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4810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是变化。

5.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6.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是变化。

7.海水蒸发,是变化。

8.电灯发光,是变化。

9.石蜡熔化,是变化。

10.纸张燃烧,是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水的沸点为100℃即水在100℃沸腾是水的物理性质,盐能溶于水属于盐的溶解性是盐的物理性质。

水为无色透明没有气味的液体表现出了水的颜色、状态及气味属于水的物理性质。

在这些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即新物质的生成。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如液化气可以燃烧、液化气有毒、液化气可以再氧气中燃烧等都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这种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练习1.氢气的可燃性属于物质的性质。

2.铝的导电性属于物质的性质。

3.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属于物质的性质。

4.碳酸的不稳定性属于物质的性质。

5.火上烧油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6.百炼成钢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7.玉不琢、不成器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8.死灰复燃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练习4.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霓虹灯B.塑料吹拉成塑料薄膜

C.石墨作电池的电极D.葡萄糖给病人补充能量

练习5.高一同学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一小块金属钠,用小刀切下一块,切面呈银白色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可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且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描述,归纳金属钠有哪些性质。

(提示:

从色、态、硬度、熔点、密度及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等方面考虑)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小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

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别

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的燃烧实验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5.切一小块蜡烛放于水中,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1.石蜡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不溶于水,石蜡密度比水,溶于水。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2.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3.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

4.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

其中含有氢元素。

一种物质燃烧可以生成水,这种物质必定含有氢元素。

5.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

其中含有碳元素,一种物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必定含有碳元素。

6.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7.蜡烛燃烧的表达式: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C25H32+33O2

25CO2+16H2O

8.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练习5.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哪种物质,将物质名称写在题后的空格处。

(1)酥脆的饼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端时间后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2)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壁会出现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

(3)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练习6.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

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练习7.小明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

B.用空气流可吹灭蜡烛的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C.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练习8.有两瓶无色气体,已知是空气和二氧化碳,请设计一个实验区分两瓶气体。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

练习8.从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A.①③B.②C.①②D.③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存放

1.药品的分类

药品可以分为固体药品(粉末状、块状及颗粒状)

液体药品、及气体药品。

由于药品具有不同的的化学性质,如有的药品可以

燃烧,有的药品有毒,有的药品易爆炸。

因此应存

放在不同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如果是危险的

化学品,则需要贴上标识。

2.试剂瓶的种类

试剂瓶按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塑料材料的

试剂瓶,一种则为玻璃试剂瓶。

不同的试剂瓶有

不同的用途。

试剂瓶按照瓶口的大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

广口瓶,一般用于存放固体试剂。

一类为细口瓶

用于存放液体试剂。

练习9.下列图示属于易燃物质标志的是()

练习10.下列化学实验用药品的图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3.几种药品的存放

(1)白磷属于易燃品,能在空气中自然。

所以要放在水中。

有人说因为有水,所以白磷要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说法。

(2)浓硫酸、浓盐酸用磨口瓶盖严。

浓硝酸用棕色磨口瓶盖严。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3)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

(4)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干燥容器中,并用橡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具有吸水性,容易潮解。

碱能与玻璃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以打开。

(5)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

(金属钾、钠、钙非常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闻气体的方法: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三、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镊子药匙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

(2)固体粉末一般用或取用。

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

(“一倾、二送、三直立”)

(3)块状药品一般用夹取。

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一横、二放、三慢竖”)

(4)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

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1)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

【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b.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

【防止药液损失】;

c.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

【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2)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

a.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胶头滴管不

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b.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

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

或腐蚀橡胶胶帽】;

c.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但滴

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

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

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

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

读数

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

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

倒液体时

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练习11.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实际量取的液体比读数偏低的有()

A.读数时仰视B.读数时俯视C.手拿量筒读数D.视线与液面水平

练习12.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四、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1)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3)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4)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2)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

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

(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3)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

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5.托盘天平的读数

“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练习13.使用托盘天平,若在未调零时(空载时指针偏右)进行称量,则称量结果与实际质量比()

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

练习14.陈超同学进行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练习中错误的是()

液体的倾倒读取液体体积数熄灭酒精灯火焰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

ABCD

练习1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未知质量的固体物质时,误将物质放在右托盘,10g的砝码放在左托盘,然后移动游码,这样称得的固体物质质量为13.2g。

若按正确操作,该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A.10gB.6.8gC.13gD.13.2g

六、仪器的连接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七、物质的加热

1.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

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d.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e.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2/3。

2.用于加热的仪器

液体:

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固体: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3.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

b.加热时要有试管夹。

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

角。

d.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e.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f.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

g.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h.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i.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

练习1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完毕用嘴吹灭酒精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体积少于试管容积的1/3

D.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练习17.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

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练习18.已知固态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会生成水、二氧化碳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未。

请思考一下,给试管里的碱式碳酸铜加热时,正确的操作和理由是______(填序号)。

A.试管应水平放置,以防止试管内固体滑落

B.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以利于水蒸气挥发

C.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凝聚在试管口的水倒流造成试管炸裂

八、洗涤仪器

1.洗涤方法:

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试管容积的1/2的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几次。

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2.试管刷:

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3.仪器洗干净的标准: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4.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5.特殊情况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练习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解析:

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A错误;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C错误;

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练习20.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BCD

十三、意外事故的处理

1.失火:

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3.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4.生石灰沾在皮肤上,要先用布擦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课后习题

1.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

1、常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少量液体或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

2、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   。

3、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

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

5、取粉末状药品   。

6、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

7、量取80mL的盐酸    。

8、将锌粒加入试管   。

9、取18克NaCl固体  。

10、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11、拿到热的蒸发皿   。

12、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   。

13、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加液体    。

14、给较大量加热,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过滤中用于承接滤液。

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请根据图回答:

⑴写出A~F各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⑵用于量取液体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能用于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能给物质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用于夹持试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可取用少量固体粉未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右图加热液体操作中的错误(编号不够可以增加)。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