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9544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Word下载.docx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

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

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

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

  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

  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惠王说:

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

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

  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

  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五亩:

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

小猪。

  彘:

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

  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

  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

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

‘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这种说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赏析《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

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

  因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

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这种保民而王得思想,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只有通过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问题而取得人民拥戴,才能称王于天下。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散文的特点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

  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

  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

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

  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

  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

  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和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曰: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梁惠王对孟子说:

我对于我的国家呀,总算尽心了。

  河内—带遇到饥荒,我就迁移那里的老百姓到河东一带居住,又搬运那里的粮食到河内来;

河东遇到饥荒,我也用同样的办法。

  我看邻国的政府,都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但相邻各国的百姓没见减少,我国的百姓没见增多,为什么呢?

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

  战鼓咚咚地一敲响,两军士兵的刀枪—接触,丢盔卸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百步之后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之后停下来。

  那些跑五十步的人耻笑跑一百步的人,这怎么样?

曰: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翻译:

梁惠王说:

不应该,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嘛!

孟子说:

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要盼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增多。

  种庄稼不耽误农业的时令节气,粮食就吃不完。

  细密的鱼网只要不到大的池塘里去捕捞,鱼鳖就吃不完。

  砍伐树木按照一定的时间有计划地进入大山森林,木材就会用不完啦。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会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没有顾虑了。

  老百姓对自己终身的生养死葬不担忧,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库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人死,则日:

  ’是何异于剌人而杀之?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在一家五亩住宅的场地上栽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衣服了。

  鸡、狗、猪的饲养,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以上的人就能够吃上肉了。

  —家百亩的耕地,不要去妨碍他们按时耕种的时机,几口之家,足以不受饥饿之苦了;

认真地办好学校的教育,拿孝愤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地给老百姓讲,头发花白的老人不再背着或者顶着沉重的东西艰难地步行在道路上。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穿着丝织衣服、吃着香味可口的肉,老百姓不再忍饥不再受冻,照这样为王如果还不能使天下人归顺的,是没有的。

  诸侯贵族家的猪和狗吃掉老百姓的粮食却不知道加以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懂得去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百姓饿死了,国王却说:

‘这不是我的过错呀,是由于年成不好啊。

  ’这种说法,和拿刀杀人有什么不同?

再说:

‘这不是我的过错呀,而是刀的过错啊。

  ’国王不要归罪于年成好坏,这样,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来归顺你了。

  内容分析这篇文章写孟子同梁惠王的谈话。

  当时各国为了要增产粮食和扩充兵员,都苦于劳动力不足,所以梁惠王要同邻国争夺百姓,采取了自以为尽心的措施,可是目的并没有达到。

  孟子抓住了这个矛盾,指出梁惠王的尽心并不能使百姓归顺,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国的根本办法。

  文章有破有立,笔锋犀利,极富说服力。

  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

1.善于运用比喻加强驳论的力量。

  用同样是临阵脱逃,只是跑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差,来比喻梁惠王和邻国当政者。

  作者先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这个问题让对方自己下判断:

不可。

  然后就拿这个判断做根据,指出梁惠王的小恩小惠同邻国当政者比起来,也不过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因而希望民之多于邻国当然办不到。

  这种巧于比喻,使比喻有利于自己的论点,加强自己论证的写法,是孟子文章的一个显著特色。

  2繁简恰当,增强了论辩力度。

  例如,先说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与河内,再说河东凶亦然,用亦然来代替移其民于河内,移其粟与河东。

  这样写就简练多了。

  又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也。

  这是一层意思。

  既然一个国家能达到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程度,那就能够做到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又是一层意思。

  各层意思扣得很紧,前_层是后一层意思的前提,后一层意思又是前_层意思的结论,同时还是再下一层意思的前提。

  这样层层进逼,让对方承认了—层,就不得不跟着作者推论,一层一层地都加以承认,这就达到了论辩的目的。

  如果只图文章的简括,在第_层意思之后,就匆匆忙忙地作了结束,如这样写:

夫如是,则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从文字上看是简括了,但是失去了辩论的力量。

  3妙用排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巧用对偶,加强了文章的节奏感。

  如:

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一连三个„„不可„„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一连三个„„者„„矣,这种排比的写法,迭用相同的句式,把文章的气势积蓄起来,大大地加强了论辩的力量。

  移其民于河东和移其粟于河内,邻国之民不加少和寡人之民不加多,库序之教和孝悌之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种对偶的写法,两两相对,词组的结构相同,句子的结构相同,有的除几个主要的词以外,用词也相同,读起来令人感到节奏感很强,易于琅琅上口。

  孟子这种写法,读者须从回环读中细细玩味,方能体会到其中的真功夫。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作品原文梁惠王

(1)曰:

寡人

(2)之于(3)国也,尽心焉耳矣(4)。

  河内(5)凶(6),则移其民于(7)河东(8),移其粟(9)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10)。

  察(11)邻国之政(12),无如(13)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14),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15)曰:

王好(hà

o)战(16),请(17)以战喻(18)。

  填(19)然鼓之(20),兵刃既接(21),弃甲(22)曳(yâ

)兵而走(23),或(24)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25)何如(26)?

直(27)不百步耳,是(28)亦走也。

王如(29)知此,则(30)无(31)望(32)民之多于(33)邻国也。

  不违(34)农时(35),谷(36)不可胜(shēng)(37)食也。

)罟(gǔ)(38)不入洿(wū)(39)池,鱼鳖不可胜(shēng)食也。

  斧斤(40)以时(41)入山林,材木不可胜(shēng)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shēng)食,材木不可胜(shēng)用,是使民养生(42)丧(sāng)死(43)无憾(44)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45)之始(46)也。

  五亩(47)之宅,树(48)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

)帛(49)矣。

  鸡豚(50)狗彘(zhì

)(51)之(52)畜(xù

)(53),无(54)失(55)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谨(56)庠(xiá

ng)序(57)之教(58),申(59)之以孝悌(tì

)(60)之义(6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62)。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63)不饥不寒,然而(64)不王(wà

ng)者,未之有也(65)。

  狗彘食(66)人食(67)而不知检(68),涂(69)有饿莩(piǎo)(70)而不知发(71);

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72)也。

‘非我也,兵(73)也。

  ’王无(74)罪(75)岁,斯(76)天下之民至(77)焉。

  [1]字词注释

(1)梁惠王:

即魏惠王,名罃(ying)。

  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

  

(2)寡人:

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3)于:

介词,对于。

  (4)尽心焉耳矣:

真是费尽心力了。

  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增强语气。

  (5)河内:

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6)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7)于:

到。

  (8)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9)粟:

谷子,脱壳后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10)亦然:

也是这样。

  (12)政:

当权者。

  (13)无如:

没有像„„。

  (14)加少:

更少。

  加:

更。

  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

  (15)对:

回答。

  (16)王好战:

大王喜欢打仗。

  好:

喜欢。

  (17)请:

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18)喻:

打比方,作说明。

  (19)填:

拟声词,模拟鼓声。

  (20)鼓之:

敲起鼓来。

  鼓,动词,击鼓。

  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下文树之的之用法相同。

  (21)兵刃既接:

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

  兵,兵器、武器。

  刃,刀、刀剑等。

  既:

已经。

  接,接触、交锋。

  (22)甲:

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

  (23)走:

跑,这里指逃跑。

  (24)或:

有的人。

  (25)则:

连词,那么。

  (26)何如:

怎么样。

  (27)直:

通只,只是,不过。

  (28)是:

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29)如:

如果。

  (30)则:

连词,就。

  (31)无:

通毋,不要。

  (32)望:

希望。

  (33)于:

比。

  (34)违:

违反,耽误。

  这里指耽误。

  (35)时:

季节。

  (36)谷:

粮食的统称。

  (37)胜:

完全,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