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917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三台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

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反映了

A.苏轼关心百姓疾苦

B.《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宋代市井生活丰富

D.尊刘贬曹观念深人民心

“涂巷中小儿薄劣”说明民间市井生活的特点,C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百姓疾苦,A错误;

《三国演义》是明末清初著作,B错误;

D中深入人心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属于个别现象。

4.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

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

B.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

C.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

D.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实行中书省制度,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权力,并非抑制地方藩王的割据势力;

B选项错误,分散地方权力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削弱地方权力,与中央官员丞相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5.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

《国际法》的编译

A.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

B.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

C.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

D.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增多,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并将其作为外交斗争的武器,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晚清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在甲午战后,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无关;

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国际法》被引入中国,不是结合中国国情实现中国化;

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编译《国际法》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不能为政治近代化奠定理论基础。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6.下图为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由中央银行根据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币条例》统一发行。

新币发行后,很快风行全国,“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

此举

A.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

B.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C.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详解】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促进了银元的统一,稳定了市场的金融,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

新币的发行并不是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A错误;

《国币条例》颁行属于经济政策,并没有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错误;

官僚资本的膨胀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与材料现象不符合,D错误。

7.1942年,毛泽东作了《组织起来》的报告,号召根据地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消费、生产、运输等合作社,并注重“公私兼顾”、“军民兼顾”,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大生产运动。

根据地的这一做法

A.壮大了国营经济

B.意在减轻民众负担

C.扩大了统一战线

D.发展了根据地经济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根据地的这一做法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并未建立,中国共产党并未取得执政党的地位,根据地合作社不是“国营经济”;

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将民众有效的组织起来,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推动大生产运动,不是减轻民众负担;

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实施前后根据地军民都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并未得到扩大。

8.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

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

这反映出

A.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答案】A

从材料中的“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来看,由于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人们仍然对私有制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

故答案为A项。

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9.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

……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

这说明

A.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C.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D.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详解】亚里士多德否定脱离城邦的人的态度,认为“无族、无法、无家”是最卑贱的,强调人的自由应该受到城邦的制约,故A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亚里士多德崇尚城邦体制,并不是和平与正义,故B错误。

城邦公民不包含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故C错误。

希腊城邦的阶级本质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D错误。

10.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

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

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

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人世界过程

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西方殖民扩张过程中促使殖民地被动进行近代化,“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

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正说明这一特点,C正确;

A中各国实现现代化说法绝对;

B中主动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

西方崛起主要最先实现殖民扩张,D错误。

11.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然而,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

这一现象说明

A.“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

B.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

C.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

D.“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

【详解】根据“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改造,推动了罗斯福新政的顺利进行,故C正确;

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新政不断趋向保守、稳健,排除A;

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排除B;

根据“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罗斯福创造性的利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变了“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故D错误。

12.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增加10%的进口税。

于是,各国与美国谈判,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这表明

A.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

B.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C.美国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冲击

【详解】据材料“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选D项:

依所学,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并未表明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排除A项;

依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下降,但并未丧失,排除B项;

根据材料“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可知美国实行的并不是通货紧缩政策且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的中华帝国国力强盛,传教士不能“一手拿十字架,一手拿宝剑”,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文化渗透,而必须采用适应中国国情的适应性策略。

1582年利玛窦到肇庆后,极力结交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及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赠献日晷、自鸣钟、地图等“方物”,并与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同文指算》《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

以扩大自己的影响,方便传教。

耶稣会士明白想楔入中国社会,必须适应中国习俗,为此他们“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

很多传教士在意识到士大夫阶层在中国的重要性后,为自己取具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并改穿儒服,以“西儒”形象优游于士大夫群中。

在传教同时,罗明坚和利玛窦合编的《葡汉辞典》,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著《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摘编自《略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之成因”》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武力侵略,《望厦条约》、《北京条约》中关于允许外国来华传教的条款,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依据。

一些传教士鼓吹对华发动武装侵略、干涉中国内政,激起国人对基督教的仇恨和排斥,各种教案频频发生。

传教士采取了多种活动改善基督教在国人心中的形象。

在太平天国、戍变法、辛亥革命中都有传教士的影子。

传教士在中国大力创办文化事业,在19世纪后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约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1840-1919年间,基督教传教士大约创办了5000所教会学校。

西方传教士还积极参与中国的赈灾活动。

李提摩太曾说:

“(赈灾活动后)一些国人对传教士的称呼从“洋鬼子’转变为‘洋大人’,这体现了一部分国人已经在外国传教士所给予的‘恩惠’中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摘编自《近代中国基督教传播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明末清初相比,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

评析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

【答案】

(1)主要在士大夫中展开(走上层路线);

顺应中国习俗,以儒传教;

学术传教,利用传播西方科技知识传教;

翻译中国经典,中学西传。

人数少,规模小,传教影响不大

(2)变化:

借助不平等条约、在华特权强行传教;

活动内容丰富,利用文化传播事业、社会救济等传教;

传教对象更多面对中下层民众;

借助国内政治运动传教;

评析:

传教士充当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对中国教育、科技、思想启蒙方面的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本题考查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特征,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利玛窦到肇庆后,极力结交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及中国的士大夫”“为自己取具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并改穿儒服”“与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同文指算》《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

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在传教同时,罗明坚和利玛窦合编的《葡汉辞典》,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著《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2)与明末清初相比,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望厦条约》、《北京条约》中关于允许外国来华传教的条款,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依据”“传教士在中国大力创办文化事业”“西方传教士还积极参与中国的赈灾活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评价,应当根据材料反映出的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辩证分析。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3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记(局部)

苏维埃俄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17年

11月

列宁宣告: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1949年

10月

毛泽东宣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1918年

国内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英法日等国干涉苏俄革命

1950年

夏,基本肃清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0月,志愿军受邀入朝作战

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由国家按定额供应生活必需品

严厉打击倒卖银元,平抑米棉价格,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1919年

1月

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

不按期完成的,其储根一经发现,当即没收

1952年

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

 

——摘编自严志梁《世界近现代史》

比较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题必须体现中外比较,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

两国建国初期都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困难,巩固新生政权。

阐述:

苏俄建国初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击溃国内外反动势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抗美援朝,在城市中平抑物价,在广大农村继续开展土地改革,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

综上,建国初期两国都结合国情,采取各种措施巩固了政权,具有深远意义。

【详解】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政治事件、经济政策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政权建立开启了新纪元,建国初期反对列强进行武装干涉,采取的经济政策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息,如从巩固新生政权中国进行抗美援朝,苏俄进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即可。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和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相关知识点,并根据材料和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据《吴问》记载,晋国赵简子将周制的“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从而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

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往昔籍而不税的籍田制显然已被废除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

赵裹子辅政时期,晋国新型的君臣关系逐渐确立,君主的绝对权成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

赵氏主观上为实现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各项变革,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摘编自白国红《世族的崛起与春秋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以晋国赵氏为个案》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

(1)措施:

扩大亩制:

实行税制改革;

奖励军功;

强化君主权威,初创官僚体制。

(2)意义:

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

推动了封建制度在晋国的兴起;

为后世军功爵赏制及官僚政治的形成奠基。

【详解】

(1)依据材料““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可知扩大亩制;

依据“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可知实行税制改革;

依据“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可知奖励军功;

依据“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可知强化君主权威,初创官僚体制。

(2)依据材料“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的信息从军事、社会制度以及官僚政治等思考回答。

【点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

(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

(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

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形成了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

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埃里希·

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美国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1918年在英国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到1922年已经拥有会员20万人,1932年则发展到100万人:

1921年在英国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出版《不再战》刊物达15万份。

在国际政治领域,列宁发表《和平法令》之后,威尔逊提出了十《世界和平纲领》,倡导成立企图用国际法约束战争的国际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胜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了和平的安排,即几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卷》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国际社会为维护和平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社会潮流的影响。

文艺界进行反战宣传;

民间力量建立反战团体,开展和平运动:

以列宁和威尔逊为代表的政治家提出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案;

战胜国召开国际会议构建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2)影响:

有利于一战后的世界和平及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为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制提供借鉴:

但对20世纪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1)措施:

据材料“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1918年在英国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1921年在英国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出版《不再战》刊物达15万份可知反战文艺作品的出现,组建民间反战团体,开展和平运动扩大反战宣传;

据材料在国际政治领域,列宁发表《和平法令》之后:

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世界和平纲领》》,倡导成立企图用国际法约束战争的国际联盟,列宁和威尔逊为代表的政治家提出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案;

结合所学可知,国际联盟的建立促进了和平的发展。

(2)影响:

据材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胜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了和平的安排,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迎来短暂的和平,各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也对之后英法绥靖政策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47年11月,朱德强调指出:

“战争是暂时的,生产是永久的。

”1948年5月,他又指出: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靠国营经济为主体,好好领导私人资本,以及农村、城市的合作社,使三者相辅而行。

朱德担负中央工委领导工作期间,在冀中作了全面、深入和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冀中的农业、工业、商业、合作社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并壮大银行事业以及在各经济部门建立监察制度。

朱德对军工生产也非常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及具体措施,对发展军工生产、攻破故人坚固的城市、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用重大。

朱德也因此被誉为“军事工业的奠基人”。

——编自江泰然《朱德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朱德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德解放战争时期经济主张的作用。

(1)主张:

发展生产是革命的终极目的:

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

发展交通运输业银行事业并在各经济部门建立监察制度:

重视发展军工生产。

(2)作用:

适应战争需要,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有利于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

对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据材料“战争是暂时的,生产是永久的”可知强调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据材料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要靠国营经济为主体,好好领导私人资本,以及农村、城市的合作社,使三者相辅而行结合所学可知,朱德主张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多种经济;

根据材料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并壮大银行事业以及在各经济部门建立监察制度可知他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业、银行事业并在各经济部门建立监察制度;

据材料"

朱德对军工生产也非常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及具体措施可知重视发展军工生产。

据材料“对发展军工生产、攻破敌人坚固的城市、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用重大”可知有利于中国军事工业的发展,加速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据材料“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要靠国营经济为主体,好好领导私人资本,以及农村、城市的合作社,使三者相辅而行”结合所学可知对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