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8326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

《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就是力量Word下载.docx

“我不会表演,也不懂编剧,更不懂导演,那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教育剧场(THEARTE-IN-EDUCATION简称TIE)並不等于剧场教育(DRAMAEDUCATION)。

如果是剧场教育的话主要更接近于纯粹艺术技巧的培训,例如表演技巧、编剧知识、导演手法、剧务音效等。

而教育剧场,则是一门寓教育於戏剧表现艺术之中的课程。

在这里,“教育”并不仅指知识的传授,而是指一個“掌握力量”和“发挥力量”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可以對自我、他人、以及社会环境有更敏锐的洞察和更深刻的了解,從而清楚地掌握着自己的内心节奏和内在力量,並充分地表现和发挥出來。

南洋女子中学的教育剧场课程教师尼克告诉我,教育剧场的最高层次是“论坛剧场”,这个时候台上的演员与台下的观众已经融入到同一个主题剧情之中,展开充分的讨论和表现,而每个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也在这种讨论和表现中淋漓尽致地“显露”出来。

这样的课程在于发现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思辨中比照、反省,达到自我教育的目标。

在一年的教学体验中,市三女中的两位“TIE”教师杨黎兰和徐萍越来越感受到课程的重点是让同学们充分体验。

当她们在一个虚拟世界中行动时,她们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调动和使用”自己的生活状态——好似这一切都是真的,她们只有也必须用真实的经验和情感去体会和判断。

“TIE”课程中的角色扮演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效,它为现代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迷失方向提供了可对比的、正确的引导。

因为这需要学生创造自己的身份,创造一种更加适合的沟通方式,这样就帮助学生们在获得一些技巧:

如沟通、问题解决、同理心、合作等。

这些技巧,会让同学们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时受益,她们会因此获得更多的信心,更有勇气解决问题,更有勇气担当责任,更有习惯创造事物。

“TIE”课程在市三的校本化实施

2010年的暑期,杨黎兰和她的“TIE”同事们在研究了大量国外资料的基础上飞往新加坡取经,在姊妹学校——南洋女子中学中,教师们看到的是思想活跃,充满无限创意的学生群体。

翻阅那些成熟的成套教材,杨黎兰们产生了几个疑问:

一是新加坡的学生已经在小学初中阶段接受过一些剧场课程教育,相对而言“很放得开”;

二是教育剧场课程更关注于学生在参演剧目过程中的感知,以自成序列的方式一步步体现课程目标的略显不足;

三是教育剧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与联系不够。

在市三女中,校长徐永初与老师们一起设计的课程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进入基础型课程的课时;

体现课程的综合育人目标和跨学科知识素养提升。

这样看来,就不能完全照搬新加坡课程,甚至于任何一个国家的课程都无法“拿来主义”,必须进行校本化改造。

以语文教研组青年教师杨黎兰和徐萍领衔,汇集了英语、音乐、美术、政治等学科的“青年先锋队”开始了“市三TIE课程”的摸索。

TIE课程面向2010年新入学高一全面铺开,创新实验班每周2课时,其余8个平行班为每周1课时。

杨黎兰们设计的第一阶段为“打开自己”。

对于刚刚打完人生第一次中考战役的同学们来说,要打开自己并不容易,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尚不熟悉。

上海戏剧学院的专业指导教师何莹送来了不少戏剧小游戏。

其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就是“煎饼与包子”,在一堂课的最初几分钟,老师们会果断地喊出“煎饼”,所有同学就会以最快速度找到一面适合自己的墙壁紧紧地贴住并尽力伸展四肢摆出一张“大煎饼”的造型;

当老师喊出“包子”,同学们又会迅速找到小组伙伴彼此一层层地包裹起来。

这样最简单的方式让学生的身体和思想迅速“升温”舒展开来。

“在音乐中冥想”也是老师们翻阅了大量资料苦思冥想出来的,也是在课堂的最初几分钟,老师会播放一段音乐,全班同学先是完全平躺在地上,然后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缓慢的起身,选择自己的路线走向,在音乐结束前找到自己站立的位置。

徐萍告诉我,别看只有几分钟时间,既能看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还能培养学生学会按照自己心理节奏不受干扰的沉浸与体验。

往往在这样的过程中会看出不同个性气质的学生。

第二阶段是“对白与定格”,既需要学生在团队中完成同一个合作主题,也要在最短时间的主题创作中表现最好状态的自己。

老师们为这一阶段设计了三级台阶,先是“模仿接龙”,音乐响起,7、8个同学为一组表现一个除了“人”之外的生物姿态,后一个接龙表现的同学必须在重复前一个同学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这种接龙除了需要想象力,还需要去观察和欣赏同伴的表现。

再是10秒钟团队造型,在听到老师的10秒倒计时后,由7人组成的小组合作摆出各种造型,从这个时候开始,学生的创意开始超越教师的预设,千手观音、平底锅、台阶、字母⋯⋯各种奇奇怪怪造型出现在老师的面前,而且还可以通过小组间的相互评议,展现更富创意的造型。

经过这两级台阶后,同学们将真正进入“定格”的创意之中。

老师们设计了“走进画面中”的热身环节,呈现绘画作品,让不同的团队设计情境走进画面。

比如老师呈现出“公园的凳子”画面,有的小组表现为不同人物坐在凳子上的静思;

有的小组用忙碌的白领匆忙的走过与老夫妻悠闲地聊天形成鲜明对照;

还有的小组玩起了“穿越剧”,来了个60年的时光大轮回⋯⋯每个小组在这样的交流中彼此促进产生了更加有意思的内容。

最后,就可以进入到“四张定格的故事”,呈现有起因、经过、高潮到结果的完整故事结构的演绎。

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现手法和基本戏剧知识,就可以进入到第三阶段“经典欣赏与改编”、第四阶段“基于现实生活思考的原创戏剧创作”,直至最高境界“论坛剧场”。

所有的话题来源从最初的语文教学中产生到逐步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

“TIE”课程现实意义和未来走向

教育剧场课程实施了整整一学年,近日在一场“高二是否要开设TIE课程的讨论”非常热烈,大部分同学都不忍“离去”。

家委会的家长们一说起这门课也有一肚子的话。

他们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孩子只要在家就开着新闻频道,说是要不断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变化,这些都可以成为剧场课程的内容。

但令老师们感觉最棘手的是传统的课堂如何进一步发生变革。

徐萍告诉我,上TIE课之后,同学们都像挣脱了匣子的小鸟,思想随着身体的打开而打开了,可当她们回到传统的语文课堂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学们的想法会与传统的教学匣子产生撞击,传统的评价指标无法对灵动的思维给出正确的评价;

有时老师想改变一下教学方式,试图通过戏剧的矛盾冲突介入语文课文的剖析,结果同学们也会本能地提醒“老师,这可不是在上TIE课哦”。

跳出匣子的小鸟是否还要收起翅膀重回匣子?

这考验着教师们对教与学方式的重新认识。

随着走访的学校越来越多,渐渐地,我在心里建立起了一把尺子,衡量课程改革是否产生成效的标尺。

那就是是否把“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放在第一位?

如何体现学生学得有意义,也至少有三个标准:

一是课程是否让学生充分的实践与体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成长经历在一个真实或仿真的世界中“试错”或“成功”;

二是教学的过程是否促进学生有质量的思维,学生的脑子是不断转动的,无论在倾听、观察还是表达等各个方面,都在积极地学习;

三是及时而有效的课堂反馈和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的协商、交流、对话,彼此分享学习经验,当经验在同学间传递的时候,实际上就完成了一次积极的评价。

所有这些指向提高课程品质的标准恰恰在TIE课程中都能很好的体现。

我想学生的学习是应该有信念支撑的,当我们把学习成绩作为信念的时候,学校教育的目标就变成让学生通过一层层考试,“一个也不放弃”地提高分数;

而当我们进一步把推动人类发展作为信念的时候,那么学校教育就会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性向潜能和兴趣能力来研发富有“力量”的课程,而我们的教师就会从一个“代言”学校提出要求的角色转化为鼓励学生“要学习”的热忱上来。

这也就是课堂转型的意义和走向,谁的课堂充满富有“力量”的课程,谁就将是受学生欢迎的最棒的学校。

定义教育剧场:

人类社会实验室(1600字)

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民生

记得一年半以前,我和祖芸参与长宁区高中主题轴综合课程的建设时,与徐永初校长和贾炜局长一起碰撞出了在市三女中创立“教育剧场”课程的想法。

贾局长随即拨款百万全新改建校园里的“小剧场”,徐校长则联系并安排教师飞往新加坡取经,该课程于2010年9月在高一年级中全面实施。

一年中,我到市三多次,听课、给家长和教师们讲座、阶段性的探讨,一次次走进,都让我有兴奋之感。

“教育剧场”课程的进展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这种全新的设计和全新的进入推动了一场最为成功的学校课程改革。

今天看来,学生们能量的点燃、教师们创意的迸发,既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应有之意,又看到了接近于素质教育的理想状态,更应证了教师才是真正的课程领导者。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成为一个人需要什么”,需要社会和生活的打磨。

那么“教育剧场”课程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让高中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她们所生活的社会。

“教育剧场”是唯一能让她们如此真实地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地方,也是唯一能让她们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要建立联系并负有责任的地方,因此,我定义“教育剧场”课程为“人类社会实验室”。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戏剧一直被用来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应该说有了交往与沟通就有了戏剧的存在。

而教育剧场,则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有戏剧表现的元素,但根本上是一门有清晰的教育目标的课程。

素质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传授、技能培训,而是一种人格教育,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由于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借助戏剧表现开展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识认社会,思考人生,促进人文素质的养成和体悟。

“教育剧场”课程的初见成效还让我感受到高中教育的价值所在。

首先,它体现了高中教育的目标正在逐步超越工具化取向,逐步确立“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位置。

传统的课程注重知识的累积和叠加,学生无法真正解放思想,表达自己和批判质疑,而戏剧这种方式的价值正在于理解他人、认识自己和发现社会。

而这些价值又是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和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来实现的,对人格完善和心智发展都有作用。

其次,剧场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关注合格的社会公民的素质结构的培养,为学生奠定基础学力,培养个体规划人生的能力,这也与现代高中的趋势吻合。

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国家合格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

第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道德品质和主体精神。

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过程,而人的标志就是具有个体的个性品格和主体精神。

教育剧场的教育过程过程恰恰就是培养学生这种精神和品格的过程。

第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平等意识。

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交融的背景下,教育的职责范围大大扩展了。

对于高中教育而言,不仅要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更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因而民主、合作、平等意识和观念就超越了国家范围。

高中应当培养学生成为积极和团结的公民,尊重科学的统一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已经预示,未来的教育在时空上将更多体现民主、合作、平等的精神,而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舞台,却能够承载起这样的责任。

第五,课程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同时,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我想高中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人类社会实验室”这个平台来对每一个高中的终身产生影响。

课程是研究学生的最佳载体(1600字)

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

读罢上期《以一种课程的力量》一文,我非常感慨。

市三女中开设“教育剧场”课程仅仅一年,却已经显现出我一直期待的理想中的教育图景。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细腻:

从不喜欢戏剧表演到安心于做幕后来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从言不由衷到发现自己的“存在感”;

从漠视他人到在不经意的细节中感受同伴的温暖;

从唯我独尊到感悟“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意和灵感的抛出者”⋯⋯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一门课程的开设而发生的,看似不可思议,却让我感受课程的妙不可言。

我想,这就是课程的力量。

这种力量再次印证了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全部生活的总和。

当学生浸润在课程所创设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时,学生自我和课程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经过不断对话,从而实现由内而外形神兼备的微妙变化。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根本途径是通过课程来实施的。

而当前我们正在面临转型的内涵发展,最根本的也是使课程及其实施更加适应育人的需要,体现现代社会育人的要求,进入内心世界对人的要求。

这种力量再次坚定了教学要改变当前“目中无人”的状态。

学生是非常灵动的,他们的内心是丰富的。

我们不能把生动而复杂的教学活动安放在固定且狭隘的认知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调适;

我们更不能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德性养成。

我想,如果教学过程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不能真正拨动每个学生的心弦,不能在学生的身心成长、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中发挥作用,那么教学常常会离开对学生生命存在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被窒息的人,这将是教育的最大失职。

这种力量再次启发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坐在你面前的学生,如何真正去关注他们、研究他们、读懂他们。

“教育剧场”课程开设一年带来的变化告诉我们,要学会用一定的办法了解学生。

现在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科分数指标,而不去关注教育过程中对孩子内心世界改变中的内涵和价值,慢慢使得一部分教师不去读懂孩子的表情、不去观察孩子的眼神,不去比较孩子今天走进教室与昨天进入教室时精神状态的变化,只看见面前有个孩子,并且始终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评价他,或者对孩子冷落漠视或者横加责备,渐渐地,师生关系由疏远变得紧张。

今天,老师们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并研究学生,这也是我们提出读懂学生的重要价值所在。

了解了学生的信息以后,怎么通过教师具体的行为有效地去面对眼前的孩子,这就是一种专业能力。

首先要了解,然后才能面对,一百个学生一百个样子。

实施“教育剧场”课程的老师们发现学生的能力千姿百态、各展才能,甚至有的超过自己,老师对每一位学生才能的发现和肯定,特别是在师生的观念发生冲撞的时候,老师采取了“我是这样认为的”。

这种平等对话的方式是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思想碰撞,促进学生思辨的过程,这样的思考过程对高中生而言非常有意义,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体现了对每个学生特殊性的尊重与关照。

“教育剧场”课程的开设给我的第二个感触是学习方式的整体育人价值高于具体课程目标实现中的教学技能与方法。

今天我们关注的学习方式是以育人为目标的,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的学校教育,我们所传授的具体知识,对于他们未来踏入社会之后所面对的世界而言只是沧海一粟,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没有把这些学会作为教育目标,并在学校课程包括课程目标及其教学实施中加以落实,当然这个落实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不是试图把培养一种能力作为目标,就用讲授的办法直接授予学生,而是一种养成、是一种培育,是创设一种环境,然后推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过程中形神兼具的去体验和感受,从而接近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行为学习也可以是一种课程(1600字)

文/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原院长顾志跃

课堂教学的最核心命题是协调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的教能够引发学生的学。

学生虽然人在课堂里,但学习不一定发生。

课堂里的教与学存在着三种可能性。

一是教与学的游离。

教师教了,但学生并没有学。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思想在开小差。

二是学生模仿着学。

学是学了,但没动脑筋,只是鹦鹉学舌般地跟着。

三是教师的教激发了学生的学。

学生不仅进入了学习状态,而且思维活跃,能与教师对话,实现思维互动。

这第三种情况是最有效的,也是各种课堂教学改革最期望实现的。

要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维,最重要的是教师能设计事情让学生做。

以往我们在课堂里让学生回答问题是让学生做事情,练习是让学生做事情,讨论也是让学生做事情。

当然,这些让学生做的事情的形式、难易与学生投入的程度、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在课堂这么个有限的时空里,除了提问、练习、讨论之外,还能策划与设计出哪些让学生充满兴趣,忘我投入,又能让他们积极思维,锻炼能力的事情呢?

最近在市三女中看到了一种叫做教育剧场的课,完全冲破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能做事情的想象。

教育剧场课就是让学生七、八个人一组,在课堂里策划并设计一个从矛盾、冲突、到高潮的一分钟行为表演片段,每人要在里面扮演一个角色。

然后各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

表演结束后进行点评与讨论。

这中间学生要做三件事情,第一,策划设计剧情,分配角色,塑造形象。

这是对学生想象与构思能力、思维合理性和逻辑性的考验。

选什么主题,扮演什么角色,剧情是否有矛盾冲突,有没有意义都是要兼顾的重要方面。

第二、打开自己,进入角色,来回定格。

分到角色后,学生能不能进入角色,从角色出发说话、行为表演,是对他们自信心、自控力的很大考验,需要克服自我拘谨,充满想象进入状态,而且要求能来回定格,这又是对记忆、顺逆向思维的训练。

第三,完成表演,小组反思,集体点评。

这更是对剧情设计的合理性,矛盾发展的逻辑性,个人情感体验能力,价值观辨析水平的现场情景式学习。

这些学习涉及到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思维的合理性逻辑性训练、情景式正逆向思维锻练、发散性想象和合理性构思训练、以及每个人的情感体验水平与自制自控能力教育,等等。

如此丰富的教育内容在传统的课堂教室里是肯定做不到的。

由此联想到的是,我们能不能把学科教学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起来,设计成学生需要当场参与实践的各种行为活动,比如,历史事件或现实问题的情景辩论、课本剧、模拟课堂、模拟校园、模拟家庭、模拟案例等等,让学生在这些充满挑战、情趣昂然、积极思维的课堂行为活动中学得更多,学得更深。

人的学习分为两种:

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

通常我们在课堂里以文本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主要是间接学习,通过对已经被整理加工成的文本知识的接受、理解、练习、运用等环节,达到学会与掌握的目的。

而对学科知识以外的许多非文本知识与能力,比如处世为人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则是通过亲历亲为的实践行为直接学习的。

与间接学习相比,直接学习的最大优点是由于亲历行为所带来的深刻性,学习结果的保持性好。

间接学习由于其学习材料文本化以后的虚拟性,往往容易引起浅学习或假性学习,即学习只发生在形式层面,并没有真正改变学习者的认知图式或经验系统。

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在课堂里实现深度学习或非文本知识学习的途径与方法,我觉得市三女中的教育剧场课给出的就是这么这种尝试。

它告诉我们只要精心设计,深度学习与非文本知识学习是可以在课堂里发生的。

同样,北京四中的换角度改写课文、导学式学案教学、任务驱动型研究性学习等,都是这种探索的实例。

行为学习正在成为一种教学设计类型走进中小学课堂。

相信它的出现会引起更多教师的兴趣与关注。

只要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行为学习也一定会成为一种课程,成为一种在中小学可以经常看到的学生学习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