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表达水平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40281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表达水平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朗读表达水平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朗读表达水平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朗读表达水平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朗读表达水平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朗读表达水平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表达水平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朗读表达水平对大学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眼动

  一、引言

  阅读是积累语言、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默读与朗读两种方式。

在相关的研究中,大多研究者关注的是学生默读的眼动特征,对朗读的研究关注较少。

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针对朗读的研究也仅限个别句子,缺乏对学生整篇文章朗读的研究。

在实验研究内容上,对朗读和默读基本区别的研究,而缺乏深入。

本研究关注到,在生活中,有些人不能很好地运用朗读外部表达技巧进行朗读,但默读的速度很高,抓取的信息多并且准确;

有些人运用朗读外部表达技巧娴熟,却不能高效地进行默读。

朗读表达水平,例如能否恰当运用重音、停延、语调等朗读外部技巧进行表达,对阅读存在何种影响?

基于这个疑问,本研究运用眼动测量法,记录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大学生默读与朗读的眼动特征,以期对学生的阅读眼动有更全面与深刻的认识。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浙江省某高校120名本科生,进行默读实验,筛选出回答问题正确率在60%以上的被试80人,再经过朗读实验,筛选重音、语速、停延、语调表达恰当的被试21人(其中2男,19女),及重音、语速、停延、语调表达失误比较多的被试21人(其中2男,19女),由高校多位音乐、文学、教师语言艺术教师组成的团队进一步讨论后,将被试分为朗读表达水平相对的高与低二组。

所有被试年龄在20-22岁之间,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自愿参加,且均为第一次参加眼动实验。

  

(二)仪器

  本实验由一台Dell计算机控制,刺激呈现在14英寸彩色显示器上。

屏幕分辨率为1280*800像素,刷新频率为60Hz。

用瑞典Tobii1750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情况,数据采集频率为60Hz。

眼睛在一个点停留100毫秒记录为一个注视(fixation)。

用tubii软件运行实验程序并同时记录被试的眼动数据。

  (三)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朗读表达水平,包括朗读表达水平高和朗读表达水平低两种水平。

因变量为阅读成绩和阅读的眼动指标。

  (四)实验材料

  文字材料:

选择新派朗诵最新的一期未向社会公开的朗读材料,没有生字词、其内容为学生以前不熟悉的、长度为314个字符左右的难度等值现代文散文材料3个,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述,语言流畅,情感基调中性略带恬淡。

1个材料为一屏,字号为24,行间距为。

材料呈现的时间不限,由被试控制朗读的时间。

  (五)实验程序

  整个实验程序分为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两个阶段。

预实验阶段主要是让被试熟悉实验过程,了解眼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被试经过预实验练习熟悉实验过程后,进入正式实验。

实验中,被试先默读屏幕上呈现的文章,然后马上回答下一屏的问题,要求发音器官不得参与活动;

朗读下一屏幕上呈现的文章,接着回答另一屏呈现的问题,要求清晰地朗读。

默读、朗读和回答问题的时间由学生自己控制。

  (六)统计方法

  所以数据采用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默读眼动特征差异

  以朗读表达水平为自变量,学生默读时的各类眼动指标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在默读时,其眼动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及瞳孔直径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朗读的眼动特征差异

  以朗读表达水平为自变量,学生朗读时的各类眼动指标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在朗读时,其眼动注视点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朗读表达水平高的学生注视点持续时间明显少于朗读表达水平低的学生。

注视次数(T=-,P=)出现边缘显著,表现为朗读表达水平高的学生注视次数少于朗读表达水平低的学生。

而学生朗读时的瞳孔直径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三)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的默读眼动模式

  对朗读表达水平高的被试进行默读眼动轨迹跟踪,发现轨迹朗读表达水平高的学生默读时,从文章开头处开始阅读,中间有一定的回视,但数量不多,学生的回视点比较均匀,且与文章段落一致。

沈德立教授认为学生阅读记叙文时,主要有问题式、直接式、往复式、跳跃式四种主要方式。

图1的轨迹图显示,本研究中朗读表达水平高的被试其眼动轨迹模式介于文章阅读眼动方式的直接式与往复式之间,相对靠近直接式,我们暂时把它命名为:

直接—往复式。

  对朗读表达水平低的被试进行默读眼动轨迹跟踪,发现朗读表达水平低学生的默读时,也从文章开始处开始阅读,中间有一定的回视,但数量不多,学生的回视点比较均匀,基本与文章段落一致。

其眼动运行轨迹也是直接-往复式。

  对比分析图1与图2,笔者发现不同朗读表达水平的被试默读眼动轨迹呈现高度一致性。

进一步对全体有效被试进行眼动轨迹进行跟踪,发现学生默读时,从文章开始处开始阅读,中间有一定的回视,但数量不多,学生的回视点比较均匀。

整个眼动轨迹模式为直接—往复式。

  (四)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的朗读眼动模式

  对朗读表达水平高的学生进行朗读眼动轨迹跟踪,发现朗读表达水平高的学生朗读时,其注视点相对比较密集。

学生从文章开始处开始阅读,中间与结尾有少许回视,但开头处回视相对较多。

整个轨迹模式介于文章阅读眼动方式的往复式与直接式之间,相对靠近往复式,我们暂时把它命名为:

往复—直接式。

  对朗读表达水平低的被试进行朗读眼动轨迹跟踪,发现朗读表达水平低的学生朗读时,其注视点相对比较密集。

学生从文章开始处开始阅读,开头处回视相对较多,中间与结尾回视相对较少。

整体眼动运行轨迹也是往复—直接式。

  对比分析图4与图5,笔者发现不同朗读表达水平的被试朗读眼动轨迹呈现高度一致性。

进一步对全体有效被试进行眼动轨迹进行跟踪,发现学生朗读时,其注视点比较密集,开头处回视较多,中间与结尾回视相对较少,整个眼动轨迹模式为往复—直接式。

  四、讨论

  

(一)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的默读眼动特征

  对不同朗读表达水平被试默读时的眼动特征进行测量,发现被试在注视点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与瞳孔直径方面都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是一致的。

朗读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与被试的默读能力并无直接的关系。

朗读过程中,被试不仅需要获取语义信息,而且还需要获取语音信息,并有节奏地表现出来。

在朗读的信息加工过程中,语音的加工过程成为不可缺少的主要过程。

而在默读过程中,语音加工并不参与其中,因此学生语音加工能力的强弱即朗读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其默读能力并无直接关系。

  

(二)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的朗读眼动特征

  不同朗读表达水平被试在朗读时,其眼动注视点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朗读表达水平高的被试注视点持续时间明显少于朗读表达水平低的被试。

同时,被试注视次数出现边缘显著,表现为朗读表达水平高的被试注视次数少于朗读表达水平低的被试。

这可能是因为朗读表达水平高的被试对文章情韵与声音运用(重音、停延、句调、语阶等)把握较好。

在朗读过程中,声音运用与文章情韵一致,能加深被试对文章地理解,产生的启动效应使被试容易完成对所要朗读词语的词汇通达1,从而使被试处于良好的接受信息、加工信息的状态,因此,即便较少的注视点与较短的注视点持续时间,也可以使其准确地进行朗读感受和表达。

而朗读表达水平低的被试,不能做到声音运用与文章情韵的相符,也就不能很好地产生朗读时的启动效应,因此,需要较多的注视点,注视点持续时间也相应增长。

  对于学生默读的眼动模式,沈德立教授对学生阅读记叙文时的眼动模式进行了归类,认为学生阅读记叙文时,主要有问题式、直接式、往复式、跳跃式四种主要方式。

2而本研究中,无论是朗读表达水平高的学生还是朗读表达水平低的学生,都只表现出了一种眼动模式:

这可能与我们文章的呈现方式不一致造成了。

沈教授把文章与问题放在同一屏,采用一句话为一行的方式呈现。

而本研究中,整篇文章经WORD排版后直接呈现,而把问题置于下一屏,使实验更接近学生默读的真实情景。

由于问题与文章不再同一屏呈现,也就不存在问题式与跳跃式两种阅读方式。

而文章没有被人为的一句一行断开,加强了学生默读时的连贯性,学生的默读表现出直接式阅读的一些特征。

同时由于文章内容达340个汉字,在这个默读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动摇,从而出现少量回视,具有往复式阅读的一些特征。

  在本研究中,朗读表达水平高的学生和朗读表达水平低的学生非常一致地只表现出了一种眼动模式:

这种模式同样介于直接式与往复式之间。

只是相对于默读而言,其回视点要多些。

在这个模式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每行的开头处出现较多回视点,而中间与结尾外较少。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朗读从上一行的结尾转到下一行的开头处时,由于空间上相距较远,学生的眼睛不可能每次都能捕捉到最佳的阅读注视点(尽管大多数时间能)。

在没有捕捉到最佳的阅读注视点时,学生需要对注视点进行调整,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回视现象,从而出现一些注视点。

而每一行的中间与末尾却不存在这个问题,自然回视点就相对较少。

  五、结论

  

(一)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默读时的眼动特征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朗读的眼动特征存在着显著差异,表现为朗读表达水平高的学生注视点持续时间明显少于朗读表达水平低的学生,同时,注视次数也少于朗读表达水平低的学生。

  (三)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默读时的眼动模式高度一致为:

直接-往复式。

它是介于直接式与往复式之间,相对靠近直接式的阅读方式。

  (四)不同朗读表达水平学生朗读时的眼动模式高度一致为:

往复-直接式。

它是介于往复式与直接式之间,相对靠近往复式的阅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