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4235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

《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趣味大师Word格式.docx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

2.时候。

1.《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

「相谈有一个时辰,方回马而别,各自归寨。

2.《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这等干,只是忒费事,担搁了时辰了。

●老师:

小新,你的毛病就是用词不当,现在考考你用一句成语来形容老师很开心。

小新:

含笑九泉

很明显的,小新用含笑九泉来形容老师很开心是不正确的且不恰当的。

【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

也作:

黄泉。

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

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有天,小明在上论语课时睡着了,老师很生气,于是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老师要他解释「宰予昼寝」的意思。

小明回答:

「宰者,杀也;

予者,我也;

昼者,白天也;

寝者,睡也。

全句的意思就是杀了我也要午睡。

故事中小明曲解「宰予昼寝」的意思,而产生语言上的趣味。

在使用成语时,作者基本上应该遵循成语的惯用意涵,但在写作时若为了某些特殊用意而做出新的解释,则不在此限。

【宰予昼寝】

宰予在白天(上课)睡觉(打瞌睡)。

《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宰予在白天的时候睡觉。

孔子说:

「腐朽的木头不可以雕刻。

肮脏的土墙不可以粉饰,对于宰予,实在不值得去责备他啊!

」又说:

「当初我对人家,听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

现在我对人家,听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这是因为宰予而使我改变了态度。

●君臣父子

清代,在兴化县小阳山下,以前本有个大寨子,有个已过不惑之年的童生姜良,流落在此,办了一个私塾,招收了一、二十个孩子,每年收取十几两银子的束修,藉以度日。

这天,姜良对自己的学生开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他摇头晃脑地说道:

「均不均,四六分;

沉不沉,有七、八十斤;

紫不紫,像茄子的颜色;

富不富,家里有百把亩田。

」恰巧被从这里路过的金秀才听见了,觉得很不对劲,就破门而入,指着姜良骂道:

「你不学无术,误人子弟!

姜良不服,大声说:

「你说我讲错了,把你那对的讲给我听。

」金秀才也不答腔,抬起颈、昂着头,在教室中踱了几步,然后说:

「君不君,是一个占山的大王;

臣不臣,是衙门里的差役;

子不子,是马儿带的犊;

父不父,是孩子的过继爷。

姜良听了,喝道:

「你才是个不学无术的人,我的学生要是信了你的讲解,只怕一辈子也成不了秀才的!

」于是两人唇枪舌剑、拳脚相向、互不相让,顿时斯文扫地。

这时,有学生回家一讲,来了几个家长,把两人扭送到了县卫。

县太爷坐堂,听了两人的述说后,不由得拍案大怒,一拍惊堂木骂道:

「都是胡说八道。

来人哪!

先把姜良拖下去打四十板子!

」金秀才以为自己官司打赢了,站起来欲走。

县太爷喝道:

「你也不是东西,给我拖下去,也打四十大板!

」两个人都被打得鲜血直流。

县太爷问:

「服不服?

」两个人齐声说:

「不服。

」县太爷得意洋洋地往太师椅上一靠,说:

「哼,在孔子门前卖论语,自称内行。

哼!

均不均,各四十;

沉不沉,你们知;

紫不紫,打完看;

服不服,我不管!

还不回去再读几书!

」说毕,得意洋洋地踱着方步回后堂去了。

这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主要是故事中的角色们,对于成语的解读出了问题,以致于做出错误的解释。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国君要尽到做国君的责任,臣下要尽到做臣下的本分,父亲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儿子要尽到做儿子的本分。

两字皆为前者名词、后者动词。

《论语‧颜渊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则说明君臣父子各守分际,各尽职分的意思。

●某天,阿华在上家教课。

阿华:

「我刚才上课所讲的有关赤壁之战,你有没有问题?

」小明:

「老师您知不知道诸葛亮和周瑜的妈妈是谁?

「历史上没记载。

小明洋洋得意的说:

「老师我知道,诸葛亮是“何”生的,周瑜是“既”生的。

」阿华:

「为什么?

小明:

「这是周瑜死前说出的秘密啊!

“既”生瑜,“何”生亮啊!

「@#$@!

$%%#%#」

这则笑话也是因为曲解典故的原意所产生的错误。

【既生瑜,何生亮】

瑜,周瑜。

亮,诸葛亮。

周瑜年少得志,且机智过人,但每次计谋皆被诸葛亮识破,临死之际,感慨万千,遂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叹。

后用以感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强中自有强中手。

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藉周瑜和诸葛亮的争斗,感叹在一个大时代里两个本领高强的人不能并立的感慨。

由这典故衍生的成语还有「一时瑜亮」。

●老师:

「同学们,成语不能乱用,小明,你选个成语来造句吧!

「今天,我满面冬风的来学校。

老师:

「错了,只有满面春风这个词语,没有满面冬风。

「老师,你不是说成语要用的恰当吗?

现在是冬天,那儿来的春风呢?

成语的使用乃约定俗成,有特定的意涵,不可任意更动字句,否则便丧失其辨识意义。

【满面春风】

春风吹拂满脸上。

后用「满面春风」形容满脸笑容,心情喜悦,或得意的情状。

宋.陈与义〈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诗(据《宋诗钞.简斋诗钞》引):

「纱巾竹杖过荒陂,满面春风二月时。

世事纷纷人易老,春阴漠漠絮飞迟。

士衡去国三间屋,子美登台七字诗。

草遶天西青不尽,故园归计入支颐。

春风是一年之中最为和煦的风,不冷不热,吹拂在脸上令人舒畅,所以笑容堆满脸,这应当就是「满面春风」这句成语的由来。

古人诗句常引用这种情境,例如《全宋诗》中载录了一首释志南和尚的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天来临了,和风轻拂脸上,是何等愉悦!

至于使用「满面春风」一词,则可从宋代陈与义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诗中看见,诗一开头就说:

」描述诗人在满面春风的二月,外出散步的感受。

陈与义用的是「满面春风」的原义,后来这句成语多用来形容满面笑容,心情喜悦或得意的情状。

有时也会和「一团和气」连用。

用在「喜悦欢乐」的表述上。

如:

看他满面春风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喜事。

●一名未婚的女老师,批改学生春节前最后一篇作文时,发现一个学生在作文簿后写着:

「祝老师春心荡漾,春节愉快」。

这一则也是属于没有正确地把握成语意涵所闹出的笑话。

【春心荡漾】

男女爱恋之情在心中波动不已。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

「当日酒散,柳县宰看了月仙,春心荡漾。

●一个外国人刚学了几句成语,便想在台湾朋友新居落成时好好应用一番。

于是,他一进门就向朋友恭贺道:

「恭喜!

恭喜!

你的新家看起来真是面目全非呀!

」朋友十分错愕,但姑念他是外国人,也就不跟他计较。

可是这外国人似乎说成语说上瘾了,仍意犹未尽,在吃饭时,举起酒杯又向朋友说道:

「来来来,让我们同归于尽吧!

成语的使用要顾及场合的适切性,否则便如故事中的外国人一样,闹出笑话来。

【面目全非】

完全不是原先的样子。

形容变化很大。

通常用于负面的含义。

《聊斋志异.卷二.陆判》:

「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

」(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小勇,别这么贪玩了,要珍惜时间呀!

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小勇:

「老师,我是老二。

这一则亦属于对成语的错误解读,成语中的「老大」指的是人年长以后,并不是指家中的排行第几。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强时不奋发向上,年纪大了便后悔莫及。

乐府诗集‧卷三十‧相和歌辞五‧古辞‧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农历新年将至,妈妈提议全家分工合作进行大扫除,爱看武侠影片的十岁弟弟神气地指着大门说:

「我要帮妈妈『清理门户』。

这一则同属成语的误用。

【清理门户】

门户,借指门派。

清理门户指清除整顿损辱门派的派内人事。

「师父决定亲自清理门户,以重振本派的名声。

●黄大夫是专攻不孕症的妇产科医生,他行医多年,嘉惠众多久婚不孕的妇人。

一日,某名感恩的病人送来一块匾额以表谢意,上面写着:

「无中生有。

这一则属于成语的误用,感谢医生的匾额可用「仁术超群」、「医德堪崇」等成语。

【无中生有】

道家认为「有」是从「无」产生出来的。

语本《老子.第四○章》。

后来语义一转,用「无中生有」指本无其事,凭空捏造。

《老子˙第四十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中医学院基础理论课上,教授讲阴阳失调一节,发现有个学生没听课,只是出神地看着窗外一对男女吵架,教授很生气,问他:

「这位同学,你知道什么是阴阳失调吗?

」学生站起来,指着窗外正在吵架的男女回答:

「这就是了。

这也是成语误用的例子,成语原意是指人类身体产生不协调的现象,并非指男女之间的争吵失和。

【阴阳失调】阴阳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

日是阳,月是阴。

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

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

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阴阳学说亦应用于中医学上,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的规律。

简单来说,阴是指人体实质的物质,即体液,包括血液、津液、泪水、鼻水、内分泌。

至于阳,则指人体非实质的物质,即身体的机能和气。

阴阳协调,则身体健康;

阴阳失调,则百病丛生。

●老师问:

「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添了生气,是什么意思?

」一个学生答:

「蜜蜂偷花蜜,花儿当然生气啊!

」大家听了笑个不停。

那学生又说:

「笑什么,要是鲜花不生气,哪来『鲜花怒放』呢?

中国文字具有一字多义或一词多义的现象。

如故事中所提到的「生气」一词,在使用上就有不同的意涵。

它既可以指「情绪上的愤怒」,也可以指「生动活泼而有朝气」。

文中提出「为花园增添了生气」是指后面一个意义。

至于文中「鲜花怒放」的正确写法是「心花怒放」。

【心花怒放】

形容心情像盛开的花朵般舒畅快活。

《圆觉经》: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剎。

「心花怒放」这句成语以花朵比喻心情,用「怒放」来形容心情极其高兴、快活。

如果究其来源,可能是出自于佛经。

「心花」一词本作「心华」,「华」同「花」,以花喻本心之纯净。

如《圆觉经》:

「心华发明,照十方剎。

」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起恶念,就能真正觉悟,心花豁然开朗,发放光明,照亮整个世界。

这里的「心华发明」,含有「豁然觉悟本性」的意思。

后人引用也作「心花怒发」或「心花怒开」。

心花能够怒放、怒发、怒开,当然是本心豁然大悟的结果,此时心情自然是极其快活、开朗,所以后人多以「心花怒放」形容心情极其快活。

经理一番赞美的话,说得他心花怒放。

●上课时,老师讲解何谓「雌雄同体」,并举花为例子说明,讲解完毕,老师询问同学是否能再举出其它实例?

只见美美很快举手回答:

「我知道,我妈妈就是一个例子,她现在正怀着我弟弟呢,那不就是雌雄同体吗?

这一则也是犯了误用成语的错误。

【雌雄同体】兼有雌雄两性生殖器的动物。

如蜗牛、蚯蚓等。

雌雄同体的生物可以行自体受精,即同一个个体所产生的雌、雄配子,彼此融合,譬如碗豆、扁虫和条虫等,因此条虫能在寄主体内完成生活史;

但雌雄同体的生物多半仍行异体受精,甲个体的精子和乙的卵融合,而乙的精子则使甲的卵受精,如蚯蚓。

●一个学生用「口若悬河」造句,他写道:

「看见盘子里的又肥又大的烧鹅,我就口若悬河。

」老师看不懂,就问:

「这句子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道:

「就是形容我的口水像黄河水决口那样。

这一则亦属于误用成语的例子。

【口若悬河】

说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比喻能言善辩。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

「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

」「口若悬河」原作「悬河写水」。

晋朝的郭象是玄学的集大成者,喜好《老》、《庄》,十分有才学,能言善辩,口齿伶俐,曾为《庄子》作注,流传于后世。

在《世说新语.赏誉》中,记载一段太尉王衍对郭象的评语,他说:

「郭象说话议论时,就像山上直泻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绝的灌注而下,好像永远不会枯竭的样子。

」后来「口若悬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说话滔滔不绝,能言善辩。

出现「口若悬河」的书证如宋.赵蕃〈赠耆英见过〉诗四首之一:

「髯曾暇能过我,诵诗口若悬河。

用在「善于言谈」的表述上。

他一坐下来就口若悬河地说起他的探险经历。

●儿子:

「什么是三十而立呀?

」父亲:

「古时候的人发育慢,要到三十岁才能站立起来行走。

故事中的父亲犯了曲解成语的错误。

【三十而立】

三十岁始能自立于社会,并有所成就。

《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此为孔子自述人生进程,通常用以称代年龄,如:

大哥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了。

●期中考试的国文试卷上有这样一句话:

「这海里有鲜为人知的大黄鱼。

」要求学生解释「鲜为人知」这个词。

洋洋见了,暗暗发笑:

「这太容易了。

」随即在试卷上答道:

「海里的黄鱼鲜美可口,人人知道。

故事中的学生亦犯了曲解成语的错误,文中的「鲜」字有「稀少」之意。

【鲜为人知】

很少人知道。

这种疗法鲜为人知,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错误的成语造句

「现今社会流行犬马之养,饲养宠物大行其道。

「动物园中的无尾熊,一见到尤加利树,就立刻行将就木,准备饱餐一顿。

「老高不务正业,行抢为生,儿子又克绍箕裘,掳人勒赎,终至父子同时锒铛下狱。

「他所做的善行真是罄竹难书,一言难尽,大家都说他是公认的大善人,备受地方人士推崇。

以上四则都属于成语使用时机的不当。

【犬马之养】

泛指奉养父母。

《论语‧为政》: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行将就木】

将要进棺材。

指年纪已大,寿命将尽。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将适齐,谓季隗曰:

「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晋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因为献公晚年十分宠爱骊姬,想要改立骊姬的儿子为太子,结果太子申生被迫自杀,重耳在狐偃、赵衰等臣子的掩护下逃亡国外十九年,先后到过狄、卫、齐、曹、宋、郑、楚、秦诸国。

他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并且娶季隗为妻,生下伯鯈(ㄔㄡˊ)、叔刘。

后来决定离开狄国前往齐国时,他要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如果没有回来就改嫁。

季隗则表明说她已经二十五岁,再过二十五年就是快要进棺材的老太婆了,坚持要等他。

后来重耳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回到晋国,即位成为晋文公,并依言将季隗接回国。

后来「行将就木」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年纪已大,寿命将尽。

用在「生命将尽」的表述上。

他虽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之人,但内心却仍保有一分赤子之心。

【克绍箕裘】

绍,继承。

箕,畚箕。

裘,皮袄。

箕裘,指父业。

比喻能继承父业。

后亦用「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师业。

《礼记‧学记》: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礼记》是儒家典籍的一部分,为十三经之一,内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所记。

书中所记载的,都是上古时期的礼俗仪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和上古时代的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实体的礼俗早己不合现代实用,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与理念,却仍可作为后世的参考。

在《礼记.学记》中提到,古时候好的铁匠的儿子,必须先学习缝合袍裘、兽皮,做为日后学习铸冶铁器的基础;

而一个制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儿子要先学习用竹子、柳条来编制畚箕,为学习造弓奠下根基。

如此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后代子孙自然能够学会前人的技术,并发扬光大。

后来「克绍箕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能够继承父业,亦用于比喻能继承师业。

用在「继承家业」的表述上。

今日社会讲究人各有志,当父母的不宜勉强子女克绍箕裘。

【罄竹难书】

罄,音ㄑ|ㄥˋ,用尽。

「罄竹难书」指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拿来书写,也难以写尽。

形容灾乱异象极多,无法一一记载。

后用「罄竹难书」形容罪状极多。

《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

「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后汉书˙卷六十六˙公孙贺传》也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

」之说。

至《旧唐书˙卷五十三˙李密传》:

「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

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罄竹难书」的「罄」,是「用尽」的意思,「竹」指的则是从前用来刻写文字的「竹简」。

古代在还没发明纸之前,人们都是把竹子剖成一片片的,然后在上面书写文字。

所以「罄竹难书」整个成语的语义便是:

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简拿来书写,也难以写尽。

此语较早见于战国时的文献《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文中有一段描述了乱世的各种异象,譬如天上的云呈现出怪异的形状、太阳有日蚀的现象、同时有两个或四个月亮一起出现、马的头上长出犄角、有人养出长有五只脚的雄鸡或母猪生下小狗等等,这些奇怪的现象「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意思是说这些奇怪的现象,都是由于政治败坏所带来的乱亡征兆,而且这种国家即将败亡的征兆,多到用尽荆、越两地的竹子来写都写不完。

后来「罄竹难书」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本来是用来形容乱象之多,后来则转变而专用于形容罪状极多。

如《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公孙贺》便有「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之说,《旧唐书.卷五三.李密列传》亦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的用法。

案:

前者是汉臣朱世安被诬谄下狱时,上书揭发丞相公孙贺父子作恶多端所用之语;

后者则是隋人李密欲讨伐隋炀帝,檄文中用以形容炀帝罪大恶极之语。

这两段文字都是描述罪状之多,难以记录。

不过与《吕氏春秋》同期的文献《孙膑兵法》,在〈奇正〉篇中有「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这样一段话,指两军相争时,要让我军处于必胜条件下的方法有许多种,即使用尽楚、越两地的竹子都写不完。

则「难书」一语,并非指乱象,也非指罪状。

可知最初「罄竹难书」一语并无负面义,只是后来一般引用此语时,多只用以形容罪状之多。

用在「罪恶深重」的表述上。

他长期在乡里间作威作福,罪行罄竹难书。

●守株待兔

「有一次,小儿的老师要学生找一个故事,在母姐会时,讲给全班听,于是就自己找了范仲淹的故事来讲,但是自己忙于工作,无暇督促他背故事,结果在母姐会那一天,他却擅改了故事内容,他说:

『由于范仲淹小时候很不乖,因为不喜欢吃粥,于是将粥分成四天吃完,结果他的妈妈太生气了,一气之下,跑去嫁给别人。

』只见我不停地低头偷瞄别人的脸色,而我儿还说得头头是道。

」「今天上课时,照例要讲一个成语故事给学生听,于是我挑了简单的『守株待兔』讲给他们听,等我说完后,我就问同学有没有问题,小杰就问我:

『老师,是猪多还是兔子多?

』我说:

『当然是猪多啰!

』小杰接着说:

『那为什么他要守着猪

等待兔子出现呢?

』我真是被小杰给打败了。

故事中的儿子错用了范仲淹的典故并曲解了「守株待兔」的成语。

【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

他的曾祖父范梦龄,曾任吴琥国中吴节度判官(苏州钱粮判官),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秘书监。

父亲范墉,任职于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钱一同投宋,端拱初年(988年)赴徐州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

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二日,范仲淹生于徐州,次年(990年)父亲不幸逝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家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

从此,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音yue),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

了励志,21岁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经常一个人伴灯苦读,每到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上一点儿韭菜末,再加点盐,就算是一顿饭。

【守株待兔】

沿用过去的方法,守在树旁,等待撞树而死的兔子,最后终一无所得。

比喻拘泥守成。

后亦用「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韩非子.五蠹》: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

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