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
大事:
期待总是已久的“乐事”
总是:
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
2.“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兴奋、快乐状态。
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3.同是桂花,不同的地方香味不一样吗?
为什么?
杭州桂花: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母亲却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感受思乡之情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又感染了作者。
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摇落桂花,如雨飘下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桂花雨点点桂花雨
杭州赏桂花片片思乡情
思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挂花情
教学效果
与反思
辞:
推辞
在教学“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母亲说的这句话时,出示杭州的桂花图片,十分美十分香,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母亲还是认为家乡的桂花更香更美呢?
回文再读,再次品味那摇花乐,那桂花香。
于是这份快乐更乐,这份花香这香,情感上自然也就提升到了思乡的层面,让学生深入体会母亲比的不是桂花味道的浓淡,比的是感情,与其说母亲谈的是桂花,不如说母亲在表达自我的思乡之情。
桂花雨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借助具体事物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体会桂花给“我”带来的欢乐。
难点:
学生自读自悟,细读悟情,联系自己的生活谈感受。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
课时目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故乡桂花的热爱。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对故乡桂花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课前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的美好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琦君(19172006)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后在司法部门工作,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3.介绍桂花:
桂花,也称木樨,木樨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
常见的有金桂、银桂、四季桂等。
桂花是传统的名贵香花,也是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
二、检查预习,交流汇报
1.教师提出问题: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
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2.教师交流名句: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3.指名朗读。
要求:
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解决生字、新词问题。
4.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预设: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摇桂花的事。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整体感知,初闻花香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两两合作:
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一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侯,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漫在桂花的香气里
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出要求:
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读出作者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走进故乡,浸润花香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
读这一句时,哪些字词给你们留下?
品读“浸”
(预设:
体会桂花的香气散发远;
散发很久;
香气浓郁)
品读“全年”
(1)换词练习:
“全年”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每一天”“每个月”“整一年”“每一个季节”……)
(2)朗读训练: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教师引读:
每一天—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季节—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全年”一词让你们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桂花开放时间长,香味持久,故乡的难忘)
品读“整个村子”
(1)提问: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整个村子”包括什么?
(村长、村里人、作者、母亲……)
(2)质疑:
除了人,还有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花草、鸟儿、田野,每一样物品)
(3)读句子:
2.学生继续分析、品读其他句子。
五,走近母亲体悟乡情
1提出质疑:
文中有一句话提到了杭州的桂花,你们发现了没有?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
2.教师出示图片:
这是杭州著名的小山,叫满觉陇,满觉陇的桂花太有名了,每到花开季节,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
清朝有位诗人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扬此处的桂花。
(学生齐读此诗)。
品井桂
西湖八月足清游,
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
天风吹堕万山秋。
3.提出质疑:
可母亲却说,故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为什么呢?
再读课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
“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朗读母亲的话,思考:
难道杭州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你们能理解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启发:
除了这一句,文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与家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对家乡的片深情。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章,把这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深情读出来!
(4)学生反馈。
(5)指导朗读母亲关注着桂花的花开,收获着桂花做的食品,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
桂花已充满她生活。
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它。
六、指导朗读
所以,当我把杭州的桂花捧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我把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也轻轻地对自己说“…”(再次朗读母亲的话)
七、小结全课,布置任务
1.小结:
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节课,我们初闻桂花的香,体会到了作者的母亲对桂花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
2.任务:
下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桂花带给“我”的美好回忆。
《桂花雨》
学习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学习“桂花雨”这一新奇的比喻手法。
学习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境导入】
小朋友,“雨”历来为文人骚客所钟爱,历史上以写“雨”而传诵久远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
可你们见过桂花雨吗?
桂花雨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桂花雨》去看看吧!
作者琦君回忆了当年摇落桂花的场景,年少的作者抱紧树干,使劲摇动,桂花如雨般飘落。
中学时期的作者为母亲带回一大袋桂花,但母亲觉得“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桂花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1.字词乐园:
箩
盛开的桂花,母亲早就想好了它的去处。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1)含义:
a指的是用竹子编的器具,用来盛粮食等。
可以组词:
箩筐。
b文中的箩是个量词。
可以说:
一箩土豆。
其实就是指能装满一箩筐的土豆。
(2)借用量词:
这样从名词借来的量词,叫做“借用量词”。
比如一缸水的量词缸,就借用了名词缸。
一箱苹果的量词箱,就借用了名词箱。
借用量词会让人很具象地感受到量词形容的多少。
比如刚刚所说的一箱苹果,你只要知道了箱子有多大,就知道苹果有多少了。
精讲方法:
新奇的比喻
1.品析:
桂花给作者琦君的童年时代,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最让琦君难忘的就是揺花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明确:
把飘落的桂花比作桂花雨,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个比喻真是太新奇了。
桂花雨,既把桂花飘落的动态写出来了,还写出了桂花之多。
这场面还是真像是一场雨,一场丰收的雨。
这还不止,细心的作者发现桂花雨还是香的,比雨更惹人喜爱。
表露出了作者对桂花雨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大种。
小朋友,这处比喻属于哪一种呢?
属于暗喻。
因为这里的比喻没有出现比喻词。
2.新奇的比喻
秘诀就是在本体和喻体之间,找到一处绝妙的相似之处。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句古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意思是:
塞北的早晨飘起了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的积雪像梨花一样争相开放。
这句诗中,岑参把挂在枝头的积雪,比作了梨花盛开。
抓住了梨花和雪的两个相似点,都是白色的,而且都挂在枝头。
小朋友,这个形容雪的比喻是不是很新奇啊?
你们在生活中也要多观察、多思考。
看,山林中下起了雨。
小朋友,你能运用新奇的比喻来描绘雨吗?
注意哦,重点是新奇。
(1)刚开始,雨下的很小时,像什么?
雨不大,软毛一般地下,落在手臂上、脸庞上凉丝丝的,却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这里把雨比作软毛,写出了雨的轻柔和细。
(2)雨慢慢变大,开始变成水珠时,像什么?
雨越下越大,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从空中落下。
这里把雨比作断了线的珠子,雨滴的形态和掉落的急速都被表现出来了。
(3)雨还在变大,倾泻而下时,像什么?
大雨滂沱,如从山坡上奔跑下来的野马,来势凶猛。
这里把雨比作从山坡上奔跑下来的野马,能写出这句的小朋友,一定看过山雨,把山雨的磅礴气势形容的恰到好处。
1.思乡之情。
作者为母亲捡回大袋桂花,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为什么呢?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
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但母亲是用情感在体味香气的。
在母亲眼里,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花也是故乡香。
母亲和作者的思乡情,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
2.思乡的古诗。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答题时间:
10分钟)
【基础知识达标】
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季节(jié
)姿态(zhī)欣赏(shǎng)
B.箩筐(luó
)婆婆(pé
)杭洲(há
ng)
C.成熟(shú
)提前(tí
)寻找(zhǎo)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无论……都……如果……就……
只要……就……因为……所以……
1.()不来台风,我()可以收几大箩。
2.()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我喜欢桂花。
3.()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差多了。
4.小时候,我()对什么花,()不懂得欣赏。
【素养能力提升】
三、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
浸①泡,使渗透。
②逐渐。
1.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
2.我高兴地帮妈妈摇桂花,汗水浸湿了我的衣服。
3.桂花成了妈妈和邻居感情沟通的佳品,邻里之间的友情浸厚。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桂花太香了。
(改成夸张句)
___
2.桂花纷纷落下来。
(改成比喻句)
一、C
解析:
此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A选项,姿的读音是zī。
B选项,婆的读音是pó
。
洲应改为州,“洲”表示水中陆地,“州”表示行政区划。
二、
1.只要……就……
2.因为……所以……
3.如果……就……
4.无论……都……
此题考查的是关联词的运用。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三、1.①2.①3.②
此题考查同一词语的不同释义。
学生要根据语境选择适当的意思。
四、
1.桂花香飘十里。
2.桂花像一只只蝴蝶飞舞而下。
此题考查不同句式的改写。
第一小题,用“十里”这样一个虚数,来夸张表达桂花香飘得很远。
第二小题,把飘落的桂花比作飞舞的蝴蝶。
3桂花雨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
n”,“浸”读“jì
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3.表达运用。
母亲说:
”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
如:
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
再如:
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
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叫“桂花雨”?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
(板书:
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
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
(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熟悉的雨导入新课,感受桂花雨落下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
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浸”“缠”的读音。
)
不懂兰花箩筐婆婆糕饼
沉浸纠缠茶叶捡起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5.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
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三、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
这是一场的桂花雨。
(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_________的桂花雨。
生1: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书:
香)。
生2:
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乐)。
生3:
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
难忘)
生4:
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
思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
)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
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
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
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
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课件出示: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
(“挑”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挑选,而“捡”只是拾取。
)分别用“挑”和“捡”说一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浸”是什么意思?
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
这里的“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③生齐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3)课件出示: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图片或视频,再大声喊……
桂花雨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
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悟桂花香的浓郁和香气的醉人。
第2课时
1.想象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
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
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师板书:
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①指名读。
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