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4279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

《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报告集成霍尔传感器的特性测量与应用Word下载.docx

(2)

式中U为集成霍耳传感器输出电压,K为该传感器的灵敏度。

3、 

螺线管内磁场分布

单层螺线管内磁感应强度沿螺线管中轴线的分布可由下式计算

(3)

式中N为线圈匝数,L为螺线管长度,Im为励磁电流,D为线圈直径,x为以螺线管中心

作为坐标原点时的位置,

亨/米为真空磁导率。

实验中所用的螺线管是由10层绕线组成。

根据每层绕线的实际位置,用公式(3)可以计算每层绕线的B(x)值,将10层绕线的B(x)值求和,即可得到螺线管内的磁场分布。

书中表1给出了励磁电流

(100mA)时螺线管内磁感应强度的理论计算值。

由它可以容易得到不通励磁电流时螺线管内磁感应强度的理论计算值。

(对于同一点x来说,C(x)是相同的,也就是说

即B和

成正比关系,即螺线管内任意一固定点的磁场的理论计算值和励磁电流成正比关系)。

表1.励磁电流IM=0.1A时螺线管内磁感应强度的理论计算值

x(cm)

B(mT)

1.4366

±

8.0

1.4057

1.0

1.4363

9.0

1.3856

2.0

1.4356

10.0

1.3478

3.0

1.4343

11.0

1.2685

4.0

1.4323

11.5

1.1963

5.0

1.4292

12.0

1.0863

6.0

1.4245

12.5

0.9261

7.0

1.4173

13.0

0.7233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计算】

1.集成霍尔传感器灵敏度K随工作电压

变化的测量;

=5V

=2.508VU=2.617V为标准值

理论得到的B=1.4366

2.5mT=3.5915mT

所以K=30.35V

1

2

3

4

5

6

7

8

9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2.455

1.507

1.756

2.005

2.258

2.508

2.760

3.009

3.262

2.456

1.562

1.828

2.089

2.355

2.617

2.879

3.139

3.405

K/V

0.2784

15.31

20.05

23.39

27.01

30.35

33.13

36.20

39.82

99.08%

49.54%

33.95%

22.94%

11.01%

0%

09.17%

19.26%

31.1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10.00

3.512

3.770

4.018

4.270

4.522

4.777

5.031

3.665

3.935

4.191

4.454

4.718

4.984

5.246

42.60

45.94

48.17

51.23

54.57

57.64

59.86

40.36%

51.37%

58.71%

68.80%

79.81%

89.90%

97.24%

其中

作出图像:

2.将霍耳传感器置于螺线管内中心点,当螺线管通过励磁电流IM时,在0至500mA电流输出范围内,每隔50mA测量集成霍耳传感器的输出电压U,记录U~IM关系数据;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B/mT

0.718

1.437

2.155

2.873

3.592

4.310

5.028

5.746

6.465

7.183

U/V

0.0214

0.0430

0.0646

0.0863

0.1080

0.1297

0.1514

0.1732

0.1949

0.2164

产品说明书中K值:

31.25

1.25V/T

作关系图:

LinearRegressionthroughoriginforDATA2_B:

Y=B*X

ParameterValueError

------------------------------------------------------------

A0--

B0.030111.37764E-5

RSDNP

11.94167E-411<

0.0001

直线拟合的相关系数为1,拟合度非常高。

由图中的拟合直线的斜率B=0.03011

可得K=30.11V/T

在说明书的误差范围之内,实验成功。

3.在励磁电流为IM=250mA时的霍耳传感器在管内不同位置处的霍耳电压U;

X/cm

-13.00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U/mV

53.42

68.53

81.32

90.11

95.51

99.18

101.61

103.33

104.48

1.774

2.276

2.701

2.993

3.172

3.294

3.375

3.432

3.470

-8.5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105.31

105.91

106.86

107.47

107.87

108.06

108.21

108.28

108.27

3.497

3.517

3.549

3.569

3.582

3.589

3.5943

3.596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00

2.00

108.24

108.22

108.14

107.96

107.61

107.10

106.20

3.595

3.594

3.591

3.585

3.573

3.556

3.5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0.50

11.00

11.50

12.00

12.50

13.00

104.75

103.64

102.05

100.00

96.44

91.50

83.61

71.82

56.94

3.479

3.442

3.389

3.321

3.203

3.039

2.777

2.385

1.891

其中,由于补偿电路分去了

,所以电压表上的读数即为实际的U-

于是得到各个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理论的B由公式B=C(X)

以及实验原理中的表的数据得到;

作出磁感应强度B与位置X的关系图:

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一致性很高,特别是螺旋管中部的那一系列点,几乎完全重合。

【对实验结果中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实验的第一部分是对K进行粗略定标,从最后得到的图中可以看出,霍尔传感器的灵敏度随着工作电压的变化有着非常明显的变化,从2.5V到10V的工作电压,K值从极小增加到标准K的2倍左右,

K在这里皆取了绝对值,从其数据可以看出,K随着工作电压的变大而变大,在3V之后,其增长速度趋于稳定。

由此可以看出,要做好霍尔元件的实验,选取一个合适的工作电压是非常重要的。

2.实验的第二部分是对K进行精确定标,取定了5V的工作电压,在此电压下进行K值的精确测量,为实验的第三部分做准备。

我认为这个部分是我们小组今天做得最成功的环节。

因为最后直线拟合非常完美,相关系数R=1,最后的结果30.11V/T也正在仪器说明书中的31.25

1.25V/T范围之内。

K值的成功测量,也为实验的第三部分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3.实验的第三部分是测量工作电压为5V,励磁电流为250mA的情况下,螺旋管里的磁感应强度的分布,需要使用到第二部分中得到的K值。

从理论上来讲,通电螺旋管的中间部分的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是非常均匀的,也是最强的,两端的轻度相对较小,并切变换较快,所以在测量时,需要在两端的测量足够多的数据。

这里选择了在两端每间隔0.5cm测量一次,在中间每间隔1cm测量一次。

个人认为对于两端的数据测量有更加合理的方法:

因为在螺旋管两端,B的变化非常快,这在实验中就体现为U的变化非常快。

于是可以在测量两端数据时,以B为自变量,也即是U每隔相同间隔测量一次数据,这样会使最后得到的图像上的点分布比较均匀。

但鉴于要将实验测得的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比较,所以还是采用了以X为自变量的方法来测量两侧的数据。

中最后的得到的图中可以看出,中间一段的实验点与理论点有完美的重合,螺旋管两端的点与理论点相隔相对较远。

这主要是以为X零点的选择问题,我们小组选择以X=13cm为零点,其实这个地方并非是准确的中点,所以最终在X

12cm之外的点有些许的误差。

【附页】

◆实验中的思考

1.推导霍尔系数

和霍尔元件的灵敏度K

原理如图:

电流:

I=nesv其中S=bd

稳定之后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

于是得:

U=

所以

K=

2.设计补偿电路原理图:

3.查找并了解量子霍尔效应与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答: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我恰好在不久前的大物教材上看到过,有一定的印象,整数量子霍尔效应,是德国物理学者冯克立钦(vonKlitzing)是1980年发现的,他也因此在1985年获得诺贝尔奖。

崔琦和史特莫更进一步在高磁场和更低的温度条件,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下面是自己查找的资料的总结,自己获益匪浅...

◆量子霍尔效应

K.VonKlitzing,G.Dorda,M.Pepper于1979年发现,霍尔常数(强磁场中,纵向电压和横向电流的比值)是量子化的,RH=V/I=h/νe2,ν=1,2,3,……。

这种效应称为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进而,AT&

T的D.Tsui、H.Stormer和A.Gossard发现,随着磁场增强,在v=1/3,1/5,1/7…等处,霍尔常数出现了新的台阶。

这种现象称为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R.Laughlin给出了解释,他认为,由于极少量杂质的出现,整数v个朗道能级被占据,这导致电场与电子密度的比值B/ρ为h/ev,从而导致霍尔常数出现台阶。

他还指出,由于在那些分数占有数处,电子形成了一种新的稳定流体,正是这些电子中的排斥作用导致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其实相比与上面的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在表面上的区别就是v可以去分数值,如2/5、2/3等等…

但就想夸克的电量是电子电量的1/3倍一样,分数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的新纪元,由于其中的数学推倒过多,篇幅较长,不是本实验报告的重点,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实验感想

本次实验是我在这学期做的第6个实验。

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自己做实验的熟练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我在选择实验时,并不是报着“哪个实验容易就去做哪个实验”的态度的,我觉得做物理实验本身是一种探索自然真理的实践,所以我在选实验时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实验。

霍尔效应实验是我的第一个电磁学的实验,霍尔效应早在高中物理竞赛时就走进了我的视野,由于其原理通俗易懂并且非常实用,所以霍尔效应是竞赛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

在这次实验的过程中,我较为深刻地了解到了霍尔效应的本质,例如:

是材料本质的属性,而K是具体的霍尔元件的属性。

在做实验的具体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自己的擅长和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这使得我们小组很快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并测量到了很完美的数据;

但是我承认自己在“电路连接”这一个细节上存在一点问题,以前做的太阳能电池实验的电路连接我也出过问题,这也许是自己在实际的电路设计环节还不太熟练,不能自如地将脑子里的电路图转为现实,这应该在以后的实验中多加注意。

在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操作方面的问题(例如数据表格的处理),花去了较多的时间来完成这篇电子实验报告,但我认为自己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它从各个方面训练了我的动手能力,也使我从更多的方面了解这个实验以及做实验的本质思想(例如最基本的有效数字选取、作图的几大要素...)

助教老师也在各个方面,尤其是电路连接(我的薄弱环节~)给与了我很多帮助,感谢助教老师,祝您工作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