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Word下载.docx
《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B.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
C.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D.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
5.下列农作物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属于北宋时引进的是( )
A.玉米B.占城稻C.马铃薯D.花生
6.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B.通判
C.户部D.枢密院
7.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 )
A.天津和上海B.开封和杭州
C.广州和泉州D.厦门和宁波
8.如下图是小林同学复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时制作的历史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处是()
A.①B.②C.③D.④
9.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唐皮日休诗)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诗)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0.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
这从侧面反映出宋朝都市
①坊和市严格分开
②非常繁荣
③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
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很受大众喜欢.在一期节目中一位持宝者展示了制造于被誉为瓷都的一件瓷器宝贝,你推测一下这件文物出自( )
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
12.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A.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B.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
C.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
D.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13.(题文)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
“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
……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
”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
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1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
这表明( )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
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二、综合题
15.我国江南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
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在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城山区的开发。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日:
“苏湖熟,天下足。
”
——(南宋)陆游
请回答:
(1)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
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中的“苏湖”在当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当时江南地区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是什么?
(3)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最终在什么时候完成?
(4)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
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这些史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材料二 【最新】4月24日,“华光礁1号沉船特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华光礁1号”是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远海地区发现的第一艘古船。
该船是一艘南宋商船,800多年前在航行到西沙华光礁时不幸触礁沉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艘沉船的出水文物主要是什么物品?
请写出这些物品的著名产地之一。
材料三 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这一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当然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
航海技术的改进——其中包括指南针,带有可调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哪些因素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17.(题文)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
与此同时,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
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
(1)材料一中所指的“世界最早的纸币”是什么?
它出现在何时何地?
纸币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2)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中国古代经济已发生了什么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种变化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从材料三可知,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这个是不正确的,因为经济重心的难以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2.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宋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到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的重视等,到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是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
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3.C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①正确;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因此②正确;
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因此③正确;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宋朝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的说法正确,因此④正确。
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宋朝时期能够制造精美的冰裂纹瓷器,D正确;
春秋时期的农具制造材料主要是铁器,A排除;
宋朝以后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B排除;
曲辕犁属于耕作工具,C排除。
故选D。
5.B
根据题干信息北宋引进的农作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玉米、马铃薯、花生均为明朝时期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农作物;
北宋初年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
故选B。
6.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鼓励海外贸易,到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宋朝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置的机构叫市舶司。
故选A。
7.C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和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8.C
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因此D项④中的“两宋时期”表述错误,故选D。
9.D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时期,其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苏湖熟,天下足”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A项“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反映的是江南经济的繁荣;
B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评价的是隋朝大运河;
C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反映的是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0.D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
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商业的繁荣,城市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
因此可以排除①。
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组合型选择题用排除法较好,可以根据掌握的知识首先排除一个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11.C
此题考查瓷器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所提供的信息:
制造于被誉为瓷都的一件瓷器。
因为宋代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瓷都。
因此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人教版七年级下·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12.B
题干中的三幅图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
第一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北方,第二幅图说明南方逐渐赶上北方,第三幅图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方。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期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
13.B
根据题干信息“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间手工技术不外传,具有封闭性的特点,选项B符合题意;
而选项A、C、D与题意无关。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4.D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用本姓来命名,说明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选项D符合题意;
而选项A不能说明“开始”,因为材料只能反映宋代有以本姓命名店铺的现象;
选项B宗法关系决定作用没有体现,因为材料只能反映宋代宗法关系影响着店铺名称;
选项C判断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依据是出现雇佣关系,材料不能体现;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5.
(1)状况:
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丝织业发展起来;
宋代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原因: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2)重要的粮仓;
占城稻。
(3)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4)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重视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等。
(1)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根据材料二中的“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南朝时农业、手工业发达。
根据材料三中的“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可知宋代江南农业迅速发展,财政收入依靠南方。
根据材料一中的“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可知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宋代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3)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到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4)题是开放性题目,依据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纳、总结启示。
16.
(1)表现: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变化:
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2)瓷器。
景德镇(哥窑、定窑等任答一点即可)。
(3)宋朝经济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改进。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得到推广;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2)第一问依据图片信息可知,这艘沉船的出土文物主要是瓷器;
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3)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经济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改进,促使“宋朝时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17.
(1)交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
(3)大量的北方人南迁,给南方提供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等.
(1)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就是“交子”的地位.交子的出现便于人们携带,进一步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2)依据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可知,两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粮仓;
由材料二“两宋时期…盛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这些文字传递了一个信息: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据所学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
(3)依据材料三的文字:
“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传达的信息是大量的北方人南迁,给南方提供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