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160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Word下载.docx

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专题二生物与环境

考点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与栖息地

(1)

(2)栖息地

①概念:

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②类型:

林地、划地、沙滩、岩岸等,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③破坏栖息地的主要原因:

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等。

(3)生物因素主要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①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如睡莲的根、茎中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荒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等。

②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③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

(2)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考点二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组成

成分及作用

非生物成分

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

生物成分

生产者:

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

消费者:

主要是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分解者:

把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3.生态系统的类型

(2)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1)调节方式:

自我调节机制。

(2)调节能力

①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调节能力的大小。

②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考点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是借助食物链相互联系起来的。

(3)生物富集: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2.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复杂。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考点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传递渠道:

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

(2)营养级:

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3)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②特点

a.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

b.一般地说,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所以大多数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

③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所完成的一个循环过程。

(2)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

(3)物质循环的特点:

周而复始、循环流动。

专题三人的生活需要营养

考点一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

1.三大营养物质

名称

食物来源

作用

糖类

谷类和根茎类

大多是淀粉,少量麦芽糖,葡萄糖等

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

蛋白质

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

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基础;

提供能量

脂肪

蛋黄、花生、豆类和硬果类

甘油和脂肪酸

贮备的能源物质,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

2.维生素

来源

缺乏症

维生素A

肝脏、黄玉米、胡萝卜、鱼肝油

皮肤干燥、夜盲症

维生素B1

牛肉、肾脏、豆角

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

蔬菜、水果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肝脏、鸡蛋、鱼肝油

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症

3.无机物

(1)水:

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占体重的60%~70%。

(2)无机盐

①钙是构成牙齿、骨骼的重要成分。

②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考点二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

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其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2)消化腺

2.食物的消化

(1)消化:

食物在消化管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消化方式

①物理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食物被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过程。

②化学消化:

消化酶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

(3)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3.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消化管各段吸收的营养物质

①胃: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②小肠: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水。

③大肠: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①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加。

②小肠绒毛的壁很薄,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1.适于消化的特点

(1)在消化道内最长,约6米。

(2)肠腺分泌肠液。

(3)还含有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2.适于吸收的特点

(1)面积大:

在消化道内最长,约6米;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2)壁薄: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

专题四人的生活需要空气

考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考点二呼吸的过程

1.呼吸运动

(1)吸气: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

(2)呼气:

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解

呼吸运动、呼吸和呼吸作用的区分方法

1.呼吸运动:

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

2.呼吸:

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

3.呼吸作用:

是一切生物细胞所具有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生理作用。

从物质转变的特点来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多种酶的催化下被氧化分解的过程,其反应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专题五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考点一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输血与血型

(1)血量:

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2)血型:

ABO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类型。

考点二心脏和血管

1.血管

血管特点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管壁、弹性

厚、弹性大

较薄、弹性小

非常薄

管径

最小

血流速度

最慢

血流方向

从心脏运到身体各部分

从身体各部分运回心脏

从最小动脉运到最小静脉

2.心脏

(1)四个腔和与其相通的血管:

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

(2)血流方向:

心房→心室→动脉。

(3)瓣膜:

心房、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4)心率: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75次/分。

考点三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

①路线:

血液→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②血液成分变化:

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肺循环

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血压与脉搏

(1)血压:

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2)正常值

①收缩压:

12~18.7千帕。

②舒张压:

8~12千帕。

(3)血压异常

①高血压:

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

②低血压:

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

(4)脉搏:

动脉的搏动,通常在手腕部外侧的桡动脉处测得。

血液循环图解

专题六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考点一肾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

1.排泄:

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肾

(1)结构:

皮质、髓质、肾盂,其中皮质颜色深。

(2)基本单位:

肾单位。

考点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尿液的形成

(1)滤过:

由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完成,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2)重吸收:

由肾小管完成,重吸收的物质有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2.尿液的排出

(1)途径:

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2)排尿的意义

①排出体内的废物。

②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③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考点三皮肤的结构、汗液的形成及排出的意义

1.皮肤的结构

(1)表皮:

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能分裂产生新细胞。

(2)真皮:

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3)附属物:

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

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1)形成:

血液流经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时,水、无机盐、尿素等进入汗腺形成汗液。

(2)排出:

通过导管排出体外。

(3)意义:

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温。

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之间的关系

人体的新陈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其有直接关系的系统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在代谢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下图为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1~7表示人体内某些结构,字母A~G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

请据图回答:

(1)A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

(2)进入7的F透过_____________进入血液,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循环获得的A和F进行_____________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及维持体温。

(3)健康人体内的C液与D液相比较,D液中不含有物质是_____________。

某人排出的D液经医院化验发现了大分子的蛋白质,说明肾脏的[]_____________部位发生了病变。

答案:

(1)营养物质的吸收

(2)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有机物的分解(3)葡萄糖3肾小球

专题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考点一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1.腺体的分类

腺体类别

导管

分泌物输送方式

分泌物

举例

内分泌腺

经血液送出

激素

垂体、甲状腺

外分泌腺

经导管排出

汗液等

肝脏、胰腺

2.激素的调节作用

(1)生长激素:

由垂体分泌

作用: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2)甲状腺激素:

由甲状腺分泌。

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异常症

①呆小症:

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②甲亢:

成人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③地方性甲状腺肿:

缺碘引起。

(3)胰岛素:

由胰岛分泌。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等。

糖尿病:

胰岛素分泌不足,可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

考点二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

神经元

①作用:

受刺激产生生物电变化,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信息。

②组成:

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

(3)相关概念

概念

神经冲动

能够传递的电信号

神经纤维

由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

神经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

2.脊髓

(1)位置:

脊柱的椎管内。

(2)组成:

灰质和白质;

其中灰质位于中央,呈蝶形。

(3)功能:

反射和传导。

3.脑:

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1)大脑

①组成:

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层是大脑皮层(又叫灰质),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

②大脑皮层的功能区:

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2)小脑

①位置:

脑干背侧,大脑后下方。

②功能: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考点三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结构基础: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组成。

2.反射的类型

(1)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②参与结构: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2)条件反射

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必须有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参与。

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3)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

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

考点四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过程

1.视觉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折射成像于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的矫正:

配载凹透镜。

2.听觉

(1)耳的结构

(2)听觉的形成:

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其他感受

(1)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

感受冷、热、触、痛、压等刺激。

(2)鼻腔内的嗅黏膜:

感受化学气味的刺激。

(3)舌上的味觉感受器:

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

考点五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随着人口数量的剧增,人类的生存需求不断增加,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也不断升级,造成森林资源减少、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迅速增加,缩短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时间。

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体、空气、土壤、噪声污染等,都会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高级神经中枢:

可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

低级神经中枢:

可完成基本的低级的反射活动。

婴儿尿床:

大脑发育不完善。

成人尿床:

脊髓受损,大脑无法控制脊髓。

专题八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

体内受精、卵生。

2.发育特点

发育方式

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

受精卵→若虫→成虫

蝗虫、叶蝉

完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

果蝇、蝇

考点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体外受精和卵生。

2.发育: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3.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

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考点三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1.鸟的生殖

(1)过程:

筑巢后,雄鸟求偶,雌雄鸟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体内结合成受精卵。

雌鸟产下的卵是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卵。

(2)鸟卵的主要结构:

气室、胚盘、卵白、卵黄。

2.鸟的发育

(1)鸟卵发育过程:

鸟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已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停止发育,需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

(2)鸟的发育分类

①早成雏:

孵出时已充分发育。

②晚成雏:

孵出时尚未充分发育。

晚成雏的亲鸟有育雏行为。

专题九人的生殖和发育

考点一婴儿的诞生

1.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

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

精囊腺、前列腺

分泌黏液,有利于精子活动

输精管和阴茎

输送精子的管道

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的管道;

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

孕育胎儿和定期发生月经的场所

阴道

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通道

2.受精作用

(1)受精的基础:

产生生殖细胞。

(2)受精场所:

输卵管。

(3)受精过程:

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若在输卵管里与一个精子相遇,则结合完成受精作用。

3.胚胎发育

(1)人类个体发育的开始:

受精卵的分裂标志着人类个体发育的开始。

(2)发育过程

考点二青春期发育

1.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

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

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1)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

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2)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3.青春期发育的心理特点:

性器官的发育引起性意识的萌动。

考点三计划生育

1.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

专题十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考点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1.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

2.染色体

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成分:

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结构:

由两张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4.基因:

DNA上的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

5.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

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括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考点二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1.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1)数目:

23对。

2.人类染色体的传递

(1)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2)受精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①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内各含有23对染色体。

②通过受精作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23对。

其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人类的遗传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实现的。

3.人类的性别决定

(1)女孩:

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性染色体组成是XX。

(2)男孩:

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生男生女机会是均等的。

考点三性状的遗传

1.生物的性状

(1)性状: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2)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基因与改善的遗传

(1)基因:

控制生物的性状、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2)相对性状分类:

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3)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考点四生物的变异

1.

2.

3.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们通常利用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适当处理,促使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从中选择人们需要的变异类型进行培育,获得新品种。

考点五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1.人体遗传病与优生

(1)遗传病:

由基因或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如皮肤白化、血友病、先天性愚型等。

(2)人类有许多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血缘关系越近的人,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就越大。

因此,提供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2.人类基因组计划

(1)人类基因组:

人类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人类基因组。

(2)人类基因组计划:

按顺序破译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所包含的遗传信息。

(3)我国的任务:

1999年9月,我国科学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全部基因序列的1%。

(4)工作完成情况:

2000年6月26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5)应用:

应用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正确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性状、染色体、基因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梁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主要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2.联系: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

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2)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稳定不变的染色体数;

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

(3)在形成生殖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新形成的生殖细胞中。

因此,在生殖细胞里,染色体成单存在,即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