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3674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

《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血压22Word下载.docx

目前,尚难根治,但能控制。

继发性高血压:

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占5%-10%。

常见的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有:

A.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

B.大血管病变,如大血管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严重时要终止妊娠;

D.内分泌性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E.脑部疾患,如脑瘤、脑部创伤等;

F.药源性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激素等。

高血压之定义

高血压定义:

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血压标准: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为高血压,也就是说不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一个超过或达到正常值,就是高血压。

我国现行的就是这个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常用术语

●历届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

第一届1998.10.8:

了解您的血压

第二届1999.10.8:

控制高血压,保护心脑肾

第三届2000.10.8:

普及高血压知识,减少高血压危害

第四届2001.10.8:

控制高血压,享受健康生活

第五届2002.10.8:

控制高血压从社区做起第六届2003.10.8: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高血压

第七届2004.10.8:

高血压与代谢综合征

●常用术语

血压:

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

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

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

影响血压的因素:

1、增减血容量,2、血管的收缩或扩张,3、心肌的收缩力。

平常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指对上臂肱动脉即胳膊窝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对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

偶测血压:

被测者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测得的血压。

动态血压:

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

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项目。

高血压:

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升高。

收缩压:

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

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脉压:

收缩压减舒张压的差值。

平均动脉压:

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KPa:

千帕,通常用于表示血压数值。

mmHg:

毫米汞柱,人们用水银血压计来测量血压时用水银柱的高度“毫米汞柱”来表示血压的水平。

1mmHg(毫米汞柱)=0.133kPa(千帕斯卡)

7.5mmHg(毫米汞柱)=1kPa(千帕斯卡)

理想血压:

收缩压<

120mmHg和舒张压<

80mmHg。

正常血压:

收缩压应<

130mmHg,舒张压<

85mmHg。

血压正常高限或高血压前期:

收缩压在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5~89mmHg。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在140~160mmHg(18.6~21.3kPa),舒张压在90~95mmHg(12.0~12.6kPa)。

肌酐:

人体内肌酸的代谢产物。

肌酸量与肌肉容量呈正比,以稳定的速度产生,并以稳定的速度向血液中释放肌酐,由血循环带到肾脏,从尿中排出体外。

长期高血压损害肾功能,使肾脏对血中肌酐的排出减少,使血肌酐升高。

心脏的超声波检查:

又叫超声心动图,可以反映出各瓣膜的形态、活动是否正常,各心房心室的大小及形态,心脏周围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的情况,有无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造成的心脏损害、心包积液、各种心肌病,检出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和评价心功能。

---------------------------------------------------------------------------

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占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被控制。

也叫高血压病。

也叫症状性高血压。

由于某些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肿瘤或增生和其他原因所致)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原发疾病治愈后,血压也会随之下降,占高血压患者的5%~10%。

高原性高血压:

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血压增高(特别是舒张压升高多见),而又不存在其他导致高血压的情况,返回平原后不经降压处理,血压很快恢复正常时,称为高原性高血压。

睡眠性高血压:

在睡眠时或睡眠后血压升高。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

包括急进型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

急进型高血压是指病情一开始即为急剧进展,或经数年的缓慢过程后突然迅速发展。

恶性高血压是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最严重阶段。

缓进型高血压:

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可达数十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

顽固性高血压:

少数高血压患者尽管接受了较大剂量3种或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其舒张压仍然持续增高,保持在115mmHg(15.2kPa)以上,称为顽固性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

指年龄大于65岁,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一个人舒张压不高,仅仅收缩压超出正常范围。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

90mmHg。

如果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

90mmHg称临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引起肾血流量减少或缺血所致的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

肾脏血管或实质疾病,如肾动脉狭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等引起的高血压。

医源性高血压:

医生用药不当引起患者血压升高,超出正常值而导致的高血压,又称药物性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

指在医院或诊所环境下测量血压时,个体血压升高,而在其他场合下血压正常的现象。

这也被某种程度上定义为独立的办公室高血压。

血压不安症:

指一种主要症状为过分注意自己的血压值,一天只有多次反复测量血压,才能定下心来的病症。

高血压脑病:

主要是在原有的高血压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高达200~260mmHg/140~180mmHg。

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引起一种变化急骤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

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周围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的结果,是发生在高血压病过程中的一种特殊临床综合征。

中风:

又称卒中,医学上叫脑血管病,分为两类,一类是脑血栓形成,一类是脑出血。

86%的中风由高血压引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又称一过性脑缺血,俗称“小中风”,指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脑组织一过性缺血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脑梗死/脑血栓:

人脑的动脉血管由于某些原因发生堵塞,血管中断,使该血管支配的脑组织失去血流供应而坏死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

脑出血:

脑动脉血管由于某种原因破裂出血,血液流入到脑组织中形成血肿,同时造成脑组织的坏死,也可产生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等症状和体征。

高血脂:

又叫高脂血症,它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血液中血脂升高,或者血脂水平的变化超出正常范围。

高胆固醇血症:

单纯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

混合性高脂血症:

既有胆固醇增高又有甘油三酯增高。

心脏:

由左右两个心泵组成:

右心将血液泵入肺循环;

左心将血液泵入体循环各器官。

每侧心脏均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循环器官:

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封闭的“管理系统”。

心血管系统:

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

冠心病:

当冠状动脉,也就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发生明显的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和/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等而造成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坏死时就导致了冠心病。

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

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心肌梗死:

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猝死:

心脏突发骤停而死亡。

肾功能衰竭:

又叫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包括高血压造成的进行性肾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如不能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无法调节水盐平衡等,临床上表现为少尿、无尿和各系统受累等。

心力衰竭:

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长期负荷过重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不能排出足够血液满足组织代谢需要以至于周围组织灌注不足和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从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呈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

按疾病的急缓又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CHF)。

慢性心功能不全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按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

心律失常:

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

分为缓慢型和快速型。

降压药:

又称抗高血压药,可将其分为六类:

(1)利尿剂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阻断剂(4)β受体阻断剂(5)钙拮抗剂(6)α受体阻断剂。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指高血压患者能否按照医师的嘱咐坚持治疗控制血压。

受体:

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钙拮抗剂:

能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进入胞内、减少胞内Ca2+浓度,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又称钙通道阻滞药,它们可使动脉扩张,血压下降,也可治疗心绞痛。

利尿药:

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形成。

药物的降压谷峰比(T/P比率):

药物效果最小时的降低数值除以降压效果最大时的降低数值。

高血压的相关疾病

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

高血压与高血脂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过高的血压会使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血管通透性增加,胆固醇脂蛋白聚集,由于脂肪物质过多的黏附在血管壁上,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而过多地脂肪黏附在血管壁上,使管腔变小,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心脏的压力负荷增加,心脏的射血受阻,血压升高,最终出现心脏血管、脑血管的损害,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生。

中国同时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3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超过2500万,并且这些患者得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几率高于只有高血压和只有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之和,即1+1>

2。

去年公布ASCOT研究结果显示,在已经严格控制血压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10mg/日治疗3年,可在降压治疗降低39%中风和16%心肌梗死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降低36%的心肌梗死和27%的中风。

因此在继续关注高血压的同时,必须重视胆固醇,“两手都要抓”。

高血压与糖尿病

高血压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近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有高血压,而5%~10%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同时有2型糖尿病。

总之,高血压病与糖尿病是独立但又关系密切的疾病,恰似“狼”与“狈”的关系。

高血压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很复杂,常同时存在。

但是,有的人先发生糖尿病,有的人先发生高血压。

一些患者患糖尿病十余年后尿中出现白蛋白,血压逐步升高。

在高血压病患者群中高胰岛素血症及糖耐量异常(又称“胰岛素抵抗”状态)比正常血压者明显要多。

这部分患者随着时间延长,其中一些人将逐步发展成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患者要注意保护肾脏,当合并糖尿病时更要注意保护肾脏,因为高血压加上高血糖,更易损伤肾脏,发生蛋白尿,加快肾功能的恶化。

保护肾脏除降血糖外更重要的是充分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订了新的18岁以上者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见下表1)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亚组:

临界高压血

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亚组:

临界收缩期高血压

表1: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另外,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见下表2)中明确了“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指出收缩压在120~139mmHg或舒张压在80~89mmHg为高血压前期。

类别

收缩压(mmHg)

关系

舒张压(mmHg)

高血压前期

120~139

80~89

1期高血压

140~159

90~99

2期高血压

≥160

≥100

表2:

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JNC7)中血压水平定义及分类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基本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

其中,将120~139/80~89mmHg列为正常高值是根据我国流行病学数据分析的结果。

血压处于此范围内者,应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及早预防,以免发展为高血压。

(见下表3)200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见下表4)

高血压

≥90

表3:

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注:

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120~129

80~84

130~139

I级高血压(“轻度”)

II级高血压(“中度”)

III级高血压(“重度”)

表4:

200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鉴别高血压——血压的测量

把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能延缓靶器官的损害,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而经常、准确地了解血压值及波动情况,是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

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1、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

具体的要求如下: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

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

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

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

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

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

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

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

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

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

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2、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

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

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

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

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

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

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

不推荐使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

自测血压时,也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

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

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3、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监测仪。

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

测压间隔时间15~30分钟,白昼与夜间的测压间隔时间尽量相同。

一般监测24小时,如果仅作诊断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小时、白昼与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有更密切的关系。

我国和世界高血压流行现状

高血压患者占全国人口比例及患者类型图

发达国家高血压的演变历程

在发达国家,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流行情况随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1期又称瘟疫期。

在工业化发展之前,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人群中的主要问题是传染病、饥荒和营养缺乏,心血管病仅占5%-10%,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

第2期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染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的改进,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

人口平均年龄增长,饮食结构改变,盐摄入量增高,以致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

因高血压病未能有效控制,人群中10%-30%死于上述心血管病,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地区。

第3期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加,交通发达,体力活动减少,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出现于55-60岁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占35%-65%,人群平均寿命下降,如东欧。

第4期由于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是公共卫生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进步,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降至50%以下,且多发生于65岁以上人群,如目前北美、西欧和澳、新等地区和国家正处于此一阶段。

发展中国家面临心血管病大流行

多数发展中国家亦基本上按上述四阶段发展。

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人口迅速增长和老龄化使出生率与平均寿命同步增长,加之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增加,足以购买各种食物,但平衡膳食,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知识不够普及,摄食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过多,体力活动减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饮酒无节制,遂使心血管病成为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

预测心血管病将在亚洲、拉美、中东和非洲的某些地区大规模流行。

印度1990年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因的29%,据预测至2020年将升至57%。

中国将由58%升至2020年的79%,其中心血管病占首位。

20年后,心血管病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其中主要是脑卒中和冠心病。

我国高血压现状

在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

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

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