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5838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产品分析调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为提高监测覆盖面和时效性,在江店梅山建立了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置速测和自检设备,加强蔬菜的农残检测。

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思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推广建设。

(三)加强行政执法,强化源头监管

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组织开展了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整治活动。

同时,在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高峰期间如夏、秋季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通过专项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引导农药、肥料等农资店建立连锁经营模式,实行规范经营,严厉打击销售经营高毒禁用农药和假劣农资行为,确保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

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统一印发农产品生产记录本分发到经营主体手中,规范农事操作的记载,并利用现场监管、技术培训等,加强督促指导,不断规范生产行为。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安全

近年来,县农林局积极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有机和绿色食品“三品”认证,开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推广昆虫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初步构建了一套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安全标准体系,将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降低农残等措施具体化、规范化和简单化,使农户在生产中有标可依,有章可循。

通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市场主体,发挥他们作为农业标准化推广的有效载体作用。

目前已创建县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9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个,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3。

29万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利用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介和农技下乡等方法加强宣传,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贯彻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为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向消费者和农产品生产者编印发放蔬菜种植生产基本知识、畜禽、水产养殖基本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汇编》等技术和宣传资料,做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同步宣传。

针对产业基地实际和群众需求,重点开展科学种植养殖和安全用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交叉的环节分工不明确

农产食品生产和消费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环节,从农田到餐桌。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对食品的污染,造成农产品的不安全。

实践中各行政机关按照xxxx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来进行分工,即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

该规定虽然简单明确,但在管理体制上往往形成部门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最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二)部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完善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界定还不够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哪些类型的标准和哪些级别的标准,以及它们之间的适用原则,实际工作中参照标准不统一。

在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有很多农产品没有对应的检测标准,比如目前常用的杀菌剂腐霉利,经常检测到药物残留,但国家标准里没有相应的叶菜类蔬菜的残留标准,而只有茄果类蔬菜、黄瓜以及韭菜的残留标准,而这三者之间的标准值差距很大,很多时候叶菜检测结果参照茄果类蔬菜就是合格的,参照韭菜的标准就超标了,这给监管工作带来困惑。

(三)散户生产经营主体管理难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违法行为有具体的规定,而对家庭散户生产中的违法行为缺乏约束机制。

我县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很大一部分还是种植、养殖散户,而且外地人租地种养殖的比例越来越大,人员流动大,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此外,有一部分农民专业组织合作社,实际上也是散户生产,根本做不到企业化生产的要求,其登记的目的不是为了生产需要,而是为了征用赔偿和银行抵押贷款使用。

对于农产品生产散户,其数量多且相对弱势,在依法监管上存在监管难、处罚难、执行难的问题,需要法律法规方面制定相应细则。

(四)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不足

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量大面广,而我县农产品安全监管部门人员偏少,有限的监管力量难以应付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

而乡镇农产品安全监管站只是增挂牌子、明确职能,没有编制人员增加,很多监管职责没有落实到位。

农产品安全监管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基层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

目前常用的监管手段就是抽样监测,包括快速检测、定性检测以及定量检测。

我县目前主要是快速定性检测,但是实验结果误差大,可能导致误判,损害被检测者的利益,难以全面评定农产品安全。

而定量检测时间长,费用高,时效性不强,由于农产品的流通很快,等检测结果出来时农产品早已销售出去并可能已造成危害,检测结果往往只能作为事后警告或责任追究的依据。

另外,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只能查封、扣押,不能采取其他处理手段,而农产品很多都是鲜活产品,比如蔬菜,不及时处理就会烂掉,而生猪圈养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以上这些经济损失或经费由谁来负担,在执法实践中都很难操作。

(五)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健全,质量问题追溯难

初级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的种类少,除了猪肉等个别农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外,许多初级农产品没有产地证明或未经质量检验便进入了市场。

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水平还较低,市场准入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加上我县区周边的河南、湖北农产品的涌入,对农产品市场造成冲击,销售的农产品更难监控,目前,我县虽然已经建立农产品之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平台,但是还不能真正付诸实施,一些生产者对农产品质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标准化措施得不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尤其对于那些散户生产、品牌市场知名度还不高、生产规模不大的农产品,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消费者难以进行质量追溯以维护自身应有的权益。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1、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及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的核心,需要有统一、权威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首先,要根据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包含的级别和种类,从而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

其次,根据农产品标准的特点及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确定一个起草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主体,统一农产品的定义及检测标准;

再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让这些标准家喻户晓、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广泛采用。

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有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应该以清楚、合理、科学的职责分工为基础。

事实上,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农产品安全监管也是由多部门共同完成的。

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多头管理,而在于部门之间是否有合理而明确的分工。

而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恰恰就在于部门分工不明确,时常出现扯皮现象,食品安全管理中出现漏洞和脱节现象一再说明了这一点。

必须从国家层面到地方,理顺管理体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真正实现“全国统一领导、地方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真正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3、创新监管执法联合执法手段

在法律法规中要明确快速检测可以作为执法的依据,最大限度防止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流向市场,保障公众的消费安全。

农业监管部门与农业执法联合,针对市场监管出现的问题,查出一件,处理一件,这样针对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快速的杜绝问题农产品流入销售渠道。

如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之日起五日内,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检;

复检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申请者承担。

4、建立健全农产品责任追溯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产品责任追溯制度,对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行为应当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上限,这样才能起到更大的威慑作用,从而更好地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行为。

我国的农业尚不发达,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规模小和分散性强等特点,责任追溯难度较大。

对农产品致人损害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之外,还需要规定一些免除责任的法定情形。

可以更好地确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而且可以敦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而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农产品信息的记录、收集,从而保障了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真正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蔬菜“价格高、品种少、季节性供给矛盾突出”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也是近几年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市场蔬菜价格究竟与周边县市差距多少,县市场蔬菜为什么价格高,蔬菜为什么难以发展起来?

带着一个个问题,我们组织专门的人员对我县市场蔬菜产销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城市场蔬菜产销和价格情况

1。

蔬菜供给情况。

据调查,xxxx年度全县正常生产经营的商品蔬菜基地仅有4家297。

8亩,以生产辣椒、茄子、豇豆、白菜、结球甘蓝、萝卜、黄瓜、西葫芦等大宗品种为主,蔬菜产量1150吨左右。

另外,县城周边有150~200户农户采取常规方法种植蔬菜,在7~12月夏秋季上市为主,上市量2600吨左右。

因此,全年县城南北市场上市蔬菜总量大约3750吨左右。

2。

市场销售情况。

以县城常驻人口5万、人均日需菜量0。

5公斤计算,全年需菜量9100余吨,蔬菜缺口达到5350余吨,本地蔬菜上市旺季缺口50%左右,淡季可能达到85%以上,全年平均缺口率达58。

8%。

为满足市场供给,我县蔬菜供应旺季每天有蔬菜贩运车辆7~9辆(其中往3~4辆、往大余4~5辆),每天运进量达8~9。

5吨,淡季贩运车辆5~7辆(其中往2~3辆、往大余3~4辆)每天运进量达6~7。

5吨。

还有些不经县城中转的贩菜车辆未作调查,如扬眉片三个乡镇至南康贩菜、铅厂镇到大余贩菜、过埠片(3个乡镇)直接到贩菜,这些数量还很大。

不完全统计,全年运进县城的蔬菜总量达5300余吨。

这些蔬菜大约有80%在县城南北市场销售,20%转批乡(镇)集市销售。

3。

蔬菜价格情况。

据县物价局对超市蔬菜和县城南北市场蔬菜价格监测,青椒等14个品种全年平均(算术平均)零售价4。

99元/公斤,比4。

77元/公斤(市物价局监测数据)高出4。

6%。

其中蔬菜大量上市的旺季(6-10月)14个品种平均每公斤4。

804元,比5。

264元下降了8。

74%;

但蔬菜淡季(11月-次年5月)县城和蔬菜价格基本持平,都在5。

1-5。

2元/公斤。

县城蔬菜旺季和淡季价格也相差较大,14个品种平均价格相差6。

1%。

如:

青椒最低价格在7月份4元/公斤左右,在9月份、春节前后高达8~14元/公斤。

就县城南、北两个农贸市场蔬菜价格也相差较大。

据调查县城南门市场蔬菜价格普遍比北门市场高出20—30%左右。

从调查的情况看:

县蔬菜价格主要是季节上的价格偏高。

在本地露天蔬菜大量上市季节,蔬菜价格普遍较低,比还低,甚至出现卖菜难问题;

但本地蔬菜上市淡季,因为市场上的蔬菜主要靠外地调入,中间环节增多,蔬菜价格相对较高,尤其一些难以种植的品种,价格更是高得惊人。

如茄子在6月中旬本地生产上市季节,价格较低,最低时段1。

0元/公斤,而在春节前后,市场零售价高达6元/公斤;

过埠果木刘艺海xxxx年早春所种植的萝卜在上市初期价格好时,卖4-6元/公斤;

而在后期大量上市时,出现买不出去,甚至亏本,只好清理作肥料2万多公斤。

二、县城蔬菜价格高数量少的原因

县城蔬菜价格高、品种少、供给不足,主要是外面的蔬菜老板不愿意来、本地的有一技之能种植蔬菜的能人又不愿意种,种植面积少;

外面的蔬菜调入贩运成本高等。

调查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一)生产环境缺乏吸引力。

一是气候条件上,县属典型山地,早春气温上升较周边县市慢,阴雨寡照日数多,光照不足,蔬菜生长缓慢;

另一方面湿度大,病虫发生概率高,增加防治成本,降低质量安全标准,产量低。

因此,同一品种,在、大余能获得上市早、产量高的预期,但县的难度更大。

二是土地上也没有优势。

外面的老板进来,必需集中连片一、二百以上,离县城较近,并且土地平整,便于搭棚和机械化操作,但是这样的土地我县除了过埠果木,其它地方就很难找了。

另外,在劳动力方面,由于我县土地规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在时间上难以赶上进度,在劳动力工资成本上又大大增加。

(二)扶持政策缺乏吸引力。

蔬菜扶持政策上,我县每亩扶持500元,按每亩1400公斤蔬菜,每公斤0。

18元;

而及几个中心城区县,每亩商品蔬菜至少补助3500元以上,每公斤达到1。

25元。

(三)市场容量缺乏吸引力。

县城按5万人,每天人均0。

5公斤蔬菜,也才2。

5万公斤。

按每天30个品种,每个品种平均才需要800公斤的市场需求,对于规模蔬菜基地,不可能种很多品种,一个品种往往种几十亩,所以除了少量销售外,大量的蔬菜要销往周边的市场。

据调查了解,我县蔬菜运往,运输成本要比等周边县增加0。

(四)投入大、风险大,技术要求高。

一是一次性投入大。

如种20亩蔬菜,其中10亩大棚,一次性投入就要近40万元,一般人是不敢涉足的;

二是技术要求高。

蔬菜生产环节多,病虫防治难度大,管理要求精细,茬口安排十分关键,每一环节做不好直接影响产量和上市蔬菜价格,赶不上高价季节,弄不好就要亏本;

三是蔬菜自然灾害风险大,遇上早春的霜冻或阴雨低温天气影响延迟上市时间,错过价高季节,有量无价,今年的天气就是典型的例子;

四是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大,生产成本高,如果赶不上好的市场价格,就可能严重亏本。

如生产一公斤辣椒,土地租金按600元/亩年,每亩产量3500公斤,成本0。

17元/公斤;

简易钢架大棚19000~20000元/亩,五年折旧,生产辣椒3500公斤/亩,成本1。

1元/公斤;

种植一亩荐辣椒每亩需劳力50个工,每个60元,3000元工资,产量3500公斤/亩,成本0。

8~0。

9元/公斤;

生产每亩辣椒的肥料、种子等物资投入1000元,成本0。

3元/公斤。

仅上面四项生产每公斤辣椒成本就要2。

37元,如果市场低于3元/还能种吗?

(五)蔬菜贩运成本高。

一是运输费直接推高蔬菜成本。

农业品运输高速通行费要求车辆容积量(或吨位)达2/3以上,而我县蔬菜批发容量较小,经常存在凑不足车的情况,需缴纳通行费,无形中增加贩运成本。

二是路途比周边县较远,运费较高,增加贩运成本。

三是入市短运费、上车费、停车费用等。

四是等地蔬菜批发市场一般在零晨起至上午8点以前,整个过程中根据每品种到场时段的数量变化而价格变化很大,较近路程的批菜商可以有时间等待低价批入,而因路远,必需赶在早上6点前到达本县,没有选择低价位的时间。

据调查了解,由于这些原因直接推高蔬菜成本0。

2元/公斤以上,还不包括没有选择低价位的时间而推高的蔬菜价格。

(六)摊位零售成本高。

据调查,我县南北市场管理机构属自收自支单位,需对菜场经销商收取摊位费,蔬菜类收取标准为2~3元/平方米/天,每个蔬菜零售固定摊位面积16。

8平方米,需缴纳摊位费33。

6~50。

4元,俩个人的工资200元/天,以每天销售100~150公斤/天,摊入蔬菜成本0。

22~0。

5元/公斤,摊入成本1。

6~2。

5元/公斤,所以蔬菜转入零售商后,基本上每品种都需加价

三、促进我县蔬菜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蔬菜价格较高,关键是种植面积少、贩运成本高,要丰富的菜篮子,降低价格,关键要发展生产,降低流通环节费用。

为此建议:

(一)确立发展思路。

我县商品蔬菜近期要以解决蔬菜供给的春淡和秋淡为重点,因此在发展的思路上,以设施蔬菜为主,开展早熟栽培、抗热栽培、秋延后栽培、越冬栽培缓解春淡和秋淡市场蔬菜供给压力;

以大路菜为主,外面调入一些难以种植的特色菜为辅,进行市场调节,满足市场供给。

(二)探索经营模式。

近期蔬菜发展以立足本县市场为主,重点支持5-20亩(其中大棚占50%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蔬菜合作社发展规模蔬菜生产,并积极支持与超市、蔬菜贩运户开展订单生产、农超对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三)加大设施投入。

采取返租倒包的形式,建立比较稳定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

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基地水利、公路、机耕道等设施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

提倡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四)加强资金扶持。

建立蔬菜发展专项基金,完善和稳定以奖代补办法,提高大户种菜积极性;

为种菜大户扩大产业规模提供资金援助,金融部门放宽蔬菜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和个人抵押贷款条件,或财政给予贴息;

对乡村支持种植大户开展土地流转给予资金奖励等,切实解决种菜大户、企业生产资金周转难、贷款难、土地流转难的问题。

(五)开展科技扶助。

以重点大户、合作社为依托,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并利用试验基地,进行现场培训、宣传、推广,邀请专家授课,举办培训班等,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蔬菜科研试验经费。

(六)推行蔬菜保险。

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保险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开展蔬菜保险工作,减轻蔬菜生产风险。

(七)组建流通公司。

积极支持企业开展蔬菜营销,培育多种形式的蔬菜营销组织,发展各类农产品组织和合作社,解决蔬菜生产中的信息、技术、品种、销售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逐步形成生产、流通与销售集团化运作。

(八)加快市场建设。

配套和完善县城南、北农贸市场,建设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信息发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蔬菜物流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