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40168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

《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汇总解析资料文档格式.docx

4、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安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出现。

第三节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必考)P21

二、“三深化”、“三推进”工作措施:

(1)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2)深化依法监管,持续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3)深化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

学品,民爆物品,工矿商贸及消防等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

(4)推进科技进步(5)推进

安全达标。

(6)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多选)P21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

(一)、安全生产票伦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

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P34

(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35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安全生产标准论评审分为一级,

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P35

(四)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安全生产

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

P39

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统一体。

P41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

5、导向功能6、凝聚功能7、激励功能8、辐射和同化功能(多选)P42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P45

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第三节重大危险源

一、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P49

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要求:

“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

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P52

三、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实时监控预警系统,对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

可能使危险源的安全状态向隐患和事故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出预警信

息,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P53

四、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P54页公式(2—1)(必考)

五、两个原则:

1、最大危险原则。

2、概率求和原则P57

六、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

(2)事故临界状态(3)事故初始阶段P62

第四节安全规章制度、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P6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核心就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四、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P68

1、起草。

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

3、审核。

4、签发。

(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营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制

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债人签发。

5、发布。

6、培训。

7、反馈。

8、持续改进。

(每3-5年应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并重新发布)第五节组织保障P69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

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六节安全生产投入与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P71

二、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和管理

(二)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事故发生前)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3、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

4、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5、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四、风险抵押金的存储和使用P72

1、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

(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或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存储标准:

1)小企业不低于人名币30万元。

2)中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3)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150万元。

4)特大型企业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

3风险抵押金使用规定P73

(1)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而直接发生的抢险、救灾费用支出。

(2)为处理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善后事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支出。

第七节安全技术措施计划P75

一、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2、安全技术措施

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可分为: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3)隔离

4)故障一一安全设计。

5)减少故障和失误。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1)隔离。

2)设置薄弱环节。

3)个体防护。

4)避难与救援。

三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P78

(四)编制措施计划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项目经审批后,由安全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具体的措

施计划和方案,经讨论后,送上级安全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

(五)审批措施计划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一般由总工程师审批。

(六)下达措施计划

与生产计划冋时下达到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七)实施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已经完成的项目,应由验收部门负

责组织验收。

第八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P79一、“三同时”的概念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二、监管责任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三、安全条件论证与安全预评价

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分别对其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论证和安全预

评价

六、施工和竣工验收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

质量负责。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

设强制性标准。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

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第九节特种设备设施安全P83

(二)特种设备的安装

1.安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省级质量急速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许可证》

二、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持证上岗

4.在证书有效期满前60日,有申请人或者申请人的用人单位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三、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的办理P84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30日内,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

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四、安全技术档案(多选)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逐台建立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

包括以下内容: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

以及安装技术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

记录;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

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五、定期检验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七、报废(多选)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

第十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P87

三各类人员的培训

3.培训时间

(1)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

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

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2学时。

(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32学时;

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

于12学时。

(二)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时间

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

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典型事故案例。

(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特种作业的范围包括: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2、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

3、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4、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

(四)其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P88

1、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

2、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们之间工作衔接配合、作业过程的

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和控制对策、事故案例等等。

3、岗位安全教育培训,是指连续在岗位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括日常安全教

育培训、定期安全考试和专题安全教育培训三个方面。

4、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定期安全考试、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概念。

第^一节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

一、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选择题)P90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4、

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是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或定量检查。

5、综全性安全生产检

查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二、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

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爆

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

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振

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的浓度等。

P92

三、安全生产栓查的方法P92

1、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主要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使安全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

四、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P95

第十二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

一、劳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主要有防护用品性能、保护部位、防护用途三种分类方法。

P96

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P98

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2、应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相关要求,针对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和产岗位性质。

3、《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规定了国家工种分类目录中的116个典型工种的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

4、“三证”和“一标志”,即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5、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会的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的护品。

三、正确使用。

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会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P99

四、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上》,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

P100

第十三节承包商管理

一、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多选)P103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一节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一、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是:

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

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P105

二、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P107(选择)

1、权威性2、强制性3、普遍约束性

三、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多选)P107

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P109

1、事前的监督管理2、事中的监督管理3、事后的监督管理第二节煤矿安全生产监察

一、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

P110

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特点

1、实行垂直管理2、监察和管理分开3、分区监察

三、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P112

1、日常监察2、重点监察3、专项监察、4、定期监察第三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一、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所瓶,下同)、压力

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内专用机动辆。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

P113

二、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

P114

三、按照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及进出口等环节,对锅炉、压力容

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施全过程一体化的安全监察。

第四章安全评价

第一节安全评价的分类

一、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不同分为三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P117

第二节安全评价的程序

一、安全评价和序主要包括:

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二、P118中图4——1

第三节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P121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分为4大类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分为20类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P123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1)对照、经验法2)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第四节安全评价方法

一、安全评价方法分类P125

1、定性安全评价方法。

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2、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1)概率风险评价法。

2)伤害范围评价法,是指根据事故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方法。

3)危险指数评价法。

是应用系统的事故危险指数模型。

二、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方法。

根据系统可划分为子系统、设备

和元件的特点,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

P128

三、在事件树分析中,事故是典型设备故障或工艺异常引发的结果。

P129

四、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

境的频率(巳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

P130

第五节安全评价报告131页选择题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1)

目的

(2)

评价依据

(3)

概况

(4)

危险

(5)

评价单元的划分

(6)

安全预评价方法

(7)

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8)

安全预评价结论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结论

三、安全评价报告的格式

/、i-t/aLi~/1、厶LA*r>

i—inrrr>

.

(一

「)评价报告的格式要求

1、

封面

2、

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

3、

者录项

4、

前言

5、

6、

正文

7、

附件

&

附录

弟八节

安全评价管理

基本要求

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138页

第一节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分三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

1生产性粉尘

2化学有毒物质

2、物理因素。

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渡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二、职业接触限值(OEL)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

最高容许浓度(MAC)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

超限倍数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疹疗等。

四、职业病的分类。

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

第三节职业危害识别、评价与控制

一、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度,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

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P145

二、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必考)P146

1、无机性粉尘。

1)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硅石、石棉、滑石等

2)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

3)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钢砂、玻璃纤维等。

2、有机性粉尘。

1)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

2)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

3)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三、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就其病理性质可概况如下几种:

(选择题)P146

(1)全身中毒性,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2)局部刺激性,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等粉尘。

(3)变态反应性,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烟等粉尘。

(4)光感应性,例如沥青粉尘。

(5)感染性,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附有病原菌。

(6)致癌性,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7)尘肺,例如煤尘、矽尘、矽酸盐尘。

四、毒物可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吸收。

P149

五、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P150

1、空所动力噪声2、机械性噪声3、电磁噪声

六、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一噪声聋。

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

P151

七、在作业场所中可能接触的几种电磁辐射简述如下:

(必考)P151

1、非电离辐射。

1)高频作业、微波作业等。

2)红外线。

白内障是长期接触红外辐射而引

起的常见职业病,其原因是红外线可致晶状体损伤。

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我国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一一电光性眼炎。

4)激

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由其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可引起机体内某些酶、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2、电离辐射。

1)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

2)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一一放射病。

放射性白内障。

八、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P155

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

九、因脑力劳动长期高度精神紧张而多发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

P157

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经常性(日常)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和建设项

目的职业危害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又可分为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与技术引

进项目的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与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的现状评价。

(必考)P158

十^一、评价的主要方法P159

1、检查表法2、类比法3、定量法(最常用的)

第四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一、职业卫生院工作职责分工情况。

P161页中第三段,安全监管总局这一段,读一遍,出

多选题。

第五节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一、职业危害申报。

P163

1、申报内容(读一遍,多选题)

2、申报有关要求。

作业场所职熡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1)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

内进行申报。

2)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3)生产经营单位名

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