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6549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小组工作复习刘梦版Word格式.docx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类型

一、小组工作的功能

结合中国的实际,我们认为小组工作具有下列功能。

第一,对组员而言,小组有助于个人学习群体经验。

组员在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得到支持,改变情绪、态度和行为,从而增强其应付社会变迁的能力和自信心,更加适应社会。

第二,对整个小组而言,小组工作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组员在健康的团队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组员通过与其他组员的合作,培养了一种团队精神,这种团队的凝聚力可以增强社会和谐、团结和稳定。

第三,对社会环境而言,小组可以极大地丰富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小组对个人提供的经验和力量,无疑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小组还可以通过组员的社会行动,推动环境和社会政策的改变,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二、小组工作的类型

社公小组工作类型表

分类标准社会工作小组

形成组成小组

自然小组

参与自愿小组

非自愿小组

联系基本小组

次层小组

结构正式小组

非正式小组

成员界限封闭小组

开放小组

性质/目的社交小组

教化小组

服务或志愿者小组

兴趣小组

任务小组

意识提升小组

教育小组

成长小组

治疗小组

社会化小组

自助和互助小组

社会行动小组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小组工作的萌芽(199-1920)

二、小组工作的缓慢发展(1920-1930)

三、小组工作的快速发展(1930-1945)

四、小组工作的专业化(1945-1960)

五、小组工作的新方法(1960-1980)

六、小组工作的现状(80年代至今)

七、小组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1.小组工作在港台的发展

2.小组工作在内地的发展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讲义文本)

•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在于互助,激发组员的潜能,在小组的情境中,通过互助,实现组员和社工自身的赋权。

•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要求社工遵循下列原则:

程序性原则、知情权原则、尊重组员的选择权原则、保密原则、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小组工作者的教育背景包括人: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工作技巧、实务经验等。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

我们可以将社会工作价值观分解为:

1.人人平等的原则。

2.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接纳个体的价值、尊严和特点。

3.以人为本和个人自我决定的原则。

4.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5.赋权的原则。

6.发展的原则。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小组工作中的体现

结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几个方面:

第一,互助互惠的原则。

第二,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

第三,民主参与和决策。

第四,赋权的原则。

第五,高度的个别化原则。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

一、专业标准

美国辅导员认证委员会对小组辅导员的知识背景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一个小组辅导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由下列8个方面组成:

1.人类成长和发展;

包括人类行为和人格理论,生命历程等。

2.社会和文化基础:

不同文化生活方式、互动方式和社会知识。

3.助人关系:

助人过程的哲学基础。

4.小组动力和小组辅导理论。

5.生活方式和生涯发展。

6.个人需要评估技巧。

7.研究与评估技术。

8.专业定向。

二、小组工作伦理守则

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是以社会工作的一般伦理守则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特斯兰德和利瓦斯(Toseland&

Rivas,1995)提出了下列专业伦理标准:

1.组员拥有明确的知情权,在小组开始阶段,社工有责任告诉每个组员小组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参与小组可能的危险是什么,时间安排,每节的长度,参与是否是自愿的,整个小组的活动安排等。

2.明确保密的原则和措施。

3.从事小组工作的社工,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和专业教育,具备一定的经验才可以带领一个小组。

4.在特定的情况下,社工在带领小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接受督导和咨询。

5.经过筛选决定组员,形成小组,要确保组员的需求能够在小组中得到满足。

6.社工有责任协助组员达成治疗目标。

7.组员在小组中必须得到保护,不受到身体伤害、威胁、被迫接受别人的价值观、胁迫、其他形式的压力和来自组员的压力。

8.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组员。

9.社工不能利用组员来达到个人目的。

10.社工有责任对组员进行及时评估和跟进,以保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

三、小组工作在中国的运用

在中国开展小组工作实务,至少要特别重视下列几个原则:

1.程序性的原则。

2.知情的原则。

3.保密原则。

4.尊重组员的原则。

5.理论联系实务的原则。

第三章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在小组工作实务中,需要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自我理论、交流分析理论成为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小组动力学是小组工作的最重要的理论,需要掌握其主要内容:

小组的主要动力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佑相互作用形成小组的动力过程。

•本章涉及的内容将会在本书的其他章节反复出现,需要融会贯通。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一、需要理论

对小组工作比较有影响的需要理论包括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舒茨(W.Schutz)的人际需要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5个等级构成的,它们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别是: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舒茨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

第二,需要满足方式相对的继承性与连续性。

第三,基本人际取向。

第四,关于“相容”。

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第二,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第三,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二、小组动力学

1.小组动力学的内容

小组动力学研究内容包括小组的形成、维持、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等。

勒温始终强调小组是一个动力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2.小组动力学对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第二,心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第三,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三、社会学习理论

1.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Bandura)。

他的理论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

行为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行为的学习过程,此处的行为不仅包括外显的可被观察的行为,也包括认知、还必须感反应方式等内在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强调人灯行为的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

社会学习理论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并且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不仞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

行为与环境具有交互用用;

观察和模仿学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特别的自我调节的过程。

2.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第二,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强化资源。

第三,班杜拉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对人的尊严和能动性级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个观点会使工作员在带领小组时更有主心,也更能够放松。

四、镜中自我理论

1、镜中自我理论的内容

库利(Cooley),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被认为是最早提出自我发展理论的社会学家之一。

与自我发展相关的有三个主要观点:

(1)人与社会的关系,

(2)镜中自我,(3)首属小组。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

第一,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到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第二,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第三、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打上的烙印,是很多理论都涉及的观点。

五、交流分析理论

1.交流分析理论的内容

交流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精神公析学家波恩(Berne)1959年创立的一种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交流分析理论就是用于检查“我对你做了什么,你反过来对我做了些什么”一类的相互作用,目的是了解在我们的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的、互补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别人互动的本质,对人际交往获得深刻的领司力,从而促使当事人改变生活态度,建立更成熟、更有自尊的人际关系。

交流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

(1)关于自我状态,

(2)交通形态,(3)人生的四种基本态度。

2.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第一,交流分析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人。

第二,交流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描述,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三种自我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领悟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地与他人沟通。

第三,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帮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

第四,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还必须境,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察觉,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新的生活。

第二节小组动力分析

一、小组动力

1.小组动力的含义

潘正德(潘正德,1997)总结了小组动力的四个方面的含义:

(1)小组动协和是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的小组中的包括觉察到的所有心理的和行为的内容。

(2)小组动力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的工具。

(3)小组动力是用来说明小组行为的一套基本知识,用来解释小组内各类行为的转化、演变和相互影响。

(4)小组动力也是一套正在兴起的适用性的专业技术。

二、小组动力因素分析

我们认为,影响小组动力的因素应该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内容:

静态主面包括机构、小组物性、领导者的个人特点、小组成员四个部分;

动态方面包括小组的领导方式与形态,小组气氛和凝聚力、成员的参与、沟通模式、冲突和冲突的解决模式,小组的成文和不成文规范、小组的决策过程、问题解决过程等。

三、小组的动力模型

结合以上几个模型,我们提出如下多变项小组动力因素模型:

多变项小组动力模型采用了艾丽思和费希提出的输入、过程、输出这些动态的小组动力概念。

这个动态图既可以看做是小组纵向以展的完整过程流程图,即从小组开始到结束,也可以看做是小组纵向民展的完整过程图,小组活动的结果都为下一次活动带入新的动力,成为新的输入因素。

对于小组动力的探讨和把握,就是对上图的每一个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相互作用情菜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讲义文本)

•每一种模式都是理论(逻辑)上的划分,实际操作时不可能截然分开,所以每一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既有差别,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这要求我们在理解理论基础和模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也要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

•四种模式是基于不同后设的建构,社会目标模式倾向于认为“个人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从宏观(结构)的层面去处理问题;

而治疗模式则认为“问题是个人内在的”,从微观(个人内心)层面处理问题。

所以我们在学习模式时不仅要理解模式的内容,更要认识其背后的假设,最重要的是应该与本土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每一种模式来解决现实问题。

•四种模式对工作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每个模式不同的要求,并结合不同的服务对象,灵活运用。

第一节社会目标模式

一、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源于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以后逐步从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中汲取营养,它主要是在社区层面展开,而社会变迁成为小组成员参与的期望结果(何洁云,2002)。

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的理论基础非常复杂,下面笔者尝试进行梳理。

1.参与、意识提升和权

2.系统功能理念

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工人后来被社区工作所采用,成为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2、小组

此模式下的小组是通过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实现,培养成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

该摸式的主要论据是如查小组或组员能够在工作者的影响下找出小组的共同目标,并且根据目标付诸社会行动,则组员就能够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

3.组员

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民主参与的机会和潜能,因此,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成员可以是全社会的所有公民,特别是鼓励那些社会弱势边缘群体参与。

4.工作者

在这个模式中,小组工作者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

5、实践原则

在社会目标模式的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小组本身以及有关的机构和社区要遵循许多原则。

对于社会工作者而言,由于此模式强调成员的自我醒觉和工作者的专业纪律和伦理守财,所经社会工作者必须警惕,不应该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组员,应该让组员充分自决。

对于小组本身,由于此模式的原则是强调民主参与、成员共识和小组任务的达成。

这种模式突出小组的共同目标和理想达成小组凝聚力,以减少因为不同背景、种族、性别等对成员所造成的压力,并以此协助不同类型的组员积极投入。

此外,小组为了正面联系机构和社区,必须向每个组员阐明机构的政策和信念,使组员对机构的宗旨有深该的认识和理解;

必须使组员识别机构的目标;

积极克服机构和社区的限制,充分利用机构和社区的资源。

6、优势和限制

这个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符合社会工作原初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理想,它将个人的问题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社会结构(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强调个人问题的解瘊与社会结构问题的解决与社会结构问题的解瘊相关联。

这个模式的限制是过分依赖意识形态,使它的理论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性;

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了个人的独特需要,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解决群体需要估于解决个人问题。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今天我们将专业的小组工作引入中国,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原则诸如参与、赋权、提升意识、恢复功能、社会变迁等概念对各种弱势群体有很强的适用性,特别是推动他们的通力建设和应对市场压力,更需要群体意识和智慧。

所以我们在中国进行的专业小组工作尝试,很多都是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

第二节互惠模式

互惠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互动和沟通理论也对此模式有影响。

它主要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王婴,1999),同时它也关注小组成员彼此的沟通和互动。

1.系统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

2.场域理论中的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和此时此地(hereandnow)的概念

3.“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二、互惠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

此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关系而实施的。

在整个过程中,个人一直被塑造,同时也一直在塑造别人。

人是由生理、情绪、精神等诸要素综合而成的个体,这些要素都是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

2.小组

小组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是一个互助的系统,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小组成员相互依赖、互相帮助。

决议要由整个小组做出。

小组也是个人和社会功能得到培育和协调的地方(何洁云等,2002)此模式认为个人必须透过一个健全并合适的群体生活,才能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3.组员

组员就如施瓦茨所说“将自己的需求感与小组集体任务的社会需求发生关联”。

组员在小组中达成人同的目标,分享和追求共同决策,这时的分享是在组员与工作者、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的。

个人在小组中具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通过组员之间的联系达成共识,获得帮助。

总之,在此模式下组员是平等地位的个人。

4.工作者

互惠模式下没有治疗目标,没有政治和社会发展方案,有的是彼此之音质会心(enccounter)、约定(engagement)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林万亿,1995)。

工作者应该使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而完成特定的任务,并使他们借助这种经验更加适应社会。

5.实践原则

小组工作实务非常重视从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来认识成员,非常强调群体生活的重要性;

因此,“面对面”的小组动力是此模式实施的基础。

工作原则可以概括如下:

工作者作为协调者应启发组员主动思考问题,寻找共同点,自主确定并强化发展目标;

工作者应该向小组成员澄清和说明自己与小组的角色,从而订立一个明确的契约;

工作者以诚实的态度提供信息、协调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小组服务。

6.优势的限制

这个模式注重成员的潜能和互助系统,突出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

小组的目标来自成员互动和讨论,有利于成员发挥能动性和培养自决意识;

成员自主选择恰当的介入策略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防止外界的价值干预。

但此模式对小组中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是不够的,对成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也是不足的。

工作者的权力是不足的,使工作者难以用自己的权力影响小组过程(这是一个两难的困局)。

7.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利用群体互动的力量自助和互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广泛的基础,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精神是中化民族的光荣传统,所以,互惠模式在中国适用性较强。

不过,由于另人不善自我表达,具有含蓄、内敛等特征,又使这一模式的充分发挥受到影响。

第三节治疗模式

1.精神分析小组

2.阿德勒式小组

3.心理剧

4.行为治疗小组

5.完型治疗小组

6.交流分析小组

7.案主中心的小组

8.理性情绪治疗小组

9.现实疗法小组

二、治疗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治疗模式是以治疗个人为小组目标的,它的目的就是帮助个人通过小组达到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

2.特点

小组治疗模式着眼于矫治、治疗、人格重建等过程,因此,它也被看做是再教育的过程。

3.组员

治疗小组的组员通常是有较严重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人格问题、精神异常或者有社会偏差行为的人,所以,入组前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从事小组的治疗的工作者通常是临床心理学家、精神医学家或临床社会工作者。

由于治疗小组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有问题或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所以对工作者的精神病学、心理学、临床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训练的要求比较高。

其工作原则可以概括如下:

工作者在开组前需要对组员进行细致的材料收集和评估,充分考虑到个人的功能和小组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之间需要有明确的契约;

工作者需要确定小组的理论倾向,选择使用特定的小组治疗理论和技术。

从社会治疗的角度,小组工作者还可能需要与小组之外的关系进行联络,如案主的医生、来源机构、家庭等,以便对组员有更诚意尽准确的评估和改变过程的把握。

6.优势和限制

传统上治疗模式比较强调“为案主”工作,而不强调“与案主一起工作”,强调专家的专业性和权威的特点,强调工作者的影响力。

由于传统上治疗模式不太注重成员的互助系统,强调治疗“小组中的个人”,强调“医患关系”,而非平等的合作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组员的潜能和能动性的发挥。

此外,对特殊的小组,如为犯罪青少年改造而设置的小组,由于小组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外界”决定的,工作者可能会面对很大的阻抗,工作员需要给予额外的关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心理治疗在国人心理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词汇。

国内可查的较早采用小组治疗的记录是1982年在精神病院对青少年患者的治疗工作(杨眉,1995)。

此外,北京精神卫生研究所、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也一直为住院和门诊病人开展持续的小组治疗(攀富珉,1996)。

第四节发展性模式

一、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这个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

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

发展心理学强调个人具有成长的可能性和潜能;

社会结构理论重视小组的现状,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动功能;

而小组动力学则重视小组组员之间的关系,强调小组内部的机制能够解决组员间的矛盾,帮助组员获得成长。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模式的指导思想。

二、发展性模式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上述基本原则为小组工作提供了方向和基本目标。

2.工作员

在发展性模式中,工作员的角色非常重要。

一旦小组成立后,工作员必须与组员就小组的目标、功能和结构达成一致意见,工作员的工作主要放在以下三个领域:

小组目标的实现、人际关系、个人的自我实现。

3.适用人群

发展性小组模式适合在各种人群中运用,它既可以是救助性的,帮助一些缺乏信心或社会适应有问题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协助个人成长,从而适应社会变化;

又可以是锦上添花性的,为个人、群体和社区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和可能性。

4.优势和限制

发展性小组模式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广泛运用于不同状况的小组,在这类小组中,组员不会被贴上标签,没有压力。

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在实践过程中,它强调的是一种成长的信念,而成长本身是一个难以测量的概念,因此,有人批评这个模式缺乏科学性(Tropp,1976)。

5.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由于发展性模式具有广泛运用的特点,我们常常将其运用在帮助提高自信心,培养领导才能、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第五章小组的领(讲义文本)

•小组领导包含小组领导者和小组领导过程两个涵义,而这两个涵义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有效的小组领导者需要有良好的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

能够自我接纳,自爱自信并真诚、愿意对质自己。

能够做到敏感与及时的回应,有温暖、关怀与尊重他人的能力。

对小组过程与功能有深切的信任,因此持有放松与幽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