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40206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

《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测量实习指导书每组一份Word文档格式.docx

对水准测量的外业资料进行平差计算;

对三角网或导线网的外业观测成果进行内业平差计算,并编制计算说明书。

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采用经纬仪、钢尺绘制所选区域的简要地形图,仅标出重要地物的位置和轮廓,不做碎部测量。

7、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

测绘图幅为40×

40cm2、比例尺为1:

1000的地形图一张,图中需包含等高线和重要地物的位置和轮廓等要素。

8、建筑物的测设

在所绘制的地形图上布设一栋建筑物并算出测设数据,经纬仪测设、钢尺测设在实际地面上。

(二)实习形式

教学实习分组进行,每组5-6人。

每组借用经纬仪,水准仪水准尺,棱镜,测距仪,全站仪等测量所需配备的仪器工具一套。

要求学生在实习之前必需预习,实习过程中多动手,实习结束后做实习总结。

(三)时间安排

序号

内容

时间

备注

1

控制测量实习的准备工作及熟悉仪器

1天

2

测量设计

3

水准测量

4

导线网的测量

5

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6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

7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绘制

8

建筑物等碎部的测设

2天

9

整理资料

总计

10天

五.实习成绩考核

1对实习内容中的第2项(测量设计)及第8项(建筑物等碎部的测设)由指导老师按小组在实习场地现场指导考核并给与评定。

2个人能否熟练使用仪器,由指导老师进行现场考核。

3实习结束时,小组应交下列作业

(1)距离测量及角度观测记录及计算表;

(2)水准测量记录及计算表;

(3)地形图一张;

(4)测设草图一张;

(5)实习指导书一份

4实习结束时,个人应交作业

(1)水准测量的计算成果表;

(2)控制点坐标计算表及控制测量略图;

(3)实习报告。

附录:

测量实习的内容与技术要求

一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地面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搞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和程序,即先在整个测区内,选择若干具有控制意义的点(测量控制点),并将其连成一定的几何图形(测量控制网),用较精密的仪器和较精确的方法测定这些控制点的位置(控制测量);

然后,再根据控制点以较低一些的精确测定其周围的地物,地貌特征点(碎部点)的位置,并依《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按一定比例尺绘制成地形图(碎部测量或地形测量)。

一、图根控制测量

1.踏勘选点、建立标志

小组所有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详细踏勘教师指定的实习区域,并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分布、测区地形条件以及选取导线点的技术要求等,合理确定4~5个图根控制点的位置,组成一条闭合或附和导线。

导线点选定后,应在点位上打一木桩(必要时在桩的周围浇注混凝图固定),并在桩顶钉一小钉作为点位标志;

也可在裸露岩石或水泥地面上直接用红油漆划一标志(划一圆圈,圈内点一小点或画一细十字丝)作为临时性的标志,并书写上统一的编号。

为了便于寻找,对地形复杂区的导线点还应绘制“点之记”。

对图根控制测量而言,导线点除了作为平面控制点外,一般还兼作高程控制点。

因此,不必再选点位,直接利用上述导线点即可组成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

2.平面控制测量

本次实习,采用导线测量进行平面控制。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测角、量边和连测。

当导线需要与已知边连接时,必须观测连接角或连接边,作为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之用,目的是使新布设的导线点的坐标纳入国家坐标系或该地区的统一坐标系中。

值得注意的是,已知点和已知边的精确应高于要布设导线点的精度,即应选择高等级控制点及其边作为已知点或已知边;

连测角和边的观测精度也应观测精度也应比要布设导线的高一等级,并加强检核以免出错。

如果测区及其附近没有已知点时,可用罗盘测出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作为导线的起算数据,建立独立平面直接坐标系。

钢尺量距导线的等级划分及其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1。

钢尺量距导线的等级划分及其主要技术要求表1-1

等级

测图比例尺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往返丈量距离较差相对误差

测角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测回数

中误差(″)

J2

J6

三级

1.2

120

≤1/10000

≤±

12

≤1/5000

24

图根

1:

1000

0.5

75

≤1/3000

30

≤1/2000

60

3.高程控制测量

本次实习,采用水准测量进行高程控制。

图根水准测量按等外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若需引测已知高程点则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其具体技术要求见表1-2。

水准测量的等级划分及其主要技术要求表1-2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视线长度(m)

前后视距较差(m)

前后视距累计差(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黑红面读数较差(mm)

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观测次数

路线闭合差(平地mm)

四等

≤16

DS3

双面

100

≤5

≤10

0.2

≤3.0

≤5.0

往一次

单面

大致相等

二地形测量

控制测量工作结束后,即可进行碎部测量,绘制地形图。

过去,通常利用光学仪器进行模拟测图,现如今已发展为利用电子仪器(全站仪)和成图软件进行数字化测图。

因此,本次实习,采用传统模拟法测图的方法。

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即用光学仪器在野外测量角度、距离、高程的同时,由测绘人员模拟测量数据手工展绘到白纸上,并按图式符号对照实地随时描绘出地物和地貌,所以又俗称“白纸测图”。

因此,实地测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除了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及展绘控制点灯工作。

如果没有印有坐标格网的聚酯薄膜,也可使用一般的绘图白纸,此时需人工按下述的对角线法绘制坐标格网(绘制时,线条要细,一般为0.1mm)。

如图8-1所示,首先,在图纸上画出两条对角线,以其交点M为圆心,取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在对角线上交于A、B、C、D四个点,用直线接连各点得矩形ABCD(此时,可将对角线擦去)。

然后,分别从A、D两点起沿AB和DC方向每隔10cm定一点,若要绘制50cm×

50cm的图幅需定出5点;

再从A、B两点起各沿AD和BC方向每隔10cm定一点,供定出5点(若要绘制40cm×

40cm的图幅只需定出4点)。

最后,连接各队边的相应点即坐标格网,并将多余的线条擦去。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绘制出的坐标格网处于图纸的中,在截得A、B、C、D四点后,用直尺丈量一下其间距,若大于或小于图幅尺寸,则需要调整画弧的半径。

坐标格网绘好后,要用直尺检查各方格网的交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参考教材P136图7.7),其偏离值不应超过图上±

0.2mm;

同时检查各方格边长和对角线长,与其理论值的偏差不应超过图上±

0.2mm和±

0.3mm。

如果超过限差,则应重新绘制。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即可采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实地测图。

待地形图测绘完成后,还需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最后的清绘与整饰。

经纬仪测绘法的方法、步骤以及地形图的检查与整饰,请参阅《建筑工程测量》教材。

常用的地形图符号,请参阅《建筑工程测量》教材。

下面,仅列出碎部测量时应注意的若干事项:

1测人员在读取竖盘读数前,应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或打开补偿开关。

⑵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或发现仪器有变动后,应重新瞄准起始方向检查其变化情况,变化不应超过±

4′;

否则,应重新方向,并检查已测得碎部点。

⑶立尺人员应将水准尺竖直,并随时观察立尺点周围的情况,弄清碎部点之间的关系,地形复杂时还需绘出草图,以协助绘图人员作好绘图工作。

⑷地形图上的线划、符号和注记应在现场完成,并遵循“看不清不绘”的原则。

同时要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做到随测、随展、随绘、随检查。

⑸当每站工作结束后,应将图面上的地物、地性线及等高线与实地对照,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

在确认地物、地貌无测错或漏测时,方可迁站。

同时,要注意清点仪器工具。

⑹仪器搬到下一站、开始观测信得碎部点之前,应先观测前站所测得某些明显碎部点,以检查两站测得该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符。

如相差较大,则应查明原因,纠正错误,再继续进行测绘。

⑺为了保证测图精度,最大视距不能超过表1-3的规定。

视距的最大长度表1-3

测量比例尺

最大视距(m)

地物点

地形(貌)点

一般地区

城市建筑区

500

50(皮尺丈量)

70

80

150

⑻在地形图测绘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已布测的控制点。

当测区地形比较复杂,在现有控制点上设站无法施测到局部地区的碎部时,可在现场临时增补少量的测站点以满足测图的需要。

增补的测站点的平面位置可在现有的各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按图根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采用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支导线法和内、外插点法等测定;

高程可采用土根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量。

具体参见教材相关内容。

《测量实习》小组成果表册

专业

班级

组别

组员

姓名

实习地点校内

实习日期

指导老师

水平角测量记录(尽量每组多打几张)

测站

盘位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水平角观测值

各测回平均值

半测回值

一测回值

°

 

测量:

记录:

仪器:

天气:

日期:

第页

精密量距记录表

尺段标号

实测次数

前尺读数/m

后尺读数/m

尺段长度/m

尺段平距/m

测量:

记录:

备注:

如测距为全站仪测距,,则前尺读数和后尺读数可以不填

导线坐标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β()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α

边长D

增量计算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

/m

△X/m

△Y/m

X/m

Y/m

10

11

13

总和

辅助

计算

导线计算示意图

普通水准路线内业计算表测量

计算者:

检核者:

测段编号

点名

测站数

实测高差

改正后高差

高程

备注

辅助计算

控制测量成果表

x(m)

y(m)

H(m)

测站点

后视点

被测点

水平角

水平距离

高程H

碎部测量记录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