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7822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传统文化类Word文档格式.docx

近年来,中国风音乐流传广泛,受到人们尤其是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中国风,即在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乐器通常为中国古典乐器,这样的音乐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更能让人从歌词当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会古诗词所特有的意境。

在被调查的人当中,有86%的人表示喜欢中国风音乐,认为中国风音乐所体现的意境是许多流行音乐无法做到的。

  

(二)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1、关于四书五经。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起中国传统文化,必然是要谈到四书五经。

然而在调查中,竟有64%的人不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四书、五经。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人竟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九本典籍的统称,而以为那是一本书籍的书名。

  2、关于传统艺术的认知。

国画、书法、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应该对其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有76%的人不能准确地区分行书、隶书、楷书这三种十分常见的字体。

在国画方面,83%的人只能大致体会到国画的美,但不能从专业角度进行鉴赏。

8%的人表示对国画完全没有鉴赏能力。

传统戏曲更是被年轻一代所冷落,大部分年轻人都认为传统戏曲这一表演方式与主流音乐相差甚远,难以接受,因此不会去进行欣赏,更谈不上去学习了。

27%的人认为戏曲是过时的文化,知不知道都无所谓,其余的人则大多认为那是只有专业演员才需要学习的小众文化,非专业演员可以不必对其进行过多的了解。

  3、关于古典诗词。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语文课本就有许多古诗词鉴赏课文。

古诗词也是当代学生应该学习的。

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句法相对固定;

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句法灵活多样,但应遵循固定的词牌。

这是古诗词学习中的最基础的知识。

在调查中,只有7%的人可以清楚地说出诗和词的区别,82%的人大概知道两者区别,其余的则完全不知道两者有何区别。

由“对于诗词曲赋的学习”这一道题中也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了解的并不多,仅限于课本上的而已,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外主动积累和背诵古诗词,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自然是不足的,学习创作诗词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4、关于诸子百家。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内容,也包含了道家、法家等文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学历史教材中也把百家争鸣这一部分作为学习重点。

因此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比较了解。

如在“你能说出儒家、道家、佛教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吗?

”这一问题中,84%的人都能回答,但对于课本中涉及较少或未涉及的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名家等,只有27%的人表示全部都清楚。

  5、关于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由来。

在调查发现,竟有10%的人不知道有重阳节。

没有人能够说出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调查发现,当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他们对传统文化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怀有一份敬意,但却不愿意主动去学习。

经过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学校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教授文言文和古诗词,而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中学生普遍对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表示不喜欢。

他们认为现代人说话极少用到古汉语,且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相差甚远,不易学懂;

而作诗填词,更是那些“文人”和“天才”才需要考虑的事,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重要。

对于古典文学,只需要大概了解即可,将它作为必考的部分,是不必要的,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而在大学里,除中文系的学生外,其它专业的学生极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

另外还因为就业对英语的硬性要求,使得大学生把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放在英语上,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2、许多父母不重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认为孩子学好学校安排的功课,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书法、戏曲、古代文学典籍等在现代社会用处不大且耽误学习,所以不会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导致孩子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亦没有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3、过多外来文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外来文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传过来的文化就是时尚、优秀的文化。

因此在他们在心目中把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和文化定义为过时文化,盲目追求时尚,追求外来文化。

从饮食、服装、娱乐等各个方面,都极力模仿西方人的方式,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四)对策探讨

  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定义非常模糊,对其了解也太过肤浅。

加强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刻不容缓的。

故提出以下对策:

  1、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中小学应该重视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只学习课本中的唐诗宋词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建议将儒家、道家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入到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让学生从小就能多接触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真正形成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意识。

  2、大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并不算晚。

建议大学院校开设相关的公共课程,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竞赛、演讲活动,建立文学协会和组织,让大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学习传统文化。

  3、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学生虽不愿意主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典籍,但对于加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游戏和音乐还是非常有兴趣的。

社会应当鼓励和宣传这类游戏和音乐,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接触传统文化。

  四、感悟: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有着如此深厚悠久的历史,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这是中国人共同享有的财富。

我们不必时时刻刻做一个传统的人,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

从现在开始,作为学生的我们,都应该用心地去阅读那些被尘封已久的史书典籍,用心去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更应该保护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不愧为一个中国的学生。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篇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

例如:

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具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古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

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

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

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淡漠。

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防止外来垃圾文化侵蚀,特做此次调研,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

  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名山大川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3、小学生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1道选择题,每题有2—4个供选答案。

3道填空题。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学知实验学校小学部三、四、五、六年级学生。

  (五)调查步骤

  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1、在关于“你是几年级的学生?

”37.5%选择了三年级,29.5%选择了四年级,33%选择了五年级。

  2、在关于“中秋节是什么节?

”的调查中,学生们78%选择了思念亲人的节日。

22%学生选择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

  3、在关于“关于那些是属于中国传统节日中?

”,42%的学生选择了清明节,58%的学生选择了端午节。

  4、在关于“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78%选择五月初五,22%选择其他。

  5、在关于“清明节代表性风俗是什么?

”69%学生选择扫墓,31%选择其他。

  6、在关于“中国的“文房四宝”是哪四样?

选择砚台、毛笔、宣纸、墨的34%,66%选择了其他。

  7、在关于“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

”19%选择《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

81%选择其他。

  8、在关于“你知道哪些中国的传说和神话?

(请写出三个。

)24%的学生写出了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女娲造人等。

38%写出了一个。

38%不会。

  9、在关于猜谜语: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篇3

  今年寒假期间,进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

活动中,采用“点面结合”,即选取典型项目踩点的方式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传承、保护现状,并在大学生及其他各类人群中宣传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而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实体可以以一种固定的形态被保存下来。

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其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这无疑增加了它的传承难度。

  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诸如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御窑金砖等,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与其保护与传承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成正比。

为保护人类珍贵的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呼吁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关单位为研究和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相关的工作,重点深入到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地区!

  xx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梅山、老街历史、山地渔猎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狮舞、抬故事、梅山傩戏等艺术……数不胜数,不得不令人自豪。

但另一方面,xx地区的大部分人们对自的非遗了解的并不是很深。

  由此我们想到,何不在大学生及其他一些社会群体中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历史和保护现状从而激发公众的保护热情呢?

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活动目的'

  1、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全面推动文明对话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问题,深入认识它的概念内涵和独特价值!

  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法及其传承规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种实践问题!

  4、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当前的发展状况,呼吁大家(特别是高校大学生)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

  5、利用大学生的独特视觉角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迹,寻访先辈足迹,了解先辈的生活意识形态,引发对传统文化走向的思考,甚至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探究!

  活动成果:

  1、活动激发和体现了公众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我们的活动旨在探索非遗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宣传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中,公众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苏州非遗的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为拥有这些璨灿的文化遗产而骄傲。

  2、活动中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了xx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以及它的独特内涵。

  目前,xx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公众对于娄底非遗的关注度不高。

前面说到非遗的的传承载体只能是人,而对于众多古老的技艺,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学会并且学成后相对一些赚钱较快的工作也有其弱处。

所以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另外它的传承方法一般都是由老艺人授徒,传承效率不是很高。

  另外非遗之所以能被这样保护是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内涵的。

百年来业余生活的方式,已经在无形之中打上了娄底独特的烙印。

这些一旦失传,损失将是巨大的。

  3、关于非遗保护的方法和规律总结。

  活动中,通过资料我们了解到目前由国务院文件提出的非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由这十六个字可看出,非遗急需的是抢救其次是保护,这些古老技艺,少一样就没一样,不抓紧抢救就很有可能失传!

另外传承的同时也要寻求发展,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但凡此类保护都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而对于大部分付出这些投入的单位也好,个人也好,其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非遗技艺得以传承,而是他的经济利益是否值得那样的投入?

其次,人们都是爱追求现代化的、更舒适的生活的,而一些非遗项目能否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相契合?

  通过几天的活动以及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以下几点对非遗的保护上的建议:

  第一、首先要在公众中宣传非遗的基本知识,要让人们从而认识到非遗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人们对非遗的认同感。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非遗历经几百年已经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身份证。

  具体的我们可以经常搞一些活动,如传统戏曲节目进社区、进校园,非遗作品展览之类的,当我们从自己身边的非遗中看到自己先辈的身影,并联想到自己时,难道我们不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拥有这样的传统文化而自豪吗?

我相信一旦有了这样的认同感大家就会自发地为保护非遗尽一份力。

保护非遗是要有一定的民众根基的,并不是光靠一个传承人、一个保护单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非遗的保护也与此有相通之处,我想从小就开始教育孩子关于非遗的知识无疑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他们是要承担起保护非遗的重任的啊!

就好比现在一些小学课程中开设了京剧课,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了,长大了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对京剧的保护热情。

  第三、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虽然目前我们已有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但借鉴一些国外好的政策来完善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第四、对非遗传承人及普通艺人提高待遇,比如在日本,对国家级的艺人每年都会拨放相当数目的扶助金以供他们专心磨练技艺和培养传人。

这样,艺人们有了客观的收入后自然能心无旁骛地欠薪锻炼,发扬非遗技艺。

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效率不是很高,可否扩大规模,“批量”式培养艺人呢?

  第五、非遗项目在传承的同时也应该也所创新,在继承传统项目的同时开发新的发展方向,以有利于自身的生存。

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丢了传统,创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还有许多的不成熟的地方。

  活动后记:

  一个星期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我为我们有这样璀璨而光辉的文化遗产而自豪,但同时也为它们艰难的处境而揪心,祖宗留给我们的财产我们没有理由丢掉。

  非遗是一个民族文化内涵的最佳体现,而当我们盲目追逐外来的一些新鲜的文化如圣诞节等等,我们渐渐冷落了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东西。

谁还会想到我们过端午节的意义?

仅仅是去超市买一些速冻的粽子吃了意思一下吗?

会有人再郑重其事地亲手包了粽子并联想到我们的屈原、我们泱泱大国的悠悠历史了吗?

你会说有,但你必须承认这样的人越发地少了。

8月7号立秋,向来我们有立秋节气“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

但今年我自己家就没有“啃”瓜,甚至,我是在立秋当天才知道有这个习俗的!

不想说“悲哀”这个词,但确实有很多无奈吧!

  前些日子又听闻韩国要将“风水”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贴吧内自然是哗然一片,韩国,你已经不是一次企图窃取我们的东西了!

但我们在指责韩国的强盗行为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是为什么?

如果我们一早就已经将这些申请了、保护好了,他韩国还能有可乘之机吗?

难道真的要等到那么一天,端午节不是我们的了、汉字不是我们的了、中药不是我们的了、风水不是我们的了……我们一回首发现那些曾经属于我们的东西不再属于我们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吗?

亡羊了还补的了牢吗?

我是很想平静地写完的,但到了最后这边自己又有些愤慨了,因为韩国,更因为我们自己!

  非物质文化遗产啊,几百年流传下的东西能毁在我们手里吗?

  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报告篇4

  在这个长达一月的寒假里,我参加了xx文化中心第42期的传统文化学习,讲座的主题是:

幸福人生。

这是一次封闭学习。

不但学习了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将之付诸实践。

在这短短的学习时间里给了我不少触动。

在这里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到达中心的时间是下午,xx文化中心位于xx市xx区的一个比较偏的地方。

后来才知道,这是社会给界爱心人士筹资建设起来的。

虽然简陋一些,但是也让我体会到他更深一层的含义。

  刚到文化中心的时候,就发想了一件事。

人们见面时是鞠躬礼。

起初我不明比为什么。

中心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给了大家一个答案。

要学会谦卑,最实际的方法,就是低下头,放下身份。

这才是鞠躬的目的。

养成这种习惯,人自然而然就学会谦卑。

如同一个永远装不满的茶杯,才有可能被灌输更多的东西。

学会鞠躬,做到谦卑,是我在这一天的下午最大的收获。

  第二天在上我们很早就起来了。

天都没亮,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了一套健身操。

然后按秩序进入课堂向孔夫子敬礼后进行早读。

早读的内容是国学经典——《弟子规》和孝经。

我曾经看过百家讲坛上有关于《弟子规》的解读。

内容是明白的。

本以为学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

上课根本脱离了书本!

因为咬文嚼字不是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

讲座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健康、教育、经济、和谐、礼仪。

  而第一天早上的学习内容是:

健康。

  主讲师是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彭鑫博士。

他不仅介绍了饮食和常见病的关系。

还提出了五行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应关系关系,并且提出了相关的事实依据。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和器官的对应关系。

提出了文化与健康的理论。

此外他还用事实论据告诉我们素食与健康的关系。

在这里,他提倡的健康饮食和绿色饮食是基于现代的畜牧养殖业以及现代低碳生活的要求来提出的。

  在文化中心的日子里,三餐都是吃素的。

经过这次讲座,没有人抱怨。

结束的时候很多的学员都自发的要求坚持下去。

要知道坚持吃一个月的素食所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树18棵。

而养活一个肉食者所需的土地面积是一个素食者的12倍。

在人口激增的今天,这确实是一个发人深思的事实。

正如广告上经常出现的口号: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也如彭新博士说的,保护环境,从吃素做起。

  晚上的主题是“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人们有一个共同感的语言,就是音乐。

当我看到乐谱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歌曲我并不陌生。

然而,当老师上课的时候我才发现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问题不是那些唱歌技巧。

讲师来自于汤池。

当她唱起《母亲》这首歌的时候,我想,是我太感性了,泪湿了眼眶。

抬头看去,周围的人也都是一样。

在接下来的几个晚上,我们接受了好几场关于“孝”的事迹报道会。

  有22年照顾植物人父亲的儿子,也有用相机记录父母三十年光阴的摄影展。

孝经有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在这里,我深切的感觉到,不管身处什么养的年代,孝,都是道德的根本。

是立身立德的根本。

而我在这方面,真的是太欠缺了。

  礼者,天地之序也。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可见礼仪的重要性。

现在有很多礼仪培训的课程,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古语有云:

德挥动于内,而礼发于外。

在学习和运用各种礼仪的时候,应该注意的是更多“德行”方面。

李越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企业管理者成为一个讲师的经历。

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靠的是道义而非金钱。

至于当今社会,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而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在表现,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想起以前在院学生会里工作和当亚运志愿者的的日子,不得不说,礼仪确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心的白墙上用这样子一句话——学为人师。

刚进入中心时我发现不光是见面要鞠躬,这里的每一位,包括学员,都被称为“老师”。

上了课,才知道,只一句“老师“不光是相互尊敬。

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和鞭策的力量。

来到这里,不光是受教育,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人人都有这种精神,整个环境就不同了。

本次讲座的大部分学员是大学生。

刚来的时候对于鞠躬,食素,剩饭,早起都不太适应。

可是几天的讲座下来,大家都能做到。

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安安静静地,大家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