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40174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许多生产生活设施,例如:

填海造地、水资源、能源、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都是站在国家生存的层面上考虑,每年的国家安全与外交预算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48%,与德国、日本有相似之处,是根深蒂固的民族忧患意识,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二)把握机遇创新求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新加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五个转型升级阶段:

第一阶段(1959-1965年),新加坡作为自由港,转口贸易占居经济的主导地位,随着英军撤离,转口贸易的衰落,失业率大幅升高,政府及时作出调整,积极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业为工业化创造条件,转型发展以纺织、衣服、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第二阶段(1966-70年代中期),在失业率下降之后,又重新选择了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大量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发展造船、修船、钻油设备、炼油厂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第三阶段(70-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基本实现了全民就业,经济稳固,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政府及时调整发展重点,研究与开发电脑及其附件制造业、第三产业向专业化、系列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四阶段(80年代中期-1997年),经过高速的发展,以建设投资为拉动的经济实现衰退,新加坡继续求变,以全球商务中心走向世界。

一方面发展世界总部经济,面向全球服务;

另一方面投资海外,开拓更广泛的国际经济空间。

仅2010年入股海外银行及证券业的投资超过200亿美元,向开放的外向型经济转变。

第五阶段(1998-现在),面对国内形势的变化,敏锐地分析研究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全面进入创新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提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七大战略:

技能与创新经济;

环球亚洲枢纽;

建立有活力的多元生态;

加强科研与成果转化;

开发新能源;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打造独特环球都市。

致力于成为创新驱动的经济体,减少对低端电子业的依赖,大力发展生命科学、原材料科学、生物制药、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高技术朝阳产业。

同时,积极发展教育、文化、旅游、娱乐等第三产业,打造贸易、航空、会议、医疗保健、理财、金融、教育等一系列区域中心,进入了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服务型经济。

新加坡的制度创新贯穿了整个发展阶段。

其管理制度是由英国的殖民制度逐步转向特定意义的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的是国家企业化运作管理。

公民具有双重身份:

公民是股东也是国家所有人,利益是分红;

公民是顾客也是政府产品服务的购买者,要求的是服务;

公民也是顾员,是劳动者,要求的是报酬。

新加坡经济经营模式是外资和私有企业的自由经济与政联企业混合经济,工业开发区模式是新加坡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

80年代亚洲有新加坡裕廊、马来西亚槟城、台湾新竹、中国深圳、印度班加罗等五个著名工业开发区,前三个都是新加坡开发建设的,目前在中国建设的还有苏州工业园和天津生态城,也是中新合作的成果。

新加坡是全球国有资产管理最好的国家,主要体现在政联企业的运作上。

所谓政联企业就是政府利用国有资产投资和控股的公司。

一个是淡马锡控股公司,主要管理新加坡的公积金;

一是政府投资公司,主要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

淡马锡下设33家大型控股公司均为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1590亿美元,主要投资钢铁、电信、航空、航运、交通、港口、金融等高附加值行业,年均回报率高达18%,对新加坡GDP的贡献率超过10%以上。

保障经济与社会发展最有效的基本行政、法律制度。

有:

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土地征用、政府公积金、财税收支分配、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环境保护等制度。

政府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这些管理法规,以支持和保障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

与时并进,创新求变是新加坡可持续发展、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三)精心营造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加坡所营造的经商发展环境位处世界前列,其全球化指数、经济自由度指数、生活质量指数、网络化指数也名列世界前端,连续多年被列为全球最佳创业和宜居城市,这也是这个城市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

主要体现在:

1、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

政府确定的战略规划目标及政策能够高效的贯彻与执行,他们实行政府企业化管理模式,分工明确,同时引入了最先进的“平衡计分卡”管理模式,把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身上,并实行严格的考核管理。

领导方法上,引入“引爆点”和“鱼缸”领导法,全面迅速的调动关键人物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定期召开政策战略执行民主检讨会,及时调整改进政府管理。

新加坡政府的危机管理也独树一格,极具特色。

李光耀认为:

新加坡的生存靠政治稳定,靠高级官员的廉洁与效率,强调廉政立国。

国家有一系列廉政法律、公务员选拔录用升迁处罚管理制度,廉洁高效和强有力的政府管理是可持续发展之魂。

2、严格的遵法制度。

新加坡实施的是依法治国政策,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从各方面规范了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行为,倡导“法律之上没权威,法律之内最大自由,法律之内没有民主,法律面前人人平行”。

严格的法律环境为招商引资和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完善的基础设施。

经过多年的建设,新加坡具备了完善的基础设施。

公路、港口、航空、地铁、公交、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完备,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限制私人交通、鼓励公交、城市交通管制等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保证了整个城市交通便捷,树立了现代都市交通发展的典范。

供电保障率达100%,通信业发达、宽带网全国普及,地表上看不见任何管线。

特别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管理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新加坡十分缺水,并受马来西亚控制,影响国家安全。

他们采取收集雨水、新生水、海水淡化、购买外来水很好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李显龙总理指出:

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努力新加坡已成功把水危机转化为优势,不仅解决了人民的食水问题,而且把开发出来的水处理技术输出国外,在国际水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迈入了水治理先进国家行列。

4、最具竞争力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引进联合国和世界一流国家的专业人才,为新加坡的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出谋划策,使新加坡成为最具经商和宜居的绿色城市。

有几个显著特征:

一是规划具有科学的前瞻性,他们把创业和产业的发展作为城市的生命线,高起点、高质量的编制出城市概念性的发展规划,从发展概念定位、生产功能布局、空间布局、时限确定,制定出发展总纲,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并按照5-10年进行修订,确保连续性、现实性和先进性。

从直观上看,新加坡尽管土地非常紧缺,但发展空间很大,产业区功能明确,一点也没有拥挤的感觉,定位十分超前。

二是注重规划的权威性和民主透明性。

强调规划的法律地位,注重民意,做到民主科学决策。

三是注重规划的协调性。

特别是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基础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居住功能区规划、水资源及垃圾废旧资源循环利用规划,衔接的十分紧密,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如:

非商业区不准设临街商铺、公交港湾停车、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小区社会化综合服务设施、各种管线下地、给水、排污、绿化等,处理得十分有序和超前。

四是特别注重环境的绿化美化。

国家设立公园局,专门负责城市的绿化与保护,把绿化作为生产性投资,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绿色竞争力的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竞争力的灵魂和根本原则,而绿色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完善体现。

在十分紧张的土地上留出大量的土地设立为自然保护区,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草地、花卉、绿树和优美的建筑相互映衬,每颗树、每片绿地都进行档案专人管理,绿地面积占到40%以上,是一座真正的花园城市。

五是强化城市的建设管理。

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的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和制度,加之公务员的高效负责,规划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不以领导人的意志作无原则的更改。

5、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新加坡十分尊重各种族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实行多元文化兼容并存的政策,确保各民族的团结稳定。

此外,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惠及了广大民众,实施了一系列的民生工程。

“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实施为84%居民提供了保障住房,17%的居民购置了商品房,人均住房面积超过了22平方米,使国民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

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国民储蓄率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5%以上,实行失业再就业培训制度,失业率在2%以下。

实行了国家公积制度为主的社会养老、医疗、住房保障制度和亲民和谐的社区管理制度,使国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和有社区,万人犯罪数低于60人,社会祥和稳定,是世界上最安定的国家。

(三)实施人才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李光耀强调:

人是新加坡可以挖掘、开发的最重要的资源,治国必须靠精英人才。

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有一个领袖人物李光耀,还有他挑选的一批千里马式的精英,如吴庆瑞、吴作栋、韩瑞生、唐义方、严崇涛等均是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和管理专家。

新加坡从国内国外两个渠道培养和引进人才。

在国内,高度重视教育培养,拿出财政的四分之一用于教育,教师均为公务员。

一方面,有计划的从小学到大学选择一批未来治党治国的高级精英人才送到世界一流大学深造,回国后予以重任。

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一大批实用人才,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终身技能培训制度和优秀人才晋升制度,全国有3所国际一流大学,有近50所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教育国际综合竞争力报告世界第一。

在国际上,新加坡采用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和聘用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国家设立了国际人才通往新加坡大门的网站,为有意在新就业、创业和受教育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近十年来,新加坡外来拥有雇佣准证的拔尖国际人才就达8万人之多,仅淡马锡公司高管九名董事中就有7名是外国人,网罗天下英材为我所用,使新加坡占据了制高点,把握了主动权。

经验表明:

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因素不在于自然资源的多寡,不在于种族和肤色的不同,也不在于文化和文明历史的久远,而取决于这个国家国民的综合素质和优秀的领导人才。

三、几点建议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有许多特定的条件,不可复制。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地区间资源环境条件也有所差异,我们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吸纳和借鉴新加坡经验当中最精华和最本质的东西。

(一)强化危机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感的责任感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过度依赖煤油气资源的原始挖掘和输出,装备制造、能化产品的深加工、新兴产业发展明显不足,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增大。

二是水资源、土地、交通、生态环境、城市服务承载力弱,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是经济发展的机制和体制滞后。

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益分配不公平,资源开发补偿不到位,开发建设与群众的矛盾凸显,各级政府战略政策执行力差。

四是市场要素水平低下。

招商引资质量不高,一些民营企业家富不思进,小富即安,企业综合竞争力弱。

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榆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亲眼看到新加坡的发展,便知差距不仅在速度和质量上,更在发展方式和综合竞争力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就,更要认清市情、面临的危机和困难,不断增强忧患意识。

知差距而奋起直追,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化为强大的动力,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动员全市人民一致行动起来,力争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

(二)强化创新意识,大力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源于思想大解放,源于开拓进取。

李金柱书记在市委二届七次会议上指出:

要在全市再掀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依靠解放思想开放理念打造榆林发展的战略高地。

我市“十二五”的战略目标已明确,需要我们真抓实干,以务实的精神,努力打造“四区一地一极”,即:

把榆林打造成现代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先进区、城乡统筹实验区、公共服务示范区和内陆开放开发的战略新高地,成为陕西发展的重要一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

要坚决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九个转变”转型战略,即:

以科教催生创新、以创新推动转型、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资源开发型向集约型、消费拉动型转变;

产业结构由资源型产业为主向资源型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产品结构由资源开发初级产品向深度转化产业链条终端产品转变;

市场开拓由初级市场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现代市场转变;

发展理念由经济价值取向向富裕百姓转变;

推进社会发展从城乡二元型社会向城乡统筹协调型社会转变;

从城市功能缺失向聚集、辐射和服务功能完善转变;

从群众利益矛盾多发向利益关系协调转变;

从传统粗放型社会管理向以人为本、和谐共处转变;

努力实现榆林在更高起点上的新跨越。

具体有几点建议:

1、全面提高政府的战略执行能力。

学习新加坡的实用主义高效管理模式,将“十二五”战略规划的每项目标和任务,按照“平衡计分法”的管理办法,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企业、每个人,并严格考核奖罚,以求实效。

2、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榆林要成为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能化基地,必须在拥有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

建议:

一要建立企业科技研发基金。

规定全市范围内的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必须要提留当年产值的5%作为企业科研和技术改造基金,基金实行企业所有权自有,政府统一征留和监管,制定使用实施细则,专项用于科研和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

要求大型企业如神华、陕煤、兖矿、延长、有色、鲁能、华电等大型企业在榆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基地。

二要建立政府科研基金。

主要用于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配套扶持。

三要与著名院校、科研机构结对子,鼓励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四要制定贷款融资优惠政策。

五要成立榆林新材料科学院,同时改革榆林学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等专业学校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实行校企联合,培养专职人才。

六要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加大在职人员公费留学培训力度。

六是强化政府公共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包括中介服务、风险投资体系、科技园软硬件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科技创新环境。

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力争使榆林的自我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3、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久的将来,榆林必然面临资源枯竭,因此,要未雨绸缪,及早研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要及早依托现有资源开发优势,积极引导产业转型,步入投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高效服务型产业经济发展阶段。

重点培育能化装备制造业、配套精细化工、物流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种制药等)、传统毛纺、服装、建材、食品等产业,综合服务业(包括金融、信息、商业、饮食、娱乐等)等八大产业。

此外,要及早开发晋陕峡谷黄河水利资源,这一再生资源常常被人们遗忘。

黄河流经榆林六个县,长达430公里,按照国家黄委会的总体规划,在晋陕峡谷将建设碛口、古贤两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电装机容量均在180万千瓦以上,而且高峡出平湖,可以改变黄河两岸生态环境,将形成以文化旅游、娱乐、休闲度假、宜居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带和经济增长点。

建议指定专人,拨出专项经费,积极主动同山西省吕梁市共同合作,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及早推动该项重大工程建设。

4、重点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

为了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两廊”、“两区”、“多园”的工业化布局,并基本完成了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并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

在具体机制上,建议向新加坡裕廊和苏州工业园运营模式学习,采取政府以股份投入,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统筹规划与建设,积极创造“三通一平”及生产安全配套条件,实现李书记提出的“五个一体化”发展要求(即产品循环一体化、公共设施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5、大力实施惠民工程。

让快速发展的经济惠及广大群众,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最不稳定的人群是大量农民工和失业的城市居民,他们面临就业、住房、教育卫生等社会保障、老人安置抚养四大难题。

因此建议:

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重视就业培训工作,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对口培训,全面推行就业上岗认证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

二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

对此项任务要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一票否决,力争短时内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任务目标。

三是对本区域内工作生活的农民及其子女在教育卫生等社会福利方面一视同仁,体现社会公平。

四是大力实施多层面、多样化的养老院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城乡全社会面临的养老困难问题。

6、健全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配套制度和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发展生命线,要结合自身发展条件,研究出台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一系列产业政策、资源开发政策、招商引资政策、财税政策以及差异化政策。

政策就是资金,例如山西省实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办法、开征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基金,就是从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中获取了一笔可持续发展的资金。

制度和政策的创新需要胆识和气魄。

(三)全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一个绿色宜居的富有竞争力的中心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和重要保障。

榆林现有的城市发展与规划,有许多地方已不能适应榆林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要超前谋划调整市区范围,宜以一小时经济圈规划,探索并逐步实施撤县设区(包括榆阳、横山、靖边、神木、米脂、绥德),实现一市辖六区的区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二是调整修编榆林中心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

新加坡经验表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认识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他们对城市规划规定5-10年进行不程度的法定修编。

我们的城市规划也必须进行重新调整。

三是改进修编方法。

采取民众加专家的方式,先从详到总再到详,从专业到总体再回到专业的办法,强调规划的超前意识和可控制性、可实施性,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注重细节决定成败。

比如:

处处设有临街商铺,停车设施不全,交通如何顺畅;

住宅小区没有社会服务功能,如何宜居。

四是改革城建管理体系。

实行审批、建设、监督、管理相互分离和制约的管理机制,建立市区政府职责分工明确、部门协作配合的现代城市管理体系。

加大城市征迁改造力度,充分发挥城投公司作用,努力提高政府经营和管理城市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建议在榆溪河整治改造上,要大气魄、大手笔,挖田成湖,描绘一幅“塞上名湖”之作,整体提升榆林的灵气,使之成为真正的塞上公园城市。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人的因素是第一”,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创造者。

新加坡把精英团队和普通劳动者完美结合起来,做到人心其才,才尽其用,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体现。

考察学习期间,新加坡人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他们待人诚恳守信,注重礼仪,遵守规则和纪律,讲究团队协作、环境整洁,做事严谨负责,正是这样一种精神和素质,使新加坡人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我们应当结合“书香榆林”,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全面提榆林人民的综合素质。

此外,要特别注重培养领导精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做好“伯乐”,更要注重现有领导干部的培训。

建议市委专门设立培训基金,聘请先进国家的专业教授来榆传经送宝。

另外,要全面加强中小学教育,把教育作为一项及其重要的朝阳产业来培育,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加大城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努力培养下一代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同时,要畅开胸怀,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纳外来人才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次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

可持续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进步。

看国外知差距,看国内知快慢,快一步,快一个时代,慢一步,慢一个世纪,我们要紧抓机遇,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榆林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分别为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靖边县纪检委书记、府谷县委组织部部长、绥德县政府副县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