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6250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文档格式.docx

二会影响外来投资的减少。

三会使就业压力加大。

四有可能导致潜力很大的内需市场――农村市场进一步萎缩,加剧通货紧缩。

五是本国外汇储备缩水。

当然本币升值也有显性的正面影响,一是减轻本国的外债压力。

二是进口价格全线下调,居民可以得到实惠等等。

2005年7月,我国实行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有小幅升值,这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通盘考虑而作出的,总体上是符合长远利益的。

5、供求影响价格

供求关系和价格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P13]

6、价值决定价格[P15]

虽然价格的变动直接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P15-16小字]

(1)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在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个别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就在于其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P16]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9、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P17](区分替代品与互补品)

(1)需要法则: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敏感度)是不同的。

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主要指替代品和互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2)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如照相机和胶卷,乒乓球与乒乓球拍。

(3)如果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如火车和飞机,牛肉和羊肉。

10、价格变动对生产活动的影响[P18-19]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三方面:

一调节生产;

二促使企业和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因为消费者付出相当于商品价值的货币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高质量),所以生产者只有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要,才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高价格)。

1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客观上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P20]

(2)主观上受不同的消费心理的影响。

常见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心理(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求异心理(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攀比心理(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求实心理(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心理)。

[P23-24]

12、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恩格尔系数[P23]

(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消费结构的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的顺序。

(3)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恩格尔系数变大,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1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P25-26]

作为理性的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一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二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三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四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4、贷款消费[P22]

(1)借款消费一般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

(2)借款消费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需要人们一要更新消费观念,二要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还贷能力,维护好个人信用。

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3)贷款消费的作用体现在一能即时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二通过消费促进生产,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利于形成社会信用体系。

15、树立正确的金钱观[P29]

(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本质上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备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金钱在一定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

在各种经济活动中,都离不开货币。

(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让金钱发挥最有意义、最大的作用。

(3)我们要用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和自己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33-34]

(1)生产决定消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全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和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P34-35]

(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

才能摆脱落后,缩小差距,显示优越;

才能增强国力,提高地位。

(3)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4)必须改革,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P38]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①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②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地、③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4、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最主要区别能否公开向社会招股)[P43]

(1)共同特征,是“有限”和“合股”。

(2)主要区别①资本②股东③责任④表决⑤财务⑥规模

5、公司的经营(企业的含义、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与破产的意义)

(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其中,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P41]

(2)公司㓡,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要重视的主要因素:

①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兼并的意义:

①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增强优势企业实力。

②以优带劣,实现劣势转优。

③提高企业及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P46]

(4)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其意义:

①利于强化企业风险意识,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竞争力。

②优胜劣汰,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6、就业的形势、意义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P48-49]

(1)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和紧迫:

①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

①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社会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生活来源,保证社会劳动力再生产。

③劳动者的就业,利于其实现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①自主择业观②竞争就业观③职业平等观④多元就业观

7、存款储蓄[P52-53]

(1)是我国居民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

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大类。

(2)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信用社及邮政企业等。

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

(3)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利益的多少取决于三个要素:

本金、存期和利息率水平。

利息=本金×

利息率×

存款期限。

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便捷的投资。

其存在着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8、我国的商业银行(注意中国人民银行不是商业银行)[P54-55]

(1)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商业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其中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正进行股份制改造,两家试点银行将改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

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从贷款的对象看,主要有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贷款时,银行会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效益性等原则进行信用评估。

(3)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属于国家机关体系,不属于商业银行。

9、股票、债券、保险(三者的区别、三者的含义)

(1)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股票代表其持有者(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有权。

经国家证券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股票可以上市交易,这种流通性是股票的生命力所在。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

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

二是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2)稳健的投资――债券。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3)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

商业保险区别于社会保险,其基本业务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投保人和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要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的原则。

国内保险市场上出现的分红保险等新险种,反映了保险在其基本的保障功能之外,又在增加诸如使投保人的资金保值增值功能等。

(4)对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投资,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即购买证券投资基金。

这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

共优势在于专家经营、专业管理,比较适合于缺乏足够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的投资者。

10、投资创业要考虑的因素[P61]

(1)要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2)掌握相关的就业和创业知识。

(3)具备就业和自主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如基本的就业资格、很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适应市场竞争的择业心理和自主创新观念、丰富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经济能力、体能和技能、对就业和经营风险承受的心理素质等。

第三单元

1、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含义,必然性,实行的意义)

由于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是根本标志,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P66]

(2)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P67]

(3)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必然性和意义)理解哪些分配属于按生产要素[P68]

(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意义在于: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3、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P69]

(2)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地,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P70]

4、效率与公平

(1)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且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P70]③片面强调公平,会陷入平均主义,进而动摇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片面强调效率,也会失去和谐环境,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坚持效率优先与维护公平相协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稳定。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合理性[P70]

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

发展经济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②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表现[P71]

①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达到共同富裕。

②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创业的同时,倡导奉献社会。

③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5、财政收入(具体渠道,影响其收入的因素)[P73]

(1)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税收是其主要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3)增加和保障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

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6、合理的分配政策――财政收入的合理限度[P74]

(1)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影响经济发展而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2)集中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

最终也不利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3)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7、财政支出的用途[P74]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债务支出。

目前在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居于首位。

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

8、财政收支的关系

(1)财政收支的关系有三种情况:

收大于支,有节余;

支大于收,有赤字;

收支相等。

财政收支相等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是最理想的状态,但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2)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3)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其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9、财政的巨大作用:

一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财政的经济稳定作用;

财政具有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二是人民生活有保障(首先,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其次,为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物质保证;

再次,财政为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10、 

 

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必有税,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P80]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三个特征紧密相连,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且有固定性。

[P81]

11、 

增值税(范围、意义作用、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范围、征收的意义)

(1)目前我国税收根据征税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2)增值税和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3)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基本税率为17%。

征收增值税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避免重复征税,二是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三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4)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①其应税项目[见P83示意图]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等。

②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③目前我国的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从5%-45%共9级,每月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额减去1600元扣除额得到应税所得额(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于06年实施)。

④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意义:

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2、 

纳税人和负税人(区分)[P85]

(1)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当纳税人所缴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

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3)在我国现有的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的纳税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者,因而都是实际的负税人,都为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13、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P86]

(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3)如果纳税人发生了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4)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第四单元

1、市场怎样配置资源[P9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需求扩大,则生产扩大;

价格上涨,则需求减少。

(2)市场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P93]

(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促使生产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

(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P93]

(1)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作具体规定,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保障。

4、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要求[P94]

(1)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 

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4) 

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应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5、宏观调控的必要性[P95/98前三点可以并成一大点]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甚至发生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P96-97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