下列各组气体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的是

A.氧气和空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甲烷和空气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2.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

关于这一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23.下列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水),不正确的是

弹簧夹

A.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B.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C.图I中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D.

图II所示装置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24.向一定量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FeCl3+3NaOHFe(OH)3↓+3NaCl。

x轴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像变化趋势一致是

A.混合液中H2O的质量B.混合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C.混合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D.混合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5.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中,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

A.从N→M:

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

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

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

D.从M→N:

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房山

21.科学家在真空条件下,成功制得盐粒状的“氮5”(化学式为N5),在制取“氮5”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

因此科学家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它可以成为火箭和导弹的理想燃料。

有关“氮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5”是一种固体B.“氮5”是一种单质

C.“氮5”由5个氮原子构成D.“氮5”具有可燃性

22.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中盛有饱和石灰水,大烧杯中盛有试剂X。

将试剂Y加入到大烧杯中,观察到的小烧杯中的现象正确的是

序号

试剂X

试剂Y

小烧杯中的现象

硝酸铵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变化

盐酸

碳酸钠

稀硫酸

镁条

水质主要成分(mg/L)和酸碱度

偏硅酸:

25-50pH:

6.5-8.5

锶:

0.20-0.50钾:

3.0-4.8

钠:

28-48钙:

15-30

镁:

8-18

23.某品牌矿泉水的标签上的内容如右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品牌矿泉水为混合物

B.该品牌的矿泉水一定呈酸性

C.“锶、钠、钙、镁、钾”属于金属元素

D.饮用该矿泉水可以为人体补充人体所需的无机盐

24.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名称

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看到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盐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得到一氧化碳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钙固体

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依次滴加足量水,振荡试管,固体溶解的是碳酸钠,无明显变化的是碳酸钙。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固体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密云

21.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关于图中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6:

32:

44:

18

C.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数目减少

22.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

固体不溶解,液体pH几乎没变化

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

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

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A.金属单质B.碱C.金属氧化物D.盐

23.小新在实验室用足量的锌粒与稀硫酸按右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发现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此时又无更多的酸液可加,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下列试剂,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碳酸钠溶液

C.硫酸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

24.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向一定量的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锌、镁

D.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恢复至原温

25.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无色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10.8g

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13.2g。

A.该气体一定含有H2、CO、C

H4

B.该气体可能只含H2和CH4

C.该气体可能只含CO和CH4

D.该气体可能只含CH4

通州

3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O2

H2O蒸汽

通过浓硫酸

NaCl溶液

Na2CO3

滴加适量的盐酸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

NaCl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O2

HCl

适量的NaOH溶液

32.丁酸乙酯(C6H12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丁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g

C.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1%

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8∶3∶8

33.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

利用石英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下,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

A.M的化学式是HCl

B.制备过程无氧气,可能是为防止发生爆炸

C.制备过程无水,可能是防止制备过程中某些物质与水反应

D.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可重复利用的物质是C和HCl

34.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数据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反应前质量

8g

35g

5g

反应后质量

2g

x

42g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l

C.x=7g

D.在该反应中,丙物质一定做催化剂

35.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水、金属锌、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BCD

顺义

21.如图表示汽车尾气净化器处理汽车尾气的过程。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氧化为CO2所需氧来源于NOX

B.汽车安装这种净化

器后,能避免铅污染

C.Pt-Rh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使用该净化器能减少酸雨的发生

22.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t2℃,再降温到t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温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a>

b=c

C.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一定是a>

D.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a=c>

b

23.为比较4种金属X、Y、Z、W

的活动性,小刚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其中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参加反应的物质

X

Y

Z

W

W(NO3)2溶液

ZNO3溶液

稀盐酸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X>

W>

Z>

YB.X>

W>

Y>

ZC.X>

WD.X>

Z

24.右图表示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时有关质量的变化关系,

则纵坐标(y)不能表示

A.消耗盐酸的质量B.氯化钙的质量

C.水的质量D.二氧化碳的质量

25.下列四个实验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方法一

方法二

证明集气瓶中盛装二氧化碳气体

伸入燃着的木条

倒入澄清石灰水

检验氯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钠

滴加酚酞溶液

加入盐酸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加入适量盐酸

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

检验CO中含有少量的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

海淀21.C22.C23.D24.A2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