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40086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考语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

  ①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②天色愈阴暗了

  ③下午竟下起雪来④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

  ⑤将鲁镇乱成一团糟⑥满天飞舞

  A.③②①④⑥⑤B.②③⑥①④⑤

  C.③①⑥④⑤②D.②③①⑥④⑤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共16分,每题4分)

  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

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

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

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

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眼白。

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

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

他们有着暗色的巩膜,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因而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到底投向何方。

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如此独特,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

人类眼白的面积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几倍,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表示我们在关注什么,也可以轻易地辨认别人眼睛注视的方向。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人与人的交往,有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眼、眉、嘴、鼻以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都会表达不同的含意——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

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视网膜含有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

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

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一个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

现代研究发现,,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射出来。

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

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或恐惧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平常的四倍;

遇到郁闷、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

瞳孔没有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研究人员将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以观察头部与眼睛的运动对改变他们视线的效果究竟如何。

实现结果表明,1岁左右的尚未进行语言学习的婴儿便会追随其他人的目光,而不是人脸面向的方向。

因此,当一个大人头不动却只用他的眼睛表示他在看着天花板,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

非洲大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恰好遵循同我们完全相反的视觉追踪机制。

当我们只用眼睛盯着房顶(脸朝前),它们一般不会跟着看。

但是当人的脸朝着房顶(眼睛闭上),它们便会跟着看过去。

当我们使头和眼睛的指向不同时,我们便发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了:

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

这恰恰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和不具有的本领。

  7.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B.“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C.“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因为它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

  D.“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的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

  8.对第二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有90%的信息来自面部,而其中的大部分由人眼来传递。

  B.含有亿个感光细胞的视网膜,能及时处理收到的信息并将其传送至人的大脑。

  C.眼球底部的三级神经元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脑神经也会支配瞳孔、眼球的活动。

  D.现代研究表明,瞳孔的放大、收缩及保持不变,反映出人类不同的心理活动状态。

  9.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

  B.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

  C.只要大人闭上眼睛,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

  D.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10.下列语句,最适合作文标题的一项是

  A.人眼有哪些秘密B.眼睛是心灵之窗

  C.人眼如何表达情感D.眼睛的实际功用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

  在外行走,常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撞进眼帘。

树木和村庄相融相映,让人捉摸不透到底谁主谁次。

其实,是村庄在树木里还是树木在村庄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丛丛翠色诱人地环绕着村庄、村庄也在树木里更显妩媚的时候,让人内心不由自主生出一份宁静与祥和。

由此,我固执地认为,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

只有树木,才能让村庄青春永在。

  面对这些村庄,心中莫名地翻腾着一种对家乡怪怪的思绪,细细想来,这要归结于那些矗立在眼前同时也植根于内心的树木。

很多年前,和邻乡一位当过支书的老人说起我的家乡,“一个村庄里连棵树都没有。

那地方有什么好啊!

”他的这句话叫我的心急跳了一下,也急痛了一下。

后来我自己回到家乡,看着满目荒凉然而又魂牵梦萦的土色故乡,也只能任由五味交替腌渍灵魂。

  曾经的家乡的树木,就这样又一次走进了记忆走进了心灵。

我想,一棵树立起来高不盈数丈,倒下去也高不过数尺。

然而,就是在这尺与丈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处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

现在的家乡,几乎看不到树木,一个个村庄赤裸裸地矗立在黄土地上刺目刺心,灰蒙蒙地缺少生机和灵性,肆无忌惮地弥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家乡以前也曾有一片几百亩大的树园,绿在村庄的东南角。

园子里长满了杏树、桃树、柳树、榆树、沙枣树、由玩伴儿牛牛的爷爷看护。

每天放学,我和牛牛都要先到树园里铲草、玩耍然后才会回家。

春天的榆树,夏天的酸杏,秋天的毛桃和沙枣,可以说是我们童年最奢侈的果品。

而离村庄不远的看头山则是公社的林地,山上同样也长满了榆树、沙枣和毛桃树。

每年的春天,淡淡的花香都会弥漫在周围的一片村庄之中,让人不由得想把这清香的空气永远留存。

  现在这些树木呢?

我问过很多家乡人,得到的结果却让我唏嘘不已。

包产到户后,树园也分片到户了。

满园的树木便陆陆续续遭到砍伐,能用的被搭了棚圈,不能用的成了烧柴;

树园的旧址现在早已经住满了人家。

曾有一段时间,政府为了减少开支,裁减了护林员,将防风林划片承包给了个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砍伐。

村庄里的树木也因庄园的改建而无踪影,以至于在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中,家乡都很难看到树的身影了。

  前不久和童年伙伴聚在一起,说起童年趣事,说起看头山、树园,也谈到家乡的现状,这才陆续知道,山上坡地因退耕还种植了柠条,今年的雨水好,山上又能看到绿色了。

只是因为干旱,树木的成活率不高。

大家都说,恢复绿色家园的难度很大,但应该庆幸的是,毕竟已经迈出可贵的一步。

  一颗树站起不盈数丈,躺倒也不过数尺,尺与丈之间就是丈量灵魂的尺度。

一片站立的树是一个地方灵魂的美丽展示,一片躺倒的树则是这个地方灵魂在集结死亡。

家乡将何去何从?

  我当然忍不住要想,让家乡成为绿树里的村庄,也应该是经历了颜多变故的家乡父老的愿望吧!

  11.文章从绿树掩映的村庄带给作者美好的感受写起,这有什么作用?

(6分)

  12.文中说,“就是在这尺与长之间,却又仿佛有一种痛楚与依恋胶着在一起,让人难以释怀”。

结合全文,这句话的含意。

  13.家乡树园的昔兴今废,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14.作者在文中说,“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后来又追问“家乡将何去何从。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7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

乙竟日无所获也。

乃投竿问甲曰:

“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

“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

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

”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林昉《钓鱼记》)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16.文中先说“乙竟日无所获也”,结尾说“乙如其教,连取数鱼”,这样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17.钓鱼对于得失的理解,其中包含着怎样的生活道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8~19题。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行人:

这里指送信的人。

开封:

打开信封。

  18.这首诗是怎样渲染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19.诗的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

(4分)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进步是文明的动力,是发展的需要。

请以“进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不少于600字。

(答案在下一页)

语文答案及作文  一、语文知识(共24分,每题4分)

  1.B

  【解析】A项的读音分别是昏聩(kuì

)、馈(kuì

)赠、功亏一篑(kuì

),

  B项的读音分别是恶(ě)心、恶(è

)劣、深恶(wù

)痛绝,

  C项的读音分别是装载(zà

i)、记载(zǎi)、载(zà

i)歌载舞,

  D项的读音分别是贻(yí

)误、怠(dà

i)慢、心旷神怡(yí

)。

  2.C【解析】C项的“克不容缓”中的“克”应该是“刻”。

  3.B

  【解析】

  

(1)、个性①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

~强ㄧ这个人很有~。

②事物的特性,即矛盾的特殊性。

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

  性格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开朗、刚强、懦弱、粗暴等。

个性是指自己独有的气质,性格是一种脾气大众化。

  

(2)、风貌:

①风格和面貌:

时代~ㄧ民间艺术的~。

②风采相貌:

~娉婷。

③景象:

远近~,历历在目。

  面貌:

①脸的形状;

相貌。

②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

社会—|精神—

  (3)、大智若愚是指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指很有智慧和才能的人,不炫耀自己,外表好像很愚笨。

  4.C

  【解析】A项的成语沸反盈天:

沸:

滚翻;

盈:

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B项的相形见绌:

形:

对照;

绌:

不够,不足。

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中性)

  C项中的成语“欲壑难填”,是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

欲:

欲望;

壑:

深谷。

形容欲望象深谷一样,很难填满。

指贪心重,没法满足。

(贬)

  D项中的成语拭目以待:

拭:

擦;

待:

等待。

擦亮眼睛等着瞧。

形容期望很迫切。

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褒)

  5.A

  【解析】A项“作家”与“情感、观察和思考”主宾搭配不当。

应把“作家”改为“作家的作品”。

原句为“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作家,作家的作品本质上是他的自叙传,是由他的成长经历衍发的情感、观察和思考。

  6.D

  【解析】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②点明时间,且表明有下雪的征兆,③①⑥则由下雪到对雪花的描写再到雪花飞舞的描写,④中的“烟霭”“气色”明显是夹在“满天飞舞”的雪花中的,因而④应放在⑥后,⑤是总写雪景,故放在最后.(顺序:

天阴—下雪—渲染气氛—周围环境发生变化,)

  二、文字阅读(共16分,每题4分)

  7.B8.A9.C

  三、现代文阅读(共25分)

  11.(6分)

  由此联想到家乡“连棵树都没有”的现状(3分),引出对家乡曾经绿树满山的回忆,并为祝愿家乡有美好的将来做铺垫(3分)

  (意思对即可)

  12.(6分)

  伐树与种树的选择,看似是在“尺与丈”之间(3分),却会在人们的心头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

伐树让人既痛恨又怜惜(3分)。

  13.(6分)

  从前繁茂的家乡树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让他永远想念(3分);

现在的家乡树园,满目荒凉,缺少生机和灵性,成为作者成年的哀伤(3分)。

  14.(7分)

  作者所谓“树木应该就是村庄的灵魂,”意在表明树木是村庄生命力的象征(3分)。

“何去何从”是一个反问,这一反问意在表明,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和命运而言,建设绿色家园,给人们以宁静与祥和至关重要(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共25分)

  15.(5分)

  你心里想的是鱼,眼里看的是鱼,神色变化(而为鱼所察觉),因此鱼就跑了,哪里能有收获呢?

  16.(6分)

  通过乙钓鱼效率的提高,突出了甲所说道理的正确性(3分),也表明乙乐于听取别人意见,从善如流(3分)

  17.(5分)

  做事不能急躁,要淡定从容(2分),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保有内心的宁静,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3分)

  ◆译文

  我曾经独自漫步经过溪流,(看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蹲)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十分(特)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

乙一天都没有收获。

(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

“(我们)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巨大呢?

”甲说:

“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眼里看的是鱼,神态(总是)变化(而为鱼所察觉),因此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

”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

  ◆哲理点拨

  这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冷静、沉着,不可轻浮、躁动和急于求成,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事物,强求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

即使无法做到气定神闲、举重若轻,起码也要专心致志,这是能做好事情的前提条件。

同时也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科学规律,讲究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18.(5分)

  通过“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等一系列描写(3分),层层渲染,写出了诗人客居洛阳,思念故乡和亲人的真切情感(2分)。

  19.(4分)

  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2分),反映出诗人担心匆匆写成的家书不能完整充分地表达自己情意的心理(2分)。

  【译文】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仿佛)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要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看看有没有诉说完自己所有的心事。

(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赏析】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

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

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

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

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

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

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

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gū菜、莼chú

n羹、鲈鱼脍kuà

i,曰: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

’遂命驾而归”(《晋书·

张翰传》)。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

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

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

”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

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

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

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

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

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

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

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

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20.(60分)

  评分量表(略)

  【例文一】

  骄傲使人进步

  古往今来人们流传着: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俗语,殊不知骄傲被人冤枉了几千年,我今天就要说:

“骄傲使人进步。

  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当时诸葛亮跟刘备聊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涛涛不绝,若不是诸葛亮这时候的骄傲,刘备怎么可能三请诸葛亮。

  骄傲者眼光高远,拿着望远镜,去发现远处的风景,他的字典只有成功,因为它底气十足,他无视可见的诱惑,以及困难,一路波折,一路风尘。

他看到了当初只能在远处欣赏的地方。

骄傲的人从不声张,因为即使声张了,别人也会说:

“看,那家伙犹在吹牛。

  所以骄傲的名声不怎么好,骄傲着的进步总是被人藐视,而谦虚的进步则被人称赞,有人说赵括和马谡不是败于骄傲吗,不,他们败于迂腐,无能和自大,但是却让骄傲背上了黑锅,断章取义的理解,让骄傲成了洪水猛兽。

我们自觉地加强免疫了,唯恐被骄傲牵连累出一个无所作为的人生。

  可不骄傲,又如何拥有意气焕发的人生。

不满足于分肉公平被父老乡亲称赞,陈平放言将来分天下更公平,后果如其言;

不满足歌厅驻唱,那些唱将亮相《星光大道》,为自己争取未来。

  谦虚者,习惯放大自己的短处,想着如何填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些微的缓慢进步在现实大需求面前几近于无。

骄傲,便不安分,爱出头。

总往前方闯,往高处走,身后不知不觉出现一大堆人,打酱油的,看的。

他只能往前走,向上,无法回头,因为他原来的位子被尾随围观的人占了,后来成了领先者。

  忌惮骄傲,畏首畏尾,便走不远,飞不高。

永无可能积累可以真正谦虚的资本。

从未意气风发过,却以老气横秋的语调来抵制意气风发,从未精彩跌宕过,却曾感叹曾经的沧海难为水。

我们忘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果不许骄傲,舍我取谁的词条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排斥骄傲,志在必得的说法又何有依据?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骄傲使人进步。

  【例文二】

  进步

  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到;

一鸣惊人不好做,但一股劲做好一件事,可以做;

一下成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可能.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

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又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

  进步,这是在向前走,就是今天比昨天强,就是对现状有所突破,就是用一种崭新代替一种陈旧,而且是每天都如此.

  每天都在盯着那个高远的目标,每天都在不慌张也不懈怠地努力,每天都是那么热情但不狂热,执着但不偏执地矫正着不满又营造着快乐,这一切又不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而是一点点……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灵感,就那么一点点,便使你于混沌中豁然开朗;

智慧,就那么一点点,便使你于危机中有了转机;

勇气,就那么一点点,便使你于怯懦中增长起了干劲.

  每天进步一点点,真是不错.

  因为,它很务实.它堵死了一时心血来潮的浮躁,也拒绝了突然心灰意冷的悲凉.始终那么平静,从容,步履稳健.不允许每一天虚弱,不放过每一天的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